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那片雪域高原(一位援藏干部的手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春买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地理版图之内、西部偏南位置,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她以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度,高耸而起,成就了让世人为之仰望的身姿……

一个来自高原之外的人,要想在这里扎下根来,并做点事情,确实需要付出更多,这就是海拔8844.43米的艰辛与坚持……

由陈春买编著的《那片雪域高原》共4章节,主要内容为天路,美景,坚持,热爱。

内容推荐

由陈春买编著的《那片雪域高原》是一位支援西藏建设的公务员的手记。内容包括援藏的背景,西藏的自然、人文环境,作者进藏三年的工作生活,以及这段经历带来的磨练、思考等。作者以充满感情的笔调,讲述了一个人对西藏从远观到近望到融入其中,从好奇到热爱到不舍的转变,使《那片雪域高原》超越了惯常的流水账式工作手记,呈献给读者一篇真诚动人的生命记录。

目录

第一章 天路

 从地图开始

 北京的决定

 海西牵手林芝

 接到通知

 飞向高原

第二章 美景

 祖父山

 祖母湖

 母亲河

 河畔人家

 心中的城

第三章 坚持

 背后是集体

 下乡路上

 我们的工作

 我们的生活

第四章 热爱

 河畔新城

 十五分之三

 离行渐近

 那些人,那些笑脸

大事记

出版后记

试读章节

背后是集体

来西藏之前,我曾经听过援藏干部中流行的一句话:“在地球的第三极,不谈工作,躺着就是奉献!”经过三年的工作历练,回首往事,我对这句话深有感触。

先说一种叫做“刺巴树”的植物。图片上和远景里的刺巴树,无论春夏秋冬,都呈现一片枯萎的景象。不到现场,不去接近它们,你也许会认为那些刺巴树早巳进入了生命的秋天。第一次看到漫山遍野的刺巴树,我也误以为它们在高寒气候的折磨下,正在慢慢地死去。当我悄悄地走进它们其中的一丛,我才惊讶地发现,一个个芽尖,带着一股生命力在顽强地向上冒出,带着一点难能可贵的绿意,正努力地向这个世界展示它们的色彩。

从山坡一直延续到山顶的大面积近似枯黄的刺巴树,它们这一广大的群体以接近死亡的方式,在这片高海拔地带坚韧地生活的情景,如果你注意到了,你一定就会跟我一样,在内心感受到不小的震撼,而这就是西藏生存环境最真实的写照!

我们所在的工布江达县,平均海拔3600米,是西藏林芝地区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的县份之一。抵达工布江达县后,缺氧、胸闷、失眠等强烈的高原反应也就尾随而至。记得2007年7月19日那天,我和县委蒋耕霆书记去了娘蒲乡米瑞村调研。当时只顾着了解当地情况,走完了每家每户,忽然感觉到头重脚轻,离停车的地方没几步远,走起来却相当吃力。虽是平地,却像是在爬楼梯。那里海拔超过4300米,空气含氧量只有不到60‰那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我在泉州,在零海拔地区,每天背负20公斤的重物在工作,在生活。

尽管高原反应对西藏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可以克服的,但西藏这块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土地上参差不齐的地理环境,让高原反应无处不在。生活在海拔较低地区的当地人,一旦进入超出他们承受能力的海拔地带,也会出现高原反应。有一次,我们驱车前往珠峰第二大本营,汽车在海拔六七千米的山坡上行驶,我的驾驶员一度出现头昏目眩的症状,走走停停,好不容易才把车开出高海拔区。

一点小小的感冒,在内地微不足道。多喝点水,运动运动出点热汗,再不就吃点感冒灵什么的,一般不会有什么大碍。在高原地带,生命似乎变得特别脆弱,刚进入西藏,我就得到告诫——别着凉,别感冒,你的身体一旦被感冒给缠上,挺难治的,弄不好还有生命危险。

头痛、气短、胸闷、厌食、微烧、头昏、乏力、难以入睡等,这些高原反应带来的不良症状,让许多人心有余悸。我一位朋友一到拉萨就住进了医院,别人去游布达拉宫,看大昭寺,去纳木措,她则躺倒在冰冷的病床上打点滴,等大家欣赏完美景,她只好拖着虚弱的身体一起回内地。西藏美景对她来说,是那么遥不可及。

在这片雪域高原,嘴唇和指甲发紫、精神亢奋、睡不着觉常常交织在一起,困扰着我;在这片雪域高原,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或积血块在我的手臂上、脸上、嘴巴上、鼻子上轮番上演。

在雪域高原生活,身体长期处于缺氧和低气压状态,骨骼会因为氧气缺失和低气压而造成骨质疏松,轻轻一摔,也极易造成骨折;心脏、肺部负担大大增加,肺动脉高压、心肌缺氧随之而来,最终可能导致心室肥厚,甚至出现心力衰竭;而脑部供氧不足会导致记忆力过早衰退,一些本来稔熟于心的人事,就渐渐淡忘了……

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我躺在床上喘着粗气翻来覆去,彻夜难眠。但我一直在心里告诫自己,你一定要坚持住,因为你是一名共产党员,你不是一个人,你的背后是一个坚强的集体!P75-77

序言

与春买兄的深知厚交,是在高原缺氧的状态下进行的。2007年7月,我们同为福建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队的一员,别却妻儿、共赴雪域。

常人看西藏,神秘而圣洁,空灵而唯美。湛蓝的天、洁白的云、纯净的水、皑皑的雪、转动的经筒、飘舞的经幡………这些意象的叠加,令AT免心驰而神往。

而作为援藏干部,长时间生活在雪域高原,又肩负着一方发展稳定的重责,我们无暇享受美景,每天面对的是你难以想象的艰辛和苦涩。心想干事,脚却迈不开步伐;脑想开窍,思维却经常短路;寂寞想家,家却遥不可及;祈求平安,路却总是曲折坎坷甚至险象环生……尽管困难、挑战煎熬着我们的身心、考验着我们的意志,但我们援藏干部始终牢记人民的重托,不辱使命,奋然前行。我们援藏干部之间也始终义如兄弟,相互勉励,扶携前行。

春买兄的情怀,见诸于舍小家顾大家的大爱。同为人父,我能体会到他曾经中年失子的痛彻心扉,特别理解他现在呵护妻儿的无微不至,特别感动他在孩子成长的非常阶段、在妻子最需要丈夫的关键时刻,毅然选择了援藏之路,把爱洒向雪域高原。

春买兄的品格,见诸于对西藏土地和人民的热爱。援藏期间,他所分管的党建、组织工作,是开拓创新的;他所主管的统战、民宗、稳定工作,是能经受历史考验的;他所主抓的旅游业,是卓有成效的;他所负责的项目,是到点到位的。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一次意外肋骨摔断、伤痛未得痊愈的情况下,他毅然放弃休息疗养,忘我投入工作,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人,折射出一名优秀党员干部的耀眼光辉。

春买兄的气度,见诸于对满含藏族同胞盛情的青稞酒的豪饮。或三口一杯,或三杯一口,“宁伤身体,不伤感情”,从不遮掩豪爽、率真的一面。只要力所能及或有一线希望,不管是团队的事业还是个人的困难,他总是挺身而出、义无反顾。

春买兄的风雅,见诸于对中华茶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只要他在场,总是少不了上好的安溪铁观音;只要得闲,便要娓娓而谈安溪茶史、茶法、茶路。在他的影响下,不少藏族干部迷恋上了安溪铁观音,并循着安溪铁观音的香和韵,推开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之门,逐渐融入我们。

在三年援藏即将结束之时,春买兄以图文集的形式忠实记录下自己乃至我们这个集体在雪域高原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国家援藏15年、福建一百八十余名援藏干部的大群体中窥鉴小我,感时间有限而事业无限,个体渺小而高山仰止,生命短暂而长河奔流,责任与使命跃然纸上。此书面世,意义非凡。

是为序。

蒋耕霆

2010年8月

后记

关于西藏地理人文、社会发展、群众生活等方面的话题,一向十分引人关注。作为出版社,我们也一直在积极寻找相关题材的书稿。

2010年7月,我社收到了福建省第五批援藏干部陈春买寄来的《援藏手记》文稿及图片,图片非常精美,文字内容及写作角度也很有特色。内地干部援助西藏建设虽然是我国一项广为人知的重要国策,但在一般读者眼里这些干部在西藏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却还很模糊不清,这本书正好填补了这个领域的出版空白,于是我们在短时间内就将书稿编辑完成,以飨读者。

西藏,占中国版图的八分之一,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一直以来,因高原缺氧、冰天雪地、峰陡路险而人迹罕至,被称为“世界第三极”。佛教传入后,西藏变得愈发神秘。寺庙、经幡、转经筒、玛尼堆、六字真言,被无限演绎。不息的转经,虔诚的跪拜,原始的游牧生活……干百年来,这样的日子被藏族群众一代代复制着。

改革开放过去十几年,西藏百姓依然贫苦落后、因循守旧,西藏离富庶繁荣、开放现代,似乎是那么的遥不可及。直至1995年,国家全面实施援藏工作后,西藏的面貌才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

作为福建省对口支援西藏以来181名援藏干部中的一员,作者陈春买于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到西藏工作生活了三年。以一叶知秋的视角,陈春买奉献自己的所思、所为、所见、所闻,为普通读者了解西藏社会打开了一扇窗。

在讲述援藏工作的同时,作者动情地为我们描绘了西藏的雪山、湖泊、河流种种美景,将宿舍生活的清苦和快乐,对家乡妻儿的挂念,援藏干部间互助互爱的兄弟情谊,铭刻于心的西藏“那些人那些笑脸”娓娓道来。书中处处闪耀着的这类温暖人情,使本书超越了惯常的流水账式工作手记,呈献给读者一篇真诚动人的生命记录。

世界往往超乎我们的想象,就像作者写到的刺巴树,西藏严酷的环境反而能激发出人们坚韧的生存意志和纯粹的精神世界。于是,对那片雪域高原,作者从远望到近观到融入其中,从好奇到热爱到不舍,这种转变正是本书令人深味之处。三年的援藏工作经历业已成为作者珍藏的一段生命,相信也会激励更多的人转变视角,砥砺生活。

而书中一百多帧来自雪域高原的精美图片,更让我们倍感祖国山河之壮美雄浑,油然而生炽热的爱国之情。

在此,我们要感谢林军、张家坤、陈龙发、陈秋雄四位先生为本书惠赐墨宝;感谢福建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队尤其是泉州五位队员为本书提供了生动的素材;感谢安溪县委宣传部谢文哲先生在创作立意、文稿统筹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感谢安溪乡讯社陈德进先生,安溪县政府办公室林清杰、谢旭东先生在文稿修改、图片拍摄等方面给予的无私帮助。

时间和水平所限,本书若有不足之处,敬请不吝赐教。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大学堂”编辑部

2010年8月5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1: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