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好好学点经济学,能够更好的地指导自己的日常经济行为,提高投资理财技巧,花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
当然,像任何一门学问一样,经济学也有深有浅,深邃的经济学是经济学家所要研究的,而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常识,却是生活中的普通人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
本书就是这样一本专门为普通人量身定做的关于经济学常识的通俗读物。本书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讲述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常识,将抽象、深奥、晦涩的经济学理论还原为浅显易懂的事理常规,不仅普及了经济学的知识,还能够帮助读者正确地运用经济学,让经济学更好地为自己服务。
本书是一本专门为普通人量身定做的关于经济学常识的通俗读物。
全书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讲述了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常识,将抽象、深奥、晦涩的经济学理论还原为浅显易懂的事理常规,不仅普及了经济学的知识,还能够帮助读者正确地运用经济学,让经济学更好地为自己服务。
本书适合所有对经济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第一章 生活中的经济学
家务劳动中的GDP
美国经济学家加里·贝克指出:因为做家务需要消耗较长的时间,所以家庭提供的服务与商品,应当是国家整体生产的重要部分。统计国内生产总值时,应当将家务劳动的贡献也算在内。
北京市海淀区曾对2000对夫妇做过一项调查,结果表明,伴随经济条件的大幅度改善,60%以上的职业女性希望回家做全职太太,仅有30%多的职业女性愿意继续工作下去。
等到调查结果一公布,很多人都大吃一惊!甚至有人放言评价:“如今的女人都是‘好逸恶劳’啊!女人们不工作,男人们就惨啦!”而那些学究派们则一本正经地宣称:“这是社会倒退的表现。”不过,也有人相当理智地认为:“这属于社会进步的表现。”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事例。
曾有一位先生发现自己雇来的保姆不仅勤劳、贤惠,而且非常可爱,于是便娶她为妻。此前,他需要给保姆支付薪水,所以,她从事的做饭、清扫房间以及照顾老人等活动就理所当然地被算进了GDP中。然而当娶保姆为妻之后,尽管她从事同样的劳动,可因为雇佣关系不复存在,无人再向她支付这部分劳动的薪酬,从此她的一切活动也不再算进收入范围中。
从经济学层面上来讲,保姆变成了妻子,对于一个家庭的收入总值而言,看起来无疑是一种“损失”。而倘若GDP以此来计算的话,那么,无疑国家的GDP也受到了“损失”。
不过,这就能够否认变换身份前后女方的劳动价值吗?显然不能。美国经济学家加里·贝克曾在199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就主张:“统计国内生产总值时,应当将家务劳动的贡献也算在内。”他指出,因为做家务需要消耗较长的时间,所以家庭提供的服务与商品,应当是国家整体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实生活中,家务劳动或者是由家庭成员“业余时间”来做,或者是由某个成员专门来做。业余做家务活的,算是对家里“做贡献”;而专门做家务活的,也许就会被认为是“吃闲饭”。这对于那些工作量极大的家庭主妇而言,是非常不公平的。
为什么在自己家里做家务就不能够算是就业,而走出自己家门,到他人家中做家务,便算是有了一份工作呢?为什么在GDP里,人们在自己家里做家务这部分劳动(就算是专职家庭妇女也一样)就从不体现,可是若出去做保姆,就肯定会反映在GDP中呢?
也许,我们真该为家务劳动仔细算一笔账。美国人曾经做过一项调查,一个主妇常年从事家务劳动的价值差不多相当于年薪6万美元。据美国一项统计显示,美国妇女在家务劳动中所创造的价值相当于全国GDP总量的28%。这个数字若以具体的金额来计算,将会是一个无比庞大的数字。
但是,人们的就业理念无法一下子转变过来,GDP的统计方法也无法马上改过来。因此,很有必要把一部分家务社会化,尤其是抚养子女和照顾老人,完全可以采取市场化的途径来加以解决。这样做有两个方面的好处:首先,可以促进社会福利程度的提升,让经济发展体现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其次,当孩子被送进幼儿园、老人被送入养老院时,这一部分家务劳动就立刻被转化为就业岗位,当然也会被计算在GDP里。
换句话说,假如大家都不乐意做自己的家务,或者,假如做自己的家务不被GDP认同,那就该创造条件,让没工作的人去干别人的家务,让社会认可他们对GDP所做的贡献。
请客吃饭的经济方式
小团体内人少,相互之间观察约束比较容易,因此每个人都比较容易有理有节。但是当团体变大时,个人的重要性就下降了,责任感也就随之减少,效率低下的局面几乎随处可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几个好友一起去饭店用餐,相互之间都让着点菜。要是平时自己一个人吃,未必会点那些价格非常贵的菜,可在朋友面前,这种心理就会发生一些奇妙的变化,常常会点一些价格昂贵而非常“显面子”的菜。不过,最后吃完饭结账时,买单者就会感到非常心疼。
那就用AA制来解决这个问题呗!可能很多朋友会这样建议。假如你与两个好友一起去吃西餐,说好花费三人均担,那当你点自己的餐饮时,你就不太会慷别人之慨搞“多多益善”。因为,尽管你点的东西有三分之二的餐费由另两位朋友来负担,但你也要负担整个花费的三分之一。而且倘若你多点,朋友便要多负担,就算朋友嘴上不说,心里也会犯嘀咕,对你有意见。
P3-5
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让一向不太关心经济的老百姓,也开始关心起经济来。普通人切实感受到了“经济”的重要性。从工资待遇的变化到自己手中货币的升值与贬值,从银行利率的浮动到基金股票的走势,从物价的涨落到房价的波动,无一不牵扯着国人的心思和眼球。
无论你相信不相信,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已经彻底被“经济”所“挟持”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与所做,全都与经济活动有关。
那么,什么是经济学?如何从经济的角度看待我们的婚姻、恋爱、面子、交际、教育?价格大战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价格背后的真相是什么?怎样才能理性消费,不做冤大头?如何利用信息指导经济行为?做事要考虑哪些成本?诚信、制度对我们有着怎样的经济学意义?这些问题,对于经济学专业的人来说,可能根本就不是问题,但对于更多非专业的人来说,却是一个很有必要搞明白的重要问题。
当然,像任何一门学问一样,经济学也有深有浅,深邃的经济学是经济学家所要研究的,而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常识,却是生活中的普通人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
本书就是这样一本专门为普通人量身定做的关于经济学常识的通俗读物。本书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讲述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常识,将抽象、深奥、晦涩的经济学理论还原为浅显易懂的事理常规,不仅普及了经济学的知识,还能够帮助读者正确地运用经济学,让经济学更好地为自己服务。
需要指出的是,本书中的这些经济学案例,都经过了千挑万选,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生动故事。这些故事不但有趣,而且蕴涵着深刻的经济学知识在里面。相信这些精彩的案例会让读者耳目一新,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掌握经济学的抽象理论。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王健、马树法、罗小利、张志伟、张保云、闫小春、冉凡海、郑茂章、魏树翠、周琴、郑海龙、邱草、王元良、王小萧、魏光胜、赵洪君、李伟、向俊祥、唐林妹、冉凡明、王克凤、张彬、冉永波、郑美芳、胡芹、孟艳围、王舟、赵东方等人的大力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偏颇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朋友们谅解,并请批评指正。
尽管有些人认为自己能够不受知识分子的影响,但是他们却往往被某些经济学家的观点所左右。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宏观经济学奠基人
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
——哑当·斯密 现代经济学之父
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合理和能够带来繁荣的经济,因为它是能反映生活本质的经济。
——维克拉夫·哈韦尔 著名经济学家
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文明程度、社会结构,所有这些甚至更多,都记录在它的经济史上。那些明白怎样读懂这个历史所蕴涵的信息的人们,在这里比其他任何地方都更能清醒地预感到震撼世界的惊雷。
——约瑟夫·熊彼特 创新主义经济学之父
在当今社会,谁不学习经济学,谁就不懂得怎样生活。
——保罗·安·萨缪尔森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