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安静的星球。但是,伴随人类的活动,地球已经微微发红,微微发烫,温度越来越高。我们每个人都应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人类的低碳之路,编者们特意编写了本书,全书包含8章,主要内容包括:生活在高碳社会;美国模式不可持续发展;城市低碳运动风生水起;饮食低碳,健康低碳吃出来等。
希望读者阅读完本书之后,从我做起,协调安排自己的生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过上低碳环保的新生活,为保护地球,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你低碳了吗 |
分类 | |
作者 | 黄志华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安静的星球。但是,伴随人类的活动,地球已经微微发红,微微发烫,温度越来越高。我们每个人都应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人类的低碳之路,编者们特意编写了本书,全书包含8章,主要内容包括:生活在高碳社会;美国模式不可持续发展;城市低碳运动风生水起;饮食低碳,健康低碳吃出来等。 希望读者阅读完本书之后,从我做起,协调安排自己的生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过上低碳环保的新生活,为保护地球,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内容推荐 本书以细腻的观察全面展现全球面临的气候变暖问题,说明低碳之路的必须性和紧迫性,以普及知识唤醒人们的危机感为首要目的。全书共分8章,从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灾难以及对我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寻求产生这些灾难和危机的根源,说明低碳生活是我们不得不做的选择,号召人们立刻从我做起,开发利用新能源、节约能源,从一点一滴做起,为改变全球环境做贡献。 本书适合所有关心地球环境、热心环保人士及政府公务人员、能源生产和消耗企业的领导员工、研究低碳环保问题的师生阅读参考。 目录 第1章 地球:我们危险的家园 1.1 全球变暖,不只是时尚话题002 1.1.1 全球气候正在变暖,这是个不争的事实002 1.1.2 “今后20年最有威胁力的恐怖主义”003 1.1.3 人类研究“全球变暖”,已然35年了005 1.2 全球变暖让气候有点“极端”006 1.2.1 “历史罕见”变常见006 1.2.2 地球越来越“暴躁”009 1.2.3 天气为什么会这样?010 1.3 温室气体效应导致全球变暖012 1.3.1 二氧化碳有保温作用012 1.3.2 其他“温室气体”013 1.3.3 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全球变暖014 1.4 罪魁祸首:我们人类自己015 1.4.1 人口剧增,排放大量温室气体015 1.4.2 森林资源锐减因素016 1.5 症结在于“高碳”式消费模式016 1.5.1 中国也患“高碳症”017 1.5.2 “高碳”消费模式透支环境018 1.6 拯救地球上的净土019 1.6.1 湿地:地球的肾019 1.6.2 海洋:生命的摇篮022 1.6.3 森林:地球的肺024 1.6.4 草原:地球的唇舌027 第2章 生活在高碳社会 2.1 一场火引发的千年纠缠032 2.1.1 千年前的因与千年后的果032 2.1.2 袅袅炊烟时代033 2.1.3 滚滚浓烟世纪034 2.2 现代化就是高碳化037 2.3 我们都是高碳人039 2.3.1 只要用电,我们就在排碳039 2.3.2 只要消费现代化产品,我们还会排碳041 2.3.3 人口膨胀,高碳更加盛行043 2.4 “高碳”后果:不只是气候变化045 2.4.1 大气污染,海洋生态环境恶化045 2.4.2 土地环境恶化046 2.4.3 “酸雨”的纠结047 2.4.4 褐云有毒050 2.4.5 灰霾——降低的褐云053 2.4.6 石油泄漏055 2.5 被高碳排放包围的生活057 2.5.1 呼吸废气057 2.5.2 路怒族060 2.5.3 极端气候催发更加频繁的疾病061 第3章 美国模式不可持续发展 3.1 美国——世界第一经济大国064 3.2 美国式能源消费模式065 3.2.1 美国经济一直是高耗能之路065 3.2.2 “美国人”的地球?067 3.2.3 中国能否做“美国梦”069 3.3 他们为油“翻脸”071 3.3.1 世界油田分布071 3.3.2 石油与政治072 3.3.3 能源争夺战073 3.4 如果蝴蝶有了对“高碳”翅膀075 3.4.1 变异的蝴蝶076 3.4.2 捕杀“蝴蝶”需要全球共同努力077 3.5 未来属于低碳经济078 3.5.1 什么是低碳经济079 3.5.2 地球的“退烧药”——低碳经济080 3.5.3 各国尝试“低碳经济”080 3.6 低碳城市,我们和谐的家园082 3.6.1 贝丁顿——来自伦敦的桃花源082 3.6.2 马尔默——从车间遍地到零排放083 3.6.3 废物发电084 第4章 低碳,不得不做的选择 4.1 那些正在消失的人间美景088 4.1.1 南北极088 4.1.2 威尼斯088 4.1.3 马尔代夫089 4.1.4 大堡礁089 4.1.5 乞力马扎罗山089 4.1.6 埃及卢克索神庙090 4.1.7 瑞士冰河090 4.1.8 萨加玛塔国家公园091 4.1.9 死海091 4.2 那些消失的物种091 4.2.1 消失的物种092 4.2.2 它们遭受的攻击093 4.2.3 保护物种多样的内涵094 4.3 人类还剩下多少生存空间095 4.3.1 生态足迹096 4.3.2 《增长的极限》097 4.3.3 所剩无几的生存空间098 4.4 来自哥本哈根的声音099 4.4.1 即将被淹没的图瓦卢100 4.4.2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101 4.5 全球低碳历程104 4.5.1 《京都议定书》104 4.5.2 “后京都”问题106 4.5.3 巴厘岛路线图107 4.5.4 中国的低碳历程108 4.6 打响地球保卫战109 4.6.1 打响地球保卫战正当时109 4.6.2 各国的努力110 第5章 城市低碳运动风生水起 5.1 低碳经济是建设世界城市的必由之路114 5.2 创生态绿色低碳家园115 5.3 低碳建筑引领未来地产发展118 5.3.1 建筑新潮,地产新风118 5.3.2 建筑业可以采用的低碳技术119 5.3.3 一个经典案例:“零排放”四合院120 5.4 世博——低碳建筑潮流袭来122 5.4.1 非洲馆:喷绘贴膜+先进的UV墨水123 5.4.2 丹麦馆:热反射特性的涂料让整个场馆自然通透123 5.4.3 零碳馆:墙面使用了特殊的荧光涂料124 5.4.4 中国馆:通过特殊涂料将阳光转化成电能储存起来124 5.5 绿色行动:未来的低碳建设126 5.5.1 建立低碳社区127 5.5.2 让低碳城市从概念走向现实127 5.5.3 生态住宅区与低碳工业园129 5.5.4 引领未来的低碳城市131 第6章 同在蓝天下,低碳新生活 6.1 走进低碳新生活134 6.2 网络,让生活更低碳135 6.2.1 低碳生活风行网络136 6.2.2 网购——零出行的低碳生活138 6.2.3 快乐网购,轻松减碳141 6.2.4 电子商务刮起“低碳”风142 6.3 丰富的低碳生活144 6.3.1 低碳也时尚144 6.3.2 低碳饮食——无火烹饪低碳菜145 6.3.3 低碳办公每一天147 6.3.4 低碳旅游先锋148 6.4 低碳又省钱——节俭的绿色生活150 6.4.1 废物再利用,低碳乐趣多151 6.4.2 自己动手,又时尚又个性152 6.5 让低碳成为一种生活态度154 第7章 饮食低碳,健康低碳吃出来 7.1 厨房里的隐形“杀手”158 7.1.1 “潜伏”在厨房里的“杀手”158 7.1.2 厨房成耗能大户159 7.1.3 我们一直在努力低碳159 7.1.4 低碳厨房:厨房里的新“革命”161 7.2 低碳做饭新潮流162 7.2.1 几种低碳烹调方式162 7.2.2 不环保的做饭方式164 7.3 食品包装面面观165 7.3.1 过度包装已成“公害”165 7.3.2 包装材料已朝低碳方向发展166 7.4 一瓶饮料的碳足迹168 7.4.1 炎炎夏日话饮料168 7.4.2 饮料不能随意“可乐”169 7.4.3 饮料业掀起“低碳”革命171 7.5 健康低碳食品盛行174 7.5.1 低碳食品:食品行业下一个“宠儿”174 7.5.2 低碳食品从“碳足迹”标签开始174 7.5.3 有机食品,吃得更健康!176 7.6 高碳食品177 7.6.1 食物也有高碳、低碳之分?177 7.6.2 多食高碳食物不利健康179 7.6.3 食物低碳有学问180 7.7 燕窝、鱼翅吃不得181 7.7.1 传说中的“燕窝”181 7.7.2 物以稀为贵的“鱼翅”184 7.8 避之不及的蛋白粉187 7.8.1 何为“蛋白粉”?187 7.8.2 不是人人都能随性“蛋白”188 7.8.3 蛋白质也“高碳”189 第8章 消费低碳,节俭的贵族 8.1 省钱时代来临了192 8.1.1 “抠”得很酷192 8.1.2 “拼”出来的省钱经195 8.1.3 新省钱时代来临196 8.2 永久经典的衣饰搭配197 8.2.1 低碳穿衣少公害197 8.2.2 低碳达人的穿衣经198 8.2.3 又低碳,又经典的衣饰搭配200 8.3 奢侈品也低碳202 8.4 巧手DIY的潮流生活204 8.4.1 关于DIY204 8.4.2 DIY家居里的低碳密码205 8.4.3 DIY生活用品中的低碳妙招206 8.5 变废为宝乐趣多206 8.5.1 变废为宝之老PC篇207 8.5.2 变废为宝之垃圾篇208 8.5.3 变废为宝之美容计208 8.5.4 废品里的“金算盘”209 8.6 小日子过出大滋味211 8.6.1 “虾米族”:节省并时尚着211 8.6.2 “乐活族”彰显健康生活212 8.6.3 “森女”的潮生活214 8.6.4 “NONO族”的新节俭主义215 8.6.5 “账客”——向理财要低碳217 8.6.6 “百元周”——对自己最狠的节俭218 8.7 一个普通人的低碳一日220 试读章节 2.1 一场火引发的千年纠缠 对不少人来说,在2005年8月,卡特里娜飓风发生时,才开始思考高碳和气候变化这些问题。但如果你看到2007年11月7日《洋葱新闻报》刊登的一篇《秋天将在30亿个季节后消失了》的文章时,文章提到“秋天已经从3个月缩短为可怜的两周,并且来得越来越晚……”你会开始惶恐,开始从自身找原因,但其实,人类社会的碳基史,早在千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2.1.1 千年前的因与千年后的果 众所周知,火之于我们的功效很多。火可以用来烤熟东西,可以带来温暖,可以进行工业制造;但是火也可能带来灾害,自从有了火,火灾就像噩梦一直跟着我们。但这不是最重要的,可怕的是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了“碳基社会”,并且随着日积月累,一发而不可收拾。 在古代中国流传着很多关于火的传说:钻木取火、火神祝融大战共工、凤凰涅巢以及彝族的火把节的传说……在燧人氏教人们钻木取火之前,中国人对于四时昼夜或许还不甚了解。在那个黑夜是黑夜、白昼是白昼的时代,突然晴天一个霹雳,雷电打在树木上,熊熊大火开始燃烧。“劈里啪啦”树木被烧着后发出的声音、动物奔跑逃命的嘶叫声、高耸入云的火焰、漫天遍野的灰尘、高温、摧枯拉朽的破坏力,人类睁大了眼睛,里面满是惊恐。 但当大火过后,一股诱人的香气从废墟上传来。我们的祖先,拿着树枝、木棒等简陋的工具,在废墟中寻找,终于被他们发现,原来经过烧烤的兽肉是如此美味。于是从他们开始,人类尝试接近火、保存火、利用火。 然而天火终究是难以捉摸的,靠天吃饭不是长远之计。距离祖先开始尝试保存天火之后的很久很久以后,一个叫燧人氏的人,很善于观察,一次他偶然发现鸟啄燧木能发出火光,他想:假如人类学习鸟儿的样子啄燧木,会不会也有火光产生呢?于是最早的仿生学应用就发生了。他拿了一根木棍,不停地在燧木上来回摩擦,慢慢地有烟冒出来了,烟越来越浓,再加一把劲儿,第一场人类自酿的火种就诞生了。 然而,此时围在篝火旁,又唱又跳的老祖宗们,并不曾想这其实是个因,种下了千百年后一个果。那时候,没有科学只有图腾,否则以祖先的聪明,定会知道,燃烧会产生碳,碳会污染空气。但知道也没用,因为量变到一定程度才能形成质变。谁能想到,利用煤炭作为动力的蒸汽机,能在一夕之间改变延续了几千年的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此后人类以火箭般的速度奔向现代文明,也以同样的速度掉入高碳的深渊。 2.1.2袅袅炊烟时代 人类对能源的利用,最早是从火开始的。火,说到底只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物质燃烧过程中散发出光和热的现象,是释放能量的一种方式。翻看历史资料得知:从100多万年前的元谋人到50万年前的北京人,都留有用火的痕迹,但人类真正用火的开始,是在继石器制作之后的50万~60万年前。那时,原始人开始掌握火这种强大的自然力,促进了他们自身的体制和社会的发展,而最终把人与动物分开。 原始人发现火后,最早是燃烧树枝杂草来煮食和取暖。这样,他们不但可以随时都吃到熟食,减少疾病,促进大脑的发育和体制的进化,熟食的推广,还扩大了食物的来源和种类,使原始人最终摆脱了“茹毛饮血”的时代。有了火来取暖,原始人的活动范围自然扩大,他们不再害怕寒冷与黑夜,不再受气候和地域的限制。原始人开始从一个相对温暖、水草丰沛的地区,向寒冷、贫瘠的地区扩散,于是“世界”不断形成。 火也是原始人狩猎的重要手段之一。做成火把,用它来驱赶、围歼野兽,这很有效,提高了狩猎力,增加了食物来源。一场天火后,有被焚烧的草作为肥料的土地,格外肥沃,原始人从中领悟到奥妙,开始有意识地焚烧草或者庄稼茬子,作为肥料促进野草或庄稼生长,这些方式被后起的游牧部落所继承,至今在一些农村地区还被沿用。最初的农业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就是依靠火来进行的。至于原始的手工业,更是离不开火的作用。弓箭、木矛都要经过火烤矫正器身。高温制陶、高温冶炼,没有火的能量,这些都无法进行。 但火也有失控的时候,如火山爆发引起的大火,雷电使树木等燃烧产生的天然野火,我们称之为火灾,危害很大。那时候,人们也有消防意识,因为房子是木头和草搭建的,那时候没有消防队,只有现在经常在电视剧里看到的“打更人”,他们每到了时间交替的时候,就在街上敲锣打鼓地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岁月悠悠,匆匆而过。从远古直至中世纪的漫长岁月里,人类最先进的交通工具不过是马车而已。不存在汽车尾气,更谈不上污染。那时,在人们的生活里,柴火是第一位的主题能源。这种最接近自然的原始文明,在长达几千年的岁月中,用袅袅炊烟给我们留下的是充满诗意的画面。 上山砍柴、卖柴,一度是中国人简单也是最艰辛的赚钱方式,还记得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搞的“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是身上穿的衣服,口中吃的粮食。但在卖炭途中却被宫使给截了,“一车炭,干余斤”,最后只落得个“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但其实,白居易时代已经发现了煤炭——一种与柴薪相比能量更高的能源。资料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的国家,《山海经》中称煤为“石涅”,魏、晋时称煤为“石墨”或“石炭”。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首次使用“煤”这一名称。辽宁省新乐古文化遗址中,已经发现有煤制工艺品,在河南巩义市也发现有西汉时用煤饼炼铁的遗址。同时文明古国的希腊和古罗马也不甘落后。希腊学者泰奥弗拉斯托斯在公元前约300年著有《石史》,其中记载有煤的性质和产地,显示了希腊也是用煤较早的国家。而古罗马史料中也记载,大约距今2000年前,古罗马也已开始用煤加热。 尽管发现煤炭很早,但古代中国人也仅是用于冶炼等很少的行业中。即使应用于近代工业,也.是在鸦片战争后。P32-34 序言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孕育了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通过亿万年的演化,人类这种智慧生物出现在地球上。又经过数万年的进化和人类自身的努力,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进入到了现代化的今天。 人类住在高楼大厦中,出行依靠汽车、飞机,生活消费各种现代化的产品。这种现代化生活中所有的一切,都靠能源来支撑。修建现代化大楼需要能源,维持大楼的运转需要能源。飞机汽车的运转需要能源……生产各种现代化的产品,也需要能源。能源,是现代化生活的基本血液。 但是,这些能源的主要来源,是亿万年前地球储藏的煤炭和石油。在人类实现工业化之后,煤炭和石油不断被人类开采出来,燃烧转换成电和各种动力。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燃烧了过去多少万年不能消费掉的碳能源,燃烧了亿万年才能储备起来的碳能源。 而这些能源消费的结果,是产生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并且这些温室气体的快速积聚,使得地球温度逐年上升。这不但使得南北极的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不少岛屿消失,威胁沿海居住的人类,同时,温度的上升,让全球气候紊乱,不少百年一遇的极端性气候不断发生……人类自己的能源消耗方式产生的问题,已经严重威胁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 人类是地球上的唯一的智慧生命,可以说,只有人类能主宰地球未来的命运。这些年,特别是2009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人类基于碳能源的生产、生活方式的问题。大力提倡低碳生活:节约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源的转化效率,大力发展非碳基类能源。 在太空中遥望地球,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安静的星球。但是,伴随人类的活动,地球已经微微发红,微微发烫,温度越来越高。我们每个人都应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人类的低碳之路,我们特意编写了本书,全书的内容包含8章。 第1章,地球:我们危险的家园。本章列举了大量近年发生的极端气候现象,并引用当前绝大多数科学家的结论:这些极端气候现象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而引起。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我们人类的高碳能耗消耗模式,我们人类向大气中排放了太多的二氧化碳。而这些温室气体产生的大气温室气体效应,使得地球日渐变暖,全球极端气候因此频繁发生。而要改变这一切,我们人类唯一能做的,就是要想办法改变当前的高碳能源消费模式,首要任务就是,保护现存的湿地、海洋、草原和森林,扼制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第2章,生活在高碳社会。本章从人类的碳能源消费历史开始,告诉读者,伴随工业化的革命,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飞速发展,但是,我们的碳能源消耗也呈指数形式上涨,远远超过现代化之前。地球不堪我们不断地索取和排放,除了气候变暖之外,大气被污染,土地被污染,海洋也被污染。空气中还伴有酸雨、褐云等因为工业污染过于严重才会产生的环境灾害。更重要的是,我们人类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各种生理和心理疾病发病的频率都会增加,我们的生活质量在降低,这一切,都因为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能源,都在排放大量的碳。 第3章,美国模式不可持续发展。美国是当今世界第一强国,其经济生活模式多让人们羡慕,地球上大多数国家,都在向美国学习,争取过上美国人一样的生活。但是,美国模式就是高能耗、高碳排放模式,如果地球上所有的国家都过上美国一样的生活,地球根本不堪重负。在人们认识到美国模式弊病的新时代,不但其他国家不能走美国之路,美国自己也要走上低碳环保之路。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未来地球的主流发展模式,所以,本章还在后面重点介绍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和各国发展情况,以及已经取得一定效果的低碳城市的先进经验。 第4章,低碳,不得不做的选择。因为人类不断向自然界的索取,因为人类一直不能改变自己高碳排放的生活模式,因为人类一直没有认识到气候继续变暖的后果,也没有采取一定的行动。一些人间美景正在消失,一些物种也远离我们而去。但是,伴随地球人口的急剧增加,环境破坏如果再加剧,我们的生存空间已然不多,下一个被地球抛弃的,可能就是我们人类自己。为了打响这场地球保卫战,从《京都议定书》,到巴厘岛路线图,到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人类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但是,各国意见并不统一,如不加强对环境恶化的认识,在全球范围内强调低碳生活,未来还有很多未知数。 第5章,城市低碳运动风生水起。城市化是全球性的趋势,而低碳城市则是最新的热点。只要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日常城市生活中稍加注意,从一开始就按低碳城市的原则点滴做起,城市运转过程中能源的消耗可以大大降低,或者更多采用清洁能源,从而实现低碳城市的目标。 第6章,同在蓝天下,低碳新生活。低碳的生活方式,不但为环保人士所熟悉,在网络传播加快的今天,也为大多数人所采纳。本章向读者宣传倡导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既低碳环保,又生活舒适。 第7章,饮食低碳,健康低碳吃出来。本章从人们日常饮食的方面,提出具体的既低碳环保,又营养卫生的生活方式。 第8章,消费低碳,节俭的贵族。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过度消费的趋势有所体现。本章将具体介绍那些又时尚,又节俭,又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通过一个一个的消费细节的改变,倡导低碳环保消费模式。 希望读者阅读完本书之后,从我做起,协调安排自己的生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过上低碳环保的新生活,为保护地球,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本书由黄志华主持编写,同时参与编写的还有王安平、王成喜、王淑敏、谢马远、张丹、张迪妮、钟蜀明、竺东、祝庆林、陈水峰、慈元龙、关蔼婷、贺宇、胡立实、张昆,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