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名人传记,可以说是经历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之旅,打开了一扇启迪成长的智慧之门。
郑和是人类历史上杰出的航海家。他的才能在他一生所做的各项伟大事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在航海、外交、军事、建筑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智慧与才识。
文景主编的《郑和》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勾勒出郑和的精彩一生,选有多幅历史照片,真实再现历史场景,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此外,文中出现了各类文化知识、科学常识、典故趣闻等都随文注出,为阅读拓展了无限的空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郑和/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丛书/世界名人画传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文景 |
出版社 | 中国人口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读一本名人传记,可以说是经历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之旅,打开了一扇启迪成长的智慧之门。 郑和是人类历史上杰出的航海家。他的才能在他一生所做的各项伟大事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在航海、外交、军事、建筑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智慧与才识。 文景主编的《郑和》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勾勒出郑和的精彩一生,选有多幅历史照片,真实再现历史场景,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此外,文中出现了各类文化知识、科学常识、典故趣闻等都随文注出,为阅读拓展了无限的空间。 内容推荐 郑和是明代航海家。原姓马,名三宝(也作三保),回族人。明洪武四年(1371)出生于云南府昆阳州,家世显赫,祖上都是元朝贵族,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祖父和父亲还去过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洪武十四年(1381),明将傅友德率军攻入云南,郑和被掳入蓝玉军营,残遭宫刑,被带回南京。不久,郑和随傅友德军赴北平练兵,并参与平定辽东的战役。 《郑和》是“世界名人画传丛书”之一,由文景主编。 《郑和》选取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名人郑和,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勾勒出他的精彩一生,向青少年朋友描述一段百味人生,将郑和坚毅的品性、过人的胆略、恒定的信念与执著的勇气展示给你。 目录 第一章 显赫的家世 第二章 身遭巨变 第三章 北伐历练 第四章 参加“靖难之役” 第五章 出使暹罗、日本 第六章 组建宝船队 第七章 第一次下西洋 第八章 第二次下西洋 第九章 第三次下西洋 第十章 第四次下西洋 第十一章 第五次下西洋 第十二章 第六次下西洋 第十三章 旧港册封 第十四章 任职南京守备 第十五章 第七次下西洋 第十六章 高超的航海技术 第十七章 郑和之死 第十八章 世界因他而精彩 试读章节 洪武二十年(1387),马三宝16岁,长得高大英武,沉稳机智,目光中透着沉稳和刚毅。这一年,马三宝参加了明太祖发动的第五次北伐,彻底解决了明朝的东北部边患。 当时,北元太尉纳哈出仍然占据着松花江以北地区,手下部众几十万人,多次南下侵扰。纳哈出是元朝开国名将木华黎的后代,曾任太平路(今安徽当涂)万户,至正十五年(1355)被明军俘虏,拒不肯降。明太祖念他是名臣后裔,好言抚慰,厚赠银两,将他放回北方。北归后,纳哈出被元顺帝封为丞相,继封太尉,开始执掌兵权。不久,元辽阳行省平章刘益降明,辽东大部从此为明朝所有。纳哈出则屯兵占据开元路(今辽宁开原),并在金山(今吉林双辽一带)安营扎寨,仗着畜牧丰盛,继续与明军对峙。那时,元昭宗已去世,元益宗继位,在明军多次打击下,北元势力大衰,纳哈出率领的那支军队已成为北元的重要力量。 这年正月,明太祖任命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颍川侯傅友德、永昌侯蓝玉为左、右副将军,率领20万明军北上讨伐纳哈出。当时,马三宝也随军前往,隶属蓝玉军营。二月初三,冯胜率军抵达通州(今北京通县),得知纳哈出兵正在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索博日嘎)屯守,便派蓝玉率轻骑兵进行突袭。那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在蓝玉的带领下,马三宝随军纵马前行。明军的突然降临,大出纳哈出意外,北元兵仓促迎战,被明军杀得大败。 五月二十一日,冯胜率兵前去攻打金山。六月十九日,明军在辽河东俘获北元守军300余人,马40余匹。这时,朝廷派原纳哈出的部将乃刺吾前去劝降。纳哈出见大势已去,只好向明军投降,蓝玉在营帐内设宴款待。起初,两人谈得很好,气氛也很融洽。席间,纳哈出端起酒杯,向蓝玉敬酒。蓝玉不肯,坚持要他穿上汉服敬酒,纳哈出坚决不从,场面顿时变得尴尬起来。这时,纳哈出将酒倒在地上,回头用胡语和手下谈话,商谈脱逃之计。当时,蓝玉的部将常茂在座,他手下的赵指挥精通胡语,将谈话听了个一清二楚,就暗中告诉常茂。常茂是开国名将常遇春的儿子,性情急躁,听完后,二话不说,上前揪住纳哈出就打。纳哈出大惊,起身挣脱,想要上马逃走。常茂忙拔出腰刀,砍伤了纳哈出的手臂。纳哈出的部下知道后,惊恐万状,纷纷溃散逃窜,明朝招抚政策失败。消息传到南京,明太祖下旨将主帅冯胜撤职,由蓝玉接任,继续围剿纳哈出余部。直到八月,纳哈出余部才全部接受招安。九月,蓝玉率军进入沙漠,追讨北元残余势力。 洪武二十一年(1388)四月,蓝玉率领大军日夜兼程,抄近道奔袭敌营。终于,在捕鱼儿海(今贝加尔湖)附近,蓝玉追上了准备北逃的北元朝廷。北元军毫无戒备,被明军杀得大败,太尉蛮子被杀,元益宗及太子带领数十随从逃脱。此战,蓝玉俘获北元皇室和官员3000多人,男女7万余口,并缴获大量宝玺、符救、金牌、金银印章及牲畜,销毁军械不计其数,北元主力被彻底击溃。明太祖大喜,诏令嘉奖,封蓝玉为凉国公。第二年七月,元益宗被部将缢死,其后皇位五传,最终被鬼力赤篡夺,去元国号,改称鞑靼,北元就此灭亡。 然而,蓝玉居功自傲,日益骄横跋扈,北征时私占大量珍宝、驼马。班师时,夜经喜峰关,因守关将吏未及时开门,蓝玉竟纵兵毁关而入。明太祖深为不满,多次降旨训责。蓝玉仍不收敛,继续侵占民田,鞭打官史,又暗中蓄养庄奴、假子(养子)数千人,引起明太祖的猜忌。不久,蓝玉被朝廷降职,所部军马也被陆续调离。大约此时,马三宝被调入傅友德军中,随他平定南方叛乱。也有人说,在北伐之前,马三宝就已经转入傅友德军中。总之,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正月,马三宝又随傅友德前往北平练兵。 数年间,马三宝随军南征北战,作战英勇顽强,阅历不断丰富,视野更为开阔。虽然职位不高,马三宝却有幸领略了诸多名将的风采,获益良多。傅友德、蓝玉、冯胜等人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沉着镇定的大将风度,及其战前备战的组织,如衣食、军械、行军路线、作战方略、应对突变情况等,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马三宝还逐渐领悟到战争和政治的关系。无论是武力征讨,还是和平招抚,都离不开其政治目的;所不同者,只是手段而已。而战争,不一定就是刀光剑影,有时也会是觥筹交错;有时需要刻意拉拢,广施厚德;有时又需恩威并用,软硬兼施。 P15-21 序言 郑和是明代航海家。原姓马,名三宝(也作三保),回族人。明洪武四年(1371)出生于云南府昆阳州,家世显赫,祖上都是元朝贵族,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祖父和父亲还去过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洪武十四年(1381),明将傅友德率军攻入云南,郑和被掳入蓝玉军营,残遭宫刑,被带回南京。不久,郑和随傅友德军赴北平练兵,并参与平定辽东的战役。 洪武二十三年(1390),郑和受到燕王朱棣的赏识,成为他的侍从。建文元年(1399),“靖难之役”爆发,燕王率兵进攻南京。在河北郑州(今河北任丘北)战役中,郑和从重围中救出燕王,立下大功,从此成为燕王的亲信。燕王即位后,郑和奉命出使暹罗国(今泰国)。永乐二年(1404),因倭寇侵扰苏州、松江两府,郑和又奉命前往日本交涉,取得很好效果。 永乐三年(1405),郑和率领宝船队第一次下西洋,先后到达吕宋、苏禄、淳泥、占城、爪哇、旧港、满剌加、苏门答腊、南渤里、锡兰、小葛兰、古里等国。郑和秉承明成祖“怀柔远人”的政策,宣扬大明国威,招抚各国诸侯,举行册封仪式,赏赐各国财物,以加强中国和海外各国的关系。同时,海外各国也纷纷派遣使者前来中国朝贡。从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1433),郑和率领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共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他们建立联系,发展贸易,‘加强了明朝与世界的联系。宣德八年(1433),郑和在古里去世(一说1435年死于南京)。 郑和七下西洋规模之大、历时之长、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都是空前的。它打通了从中国到波斯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的航线,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文化交流盛会;维护了东南亚、南亚地区的稳定,保证了海上贸易的安全,提高了明朝的声望;促进了明朝和海外各国的贸易往来,扩大了双方之间的经济贸易,中国的丝绸、瓷器、铁器、丝织品等大量流入海外,而海外的香料、宝石、珍珠、羊毛毯以及奇珍异兽,也被郑和船队带回中国。 然而,郑和下西洋也给明朝带来财政困难,郑和去世后,这一活动被终止。但不管怎么说,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开启了“海上丝绸之路”,成果辉煌,影响深远。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