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生,有很多痛楚,难以启齿,用几段文字想要说清楚,谈何容易,但是治愈伤痛,却是个终生的期盼。主持人王宁主持读书节目十年,从书里看透多少人生?看清楚多少炎凉?看过多少曾经。这些种种激发她的冲动和读者分享,分享多年的人生感悟,更通透的领悟。真是《读书》五年,领悟十年,分享自愈。主持人王宁首次分享人生心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态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宁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关于人生,有很多痛楚,难以启齿,用几段文字想要说清楚,谈何容易,但是治愈伤痛,却是个终生的期盼。主持人王宁主持读书节目十年,从书里看透多少人生?看清楚多少炎凉?看过多少曾经。这些种种激发她的冲动和读者分享,分享多年的人生感悟,更通透的领悟。真是《读书》五年,领悟十年,分享自愈。主持人王宁首次分享人生心得。 内容推荐 王宁不靠青春靓丽,不仿港台腔调,不追新怪流行,但凭一身书卷气,偏拓一片天地宽。节目之外,她也有一些未尽之言要说。随想偶得,有感而发,春华秋实,微言大义。在她这样的文人主持人里,一定是笔聊,且精彩。王宁用自己最内心的话语,构建一个让你无法想象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所有的人和事情都变得那么淡薄,所有的人都面对恐惧不再害怕,对于未来,对于未知的所有,我们都学会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向上的态度去应对,去面对。这或许就是我们向往的一种态度,一种自愈的解脱。 王宁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主持人,聪慧的读书人,更是一位富有才情的作者。她的散文、杂记往往能在微小处见趣味,有情有意,文笔生动鲜活,实属难得。尽管王宁常常自谦自己是个小女人,但我已经看到并相信很多读者也会从她这本书中读出在其爽朗、亲和笑容之下的一个丰富、开阔的内心世界。 目录 01 序 人好学问好,态度自然好...莫言 光滑的石头...赵立新 如是王宁,如斯美丽...金韵蓉 心动...陈彤 02 光斑 读书,不是一个人的事 未苏醒的希望 人生时间节点 有件疯狂的小事叫坚持 热爱发酵的疯子 生命坚守着奇迹 哭,是以解千愁 让灵魂跟上脚步 心态清雅气自华 真实是一种安全 太阳不会结冰 你好,忧愁 懂得真实是一种美德 改变,是时间的礼物 03 醍醐 严歌苓 Follow your 徐静蕾梦想照进真实 周国平生命之间的感知 席慕蓉暖味的故乡歌 海清不把命运当回事儿 丽江女子透彻守候 徐晓芹清新扑面而至 04 阳宝 当归归期在即 蜂蜜珍惜甜蜜 洋葱头剥出自己 燕窝悄无声息的纯粹 菊美不作声 茯苓平凡不是普通 苦瓜尽头是甘 失眠只缘身在此山中 芹菜爱你的小手 05 缱绻 爱在点滴 好爱情好爱人 珍惜拒绝 驾驭态度 相爱,要如命 放爱生路 相见难别亦难 别和错过较劲 伤痛长出免疫 相遇只为怀念 好了伤疤终会忘了疼 先斟满自己的杯子 衡量、深浅、庸人自扰 06 須臾 爱上不完整 开始,另起一行 有些爱没有理由 心回心里 活得就是一种态度 喂养幸福 幸福是什么? 留点时间,心灵排毒 不再流浪 知己难求 懂得性感才能优雅 四分云雨,六分月明 学会和时间对话 07 分享 王刚 海岩 慕容雪村 李健 刘震云 羽凡百何夫妇 王丽萍 王刚 苏芩 路金波 程小东 毕飞宇 高原 夏雨 王海 英达 祝勇 08 后记 爱,是一种态度 试读章节 读书,不是一个人的事 风尘仆仆,坐车赶回河北,直奔化妆间,开始《读书》宣传片的拍摄。 镜子里的我,烫卷了头发,习惯奔波,磨平慌乱,放下惶恐。五年,这一刻,我才突然意识《读书》已经陪伴了整个青春。 五年前,同样的秋天早晨,坐在化妆间的角落,等待众多前辈光彩照人的走出《读书》节目的演播室。直到下午,最后一个试镜,妆花了却不知怎么补,坐到镜头前发现提词器上面的字根本看不清楚。于是,把镜头当做电台的话筒,即兴说起了自己从小到大读书的感触。 导播间里的制片人一愣,旋即露出了欣然的笑意。就这样,年轻的我带着感恩和坚持 走进了《读书》的团队。当再次看到当年试镜的花猫模样,差点儿哭出来。我的制片人笑着和我打趣:“如果你不努力工作,我就把它放出去,让你不敢出门。”现在,依然不靓丽,不会打扮,但是,五年的光阴,足可以让一个人完成心灵的美丽蜕变,因为墨香,不必涂抹,自会浸染。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五年,记下了毕淑敏的“体验就是最好的文字”,莫言的“我们的村庄不说话却深刻”;记下了曹文轩贴在床头用来书写灵感的硬纸板,毕飞宇写完《玉米》之后像和爱人离别一样的泪流。 我记下了张洁始终如一的自己煎牛排享受生活,张抗抗皱纹旁边随风飞扬的黄色丝巾;我记下了铁凝一丝不苟的守时,梁晓声一心一意的念旧。还有,很多,很多。在这里,我在他们的名字后面隐去了“老师”的尊称。因为,是他们让人懂得“人生就是用自己来照亮别人的一段旅程”。“我好像答应过你,要和你,一起,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五年,《读书》经历了阅读习惯的裂变,爬过了传统和流行的曲折,穿透了电子和速食文化的阴霾,一直坚持内心对文字的崇敬,不敢懈怠;五年,《读书》经历了无数次电视节目的改版和洗牌,抚平了无数人对安静读书节目收视率和回报率的质疑,一直坚守“至乐无如读书”的初衷,不能放弃。 人的生命过程不可能完美,所谓的完美只是心灵的状态。而始终做到心如止水,不离不弃,仍是所有的完美中最艰辛的跋涉。不知从何时起,安静的读书,是倍感奢侈的事情。有人说,读书就是对视月亮的微笑。此时,月光的憔悴早已没有人问津。如何寻找 忙碌的生活中内心的安宁和平静?如何才能在众多花样翻新的娱乐节目中安然地开放?用电视手法来分享阅读,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孤单。读书,是一个人的事情,注定孤单。而读书节目,只是想为这一个人的孤单,奏起生动的旋律。同样的孤单,分开的旅行。最近在读约翰·彭伯西的《蜜蜂的哲学》,如果你觉得生活的坚持太过单调,太过孤独,就想想“勤劳楷模”的小蜜蜂。它们的蜂房比你的格子间狭小得多,它们永远不变,工作方式比你的复制粘贴乏味多了。可是,日复一日的快乐,写下一句话:过好你的生活,用你的人生轨迹而非话语去影响别人。 《读书》,正匍匐在文化的大地上,收集所有书写的轨迹,滋养每个心灵。 《读书》五年了,一直低调,从来没有想过吸引纷扰,但是为了纪念走过的不易,还是制作了特别的片子,只为了,能够彼此搀扶,走更远的路。P20-23 序言 人好学问好,态度自然好 文_莫言 我第一次见到王宁,是在她主持的河北卫视《读书》栏目做嘉宾,讨论的是我的小说《檀香刑》。《檀香刑》因为描写了凌迟的场景,而被某些读者渲染为洪水猛兽。所以,我在上王宁的节目之前,就已经做好了面对一番“恐惧和惊骇”的读后感抒发的准备。我知道,很多读者根本就没有读完我的小说,就人云亦云地附和他人的观点。出于我的意料,王宁展现了一位优秀主持人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我们就《檀香刑》的讨论,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从文学和人性这个层面上深入下去。这一次短暂的交谈,让我感到王宁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主持人,也是一位出色的读书人。只有真正的读书人,才会有底气和能力去主持一档品味高雅、立意深广的文化节目,并能一直坚持做下去。 再次见到王宁,是在北京科教频道的《养生堂》节目的电视屏幕上。作为一个人到中年、健康开始走下坡路的普通观众,我坐在屏幕边,渐渐被这档节目所吸引,并成为王宁“养生堂”栏目众多忠实的粉丝之一。我小时候跟着大爷爷学过几年中医,虽年少调皮,学业不精,但对中医也算是略知一二。我注意到王宁和中医大家们探讨养生时,不仅是一位善于协调、引导、有着很强现场控制力的主持人,更是一位有一定中医基础的勤奋、好学、富有天分的学生。这两方面的素质就保证王宁可以和专家们顺畅、富有成果地交流下去,并传播、教授给观众有益的养生知识和窍门。 王宁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主持人,聪慧的读书人,更是一位富有才情的作者。她的散文、杂记往往能在微小处见趣味,有情有意,文笔生动鲜活,实属难得。尽管王宁常常自谦自己是个小女人,但我已经看到并相信很多读者也会从她这本书中读出在其爽朗、亲和笑容之下的一个丰富、开阔的内心世界。 祝贺王宁的《态度》出版! 莫言 2010年11月10日 后记 爱,是一种态度文_王宁 开始写后记之前,编辑熊熊打来电话,希望我写一个不化妆的自己。不化妆,意味着亲人般的真实,不修饰,亦不掩饰。生活里的我,向来素颜,可是直面文字里的自己,却是第一次。 我很想从我的童年写起,那是我生命的基石。听起来,这话说的有些大,可走过三十而立的这一年,我经常为我现在的行为和抉择,寻找一点儿内在依据,好让自己更踏实地走下去。性格决定命运的故事看得多了,人就变得越发相信本质。回头看的时候,才发现,性格的密码就写在儿时,如白纸般的墙壁。 也许,我应该骄傲地落笔:我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爷爷创作的一曲《社员都是向阳花》曾经唱遍了大江南北……可是,老辈人“重男轻女”的观念,却让童年的我只残存了一些对音乐基因的感激。作为大家族里的第三个女孩,我顺理成章地加入了“失宠”的行列,学会了不去奢望拥有,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可是,我的幸福感却没有丝毫的缺损。姥姥姥爷和姨姨舅舅们把我浸泡在浓浓的人情味儿里,点滴的拉扯,温暖的照顾。我的上衣口袋里总被悄悄装进下一周的奶粉钱,难得吃上的红烧鱼总有留给我的那一小碗儿,生病的时候总有不差样儿的童话书和最爱喝的面片汤…… 是,我在爱里慢慢长大。为了教会我用筷子,姥姥会把整包花生撒在桌子上,再和我一起一颗一颗的夹起来;姥爷的书法写的极好,常常会帮人写些牌匾,看我拿着毛笔不放,便放下所有的工作,教我练上一整天的“永”字…… 爱让我成了一个爱笑的姑娘,即便总被人叫做“小眯眯眼”,却仍然自信而快乐地站在门前的石墩上,扯着嗓子,大声地歌唱。 有人说,有幸福基因的人,语言就会变得美好。我想,那条去姥姥家的路,肯定生成了这样的美好。那时候,我坐在妈妈的自行车后座上,嘴里时常蹦出一些自己编的顺口溜:五岁时的“小蜜蜂嗡嗡嗡,人人夸它爱劳动。飞来飞去忙采蜜,蜜儿香甜美心中”;六岁时的“大阳公公挂天空,跟着太阳回家中,照着镜子看看我,是太阳公公抹的红!”这些原本瞬间消失的记忆,却被妈妈细心地写在了日记本上。多年以后,当我看到那斑驳褪色的小蓝本,竟然清晰地记着每首儿歌产生的原因和场景,甚至完成的具体时刻,我的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 一直觉得,我对文字的喜爱都是来自爸妈的遗传,谁让他们是在互相写诗的浪漫里恋爱的呢?妈妈和我说,恋爱时,爸爸送她回家,路上写了一首诗。为了对上这首诗,妈妈又把他送了回去,两个人就这样来回了好几趟。他们往来的书信总是超重,每次爸爸的信都要贴满一面信封的邮票,才能确保寄到。后来搬家的时候,我看到了这些信,完好无损地被牛皮纸包着。我终于找到了他们几十年吵吵闹闹却相濡以沫的原因,爱,是一颗种子,根扎的深,才能走得过风雨,也经得起平淡…… 可是,我和文字之间的感情,却多少有些波折。记得从我开始自编儿歌,爸爸就教我背诵唐诗宋词。那时候他在天津音乐学院读书,假期一回来就按着我“填鸭”。我完全不解其意,单靠死记硬背,可没少挨罚。一句“白云千载空悠悠”我怎么也背不过,就一直站在门后面,一把鼻涕一把泪地重复了上百遍。看着院里的孩子尽情的游戏,想到自己连跳皮筋都不会,我对诗越来越抵触,觉得是它剥夺了自己的童年。直到有一天,我深夜醒来,听到爸爸叹着气对妈妈说:“我只是想让她对得起自己的天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从那天起,我会随身带上一个小本子,读到好句子就记下来,脑子里闪出灵感就写下来。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今天。 其实,每个人的成长,都必须经历疼痛。痛苦越深,你对生活的体会才更透彻。只是,到今天,我仍然认为,亲人的离去是生命中最不能承受之重,它强硬地摔碎了你的脆弱和绝望,又残忍地鞭打着你站立起来。这样的体会,发生在2003年。 90岁的姥爷去世了。昏迷之前,他的手里一直捧着收音机,那个时候,我刚刚考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第一次参与直播《伊拉克战争:海湾零距离》。当我连夜赶回去,他清醒的时候已经很少,家人怕他万一看到我回去,会觉得自己不行了,就让我在他清醒的时候躲在厕所里。直到此时此刻,我的耳边仍然响着他最后一次醒来的问话:“宁宁呢?千万别让她回来,让她好好播音。”我蹲在门后面,把痛哭憋在喉咙里,咬破了自己的嘴唇…… 回到话筒前,电波的份量突然间变得很重很重。我知道,我说的每一句话,姥爷在天上都会听到。 6年后,96岁的姥姥也走了。因为仅仅是有点儿感冒,家人并没有想到,所以没有通知孩子们回去,那时,我在赶录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的《传奇》特别节目。匆忙回到家,我却没能见到姥姥的最后一面。这是我至今仍然不能原谅自己的事情,也是我今生无法弥补的缺憾。我久久地跪在灵柩前,想起曾经夹花生的日子,想起我吻她额头的温度,想起她让一个有着三十多口人的大家庭始终亲密和睦,想起她指着《还珠格格》的“小燕子”说:“这姑娘的眼睛真大,分给我们宁宁点儿就好了。” 作为媒体人,我从来不认为事业的支点可以代替情感,忙碌的借口可以抹杀责任。爱,是我们活着唯一的理由。只有有情有义的情怀,才能照亮别人的旅程。我的姥姥,一个地主家的大小姐;我的姥爷,一个穷苦的读书人。命运把他们紧紧相连了将近80年。他们很普通,普通到我们小的时候甚至不知道姥姥的名字。而他们,却用一生的慈爱教会了我正直、诚恳、谦逊、奋斗、孝顺、感恩,支撑着我走过的每一步,都不能辜负他们的注视。 擦干眼泪,我知道,成长的记忆并不会因为太过疼痛,就自动抹去。这些记忆是我生长的土壤,每一次翻起,都是为了让根部更加坚强。 我曾经和毕淑敏老师在《读书》节目里,讨论过人为什么活着?她年轻时在昆仑山上当兵,人生最美丽的年华,生活却枯燥而艰苦。她是护士,每天都面对着病痛生死却无能为力。生活没有希望,她想到了自杀。可那个时代,军人自杀会让家人和连队蒙羞。于是,她决定制造一次意外事故——在爬山行军时跌落崖下。一路上,她策划了很久,却一次次地被各种各样的原因阻挠着。晚上,她爬上了山顶,累得躺倒在地,却蓦然看到满天星辰,美好的闪亮。那一刻,她突然觉得生命其实可以如此美好,可以看到星斗,看到雪山,看到战友,看到明天。 多年以后,当她成为了一名职业作家,她才明白:昆仑山上那段最荒芜的岁月,是她人生最无价的财富。她告诉我:“人活着,是为了带给身边的人快乐。比如我做心理咨询师,比如你做主持人。你做读书节目永远不会像娱乐明星一样,大红大紫,但如果碰巧有人看到你的节目,碰巧被你的一句话打开了心结,你的生活是多么的有意义!” 人生的意义,取决于你对人生的态度。一丝不苟,竭尽全力的生活,生活才会记住你的脚步。 记得,爸爸为了让我写字工整,用了一整夜的时间,把我的语文作业重新写在米字格里,做成字帖,放在桌前。 记得,妈妈买不到我需要的参考书,就借来复印,再用午饭的时间把复印好的纸张,装订成一本书的样子。那本书的厚度,我无法忘记。 记得,我曾在自己的高三日记里写下:我不美丽,但我要做不美丽的电视人。于是,爸妈陪着我来到北京广播学院考试,他们站在深冬的寒风里,面容都僵硬了,却仍笑着。 记得,初到电台,我和搭档为了做一期国庆版的《晚报浏览》,三十分钟的节目,竟然泡在机房里录制到第二天的清晨。我们红着双眼,却兴奋的无法言表。 记得,翻出过去新闻直播的文稿,看到凌晨三点同事传给我的评论修改,只是为了让用词更加准确。想起那些起早贪黑的日子,伴随了我的全部青春,我一时哽咽。 记得,刚刚开始主持《养生堂》,毫无中医基础的我,面对一些网友的质疑,彻夜不眠。我开始苦读,而我的先生就默默地坐在我的身边,把我的手攥的很紧很紧。 记得,走出北京台600平米演播室的一个下午,一位姓马的阿姨塞给我三个自己蒸的菜团子,只一句:“你想吃,我还给你蒸!”便转身走了。平时很少吃棒子面儿的我,一个都没有剩。 记得,《文化正午》筹备的盛夏,我们在铺满了资料和报纸的办公室里,狼吞虎咽的吃着盒饭,时钟的指针定格在深夜11点。第二天早晨,我们又再次出现。 记得,最后一次录制《养生堂》,大屏幕上播放着每一个编导说给我的祝福话语,当他们捧着鲜花抱住我,我早已哭成了泪人。 人生的一切,皆因爱而起。 因为爱,我们甚至会勇敢地承认曾经的错误和失败,接受自己的缺陷和软弱。我们是如此自由。自由,是我最钟爱的字眼。很久以来,我们误解了自由的美意,跌撞了身体,还有精神。殊不知,精神世界里有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自由不偏离轨道,那就是——爱的力量。 当所有的泪水都不能回头,有谁能依然坚定的说:我绝不遗憾?也许,我们每个人都过着苦中作乐的日子。可我总是固执的相信,只要心里有爱,幸福总会到来。只要别忘了美丽的诗句,那棵开花的树,总有破土而出的,璀璨。 有些人来到世间,再热闹也只是过眼云烟。有些人静默着,却让人一辈子也忘不掉。我一直害怕,镜头前的时光太过纷扰,乱了自己的心,生活就会失去方向。所以,我总是告诫自己,静下来,再静一点,更静一点。安心读书,安静写字,这个时候,我才觉得踏实,我才不惶恐失去,我才能真正拥有自己。 小时候,爸爸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年轻时,爸爸在农村采风。遇到一位老农民坐在田埂上,在一张破纸上写着321。他问这是什么?老农说,这是我写的歌,我和小学的音乐老师学过唱歌,心里有歌的时候就想把它们记下来。爸爸很惊讶,你写它们有什么用呢?只有你的牛羊马可以听见?老农呵呵笑着说,人这一辈子,总要留下一点儿什么吧。 我们可以留下一些什么呢? 希望每一个看过这本书的朋友,都在心里溢出一点儿爱的温度。有爱的日子,我们会变得宽厚,变得坚强。幸福会变成我们全身的血脉,滋养生命的,日日夜夜。 谢谢我的家人,谢谢我的朋友,谢谢和我并肩战斗的同事,谢谢我曾经采访过的每一位嘉宾,谢谢为了这本书劳心费神的每一个人。这不是HBTV,不是BTV,也不是CCTV,而是一个认真写字的女子,深深地感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