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儿子》作者黄传会从事了30多年报告文学创作,采访过数不清的人物,罗阳是他主动想写、主动要写且让我有饱满的动力去写的人物之一。写作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净化心灵的过程。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罗阳却生活得如此沉着和淡定,他是个超功利、超世俗的人。他所看重和被当成信仰一样终生追求的航空事业,是关乎国家和民族兴衰的大业。一个有信仰的人,往往活得超越和纯粹。高山仰止,罗阳不愧为一座厚重的“高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国家的儿子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黄传会 |
出版社 | 春风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国家的儿子》作者黄传会从事了30多年报告文学创作,采访过数不清的人物,罗阳是他主动想写、主动要写且让我有饱满的动力去写的人物之一。写作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净化心灵的过程。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罗阳却生活得如此沉着和淡定,他是个超功利、超世俗的人。他所看重和被当成信仰一样终生追求的航空事业,是关乎国家和民族兴衰的大业。一个有信仰的人,往往活得超越和纯粹。高山仰止,罗阳不愧为一座厚重的“高山”。 内容推荐 黄传会专著的《国家的儿子》以报告文学的方式,用真实感人的细节,艺术地再现了罗阳成长为中国航空事业英雄一生:品学兼优,与人为善的大学;勤奋好学、严谨细致的技术员;稳重踏实,作风正派的组织部长;恪尽职守,做好配合的党委书记。担任沈飞集团公司总经理后,站在全球的战略高度,带领团队,克坚攻难,使之成为一流的企业。同时副线描写和罗阳一样默默坚守在一线的、只干不说的航空人,和罗阳成为英雄的土壤。《国家的儿子》中许许多多让人流泪的故事,都能给人实实在在的感动和教育。 目录 第一章 生命的最后时刻 第二章 壮行 第三章 撒开了是满天星 第四章 坚守 第六章 新官上任不烧火 第七章 一切为了航母 第八章 生命线 第九章 本色 第十章 英魂永驻海天 后记 主要参阅书目 试读章节 2012年11月18日 直升机像海鸥一样在茫茫海天飞翔。 机翼下的海水颜色逐渐由土黄变为墨绿,再由墨绿变成深蓝。 “辽宁舰就在左前方!”随着领航员的声音,透过舷窗,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在万顷碧波间看见了一个长方形的“盒子”。飞行高度在逐渐降低,长方形的“盒子”慢慢变成了航空母舰的轮廓…… 罗阳双眼一眨不眨地盯视着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只觉得有一股热流在心头翻涌,那是渴望已久的热流,那是积蓄已久的热流! 前一晚从珠海参加完第九届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飞回沈阳时,已经是夜幕四合、万家灯火。 十几天没有回家了,下了飞机,他给妻子王希利发了条短信,说自己连夜要去外地执行一项重大任务,今晚不能回家了。这么些年,妻子已经习惯了他的这种工作方式,只要他说“执行任务”,便知道是保密的,不会多问,何况这回他说是“执行重大任务”。王希利只回了三个字:“多保重!” 出了候机楼大厅,罗阳禁不住打了个寒战。离开珠海时,气温是零上十几度,到处荡溢着绿意。沈阳此刻却是寒风凛冽,滴水成冰。 接过司机小王递过来的大衣,罗阳说:“走,直接去基地!” 小王一愣,说:“您走了十几天了,不先回家瞅一眼?” “今晚不行了,明天一早就要上舰。” “我前天去看望老人,老人还问您什么时候回来呢,想儿子了……”罗阳不言语了,片刻,又问:“我走的时候她感冒了,现在好利索了吗?” 小王答道:“差不多好了,能下楼走动了。” 罗阳默默无语。小王知道老总心里最牵挂的是老母亲。 小王掉转车头驶上高速公路,他通过后视镜看见罗阳斜靠在后座上,满脸疲惫,不久,便传来轻微的鼾声。太累了!小王十分心疼自己的老总,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车速,他想让老总好好休息片刻。 “小王,怎么这么磨叽?”后座传来了罗阳的声音。 “100多迈了。你睡一小觉吧。”小王打着马虎眼。 “别蒙我了,现在最多也就80迈。加点速,赵光亚他们还在等着呢。”罗阳说。 小王不得不轻轻地踩了下油门。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一个16000人的大企业的老总,有着永远操不完的心。更何况,他当老总的这五年,是多个型号新型飞机的研制现场总指挥。细心的小王发现,时间对于老总来说永远是不够用,这两年老总脸上的笑容少了,头发也稀疏了。 午夜,罗阳马不停蹄地赶到舰载机综合训练基地。沈飞公司派到基地的歼15上舰保障工作组组长赵光亚总师助理和几位技师还在等待,罗阳详细地了解了参训飞机技术状态后,执意要去看看飞机。 机库里,停着几架米黄色歼15。罗阳放慢脚步,从一架架战鹰前经过,两眼深情地注视着它们,再过几天,这些“空中飞鲨”将赴辽宁舰执行起降试验任务,此举成功与否,其意义不亚于去年辽宁舰首航。 罗阳又对赵光亚交代了一番,最后叮嘱说:“拜托了,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 清晨,天刚蒙蒙亮,罗阳便『c=开了,不停打电话,协调解决各种问题。 早餐后,他再次了解了歼15的状态,将情况向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副总经理李玉海做了汇报。 上午9时,罗阳他们登上了飞往辽宁舰的直升机。 直升机继续在降低高度,一个“海上巨无霸”突然在左下方呈现。随着机身的大坡度转弯,罗阳觉得海面像要倒立过来似的,全身的血液都在往上涌…… 直升机再次调整飞行高度,对着辽宁舰着落区飞去,几秒钟后,准确地在1号黄色圈内着陆。 歼15总设计师孙聪那敦实的身材第一个出现在机舱口旁。孙聪拍着罗阳的肩膀,开起了玩笑:“宝贝‘女儿’马上就要出嫁了,等着你这当‘父…… P4-6 后记 我收获了一份精神 2012年11月25日,我在外地出差。早晨,习惯性地边收“听”电视新闻,边浏览报纸。忽然,屏幕上出现一架战机,从长空呼啸而过,震天动地的轰鸣声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战机如同雄鹰般潇洒地环绕着辽宁号航空母舰盘旋,随后,迅速下滑……500米……300米……100米……只见特写镜头中战机的两个主轮触碰到航母甲板,随即,从机腹下伸出一个铁钩,牢牢钩住了甲板上的铁索。滑行数十米后,“雄鹰”平稳地栖息在航母的怀抱中。 紧接着,传来了播音员兴奋的欢呼:“成功啦!成功啦!这是中国自主设计生产的舰载战斗机第一次在辽宁舰成功着舰……” 于是,那一整天的话题都没离开过辽宁舰和舰载机。因为我是海军,大家纷纷向我表示关注和祝贺。 万万没有料到,隔天清晨,同样是收“听”新闻,传来的却是歼15舰载机试验现场总指挥罗阳不幸殉职的噩耗。“歼15舰载机”,那不正是我们昨天的话题焦点Ⅱ马?罗阳,那不正是“雄鹰”的“父亲”吗!荧屏里,我看到了罗阳离舰时的画面,疲惫而悲壮的微笑,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雄鹰”失去了“父亲”,我却记住了一个名字:罗阳。 12月11日,我接到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孙德全主任的电话:“中国作协准备组织一个采访团,赴沈阳采访罗阳事迹,你能参加吗?”我想都没想,脱口而出:“我参加!”或许因为罗阳指挥研制的舰载机与海军有关,我这位海军作家成为了采访团的团长。 12月12日下午,我们搭乘的航班一次次因为天气原因延时,傍晚时分,终于着陆沈阳桃仙机场,迎接我们的是一个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进入市区,我注意到,从眼前驶过的一辆辆出租车显示屏上赫然滚动着字幕:“罗阳,沈阳为您而骄傲!” 采访团共9名团员,都是第一次踏进航空这个陌生的领域。晚上召开了采访协调会,第一件事便是签订保密协议,更使得这次采访带着几分神秘与神圣。 除了平时出差乘坐民航客机,我对航空界也是知之甚少,甚至还把航空与航天混为一谈。 几天的密集采访,几乎走遍了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和沈飞公司的每个角落,我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震撼。航空工业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至关重要,航空母舰对于中国百姓更是百年期盼。2012年9月25日我国的第一艘航母正式下水,举世瞩目;短短几个月后,我国自主设计生产的舰载机成功着舰,更使国人振奋。罗阳,是航空人的代表,是当代知识分子的典范;罗阳,更让我们注目到他身后那支默默无闻的团队为共和国所创造的卓越功勋。 正如中航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林左鸣所说:“怎么评价他(罗阳)都不过分。” 从沈阳回京后,我写下万字报告文学《悲壮罗阳》,发表在《人民海军报》和《文艺报》上,向罗阳敬献上一只心灵的花篮。 按说,关于罗阳的写作任务已经完成了。 可是,一切又在冥冥中继续——接下的日子里,罗阳疲惫而悲壮的微笑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的心依然牵挂着他,成为一种不可名状的“罗阳情结”。我隐约感到,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这或许可以称为“创作冲动”。 这回是我主动向中国作协请缨:为罗阳写本书。 有朋友关切地问:“罗阳?他值得你花这么大心血吗?” 多年来,当对一个写作题材有了自己独特的判断之后,我通常不愿再做过多的解释。 一位评论家说过,每个时代,总是存在一些让人们最感焦虑和痛苦的问题。这种包含着时代重大问题的题材,可以称之为“时代的迫切性题材”。与这些题材相关的人物与事件,不仅严重而普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深刻地改变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改变了人们的道德意识和行为方式,甚至改变了历史的前行方向。如果一个时代的作家,或是由于无知,或是由于恐惧,或是由于傲慢,而无视或者逃避这样的题材,就是失职和失败的。 罗阳精神激发奋进力量,罗阳精神引领着时代浪潮,我以为,罗阳就属于“时代的迫切性题材”。对于罗阳这样的“时代的迫切性题材”,我怎能“无知”与“傲慢”?更不能“无视”与“逃避”! 于是,我再一次走近罗阳。 报告文学是用双脚“走”出来的。能不能把罗阳这部长篇报告文学写好,深入生活、认真采访是首要任务。从去年12月至今年3月,我“走”遍了罗阳曾经就读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罗阳的上级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罗阳工作过的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我寻找着一个个和罗阳有关的人物,对七八十个采访对象做了详细缜密的访问。还有,航空工业领域里那些深奥又繁杂的设计、生产过程,一个个生疏而又艰涩的专业名词,都是我需要为写作而“攻坚”的。更重要的是,我必须尽快走进航空人的精神领域,透彻地去感受和了解罗阳的情怀。 接待方也被我“较真”的态度感染了。沈飞公司宣传部领导说:“这些日子到公司来采访的媒体非常多,但记者一般待两三天就走了:有几位说是搞影视的,开了三个座谈会,看了几部资料录像片,住了几天也走了。唯独你这位作家,没完没了地找人谈,上午谈,下午谈,晚上接着谈,有些事情连我们都没听说过,你都想方设法‘挖’到了,我算是服了。”我半自嘲地回答:“报告文学作家是最没本事的,不会虚构,也不敢想象,只能够照实写来。不掘地三尺,素材从哪来?” 大量的访谈,疯狂地翻看中国航空史,精心浏览《中国航空工业院士丛书》,我才慢慢了解,为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一代又一代的航空人是如何披肝沥胆,无私奉献的:罗阳从来不是孤立的,罗阳是这个群体的代表;正因有无数像罗阳一样优秀的中华儿女,他们无怨无悔、前赴后继的拼搏和牺牲,才有了历经磨难却始终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祖国。 写人物报告文学,最希望有故事,有故事才有看头;写英雄人物的报告文学,尽量要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缺憾”,闪光点是精神的反映,而有“缺憾”人物才显得鲜活和真实。但在实际采访中,最令人挠头的是,许多被访者都说“罗阳没有故事”、“罗总身上找不到缺点”。慢慢地,我也琢磨清楚了,正是罗阳的“没有故事”和“没有缺点”,才使得我笔下这个平平淡淡、默默耕耘的罗阳更真实、可信。 报告文学是一种纪实性创作,“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然而,何为“真实”?你的所见、所闻就是真实的吗?纷繁复杂的社会会屏蔽掉多少真实的感官信息!那么多关于罗阳的素材,哪些是真正属于主人公的,要细细甄别,不允许失误,哪怕是一个细节的偏差,都会给人物的塑造带来“伤害”。 《国家的儿子》初稿中,杨圣杰为了帮小孙子找工作,给罗阳送礼那一段,原来是这样描写的: “罗总,给您添麻烦了……这里是两万元……”说着,杨 圣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信封。 罗阳的脸色忽地变了,“您这是什么意思?” 杨圣杰支支吾吾道:“我不是给您的,是给您手下的工作人员的……” “杨师傅,在您的心目中,我罗阳的人格就值这两万元 吗?”罗阳满脸严肃,他钻进车里,把车门“嘭”地一关,走了。 我将初稿寄给罗阳的夫人王希利,请她提提意见。几天后,她在电话里问我:“黄老师,当日寸杨师傅是怎么向您表述这件事的?是不是明确说‘罗阳很不高兴,钻进车里,把车门重重地一关就走了’?”我想了一下,说:“这倒没有,他只说罗阳没有收钱。我自己觉得这件事很伤罗阳的自尊,罗阳‘把车门嘭地一关,走了’,是想通过这样的描写,来反映罗阳心中的不愉快。”王希利说:“不会的,凭我对罗阳几十年的了解,即便他当日寸心里不高兴,也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的,他会设身处地为老人着想,会体谅老人的不得已。这时候,他最多只会说:‘老人家,您怎么能这样?’他绝对不会‘重重把车门一关就走了,。因为他怕老人尴尬,伤了别人的自尊心。永远都在为别人着想——这就是罗阳!”我说:“我明白了。” 于是,我将这一小段,做了逐字逐句的修改: “罗总,给您添麻烦了……这里是两万元……”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信封。 罗阳有些不解,“您这是什么意思?” 老人支支吾吾:“这是点心意,不是给您的,是给您手下的工作人员的……” “杨师傅,您怎么能这样……”罗阳心里挺难受,但他没再说什么,怕老人尴尬,他匆匆钻进汽车,又不忘摇下车窗,朝老人招了招手。 我再一次体会到,报告文学创作是“戴着镣铐在跳舞”。 从事了30多年报告文学创作,采访过数不清的人物,罗阳是我主动想写、主动要写且让我有饱满的动力去写的人物之一。写作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净化心灵的过程。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罗阳却生活得如此沉着和淡定,他是个超功利、超世俗的人。他所看重和被当成信仰一样终生追求的航空事业,是关乎国家和民族兴衰的大业。一个有信仰的人,往往活得超越和纯粹。高山仰止,罗阳不愧为一座厚重的“高山”。 感谢中国作协将如此厚重的题材交与我: 感谢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中航工业沈飞公司、中航工业沈阳所的支持: 感谢辽宁省委宣传部、春风文艺出版社对罗阳的关注和对我本人的信任: 感谢文学界的几位老师和挚友,看了初稿之后,他们给予充分的肯定并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 书稿终于付梓,我长吁了一口气,内心依然还在为罗阳感慨和激动着。创作《国家的儿子》的过程,我奉上了一份缅怀和崇敬,收获的,却是一份精神! 2013年8月大暑 完稿于北京海军大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