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细香常伴月静天--林徽因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林杉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细香常伴月静天--林徽因传》是迄今最详实完备的林徽因传记!

本书获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书中结合珍贵图片史料,展现一代才女多情动人的人生轨迹。

全书内容最详实丰富,考证严谨,收集大量珍贵史料,并附有多幅少有发表的林徽因照片,文笔优美细腻,生动地展现了林徽因的传奇一生。

内容推荐

她是徐志摩终生热恋着的女人,然而,她最终成了维新派首领梁启超大公子梁思成的夫人。青年时代,她足迹踏遍欧美,成为我国第一代女建筑学家。她是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她一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散文、小说和戏剧作品,是现代文学史上独领风骚的巾帼才俊。《细香常伴月静天--林徽因传》以诗意的笔法、全面详实的资料,结合珍贵的图片和史料,记录了林徽因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再现了一代才女的优美风姿和动人才情。

《细香常伴月静天--林徽因传》是迄今最详实完备的林徽因传记!

目录

1 相识志摩 

2 蓝色的布莱顿海湾 

3 神秘的邮箱 

4 海上情思 

5 伤痛与抚慰 

6 马尼浦王的女儿

7 风情绮色佳 

8 血液的滋味 

9 跨越大洋的婚礼

10 罗曼的归途

11 奠基 

12 花期的愿望

13 志摩之死 

14 八宝箱的奥秘

15 建筑的诗意 

16 彼岸的友情

17 太太客厅

18 三晋大地的回声

19 硖石,硖石

20 留不住的静院

21 来今雨轩

22 石窟与塔的韵律

23 神奇的发现

24 在弥漫的狼烟中

25 难以忘却的昆明

26 竹林深处的李庄

27 艰难的岁月

28 三弟之死

29 工作着是美丽的

30 重返北平

31 在白色的世界里

32 前夜

33 新生活的开端

34 情系国徽

35 景泰蓝之恋

36 灵魂的丰碑

林徽因年表

再版小记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柏烈特医生站在浅水处,往身上撩着水,做着下海的准备。他有50多岁,头发全白了,是一位诙谐、和善的老人。

他活动着关节,招呼着女儿们下海。他的5个女儿:吉蒂、黛丝、苏姗、苏娜、斯泰西,都亭亭玉立。吉蒂20岁,黛丝与林徽因同年,苏姗和苏娜是一对双胞胎,长得极其相似,分不出哪一个是苏姗,哪一个是苏娜。她们最小的妹妹是斯泰西,还是一个小学生。

穿着泳装的五姐妹簇拥着林徽因,走在海滩上,吸引了许多目光。

吉蒂和父亲很快游到深海里去了。黛丝在浅海区教林徽因游泳,照应着三个妹妹。黛丝给林徽因做着示范动作,林徽因浮在橡皮圈上,按照黛丝教的要领,手脚一齐动,不停地划着海水。黛丝一面纠正着动作,一面鼓励她:“别怕,菲利斯,这海水浮力大,不会沉下去的。”

“菲利斯”是林徽因在英国的教名,柏烈特的女儿们都习惯这样称呼她。

上岸休息的时候,她们躺在阳伞底下,用沙子把自己埋起来。

最小的妹妹斯泰西用沙子在堆一座城堡,快堆成的时候,一下子又塌了下来,于是她又重新去堆,堆到一半,城堡又塌了下去。她喊着黛丝:“来!工程师,帮帮忙。”

黛丝一会儿就给妹妹堆成了一座沙子的城堡。林徽因问:“为什么叫你工程师?”

黛丝说:“我对建筑感兴趣,将来是要做工程师的。你看到身后那座王宫了吗?那是中国风格的建筑,明天我要去画素描,你可以跟我一起去吗?顺便也给我讲讲中国的建筑。”

林徽因问:“你说的是盖房子吗?”

黛丝说:“不,建筑和盖房子不完全是一回事。建筑是一门艺术,就像诗歌和绘画一样,它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这是大师们才能掌握的。”

林徽因的心动了一下。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这样的事。

一个星期以后,她收到了父亲和徐志摩的信。父亲在信中说:

得汝来信,未即复。汝行后,我无甚事,亦不甚闲,匆匆过了一个星期,今日起实行整理归装。“波罗加”船展期至十月十四日始行。如是则发行李亦可少缓。汝如觉得海滨快意,可待至九月七八日.与柏烈特家人同归。此间租屋,十四日满期,行李能于十二三日发出为便,想汝归来后结束余件当无不及也。九月十四日以后,汝可住柏烈特家,此意先与说及,我何适,尚未定,但欲一身轻快随便游行了,用费亦可较省。老斐理璞尚未来,我意不欲多劳动他。此间余务有其女帮助足矣。但为远归留别,姑俟临去时,图一晤,已嘱他不必急来,其女九月梢入越剧训练处,汝更少伴,故尤以住柏家为宜,我即他住。将届开船时,还是到伦与汝一路赴法,一切较便。但手边行李较之寻常旅行不免稍多,姑到临时再图部署。盼汝涉泳日谙,心身俱适。八月二十四日父手书。

林徽因接父亲的信,对临行前的准备并不甚着意,而徐志摩那封英文信却使她的心情格外沉郁起来,仿佛心中有许多拔不断的丝,抽得她心中隐隐作痛。徐志摩那满纸都是哀怨的情绪,也使林徽因感到茫然。这个时候,她不知道该怎样给徐志摩回信。

吉蒂同时亦收到恋人威廉的信,她快活极了。不高兴的只有柏烈特医生,那一天父女俩吵了架。

威廉是吉蒂学习骑马的教师。吉蒂有一匹名字叫“好新闻”的马,威廉把它训练得又敏捷又驯良。柏烈特医生反对吉蒂的恋爱,是因为威廉早已娶妻生子。

跟父亲吵了架,吉蒂对林徽因说:“我不在乎威廉有妻子,可是父亲在乎,他不知道爱情有自己的法典,我们不是小说里的人,不可以只留下一个凄美的回忆,我们要朝朝暮暮,活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空间。我们只有这一生,这才是唯一的筹码,难道不应该是这样吗?”

有意思的是,威廉的信总是和徐志摩的信同时到达,差不多一天一封。苏姗每次取回信来,都乐不可支。她们把威廉的信叫“好新闻”,把徐志摩的信叫“玳瑁先生”。

黛丝约了林徽因去皮尔皇宫画素描,皇宫的设计完全是东方阁楼式的,大门口挂了两个富有中国风味的八角灯笼。林徽因想起小时候在上海爷爷家,屋里也挂过一对这样的灯笼。

爷爷林孝恂(1914年病逝)是光绪十五年己丑科进士,做过石门、仁和知县和海宁知州,曾参加孙中山革命运动,徽因的堂叔林觉民、林尹民是广州黄花岗烈士。祖母游氏(1911年病逝)生五女二子。父亲林长民是家中的长子,当时是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秘书,派驻北京。叔叔林天民在日本留学,学习电气工程。大姑林泽民、三姑林嫘民、四姑林丘民、五姑林子民,虽都已出嫁,但大部分时间住在家中。一大群表姐妹天天在一起,每到春节时,爷爷就带着她们用绢纸扎灯笼,五颜六色地挂在门庭里。与林徽因最要好的是大姑家的表姐王孟瑜和二姑家的表姐郑友璋。二姑去世早,表姐郑友璋一直在她家里长大。

爷爷最喜欢的是徽因。她在杭州出生,在爷爷身边长大。没上小学前,由大姑林泽民为她发蒙读书,唐诗、宋词,教一两遍她就能很熟练地背下来。8岁那年,祖父由杭州移家上海,住虹口区金益里(一说公益坊),她与表姐妹们入附近爱国小学,读二年级。父亲的来往信函全由她承转,娘、二娘的信全由她代笔,父亲的来信也总是写给她。父亲很喜欢她,经常寄些吃的和玩的东西给她。PP1-13

后记

18年前的一个黎明,当我在这部书稿画上最后一个句号的时候,我睥睨地看了一眼桌边的日历,正是中国传统节日为逝者招魂的清明,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染湿了这个日子的薄唇。

转眼将近二十载过去,我又写了若干部传记、诗集、散文集等,但这一部书的“分娩”,至今在我脑海里记忆犹新,宛若昨日。这是我创作中一次艰难的跋涉,亦是对传记主人公的缅怀和祭奠。

选题是我1987年阅读港台报刊时瞬间获得,然而完成她却花了整整6年时间。为了收集资料、编写人物年表,做写作前的准备,无数个寒暑的节假日,我奔波于图书馆和翻阅资料的路上。那时常常是顶着星星上路,披着月光回来,连吃饭、喝水的地方也没有。而传主的材料渺若烟海,少之又少,如大海捞针,有时往返数十里竟一无所获,只得快快然扫兴而归,偶有所获,则喜出望外,像“拾穗”一样收入囊中。

日子一天天过去,主人公的生平大事、细枝末节、时代背景等,也一点点堆积在我的案头,我不停地梳理归纳,不停地编写章节,便是在这样的平淡工作中,人物形象、人物性格渐渐在我的眼前清晰起来……  .

写作亦是艰苦备尝,尽管在这之前我已出版过一部长篇和一部诗集,但作为小说来写这部书,却两次动笔两次搁浅,泱泱然写了十数万字,皆不如人意,气愤之下,一把火付之一炬。

一个偶然机会谈起此事,有朋友建议,不妨由小说改为传记,用散文笔法去.探探路径。就这样,在一冬一春的长夜里,紧紧追逐着传记主人公的足迹,时而欧美,时而南北,时而战火纷披,时而病中呻吟,我的一颗心也沉浸在人物的情感世界里,常常是浑然不觉,忘却自己,一盏橘色灯光伴着凛冽的寒风通宵达旦。

几乎在这部书稿完成的同时,作家出版社侯秀芬女士也审阅了全部书稿,她提出修改建议并送梁从诫先生审读。对于侯秀芬女士的建议和梁从诫先生的几点意见,我都一一作了修改和补充。后来梁先生还向我要了“林长民致林徽因的信”等资料。

出书后的第二年,又意外地得到中国传记文学学会邀请的评委们的青睐,被推举为首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获奖作品共10部,不分等次)。这是对我的探索的认同和鼓励,遗憾的是,那时写这部书的资料略显不足,以后虽有再版,也因工作繁忙,未作大的改动。

这次应国际文化出版公司之邀,借再版机会,参考梁思成、林徽因后人、亲属以及当年与之共过事的人的回忆和著作,对一些主要事迹作了补充和修订,这是要特别提出感谢的。还要感谢本书的编辑,在编发书稿时付出的辛劳,以及他们缜密的思考和建议,其工作精神令人赞赏。

在此出版之际,我谨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领导给予的大力支持顶礼致谢。

作者

2010年10月

书评(媒体评论)

冰心提起林徽因,开口就说“她很美丽,很有才气”。比较林徽因和陆小曼时,更以为林徵因俏、陆小曼不俏。与林徽因一起长大的堂姐堂妹,几乎都能细致入微地描绘她当年的衣著打扮、举止言谈是如何地令她们倾倒。 ——陈钟英《人们记忆中的林徽因——采访札记》

她天生是诗人气质,酷爱戏剧,也专学过舞台设计,却是她的丈夫建筑学和中国建筑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上不过主要是后者的得力协作者,实际却是他灵感的源泉。

——卞之琳《窗子内外——忆林徽因》

她是具有创造才华的作家、诗人,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审美能力和广博智力活动兴趣的妇女,而且她交际起来又洋溢著迷人的魅力。在这个家,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场合,所有在场的人总是全都围绕著她转。

——费正清《费正清对华回忆录》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2: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