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蒋介石遇险实录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山齐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山齐编著的《蒋介石遇险实录》历数蒋介石一生历次遇险,戏闹年夜饭桌竹筷插进喉咙,独身潜赴龙华银元救了性命,“肇和之役”失败江阴要塞脱身,平息商团叛乱陈赓飞脚救命,广州东门遭袭财政大楼遇刺,长沙校场阅兵坠马险些丧命,夜宿朱集车站险些做了俘虏,重庆遭遇轰炸死神几次擦肩,访印房屋塌陷险遭灭顶之灾……如此多灾多难,连周佛海在回忆录《往矣集》都不得不感慨:“真是气数!”

内容推荐

山齐编著的《蒋介石遇险实录》内容介绍:一九七五年四月初的一个下午,八十八岁高龄的蒋介石斜倚在士林官邸卧室的电动升降病床上蒋介石这天精神不错,他呼唤值班的护士:过两三天就清明了,你替我念几首描写清明节的古诗吧!护士小姐翻开蒋介石常看的那部《唐诗三百首》读道:“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念毕,蒋介石说:“这首诗写得好,你多念凡遍。”护士小姐起先还不太懂诗里的意思,边念边看书里的语译,她才晓得这句意思是说,人活着的时候,不论你是圣贤还是平庸之辈,生命结束的时候,留在人间的不过是长满野草的小土堆。

《蒋介石遇险实录》是一本经典的生平事迹书籍。

目录

第一章 少小无形 惹是生非

 1.嬉闹年夜饭桌 竹筷插进喉咙

 2.剡溪遭遇山洪 险些被溺身亡

 3.拜佛回家路上 失足跌人坑谷

 4.葛竹村里戏马 不意被马咬伤

 5.摆脱闹学威胁 又陷奉化牢狱

第二章 讨袁护法 屡遭劫难

 1.独身潜赴龙华 银元救了性命

 2.潜藏萧王庙镇 侥幸逃脱一劫

 3.上海躲过抓捕 避难四窗岩洞

 4.“肇和之役”失败 江阴要塞脱身

 5.山东难以立足 改名换姓逃走

 6.永泰城里脱险 又在水缸藏身

第三章 黄埔兴兵 亲历艰危

 1.平息商团叛乱 陈赓飞脚救命

 2.棉湖被敌包围 力战摆脱险境

 3.枪响“东坡楼”前 险些遭到暗算

 4.广州东门遭袭 财政大楼遇刺

 5.华阳欲行自刎 陈赓夺刀相救

 6.担心遭到暗算 趁机抢先下手

第四章 率军北伐 数临危境

 1.长沙校场阅兵 坠马险些丧命

 2.青年党徒刺蒋 有始无终收场

 3.武汉密谋捉蒋 程潜中途变卦

 4.闻知权力被限 愤而寻枪自杀

 5.二次北伐历险 匆忙逃离济南

 6.大炮齐轰南京 侥幸渡过难关

 7.夜宿朱集车站 险些做了俘虏

第五章 明争暗斗 险象环生

 1.阅兵遭遇暗杀 刺客乱中落网

 2.庐山竹林遇刺 初识“第一杀手”

 3.红军浒湾之战 险破蒋军中枢

 4.临川夜半枪声 惊扰蒋宋好梦

 5.督战贵阳闻变 备马打算逃命

 6.秘密行走峨眉 新津渡口露相

第六章 东躲西藏 化险为夷

 1.雨中庐山历险 戴笠调查受阻

 2.盯守“美庐”七日 始终难寻杀机

 3.记者本是壮士 汪氏代蒋挨枪

 4.“西安事变”遇险 虎畔石后被捉

第七章 八载抗日 几番惊魂

 1.日特几欲除蒋 始终难以得逞

 2.三次乘坐飞机 三次险遭空难

 3.重庆遭遇轰炸 死神几次擦肩

 4.敌机空中追赶 巧借乌云逃命

 5.访印房屋坍塌 险遭灭顶之灾

 6.青年将校反蒋 军事政变流产

 7.美国欲行倒蒋 代号“蓝鲸行动”

第八章 奔走内战 难逃厄运

 1.北平督导“剿匪” 西门遭到枪击

 2.炸弹从天而降 会场乱作一团

 3.将军密谋起义 复兴岛上扣蒋

 4.会场终止刺杀 兵变也告流产

 5.蜗居黄埔楼内 差点遭到炮击

 6.逃离成都之时 危险步步逼近

 7.广州天降良机 捉蒋竞无下文

第九章 身悬台岛 噩梦频仍

 1.美国急于倒蒋 酿成“兵变”大案

 2.“台独”分子杀蒋 事泄丧命车底

 3.“台独”再度猖狂 多次尝试除蒋

 4.仰德大道车祸 口吐鲜血昏厥

 5.肺部穿刺手术 促其早日离世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清光绪十三年农历九月十五日(1887年10月31日)午后时分,浙江奉化县溪口镇如同往常一样,笼罩在一片清寂的气氛里,整个镇子宛若刚刚安静下来的热病患者,昏沉沉地在喘息。忽然,在中街簟场弄口“玉泰盐铺”后楼一间屋子里,传来一阵响亮的婴儿啼哭声。这哭声对别人来说并无任何新鲜和特别,但在盐铺的人听来却像报喜的喇叭,转眼间让他们挂上了一张张笑脸,庆贺这桩期盼已久的喜事。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哭声并没有任何异样的男婴,日后居然执掌了中华民国的所有权柄,成为尽人皆知的蒋介石。

关于蒋介石这样人物的出生,按照中国的传统见识,应当呈现一些灵瑞之兆或者什么异象。但是,让人们大失所望,至今没有见到“赤光上腾如火,闾巷闻有异香”之类的记载,可见蒋介石也是以普通人的身份莅临这个世界。依照溪口镇老人们的说法,在蒋介石出生那天,他的父亲蒋肇聪显得格外高兴,特意请来溪口镇最好的接生婆,此人便是撑竹排的堂兄蒋肇富的老娘昭仁阿母(即伯母)。蒋母王采玉并非初产之妇,此前她已生过一个孩子,但是这次临盆也并不轻松。早饭之后她即感到不适,随后便在阵阵腹痛中煎熬,一直挨到未时时分,孩子才不慌不忙来到世上。昭仁阿母一见是个男婴,遂高声叫道:“恭喜,恭喜呀,盐铺又添了个小老板!”

“小老板”坠地之后,所幸母子平安。早已守候在侧的唐兴坤的母亲,不待房内招呼,就笑盈盈地走进了产房,端详一下这个满脸皱巴巴的孩子,便麻利地解开衣襟,给他吃了开口奶。

蒋介石的祖父蒋斯千似乎知道会添个孙子,听到接生婆兴冲冲的叫喊,长长地舒了口气,把早就选好的“瑞元”两个字拿出来,作为送给孙子的第一份礼物,这也是蒋介石的第一个名字。

蒋介石的这个乳名倒真不错。瑞,乃地裂处露出的玉矿之矿苗,玉者,美石也,可视为吉瑞祥兆之义;元,即为首、开头、第一之类的意思。由此可见蒋介石祖父的良苦用心。他之所以用“瑞元”作为孙子的乳名,至少是希望这孩子长大后能够玉琢成器,并且居于“首领”、“第一”的高位。另外,也希望儿媳妇再接再厉,继续为溪口蒋家增添男丁,使之人口更加兴旺。生意愈发兴隆,祖业再创辉煌。

其实,蒋家在溪口镇本是大姓。据资料记载,当时该镇有居民900多户,蒋姓就占了500多家。另外大姓是周、王、任三个家族。蒋家在溪口历史悠久,自第25世起,蒋家的辈分排序为五言四句诗:“祁斯肇周国,孝友得成章,秀明启贤达,奕世庆吉昌”。蒋介石为28世,属“周”字辈,在家谱上先是取名叫“周健”,后来发现不妥,因为他的一个同父异母哥哥名为“周康”,常被误认为瑞元是兄长,不宜长幼颠倒,遂改谱名为“周泰”,祈求康泰、平安之意。

溪口蒋家大多以务农为生,日子过得都不轻松。蒋介石家因为经营利润不菲的盐业,光景要比别家好上许多。从其曾祖父蒋祁增起,开始步入商人行列,在镇上经营盐、酒、米和石灰业务,渐至家境小康。蒋祁增年老以后,蒋介石的祖父蒋斯千接手店铺,果断改变经营策略,挂起“玉泰盐铺”的招牌,主要出售食盐。当时的溪口已经形成四五里的街市,作为镇上唯一的“官盐专卖”商店,具有垄断经营的优势,别人望尘莫及。

不过,蒋介石幼时的运气并不算好。因为母亲王采玉长期敬佛食素,体质欠佳,产后无奶,不得已雇了同族蒋肇性的妻子单氏为奶妈,尽心照料着小瑞元,才使他像别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起来。

不料在他两岁时,“玉泰盐铺”不小心失火,虽经乡邻奋力抢救,但是大部分资产付之丙丁,好好房屋变成瓦砾。所幸小瑞元和大人们有惊无险,躲过了这场意外灾难。蒋家只好忍痛离开这处祖传店铺,搬到下街的祖遗“素居”老屋。这里距“玉泰盐铺”有一里之遥。是一幢1日式二层小楼,有十多间房屋,临时居住尚无问题。不久,小瑞元的父亲蒋肇聪在“玉泰盐铺”原址再兴土木,重操旧业,店面扩大为三间,店后又建起作坊,形成前店后厂的格局,又增加了砻米、制酒等赚钱快的项目,资本迅速达到3000银元。店内雇佣了经理、账房,还招收l『五六个伙计,不仅恢复了往日的生机,还进一步发展了祖业。

清光绪十六年(1890),小瑞元已是虚岁4岁,这正是调皮无度的年岁。这年除夕夜里,蒋家按照当地习俗,举行“谢年”仪式。摆供上香,祭祀天地、祖宗,然后再到宅院几个角落焚化纸钱,辟鬼驱邪,取悦众神,祈求他们共同保佑全家平安。

大人们全都忙得晕头转向,忽视了一向顽皮的瑞元。何况他自小喜好热闹,受不得冷落,见大人们不在屋内,就旁若无人地嬉闹起来。尽兴折腾了一阵,感到肚中饥饿,望见满桌丰盛的菜肴,一下勾起食欲,他不明白大人们为何忘了吃饭,小瑞元没有等待的耐性,于是爬到太师椅上,顺手抓过一双筷子,大口小嚼地吃了起来。 小瑞元不管不顾吃了一会儿,虽将满桌菜肴弄得一片狼藉,却彻底解决了刚才的饥饿问题,于是便为所欲为地嬉闹起来。猛然间,大人们听到一声喊叫,预感到大事不好,急忙奔进堂屋,但见小瑞元仰靠着椅背,面孔发紫,眼睛翻白,大张嘴巴,浑身发抖。原来,一双筷子深深插进孩子的喉管,口不能言,气如游丝,情况十分危急!王采玉不由一声尖叫,顿时慌了手脚,赶忙唤了几声“瑞元!瑞元!”孩子没有答应,原来已经不省人事。

王采玉吓得哭出声来,爷爷蒋斯千也已慌得手足无措,一家人无不大惊失色。几个人紧紧围住小瑞元,争先恐后地出起了主意。幸亏爷爷蒋斯千懂些医道,随即心惊胆战抢救孙子,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才把筷子拔了出来。看看筷子上并无血迹,蒋斯千这才放下心来,他轻轻念了声“阿弥陀佛”,长长地出了口气。王采玉只是啼哭,抱着孩子前后拍打,小瑞元开始缓缓扭动身子,慢慢苏醒过来。

本来是高高兴兴一顿年夜饭,让瑞元的一筷子搅成了一团,谁也没心再吃,连“关门炮”都没放,就各自回屋睡下了。

王采玉却怎么也睡不着,她满眼含泪看着儿子,不停地絮絮叨叨说着什么,可是小瑞元一直不搭理母亲。王采玉心里更加害怕。夜里悄悄起来几次,暗暗向菩萨为儿子祈祷,直到后半夜小瑞元才开始说话,王采玉这才放下心来。

同王采玉一样,爷爷蒋斯千也是一夜未眠。他担心孙子那一筷子会捅坏喉咙,一旦喉咙坏了,孩子就会变成哑巴,如果真是这样,日后的麻烦可就大了。因而天一放亮,他就急不可耐地爬起身来,站在天井大声询问媳妇,打听孙子怎么样了。王采玉明白告诉公公,瑞元后半夜已经能够说话,没有什么大碍。蒋斯千听了这才放下心来。

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活泼好动、惹是生非是孩子天性使然。小瑞元惹了这场祸事,没有也不可能接受什么教训,照旧顽皮戏耍,还是喜欢闯祸。

就在他5岁那年冬天,溪口的天气异常寒冷。蒋家院中檐下有口接雨用的七石缸,小瑞元发现里面结了一层薄冰,晶莹透亮,光鉴照人。溪口镇的孩子不常见冰,他觉得十分好玩,竟想把这块“大镜子”抓出来向人炫耀。无奈他人小缸高,小瑞元试了几次,总也够不到七石缸的冰面。他心里一急,非要把这件事情干成,随即猛然一跃,不想用力过猛,一头栽进缸里,小脑袋被卡在冰中,双手乱舞,两脚忙蹬,浑身上下忙个不停。

一个5岁的孩子几乎没有自救能力,动又动不了,喊也喊不出,只能老老实实大口喝水。幸亏家人及时发现,赶忙将其抱出缸来。这时的小瑞元早已投了刚才的勇气,口吐白沫,奄奄一息。王采玉和丈夫蒋肇聪急得大呼小叫,赶忙派人请来镇上的先生,倒提双脚折腾了半天,从孩子嘴里控出一洼清水,这才救回他的一条小命。后来,蒋介石老师毛思诚在一篇文章中还说到这件事:“去冬见檐前缸水冻冰,圆明如镜,喜极,扑取之,用力过猛,致身倒置缸中,久之乃得出,气息仅存。”

王采玉抱着儿子嘤嘤哭泣,瑞元的两场祸事让她实在担惊受怕,但是,这个女人虔诚事佛,相信报应,一想起那个算命先生,她的心里又安慰了许多。王采玉的前夫俞某死后,她到金竹庵为尼。一天,遇见一位算命先生,看到她的小拇指很长,说是主生贵子,晚年更是光耀无比,贵不可言。后来她嫁到蒋门之后,公公蒋斯千同样迷信看相。得知儿媳“必生贵子”自然窃喜不已,认为“贵子”就应在瑞元身上,因而对其格外钟爱,甚至近乎放纵。在蒋斯千的影响下,全家对于瑞元自私固执和任性胡为的品行撒手不管,从客观上养成了他日后独裁专断、暴躁冷酷的性格,这大概是蒋斯千和王采玉都没有想到的。

小瑞元这次历险之后,王采玉心有余悸,后怕不已。为了尽快把儿子引入正常的人生轨道,她想让儿子学习识字,决定送瑞元进塾馆读书。当时的私塾没有固定的学习年限,也没有国家规定的入学年龄,因而5岁的瑞元被早早送进溪口周能有的塾馆,半玩半学地开始了启蒙教育。一些史料没有记载蒋介石的这一学习经历,1948年重修的《武岭蒋氏宗谱》却写得很清楚:“公元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公五岁,王太夫人以公好嬉,早送人塾。”只是这一学习经历很短暂也不重要,所以许多史料忽略不计。严格地说,蒋介石从此结束了自由放任的学前生活,开始走进塾馆学习识字。P3-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5: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