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演义》是一套统一布局,分卷撰写,多卷合成的大型历史丛书,共计十八本,从炎黄传说写到五四运动,系统地反映了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发展概貌。本套丛书采取“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用文学讲述历史的内容,文史结合,是一部好看的信史。
杜富山编著的《华夏上古志》是大型历史丛书“五千年演义”的一部,描绘了华夏上古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五千年演义(华夏上古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杜富山 |
出版社 |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五千年演义》是一套统一布局,分卷撰写,多卷合成的大型历史丛书,共计十八本,从炎黄传说写到五四运动,系统地反映了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发展概貌。本套丛书采取“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用文学讲述历史的内容,文史结合,是一部好看的信史。 杜富山编著的《华夏上古志》是大型历史丛书“五千年演义”的一部,描绘了华夏上古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内容推荐 杜富山编著的《华夏上古志》是大型历史丛书“五千年演义”的一部,《华夏上古志》从公元前26世纪写到公元前771年,约2000年的上古史。既有“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黄帝战蚩尤”、“大禹治水”等美丽的传说故事,又有“北京猿人”、“仰韶文化”、“宗法制”等历史文化演变过程的介绍,以及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姜尚和“牧野之战”、“成康之治”、“平王东迁”等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事件的叙述。 目录 序言 前言 再版说明(一) 再版说明(二) 第一回 原始人沉睡得苏醒 考古学揭开千古谜 第二回 神农氏为民尝百草 轩辕氏游乐建行宫 第三回 驯猛兽黄帝战蚩尤 炎黄部合并建华夏 第四回 颛顼帝下令绝天地 共工氏怒触不周山 第五回 陶唐氏放逐不肖子 有虞氏仁厚做国君 第六回 治洪水大禹安四境 巡江南帝舜葬九嶷 第七回 会诸侯大禹显威风 诛伯益后启建夏朝 第八回 巡天下后启荒国政 喜游猎太康失王都 第九回 美玄妻屈身图大计 有仍女挥泪出王宫 第十回 施巧计外孙逃活命 报父仇少康杀寒浞 第十一回 为夏国不降搞禅让 好鬼神孔甲遭身亡 第十二回 宠美女暴君造倾宫 叹夏室终古奔商国 第十三回 吞鸟卵商族始兴起 霸牛羊有易终灭亡 第十四回 观网鸟使臣解疑团 祭忠烈成汤遭囚禁 第十五回 停贡赋成汤测民意 决胜负商夏战鸣条 第十六回 保宗室商汤留遗训 尽忠心伊尹囚新王 第十七回 思过失太甲重登位 劝太戊设计造坟茔 第十八回 传流言王室风波起排众议盘庚大迁都 第十九回 思贤臣武丁患心病 借野雉二臣论神灵 第二十回 怒冲冲商王征南北 情切切王后话东西 第二十二回 贪新欢武丁忘旧义 中奸计王子葬荒郊 第二十二回 射天神武乙遭雷劈 祭母后文丁铸方鼎 第二十三回 姜螈氏生弃建周族 设圈套商王杀季历 第二十四回 有苏侯含泪进妲己 商纣王拒谏设酷刑 第二十五回 伯邑考救父遭残害 西伯昌星夜出朝歌 第二十六回 西伯昌招贤图霸业 姜子牙垂钓遇明君 第二十七回 姜太公怒斩崇侯虎 西伯昌沣水建新都 第二十八回 周武王兴兵伐无道 商纣王途穷焚鹿台 第二十九回 殷遗老含泪说洪范 两愚顽饿死首阳山 第三十回 安天下分封诸侯国 周武王临终诉衷情 第三十一回 摄王政三监播流言 审金滕成王解疑团 第三十二回 周公旦东征平叛乱 建东都王朝再分封 第三十三回 大业成周公归国柄 封唐侯史官诫成王 第三十四回 巡乡邑召公断民事 伐楚国周军遭水淹 第三十五回 看眼色谀臣圆奇梦 周穆王西巡见王母 第三十六回 徐偃王扯旗反周室 周孝王无奈收成命 第三十七回 周夷王怒烹齐哀公 荣夷公敛财行专利 第三十八回 动干戈国人大暴动 假天意召公举宣王 第三十九回 伐四夷宣王兴周室 悟歌意吉甫杀恶妇 第四十回 谏天子王后进永巷 起疑心宫妃谄忠良 第四十一回 宠褒姒幽王戏诸侯 避犬戎平王迁国都 试读章节 第一回 原始人沉睡得苏醒 考古学揭开千古谜 众所周知,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有名的文明古国。世间的人们所以能有这样一个认识,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化。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文化有的已成为化石或遗迹,深埋于地下;有的却以神话等形式,长久地流传于民间。 据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宇宙本是一个黑暗混沌的大团团,外面还有一个厚而坚硬的外壳,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鸡蛋。经过年长日久的孕化,在这大团团中间居然生成了一个活物——盘古。盘古在昏迷状态中,慢慢地发育着,成长着。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大概是成熟了,清醒了,慢慢地睁开了双眼。可是周围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他非常恼恨,不知从哪儿抓来了一把利斧,挥动起来。他挥着挥着,忽听得“哗啦”一声巨响,外壳裂开了。壳里面本来黏糊糊一团的东西,顿时起了变化,清浊分明。清而轻的部分,冉冉上升,变成了天空;浊而重的部分,不断下沉,变成了大地。 盘古想,这是一个多么明快的世界啊!自己好不容易才造出来的天地,千万别再合到一起。于是,他脚踏大地,手托蓝天,把天和地支撑起来。天升高一尺,他的身子就增长一尺;地下沉一丈,他的身子就伸长一丈。经过很长一段时间,那本来黏软的天和地终于凝固了,不动了。可是,顶天立地的盘古也终因劳累过度而倒下了。临死的时候,他呼出的气变成了风,他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霆。他死之后,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身躯变成了崇山峻岭,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海,筋脉变成了田径道路,肌肉变成了肥沃的土地,毛发变成了茂密的丛林,牙齿、骨头和骨髓,分别变成了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和发光的珍珠,汗水变成了滋润大地的露珠和甘霖。 又过了不知多少万年,一位名叫女娲的神人来到大地上。这女娲身体结实,长得秀气,性格也十分开朗。她看到这里江河纵横,高山连绵,草茂华实,古木成林,比那空旷单调的天空不知美上多少倍。她在大地上走啊,看啊,真是流连忘返。游玩了几天,她渐渐感到寂寞了,原来是身边没有伴侣的缘故。“唉,要是能有几个人和自己做伴,不,要是能有众多的人长久地、热热闹闹地生活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那该多好啊!” 女娲冷清孤单…思人心切,便坐在一块沼泽地上,顺手挖了一块软泥,仿照着自己的样子,不由自主地捏起小人来了。说也奇怪,她把捏成的小人放到地上,居然会走、会蹦、会说话了。女娲又惊又喜,接着又捏了几个,也都变活了,女娲高兴极了,她忘记了疲劳,忘记了苦闷,没日没夜地捏起了小人。捏了几天,她觉得速度太慢了,能不能改变一下方法呢?她顺手拔了一团芦草,编了一条绳子,试着用绳子蘸着泥浆抡动。嗬!绳子甩出的泥点,也居然能变成一个个小人。女娲高兴万分,不住地抡动泥绳。她抡啊,抡啊,不知道过了多少时日,也不知道甩出去了多少个泥点,只见那些甩出去的泥点,转眼间就变成了男男女女,在她身边欢蹦乱跳一阵之后,就成群结队地走了。他们一群又一群,一伙又一伙,亲亲热热,生儿育女,采集到了好吃的东西,不争不抢,还恭恭敬敬地给她送来,请她给大家平分…… 其实,所谓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都不过是我们的祖先凭着自己的智慧、猜测,创造出的神话传说罢了。 中国远古人类到底是怎样生活的?在考古学有了新发现之后,我们才真正有所了解。 且说在北京城西南48公里处有一个周口店。这是一个不大的古镇。它的北面和西面峻岭重叠,东北方向低丘起伏,南面和东南面则是广阔的华北平原。在镇西约1公里处,有两座东西并列的圆形小山,东边的那座叫龙骨山。 龙骨山的北坡有一个大岩洞。这个洞东西长140多米,南北宽度不等,靠东头最宽,可达40米,靠西头最窄,只有两米多。1923年,在这个山洞里的堆积物中发现了两颗古人类牙齿,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极大兴趣。从1927年起,考古工作者开始在这里进行大规模的发掘。昔日的石灰石产地,变成了探索古代文明的战场:有人手执小铁钩,在小心剔着兽骨周围的硬土;有人在用鬃刷轻轻洗刷新挖出的石片;有人在为已确定为古人类的遗骨、遗物编号、绘图、照相。 1929年12月2日这天下午,虽说太阳已经西沉,北风刮个不停,但考古工作者仍在紧张地工作着。夜幕降临后,点点烛光在山坡上闪烁,好像是在向考古工作者们招手、呼唤,激励他们要充满信心,充满希望。他们正在紧张地干着,忽然有人大声喊道:“这是什么?人头!”这“人头”二字刚出口,许多人立即围拢过来。他们激动不已,欢呼雀跃。一支支蜡烛聚拢过来,将那人头露出的部分照得通明。是啊,他们披星戴月,日夜奋战,不正是为了寻找这宝物吗? 一个在山洞里默默沉睡了50万年、并且已经变为化石的完整的古人类头骨,终于重见天日了!因为龙骨山位于北京附近,依照惯例,考古工作者将生活在这里的远古人类称作“北京人”。不久,他们又在这里发现了不少其他部位的遗骨化石。根据这些遗骨化石,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推测出了当年北京人的身材相貌:他们身材粗壮,肩膀宽阔,肌肉发达;下肢较短,上肢较长;头部前倾,略显驼背;步履稳健,跑动敏捷;他们虽比不上现代人的长相好看,但仍不失为“虎背熊腰”的雄姿。他们开始使用简单、粗糙的石头工具进行生产,已经有了简单的语言,已经学会了管理天然火种…… 北京人化石的发现,证明我们的祖先在四五十万年前,就开始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了;证明我们中国也是一个重要的人类发祥地。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工作者经过艰辛的劳动,又在云南的元谋、陕西的蓝田、安徽的和县、湖北的长阳、广东的马坝、山西的许家窑和丁村、广西的柳江、四川的资阳、陕西的半坡等地,发掘出大量古人类的遗骨、遗物,从而使中国原始人类生活、进化的图景,比较清楚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陕西的蓝田人距今约70万年,他们都早于北京人。安徽的和县人与北京人大致同时。以上这些,是生活在祖国土地上最早的居民。他们还不懂得人工取火,不懂得修房建屋,当属传说中的有巢氏时代。 火的发现和取火方法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我们祖先又用美丽的传说,来歌颂火的取得和利用。 P1-4 序言 我于1986年开始参加工作算起,至今已经过了24年的时间了,一直从事着中学历史教学工作。故而,要说到给广大的青少年们推荐历史读物,我还是有一些自己的想法的。因此,值此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约我在工作之余,抽出一点儿时间为他们即将全新再版的“镇社之宝”——大型丛书“五千年演义”写序之机,我便欣然提笔。 大凡学过一点儿历史的人都知道,历史是一门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正是因为如此,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过去性:发生了,就永远成为过去,不能重复。换句话说,我们所知道的历史,实际上是历史学家对历史的认识,即历史学家对人类过去的回忆和思考。我们由此也可以看出,历史学具有主观性的特点,历史学不可能把自己的价值定位在追求描述历史的真实性上。这就引出了下面的一句话:“历史有什么用?”年鉴学派史学大师布洛赫曾遭到其幼子此般的质问。 对于一般人而言,不管你学习的是什么,都会有上述这样的想法。因为,任何学科面向的,都应该是未来,而不是过去——历史学科当然也不例外。正是基于此种考虑,有的朋友就会觉得,历史一点儿用处没有,因为它不能给非常现实的我们带来任何物质财富。 但我不这么看。对我来说,历史非常有用,因为它能给我们带来任何我们想要的东西——借用一千多年前的宋真宗在他的《励学篇》中的话说,就是:“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您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证据嘛,就不用我多说了吧?我纪连海本人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么?您想啊,如果不是我本人多年沉浸于历史学科的研讨,人家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组能找到我么?即使人家一不留神发了昏,找到了我,我能够挑起这副担子么?我能够取得“百家讲坛”栏目开播九年来无人能及的0.69%的收视率么?换句话说,如果不是我本人多年沉浸于历史学科的研讨,能有我今天的成就么?如果不是我本人多年沉浸于历史学科的研讨,您能知道我是谁么?现在的问题在于: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依我看,差距就在于你在学习历史的时候,是否遵从了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在几十年前所说的非常精辟的“认真”二字。中国有句古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话说到了这儿,很自然的就会有个问题:应该看些什么样的青少年通俗历史读物呢?“五千年演义”这套书,在它刚刚出版的时候,我就看过,当时就觉得不错。这次又经认真修改后再版,质量更加精良,是一套水平较高、值得推荐的青少年通俗历史读物。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点儿浅见,您的感觉如何呢?看了,就知道我所言不虚了。 纪连海 2010年9月27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