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小萍所著的《荣远明》为《桂派名老中医》丛书之一。荣远明为广西中医学院瑞康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家四代行医,历史已经超过120年。12岁时,他就开始给人看病。20世纪60年代初,因为“拦棺救人”事件,24岁的他被人誉为“神医”。40多年后,除了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累累硕果外,他还坚持长年累月通宵达旦给病人看病,受到许多疑难杂症患者的欢迎。当他的事迹被搬上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时,却引来诸多的争议。有人说,市场经济年代,如果医生都像他这样,医院怎么生存?也有人说,他所以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完全是从小受到古医古训熏陶的结果,是中医世家对他的影响,老百姓需要这样的好医生。本书记录了荣远明的成长历程、诊疗实践和医德医风。
《荣远明》是全国名老中医、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主任医师荣远明教授的个人传记。
他家四代行医,历史已经超过120年。12岁时,他就开始给人看病。20世纪60年代初,因为“拦棺救人”事件,24岁的他被人誉为“神医。四十多年后,除了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累累硕果外,他还坚持长年累月通宵达旦给病人看病,受到许多疑难杂症患者的欢迎。当他的事被搬上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时,却引来诸多的争议。有人说,市场经济年代,如果医生都像他这样,医院怎么生存?也有人说,他所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完全是从小受到占医古训熏陶的结果,是中医世家对他的影响,老百姓需要这样的好医生。无沦怎样,2002,他得到国家的褒奖,获得了全国名老中医的称号。
《荣远明》由谭小萍所著。
1.湖南永州
按照我国的传统习惯,人们都把医者救人称为“悬壶济世”,把国医称为“杏林”,把几代人从事医学的家庭称为“杏林世家”。荣老就出身于杏林世家,追根溯源,他的爷爷、父亲从医,到他本人,再到他的儿子也从医,世代相传,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在许多个春光和煦的日子,坐在“翡翠园”花园住宅楼下一条长椅上,我与荣远明作了长时间的交谈。
一眼看去,荣老身材高大,面容清癯,天庭饱满,地角方圆,透过一双绵羊般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到他内心深处的善良与智慧。我从荣远明的同事那里了解到,荣老性格比较内向,平时除了就诊,就是读书,不爱去人多闹腾的地方。
荣远明坐在我面前,脸色有些苍白,听说前不久他大病了一场。在我印象中,名老中医都是鹤发童颜的样子,因为祖国的传统医学是非常讲究养生的,那么荣老为什么不注重养生呢?老迈年高,养生显得尤其重要,他为什么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如果名老中医自己的身体不好,那么病人是否会对他的医术产生怀疑?这些问题,我曾经问过医院的医生和领导,他们告诉我,荣老经常半夜出诊,这是很伤身体的。荣老太累了,这样下去,迟早要累出更大的病来。但是,病人需要他,他又没有别的选择。这就是医德,荣老用自己的身体健康作为代价,诠释了“医者,仁术也”的深刻内涵。
我与荣老的交谈开始了。
作者:“荣老,您身体恢复还好吗?您看病人不再是从每周一、三、五下午的三点一直看到第二天早上八点了吧?”
荣远明:“病了一场后,我的工作时间已大为减少,已改为每周一、五的上午9点出诊,大约看十二三个病人,下午两点左右结束,然后在诊室吃午饭,约两点五十分坐医院派的车返回翡翠园家中。”
作者:“现在我最想知道的是,为什么那时候你年纪轻轻就有那么高超的医术?是不是中医世家的遗传?当初。您以及您的儿子荣震报考中医院校也是受到中医世家的影响吗?许多病人都说您不但医术高明,而且把病人当亲人看待,特别耐心细致地给他们看病,所以您的病人才那么多。据说您的号是最难挂的,全院只有您一个人需要提前电话预约挂号,有的病人连打一个月电话才挂得上号。正因为如此,瑞康医院的院长梁健称您是医院的‘宝贝’,也是‘国宝’。现在,医院是不是正在对您进行‘重点保护’?”
荣远明:“现在医院确实对我特别关照,不仅派‘专车’接送我上、下班,2010年的春节,梁健院长还代表医院把慰问金送到我手上,我对医院的关照表示感谢。但院长说我是医院的‘宝贝’,是‘国宝’,那是院长过奖,其实我只是做了一个医生应该做的事情罢了。清代著名医学家徐灵胎曾经说:‘凡医者之于病人,必事事体贴,如若身受之,而后用药无误,医之为道,全在身考。’这不但是徐灵胎追求的‘上善’之道,也是我们家从我爷爷那一代开始就传下来的‘祖训’。”
作者:“那就请您从您的爷爷说起吧。”
荣远明:“我祖籍湖南永州,爷爷是个有武功的人,曾是民国一个高官的保镖。一次有人要杀高官,爷爷为保护高官把那人打死了,从此与人结下了仇。后来,爷爷觉得那地方再不能待了,因为仇家不知道哪天会来报复,于是就回到湖南永州东安县老家,在东安县的湖南会馆做了一名护馆,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当一名保安。永州是僻远荒凉的山区,唐朝的柳宗元曾经被流放到那里十年。可以说,在永州的十年,是柳宗元生平最为困厄,最为艰难,心情也最为孤寂郁愤的十年,但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穷蹙的十年,居然真正造就了一个文学大家的绝世风范。他在永州写的寓言、山水游记是他一生中取得的最杰出的成就。比如《永州八记》、《捕蛇者说》、《三戒》等等名篇都出自这个僻远凄幽的永州。这些名篇,人们并不陌生。由于有了柳宗元的绝品文章,永州也跟着出名了。”
作者:“在永州这么有名的地方当会馆的护馆,难道就不会招入耳目,引来危险了吗?”
荣远明:“事实证明很危险,爷爷当时的选择也是万般无奈。后来听父亲说,那时候爷爷丝毫不敢放松警惕,基本不在床上睡觉。”
作者:“他不在床上睡觉,睡在哪里呢?”
荣远明:“睡在屋顶。接着,该来的就来了,一天。几个壮汉带着兵器闯进了会馆。‘来者不善’啊,爷爷这样想着,就不动声色拿了几个杯子,杯里斟满了茶水,放在一张八仙桌上,然后单臂把八仙桌平举起来,送到那些人面前,不紧不慢说了句:‘各位武官,请吃茶。,把那几个人看得呆了,大气不敢出,连忙夹起尾巴落荒而逃。”
作者:“有人把湖南入誉为‘最有血性的中国人’,这话您同意吗?”
P2-5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我国各族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在维护人民健康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中医药天地一体、天人合一、天地人和、和而不同的思想基础,整体观、系统论、辨证论治的指导原则,以人为本、大医精诚的核心价值,不仅贯穿于中医药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知理论和防病治病、养生康复的临床实践,而且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具有超前性和先进性。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其宝贵价值、独特优势和旺盛的生命力。
广西地处岭南,中医药、民族医药资源丰富。历史上,无数医家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为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广西广大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工作者认真继承,加快创新,涌现出了一批治学严谨、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全国名老中医。为了展示他们的风采,激励后学,广西卫生厅组织编写了《桂派名老中医》丛书,对“国医大师”班秀文等28位全国名老中医作了全面介绍。传记卷记录了名医的成长历程、诊疗实践和医德医风。学术卷展示了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这套丛书的出版,不仅有利于读者学习“桂派名老中医”独到的医技医术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也将为促进广西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传承创新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党和国家更加重视中医药,广大人民群众更加信赖中医药,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医药,中医药事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战略机遇期。衷心希望广大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工作者抓住机遇,以名老中医为榜样,坚持读经典,跟名师,多临床,有悟性,弘扬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不断成长进步,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