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文字的品格(民国时期中学生读本语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叶圣陶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文字的品格(民国时期中学生读本语文)》由叶圣陶等人著,汤莉编。朱光潜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书的扉页上摘录了勃朗宁的一句话:“我的心寄托在什么地方,让我的脑也就寄托在那里。”文章中写下的看法、道理,都是他们在体味自己生活的过程中产生的。那么你就可以想见,书中或是就总体谈国文该如何学习,或是从阅读、写作、语文知识的积累、文学作品的欣赏与创作这几个方面具体展开的文章,都是这些上世纪的大师们在用心地把自己的经验、思考传递给你呢。

当你读到这册小书时,你会感受到这些大朋友真诚地想要与你交谈的心。希望透过这些清新朴实的话语,你能触摸到语文的本质,感受到语文的美好。

内容推荐

《文字的品格(民国时期中学生读本语文)》由叶圣陶等人著,汤莉编,围绕“怎样学习和鉴赏国文”的主题,选编了27篇民国名家的小品文。所选篇目均来自著名的《中学生》杂志,刊载时间从1931年1月至1948年5月,作者主要有教育家叶圣陶、夏丏尊,编辑家兼学者周振甫等,另有朱光潜、李广田、俞平伯、沈从文等名家的少量篇目入选。《文字的品格(民国时期中学生读本语文)》所收的这些篇目,或谈学习国文的切入点,或谈文学作品的鉴赏,或谈国文自身的品格(风格、情调、远近法等),各有侧重地展示了本册的题目“文字的品格”,也反映出民国名家身体力行地参与文化建设、关心基础教育的精神品格。相信通过编者的精细拣选,广大青少年读者一定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国文的魅力、文学创作的窍门,从而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化根底。

目录

关于国文的学习(节选) 夏丏尊

国文科的学力检验 夏丏尊

学习国文的着眼点 夏丏尊

选本的阅读 孙起孟 庞翔勋

读《史记·叔孙通传》 叶圣陶

讲解 叶圣陶

再谈讲解 叶圣陶

题目与内容 夏丏尊 叶圣陶

谈幼稚 李广田

文章的趣味 周振甫

论用字 尤墨君

文章的省略 夏丏尊

文章中的会话 夏丏尊

情境的融会 周振甫

关于修辞 陈望道

语文与经验知识 冯三昧

词语的描写 周振甫

词语的情调 周振甫

词语和风格(一)——刚健和柔婉,绮丽和平淡 周振甫

词语和风格(二)——简约和繁缛,缜密和疏放 周振甫

文学与科学 李广田

谈“中学生与文艺” 俞平伯

鉴赏的过程 周振甫

谈文艺欣赏 李广田

文学中的远近法 丰子恺

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朱光潜

谈散文 李广田

试读章节

关于国文的学习(节选)

夏丐尊

一 引言

摆在我面前的题目,是“关于国文的学习”。就是要对中学生诸君谈谈国文的学习法。我虽曾在好几个中学校任过好几年国文科教员,对于这任务,却不敢自信能胜任愉快。因为这题目范围实在太广了,一时无从说起,并且自古迄今,已不知有若干人说过若干的话,著过若干的书,即在现在,诸君平日在国文课里,也许已经听得耳朵要起茧哩。我即使说,也只是些老生常谈而已。

我敢在这里声明,以下所说的不出老生常谈。把老生常谈,择要选取,来加以演述,使中学生诸君,容易领会,因而得着好处,是我的目的,这个目的如果能达到若干,那就是我对于中学生诸君的贡献了。

二 中学生应具的国文能力

国文二字,是无止境的。要谈中学生的国文学习法,先须豫定中学生应具的国文程度。有了一定的程度,然后学习才有目标,也才有学习法可言。

诸君是中学生,对于毕业时的国文科的学力,各自作着甚样的要求?我原不知道,想来是必各怀着一种期待的吧。我作了许多年的中学国文教员,对于国文科的学力,曾在心中主观地描绘过一个理想的中学生,至今尚这样描绘着。现在试把这理想的人介绍给诸君相识。

他能从文字上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用文字发表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能不至于十分理解错,发表错。

他是一个中国人,能知道中国文化及思想的大概。知道中国的普通成语与辞类,遇不知道时,能利用工具书物,自己查检。他也许不能用古文来写作,却能看得懂普通的旧典籍。他不必一定会作诗,作赋,作词,作小说,作剧本,却能知道什么是诗,是赋,是词,是小说,是剧本,加以鉴赏。他虽不能博览古昔典籍,却能知道普通典籍的名称,构造,性质,作者,及内容大略。

他又是一个世界上的人,一个二十世纪的人,他也许不能直读外国原书,博通他国情形,但因平目的留意,能知道全世界普通的古今事项,知道周比特(cupido),阿普罗(Apollon),委娜斯(Venus)等类名词的出处,知道“三位一体”“第三国际”等类名词的意义,知道荷马(Homer)拜伦(Byron)是什么人,知道《神曲》(DevineComedy)《失乐园》(Paradise Lost)是谁的著作,不会把“梅德林克"误解作乐器中的曼陀铃,把“伯讷特·萧”误解作是一种可吹的箫!(这是我新近在某中学校中听到的笑话,这笑话曾发生于某国文教员。)

我理想中所期待悬拟的中学毕业生的国文科的程度是这样。这期待也许有人以为太过分,但我自信却不然。中学毕业生是知识界的中等分子,常识应该够得上水平线。具备了这水平线的程度,然后升学的可以进窥各项专门学问,不至于到大学里还要听名词动词的文法,读一篇一篇的选文。不升学的可以应付实际生活,自己补修起来,也才有门径。

现在再试将民国十八年八月教育部颁行的中学课程暂行标准中所规定的高中及初中的毕业最低限度钞列如下。

(甲)高中国文科毕业最低限度:

(一)曾精读名著六种而能了解与欣赏。

(二)曾略读名著十二种而能大致了解欣赏。

(三)能于中国学术思想、文学流变、文字构造、文法及修辞等有简括的常识。

(四)能自由运用语体文及平易的文言文作叙事说理表情达意的文字。

(五)能自由运用最底限度的工具书。

(六)略能检用古文书籍。

(乙)初中国文科毕业最低限度:

(一)曾精读选文,能透澈了解并熟习至少一百篇。

(二)曾略读名著十二种,能了解大意,并记忆其主要部分。

(三)能略知一般名著的种类,名称,图书馆及工具书籍的使用,自由参考阅读。

(四)能欣赏浅近的文学作品。

(五)能以语体文作充畅的文字,无文法上的错误。

(六)能阅览平易的文言文书籍。

把我所虚拟的中学生的国文程度和教育部所规定的中学生国文科毕业最低限度两相比较,似乎也差不多相仿佛。不过教育部的规定,把初中高中截分为二,我则泛就了中学生设想而已。

现在试姑把这定为水平线,当作学习的目标。怎么去达这目标呢?这就是本文所欲说的了。

三 关于阅读

依文字的本质来说,国文的学习途径,普通是阅读与写作二种。阅读就是我在前面所说的“从文字上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的事,写作就是我在前面所说的“用文字发表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事。能阅读,能写作,学习文字的目的就已算达到了。

先谈阅读。

“阅读什么?”这是我屡从本志读者及一般青年接到的问题。关于这问题,曾有好几个人开过几个书目。如胡适的《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梁启超的《国学入门书要目》,此外还有许多人发过不少零碎的意见。但我在这里却不想依据这些意见,因为“国文”与“国学”不同,而且那些书目也不是为现在肄业中学校的诸君开列的。

就眼前的实况说,中学国文尚无标准读本,中学国文课程中的读物,大部分是选文。别于课外由教师酌定若干整册的书籍作为补充。一般的情形既不过如此,当然谈不到什么高远的不合实际的议论。我在本文中只拟先就选文与教师指定的课外书籍加以说述。然后再涉及一般的阅读。

P002-005

序言

我总觉得你不会真的不喜欢语文。小时候缠着父母给你讲故事,长大了没事就找朋友聊天,想要多了解点这个世界就会翻翻书报杂志,开始有些小秘密了就忍不住写在日记里,这样的你,怎么可能不喜欢语文?

但我想我或许有点明白你不喜欢语文的理由:公式化且答案唯一的阅读理解题让你的阅读丧失了讨论的可能性;有些命题作文让你无话找话,有些又让你为了得高分而不能说真话只能说套话……于是你也就渐渐懒得写作文甚至怕写作文。虽说你还是喜欢读课外书,喜欢和朋友聊天,喜欢写日记、写诗、写小说,但你不喜欢只教你如何应付考试的语文课了。

其实,你读了一本有趣的书,多么希望能和人讨论讨论呢;你忍不住模仿试作的小说、诗歌,多么希望能与人分享呢;你不知道该读些什么书,该怎么写出自己的好文章,多么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呢……是的,你只想和一个真诚而有涵养的大朋友谈一谈,把你的得意、你的苦恼、你的希冀告诉他,而他呢,会全神贯注地听你的话,时不时颔首、微笑,偶尔插入一个问题好把你的话理解得更透彻,之后,他会停下来想一想,然后慢慢地用最平实的语言把他的想法告诉你,还带着商量的语气,欢迎你的补充或者质疑。

是的,如果有一个大朋友愿意和你谈一谈语文,不是教课,不是开讲坛,只是和你谈一谈,多好啊1

20世纪20年代,有一群热心中学语文教育事业的人一一夏丐尊、叶圣陶、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等,这些人各有所长:叶圣陶作小说,朱自清写诗写散文,丰子恺在老师李叔同的影响下对美术、音乐、佛教都有研究,夏丐尊在研究语文教育之余还从事翻译工作,朱光潜是美学家……而他们共同的一点是——对中学教育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他们先是在中学教书,后干脆根据自己的教育理想在上海开办了一所立达学园。为了让更多的青年获益,又将工作重心从学校教育扩大到出版领域,从1926年创办《一般》,自述将“努力于学术的生活化”,到1930年创办《中学生》,明确要做“中学生的课外导师,中等教育的后援军队”,都一以贯之地坚持着这种追求与理想。

也正是因为这种热爱,他们写出了一些很不一样的文章,这些文章是专门为中学生写的。他们都是好老师,他们明白学生到底需要什么,也懂得该用怎样的方式讲,于是就有了这些将扎实的学问融在里面的,充满温情的清新文字。

这样的写作姿态绝不是矫饰,他们只是将心比心。朱光潜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书的扉页上摘录了勃朗宁的一句话:“我的心寄托在什么地方,让我的脑也就寄托在那里。”文章中写下的看法、道理,都是他们在体味自己生活的过程中产生的。“我以为切己的话才是切实的话”(朱光潜《谈学文艺的甘苦》),那么你就可以想见,书中或是就总体谈国文该如何学习,或是从阅读、写作、语文知识的积累、文学作品的欣赏与创作这几个方面具体展开的文章,都是这些上世纪的大师们在用心地把自己的经验、思考传递给你呢。  当你读到这册小书时,我想你会感受到这些大朋友真诚地想要与你交谈的心。希望透过这些清新朴实的话语,你能触摸到语文的本质,感受到语文的美好。

汤莉

2011年12月于北京清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2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