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无数的人都拥有卓越的智慧,却只有少数的人获得成功?为什么无数的企业都规划了未来宏伟的蓝图,却仅仅少数的企业成就辉煌?
这就是本书所要回答的问题!
中国目前几乎所有优秀的企业,不管是海尔还是联想,不管是TCL还是华为,它们都走人增长的困惑。联想在大裁员之后,才发现“企业不是家”;华为在国际化之后,才发现制度流程比积极性更重要;TCL在并购汤姆逊之后,才发现过去管理业务的方式,在新形势下竟会导致企业失控。
这种时候,几乎所有的企业家都会问,优秀的企业尚且如此,那我们又该如何?
本书对此的回答是:做大做强是一个结果,而这个结果是依靠企业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的;只有员工把工作落实到位,才能得到。由此《工作重在落实》旗帜鲜明地提出一个口号:企业靠员工提供的结果生存,所以如果你要造就一个强大的公司,那么请你先学会打造把工作落实到位,能够做出成绩、取得成果的强大员工!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工作中,我们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是狠抓落实的结果;而所存在的不足,正是落实不力的后果。工作部署有千招万招,不抓落实也是没招:规章制度有千条万条,不抓落实也是白条。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个人发展离不开落实,团队成功要靠落实,基业常青更要把所制定的战略落实到位。
任何事情计划得再好,不如现在卷起衣袖开始做。向着目标,面对伟大的战略,最重要的是立即行动起来!
4.激励组织成员的工作热忱
热忱是激发人们奋斗的源动力,是一种精神力量。实践证明,卓有成效的人都是对工作怀有满腔热忱的人。因此,打造高效的落实组织,除了要明确组织成员的职位责任,还必须能将组织成员的工作热忱调动起来。
如何调动组织成员的工作热忱?激励,是一种重要的途径与方法。那么,怎样用激励来调动组织成员的工作热忱呢?常用的方法如下:
1.许诺激励
许诺激励就是领导者通过许诺某件事,如职务的晋升、职称的评定、工资待遇的提高以及荣誉、记功等等,来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那么,领导者在工作中如何掌握好许诺激励这一方法呢?
首先,许诺要适度。适度,是许诺激励的关键。许诺过高,就会“失信于民”;许诺过低,则形不成激励因素,许诺形同虚设。我们在许诺时,一定要掌握好许诺的度,就是要给下属确定一个比较切近可行的目标。
其次,许诺要适宜。这里所说的适宜,是说许诺要符合不同下属的需要。对于一位没有权力欲望的下属,你用授予权力的许诺是很难激励他的。
江西有个工厂,由于产品质量有问题,连续亏损了17年。后来改进了产品质量,工厂转亏为盈。但随着订货数量的加大,工人常需要加班加点。星期天加班不算,就连过春节,厂长还宣布不休息,发40元奖金作为补偿鼓励。
这一措施引起许多职工的不满,尤其是单身汉,更是恼火。他们找到厂长,对厂长说:“你能不能积点德,我们好不容易找了个对象,你星期天不休息,也就算了,春节还加班,要是对象吹了,怎么办?”
厂长说:“我体谅你们的困难,但订货多,任务紧,你们说怎么办?”
工人说:“如果我们超额完成任务,你能不能给我们假日奖励。你们当领导的天南海北都跑遍了,让我们工人也出去开开眼。”
厂长采纳了这条意见,宣布只要完成任务,超额30%的给三天假期,超额200%的给两个星期假期。这个措施一宣布,中午吃饭,食堂人少了,带上两个馒头在车间吃;5点钟下班,你往外轰他也不走,他要超额。
为什么没有了加班费,工人的积极性反而高了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假日最适合他们的需要。
最后,许诺要兑现。下属对领导的许诺总是非常认真的。如果你许诺了,一定要兑现,否则,不仅起不到激励下属的作用,还会使你失去威望。
2.逆反激励
人都有自尊心、自爱心、荣誉心,也有虚荣心和好胜心。逆反激励,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富有刺激性的语言,对工作对象进行心理激活,使其改变原来的态度。这种方法俗称“激将法”。
逆反激励运用得好,可以事半功倍;运用得不好,则会伤害被激励对象的情感。怎样才能运用得好呢?关键在于审时度势,切中要害,采用最有效的“激活剂”。具体说来,要注意如下几点:
首先,要了解激励对象的性格。
其次,要选准激将的时机。时机过早或过晚,都难见成效。运用逆反激励,要在工作对象对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但还没有下决心行动时。
最后,要注意语言的分寸,既防止“过”,又避免不及。
3.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是指用确定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符合人们切身利益的、科学可行的目标,也就是通过奋斗能够获得的成就或结果,来激发下属的行为动机,使他们产生旺盛的奋斗精神和落实动力。
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表明,目的性行为的效率明显高于非目的性的行为。因为当人们明确了可能达到的目标时,就会为达到目标而努力。比如,一个万米赛跑运动员,当人们告诉他还剩一千米,再加把劲就可夺得金牌时,即使他身体某部位疼痛,他也会咬牙加快速度完成最后的冲刺。
哪些运用目标来激励组织成员,关键要注意设置好目标。一般说来,目标的设置,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目标的设置要高低适宜。心理学家曾把目标激励比作摘桃子,桃子吊在空中,怎样才能调动人的最大积极性呢?坐在地上举手可得,不行。因为目标太低,缺乏“挑战性”;跳起来摘不到,也不行,因为目标太高,会挫伤人的积极性。只有奋力跳跃方能摘到的高度,才是最合适的。这一点,可用八个字来概括:“伸手不及,跃而可获。”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
其次,目标的设置要总分结合。也就是说,在设置总目标的同时,设置若干适当的阶段性目标。通过逐个实现这些阶段性目标来达到总目标的实现。这一点,可用六个字来概括:“大目标,小步子。”它能持续地调动下属的积极性。
最后,目标的设置要实在具体。目标有大有小,有远有近,但不论何种目标,都不能是虚幻的,而必须实在具体。只有实在的目标,才能使下属相信;只有具体的目标,才能对下属产生吸引力。
4.行为激励
所谓行为激励,就是领导者用自身的行为给组织成员做出榜样。作为领导者,如果他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言行一致,秉公办事,严于律己,那么,他一定会博得下属的尊敬和信服,他下达的计划、指示,便是无声的命令,群众会以高昂的热情去努力工作。否则,就会失去号召力,群众的工作热情也就可想而知。
难怪人们说:“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若是自己每日颓丧,又怎能激励起下属的工作热情?所以,领导者要想调动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首先自己就要对工作有满腔的热忱。
P58-60
工作重在落实结果改变命运
为什么无数的人都拥有卓越的智慧,却只有少数的人获得成功?为什么无数的企业都规划了未来宏伟的蓝图,却仅仅少数的企业成就辉煌?
这就是《工作重在落实》所要回答的问题!
中国目前几乎所有优秀的企业,不管是海尔还是联想,不管是TCL还是华为,它们都走人增长的困惑。联想在大裁员之后,才发现“企业不是家”;华为在国际化之后,才发现制度流程比积极性更重要;TCL在并购汤姆逊之后,才发现过去管理业务的方式,在新形势下竟会导致企业失控。
这种时候,几乎所有的企业家都会问,优秀的企业尚且如此,那我们又该如何?
《工作重在落实》对此的回答是:做大做强是一个结果,而这个结果是依靠企业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的;只有员工把工作落实到位,才能得到。由此《工作重在落实》旗帜鲜明地提出一个口号:企业靠员工提供的结果生存,所以如果你要造就一个强大的公司,那么请你先学会打造把工作落实到位,能够做出成绩、取得成果的强大员工!
这可以成为目前中国企业最重要的发展战略!因为职业化员工他们知道每一分钱都来自客户,所以他们每拿一分报酬,都懂得要加倍回报。否则,企业不赚钱,等待他们的就是失业!
做为企业,我们需要把工作落实到位,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办事,需要把工作落实到位的员工。因为,没有强大的职业化员工,就没有强大的企业!企业不需要员工口头上的忠心与苦劳,需要的是能够为企业创造结果、创造价值。如果员工不能够把工作落实到位,提供结果,无论员工有多爱企业,无论员工多辛苦,企业都会因为没有结果而破产、关门。所以,企业需要淘汰那些不能把工作落实到位的员工,否则就是对那些优秀员工的极大伤害!
同样,做为员工,如果我们不能把工作落实到位,为企业创造结果和价值,那么我们就没有了自己的发展,没有了自己的未来!因为没有落实,一切都是空谈!没有落实,再好的文案都是幻想;没有落实,再好的构想都是泡沫。惟有落实到位,取得结果,我们的前途才不只是一个梦想;我们的明天才会更加欣欣向荣!
在此,我再一次强调: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都需要将工作落实到位,假如我们没有落实的观念,不认真落实,不狠抓落实,不真正落实,那么,任何缜密的计划、任何完善的措施、任何正确的政策、任何严格的制度,都只能成为一纸空文;没有落实的观念,不认真落实,不狠抓落实,不真正落实,那么,企业没有未来,企业的员工更没有未来。
落实力决定结果,结果决定人生!为了我们的工作,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美好未来,请不要拒绝《工作重在落实》,请把工作落实到位!
孙湧
2010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