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编定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共收中华典籍3461种。如此浩瀚典籍仅分经(儒家经典)、史(各类史书)、子(百家著述)、集(名家诗文)四类。其后《四库》之名既具有中华经典集成的寓意,同时也具有古代图书分类的含义。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华经典所蕴含的智慧,越来越为世人瞩目。丛书策划者为了消除今人阅读古代文言经典的艰涩,力求使用时人容易读懂的版画图示和读解心得的方式,让读者充分汲取古人成功的养分,使圣贤的智慧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所以丛书得名《家藏四库》。
完整的十六朝编年体例,精心的卷目选择,切合时代精神,呈现优雅姿态。简洁的白话选本形式,丰富的日常语言,排除古文障碍,平衡阅读感觉。通俗的现代文表达,浅显的内容叙述,保证阅读顺畅,实现轻松阅读。古朴的版画插图配置,详细的图文解说,调节阅读气氛,还原时代价值。
读《资治通鉴》,从历史的宏阔和波澜中,我们所能汲取不仅仅是一时的感慨,更重要的是要能够以史为鉴,避免重蹈王朝覆灭、功业尽失、人心不在的历史覆辙。这点无论在个人,在家庭,还是在工作过程中都极为显著、重要,相信读者均能从本书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本书体例上,保持了原书十六朝编年体的特点,但在卷目上做了精细的挑选、删节,在尊重原书的连贯性的同时,避免了历史的厚重、繁冗又不失其古朴、高雅的气质,而且也更贴近于现代人追求清爽、雅致阅读的需要。总体而言,本书简而不约、涵而不平,能够还原历史却不为历史所牵绊,于洒脱干练中尽显大方有致。
形式上,采取白话选本的形式,把晦涩、难耐的古代文言转化为现代人喜闻乐见的生动语言,将史书的厚重又去掉一层,使读者不再为看古文发愁,放下阅读辛苦的心理包袱,能以平和安然的态度将阅读进行下去,最后与文章、与内容、与个人融合,从中找到亲切、熟悉的感动和期待。
叙述上,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尽量做到表达通俗,使读者阅读起来不会有文字理解方面的缺失,更不会有隔膜和排斥产生,让阅读顺畅、有序,让内容浅显、明了,帮助读者很快进入阅读角色,调动阅读思维,尽可能地照顾到阅读时间和阅读效率之间的平衡,从而实现从容阅读、轻松阅读的目的。
此外,全书随内容配置版画插图,并加以相应的解说,一方面调节了阅读的气氛,另一方面更提高了读者阅读的质量。这些版画插图有些是对文中内容场景的呈现,有些是对所提及事件、人物的背景式说明,还有些是与内容相关、相称的历史事实的补充介绍。版画插图均来源于经典的古代刊刻书籍资料,画面古香古色,让读者能够和当时时代达成一定的共识,从而更突出历史在当时、当今的本质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