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强对流天气生命史短,局地性强,故预报难度很大。虽然中外研究强对流天气的论文不少,有关中尺度系统的书也出版过几本,但是,至今尚没有面向预报员的强对流天气分析和预报的著作,这就促使作者调阅了大量有关强对流天气的研究论文和书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分析和研究,试图为预报员提供一些对强对流天气分析和预报有用的理论、方法和指标。但愿此书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预报员能有所裨益。希望章国材编著的《强对流天气分析与预报》也能成为对研究人员、大学教学有用的参考用书。
章国材编著的《强对流天气分析与预报》介绍了中国强对流天气的气候特征、天气形势、常用的中短期客观预报方法和自动临近预报系统,讨论了龙卷风、冰雹、对流性大风、短历时强降水和雷电等的环境条件和预报指标以及如何利用天气雷达等资料分类识别这些强对流天气,还讨论了如何应用以上的知识和方法做强对流天气预报,并通过若干个例进行具体阐述。
《强对流天气分析与预报》可供从事强对流天气分析和预报业务、研究及管理人员参考。
前言
第1章 中国强对流天气的气候特征
1.1 冰雹的气候特征
1.2 短历时强降水的气候特征
1.3 中国对流性(雷雨)大风的气候特征
1.4 中国雷电时空分布特征
1.5 中国强对流天气时空分布特征综合分析
第2章 强对流天气形势的分类
2.1 强对流天气形势
2.2 高空低槽型
2.3 高空冷涡型
2.4 西北气流型
2.5 副高边缘型
2.6 热带低值系统型
2.7 高压(脊)内部型/低层切变型
第3章 强对流天气环境条件
3.1 强对流天气分析中常用到的物理量
3.2 物理量诊断的思路
3.3 强对流天气与暴雨环境条件的差异
3.4 干对流大风的环境条件
3.5 冰雹的环境条件
3.6 局地短历时强降水的环境条件
3.7 湿对流的环境条件
3.8 混合对流的环境条件
3.9 龙卷风的环境条件
3.10 分类强对流天气环境条件的综合分析
3.11 对雷电有指示意义的物理量
第4章 强对流天气中短期预报方法
4.1 热力和动力预报指标的获取方法
4.2 配料法和指标叠套法
4.3 θse特型法
4.4 决策树预报方法
4.5 Bayes判别分析、Logistic回归判别和神经网络方法
4.6 指标加权集成法
4.7 聚类相似法
4.8 动力预报方法
4.9 强对流天气概率预报
第5章 强对流天气分类识别和临近预报
5.1 龙卷风的识别和临近预报
5.2 大冰雹识别和临近预报
5.3 对流性大风识别和临近预报
5.4 短历时强降水识别和临近预报
5.5 雷电识别和临近预报
5.6 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方法
5.7 强对流天气自动临近预报系统简介
第6章 强对流天气预报
6.1 强对流天气预报思路和预报技术流程
6.2 2009年6月3日河南东北部、5—6日江西北部对流性大风分析
6.3 2004年7月10日北京短历时强降雨、12日上海飑线大风分析
6.4 2009年6月14日河南省大范围冰雹天气特征综合分析
6.5 两次强龙卷过程的环境背景场和多普勒雷达资料的对比分析
6.6 2006年4月28日山东省对流性大风分析
6.7 2006年4月11日江西混合对流过程分析
6.8 2009年8月27日辽宁中部飑线阵风锋过程分析
6.9 2008年8月25日上海大暴雨的综合分析
6.10 2008年7月2日滇中暴雨的成因分析
6.11 2007年8月26日天津市突发性的局地大暴雨过程分析
6.12 四川盆地西部副高西北侧连续性暴雨成因分析
6.13 鄂东2007年7月27日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分析
6.14 2008年8月14日石家庄市短历时强降雨分析
6.15 一次热带气旋外围飑线分析
6.16 天山北坡中部一次强对流天气分析
6.17 重庆开县雷击事件分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