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渔乡桥语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
出版社 | 古吴轩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渔乡桥语》是黄桥街道历史文化研究会编著出版的第一本历史文化传记类书籍。全书由“桥畔故事”“桥乡风流”“桥接未来”三个篇章组成,以“桥”为主线,挖掘历史文化。“桥畔故事”讲述的是黄桥众多桥梁的前世今生和桥的周边发生的一些故事,“桥乡风流”记载的是与黄桥有关的一些风流人物的事迹和发生在黄桥的一些重要事件,“桥接未来”展现的是今日黄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未来黄桥高质量发展的蓝图。 目录 序 第一篇章 桥畔故事 失而复得的黄土桥 风云变幻的通关桥 乐园桥还是绿园桥 为农桥的变迁 小河南桥——望“渔”桥 春风唤醒河东桥 河南行桥,一只迷离的眼 名不符实的冯家村桥 为“渔”而生的三家村桥 昙花一现的新开河桥 小桥汇聚鱼池窠 风雨沧桑话宜桥 记忆里的旺巷浜小木桥 连接香火的陆家桥 回味无穷的白龙桥 身兼界碑的杨木桥 因桥名河的薛家桥 牛车浜上的东浜桥 窑廊桥的“窑”来“窑”去 传说迷离的绍兴桥 飞越桥的前世今生 三次“变身”的流动浜桥 方浜第一桥——小木桥 “不知其名”庄家尖桥 翻身桥“翻身”记 “红色”簖口桥 摆渡口上的立新桥 一举两得的闸门桥 承载厚重历史的青龙桥 见证张庄发展的北巷桥 板桥港上的孪生桥 小庙桥与老风俗 下庄村里的上庄桥 摇身三变的生田桥 传奇的旺家桥 强村富民的金峰桥 向阳桥的时代烙印 旗杆庄东旗东桥 从传渡船到反孔桥 就闸而架的严家漤桥 “争得来”的毛家桥 大庄老木桥与“桥头小学” 民安桥得民心 三桥度春秋——聚说徐埂桥、项家村桥、南行廊桥 幸福路上幸福桥 藏在水面下的长流桥 从反修桥到大庄桥 从大寨桥到国泰桥 新东桥的蝶变 白马寺的前世今生 第二篇章 桥乡风流 解放大军过黄桥 李觉: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 杨阿考:英勇无畏的黄桥武工队员 黄桥英烈:血染的风采 姚根林:农村党支书的楷模 李荣法:只要给他3年的时间 朱阿菊:领袖亲授“光荣枪” 王福康:丝绸之路上的“特命大使” 张元根:从渔家儿子到军分区司令 金泉元:深耕三尺讲台的寒门学子 杨乃珍:第一个把苏州评弹唱出国门 张浙慧:走上奥运赛场的相城第一人 沈德龙:以针为笔绘人生 周文雍:30多年如一日倾情“老苏州” 吕师孟:长眠黄桥的安徽宋故官 一块古碑记载了一段抗争史 朱顺公祠:难再相见的历史文化名片 第三篇章 桥接未来 打造“双中心”建设的“黄桥样本” 勇立潮头的“老板镇” “电镀乡”的崛起与蜕变 新版“黄桥保卫战” 战天斗地牵出鱼种繁育佳话 北庄两渔民的“高光人生” 尤苑:高原上书写“无疆大爱” 李菊坤:三个维度书写成功史 王正介:情系仿古青铜器失蜡铸造工艺 沈志刚:一名奋斗不止的“创二代” 冯淑琴:既能百炼钢,亦可绕指柔 陈建治:国字号行业协会授予终身贡献奖 陈宇:足球娃娃的“黄浦教父” 李春:苏州金龙的“设计师” 后记 序言 黄桥是渔乡,也是桥乡 。 说黄桥是桥乡,与黄桥 的名字有关。黄桥,本是一 座桥的名称,最早时有叫“ 黄土桥”的,也有喊“黄塔桥 ”的,不管叫什么桥,它都 承载了一个街道厚重的历史 ,彰显了江南水天堂的本色 。 说黄桥是桥乡,更离不 开这些渔乡众多的桥。其实 ,黄桥只是渔乡众多桥梁的 “代言人”,还有更多桥点缀 在弯弯曲曲、绵密细小的港 河浜漤。作为名副其实的水 天堂,这里村村有桥,水路 相通,桥桥相望。据2005 年统计,黄桥共有桥梁108 座,其中跨航道桥梁7座、 公路桥梁20座、农桥81座 。 黄桥桥梁密布,有造型 不同的拱桥、梁桥、平板桥 ,有风格各异的石桥、砖桥 、木桥、跳板桥、竹夹桥。 后来,木桥、竹桥、跳板桥 逐步被砖混水泥桥代替。 黄桥桥梁的名字,有的 与村名有关,如南木圩桥、 下庄桥、占上桥等;有的与 水道有关,如旺巷浜桥、九 曲河桥、圩底港桥等;有的 与方位有关,如东板桥、南 桥、西角桥、北巷桥等;有 的与传说故事有关,如小庙 桥、旗东桥、宜桥、青龙桥 、山顶港桥等;有的与特定 历史有关,如翻身桥、跃进 桥等;有的与特定位置有关 ,如窑上桥、荷花桥、大会 堂浜桥等;有的与材质、用 途有关,如老木桥、便民, 桥、水闸桥等;有的与农业 生产有关,如利农桥、圩巷 桥、为农桥等;有的与渔业 发展有关,如渔区桥、渔专 队桥、便渔桥等;有的与工 业建设有关,如喷漆厂桥、 汽东桥、综合厂桥、厂区桥 ;有的与美好愿望有关,如 同心桥、发源桥、幸福桥、 兴隆桥等。 黄桥的建桥史基本与生 产生活相关,在20世纪农渔 业时代,为服务各村的建设 ,构建了许多跨航道桥梁。 1967年起,有关村先后在 西塘河上建造4座桥,为反 修桥、三五桥、民安桥、国 泰桥。1976年朝阳河开挖 后,又建起6座桥,为跃进 桥、向阳桥、韩金沟桥、朝 阳桥、濮更桥、永方大桥。 这些桥梁促使黄桥走向更加 广阔的天地。 黄桥的桥,无论是在风 雨里剥蚀过的、在发展中拆 迁了的,还是现在仍然坚挺 地承载着滚滚车轮的,它们 都凝聚了黄桥人的智慧和勤 劳,记录着黄桥人的坚实脚 步,共同成就了黄桥人沟通 往来、不息奋斗的水陆联结 。它们是纽带,是跳板,从 这些桥上走出去,黄桥人走 出了鱼米之乡,走出了“老 板镇”,走出了生态片区, 走出了一条小康之路。 桥是黄桥人坚定的足迹 ,是黄桥人奋斗路上的丰碑 。留住黄桥众多桥梁的历史 ,其实就是追溯曾经的奋斗 精神。桥接未来,让坚定、 融合、奉献的黄桥精神薪火 相传,创造更加璀璨的明天 。 导语 黄桥的“桥”记载了黄桥的历史文化和未来发展,是黄桥人民的共同财富,而《渔乡桥语》进一步丰富了黄桥的文化底蕴。 用脚步丈量黄桥大地,用深情挖掘黄桥文化,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通过收集口述资料、挖掘文献记载,以“桥”为主线,用手中的笔呈现了黄桥的沧桑和变迁,展现了黄桥人民奋斗求索的新征程。 后记 桥,接驳两岸民众,沟 通你我心灵,也见证了历史 的兴衰。 黄桥的“桥”记载了黄桥 的历史文化和未来发展,是 黄桥人民的共同财富,而《 渔乡桥语》进一步丰富了黄 桥的文化底蕴。在这本书的 终章之处,我谨代表街道办 事处,向每一位参与撰写该 书的作者表示感谢,你们辛 勤的付出让黄桥历史故事在 书中延续!同时,感谢每一 位关心和支持该书出版的朋 友,你们的喜爱和鼓励使此 书得以问世。 在编写这本书的过程中 ,黄桥街道历史文化研究会 的成员用脚步丈量黄桥大地 ,用深情挖掘黄桥文化,用 内心感应时代脉搏,通过收 集口述资料、挖掘文献记载 ,以“桥”为主线,用手中的 笔呈现了黄桥的沧桑和变迁 ,展现了黄桥人民奋斗求索 的新征程。 作为新黄桥人,我从《 渔乡桥语》中感受到了黄桥 人民把拼搏昂扬的坚韧和豪 情汇聚成助推黄桥高质量发 展的合力。现在的黄桥,产 业能级不断提升、城市更新 加速推进、教育和文化事业 持续壮大、人民生活日益改 善……正如文中所言:“黄 土桥失而复得,重新焕发新 春,留住了乡愁,架起了黄 桥文明进步的纽带。”黄桥 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黄桥人 的努力和奉献,历史为我们 当下和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宝 贵的经验借鉴,也搭建起了 街道全体党员干部奋斗中的 “工作桥”“思想桥”“连心桥” 。 黄桥的故事如诗般娓娓 道来,《渔乡桥语》的出版 ,是对黄桥文化的传承和弘 扬,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 扇了解黄桥文化和历史的窗 。希望这本书能够为大家带 来启迪和思考,也希望更多 的人关注黄桥文化、关心黄 桥发展。 走在新的征程上,让我 们继续努力,以“桥畔故事” 为引领,以“桥乡风流”为激 励,以“桥接未来”为目标, 把黄桥打造成为更加美丽、 更为精致的现代化新城区。 精彩页 失而复得的黄土桥 黄土桥,位于黄桥老街的集镇上,是一座砖石平板桥,东西走向,横跨中心河,桥两侧置有栏石。相传,桥东曾有座古塔,桥名由塔而来,地名因桥而成。古吴语中,“土”与“塔”谐音,故后称“黄塔桥”,亦称“黄土桥”,1958年始,简称“黄桥”。 在1964年之前,黄土桥是石板桥,石条桥面,东西两侧有石阶。1964年,黄土桥重建,桥名为“黄桥”,桥面南侧刻有“黄桥”“公元一九六四年八月重建”,为阳塑;桥面北侧刻有“黄桥”“公元一九六四年八月重建”,为双勾题刻。 根据史料,黄土桥最早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民国《吴县志》记载,黄土桥属于金鹅乡金杯里十五都西三图,金杯里十五都西三图离城一十四里。黄土桥始建于何年,今已无从考证。乾隆《苏州府志》记载,大学士徐元文墓在虎丘山后黄土桥;《吴门表隐》有朔州知州蒋深和职监周淦墓在黄土桥的记载,蒋深和周淦都是清前期人,这时黄土桥属长洲。 桥梁既为行人服务,又为商业发展做贡献。世代以农耕作业为生的农民,开始把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运到镇上销售。清咸丰陆续开设小作坊、小店杂铺,自然形成一条东西走向的小街。新中国成立前夕,街面由条石铺就,下设下水道,最狭处不足2米,最宽处4米左右,全长不足130米,桥东有店10家,桥西有店25家。1986年,老街拓宽翻建,碎石路改成条石铺面,两侧平房翻建成楼房。 黄土桥历史悠久,桥畔的多数文物、古迹因各种缘故毁于一旦。蒋家坟即朔州知州蒋深墓,位于黄桥西街南侧,坟墩占地3亩余,“文化大革命”期间,墓碑被毁。据目击者回忆,开棺时,尸体如睡着,肌肤如常,颇有弹性。 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北上,攻破苏州,直迫常熟。太平军北进常熟中,路过西塘河,遭到地方团练马健庵组织的团丁顽抗,经过激烈巷战,太平军攻破黄土桥镇,刀劈马健庵。后清政府为马健庵树碑立传,并加官其子。同治七年(1868)十一月初四,马健庵同其妻合葬。在黄桥镇西(原黄桥医院院址)建造坟墓,占地3000余平方米,栽种松柏数千株。1958年,坟毁,挖出马健庵棺木及碑石2块;1959年,碑石被送至南京博物院保存。 白马寺在黄土桥畔,原名“白马庙”,源于南宋白马救主典故,为南宋江南72座白马寺(庙)之一。相传,清顺治年问,有位僧人路过黄土桥,但见白马庙上空萦绕着霞光瑞气,便驻足不前,对白马庙进行修缮扩建。白马寺占地40多亩,寺内有大雄宝殿、戏台、楼阁、花庭、画舫,园中有参天银杏树2棵。 黄桥又有“革命老区”之称,这里水域宽广,河港湖泊纵横交错,在对敌斗争中是开展游击战的好地方。当年苏锡地区中共地下工作者和新四军游击队都曾在此活动,借这片水上战场抗击日伪,取得了一次次胜利。1949年4月28日,《苏州明报》登载了标题为《苏州解放,欢声雷动》的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解放军司令陈毅部队,廿五日在无锡开始向苏州攻击后,国民党反动匪军,在苏试图向人民要挟敲诈,顽据于苏州市区外围各点,解放军为保全苏州人民生命财产,先行喊话劝降,但匪军并不觉悟,并乱放炮弹,解放军为解救苏州人民速脱匪军挟制,遂于廿六日晚六时二十五分,向市区攻击,当即歼灭浒墅关匪军二连,彻底占领该地,同时解放军向枫桥、西津桥攻击。匪军被俘136人,不战而退。遂进逼齐门外公路与黄土桥。匪军负隅顽抗,经一度激战后,纷纷败逃。解放军越过火车站,进攻钱万里桥,据守该地之匪军在解放军密集炮火与英勇奋战下,枪炮声终至渐灭。同时李王庙之解放军亦挺进至盘门,至昨晨四时,匪军完全溃减,从娄门外沿京沪线向东溃退逃遁。解放军遂于昨晨六时二十分,在苏州人民热烈欢迎之情绪下,分自金、阊、平三门人城。全市人民连日在匪军撤退要挟索诈与奸淫破坏之苦痛情绪下,见此英勇与坚苦作战之人民解放军莅苏,莫不面露笑容,万人空巷,在清晨阳光熹微,朝风轻拂,欢欣情绪下,伫立两旁争观解放军之英姿。人民欢迎解放军之情绪,真如见远方归来之兄弟,和蔼可亲。现苏州新历史已开始,预料新中国成立后之苏州人民亦必开始新的生活云。 相传吴越春秋时,陶朱公范蠡携西施于蠡口乡蠡塘湖筑堤养鱼,其潜心所著的《养鱼经》使当地人民得益匪浅。毗邻的黄桥受益最先,几乎家家养鱼,先人还将传统的养鱼技术不断加以完善,使渔业生产愈加辉煌,故黄桥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