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随遇而安--一个作家的城市体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南宋
出版社 知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为内心写作的产物。它真实地记录了“海上花园”一个书生“活过、爱过、写过”的痕迹。在这里,你可以读到作者对李敖、金庸、钱理群、陈子善、陈丹青和谢泳的尊敬,也可以读到作者对大学师友的感恩,更可以读到作者对亲人和文友的喜爱。通过写作,生活中美好的细节不会随风飘散。

内容推荐

此书系作者的随笔结集。内容由“读来读往”、“故友重逢”、“东奔西跑”(北京日记、台湾日记、漳州日记、厦门日记)三部分构成。作者在本书后记中引用了余华《为内心写作》中的话:“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这本书就是作者为内心写作的产物。

目录

读来读往

 沈从文是在哪里认识张兆和的?

 沈从文为什么喜欢虎耳草?

 是“茨菰”非“荸荠”

 要贴到人物来写

 一句名言的考证

 “僚是好人”方鸿渐是怎么知道的?——钱锺书在《围城》里犯的一个小错

 一种猜想:钱锺书的《百合心》并没丢

 别把自传当小说!

 又有人把“致仕”的意思弄反了

 《杜甫的五城》:这本书让我买到车票

 令人百感交集的一本乡村日记——读《水岚村纪事:1949年》

 贫寒中的温暖——读《圣诞节忆旧》

 《大教堂》说什么

 听海明威谈创作

 《非诚勿扰》的一处硬伤

故友重逢

 再遇钱理群先生

 与陈丹青结缘

 陈子善素描

 与郜元宝游鼓浪屿

 认识程永新

东奔西跑

 北京日记

 台湾日记

 漳州日记

 厦门日记

后记

试读章节

沈从文是在哪里认识张兆和的?

《文化古城旧事》是一本很有名的书。它是学者邓云乡关于“文化古城”时期(1928—1937)的历史文化随笔集。作者根据历史资料和个人记忆,记述了当时北京的文教情况和沦陷前后的社会经济情况。全书写得真实生动,读来兴味盎然。该书199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后,备受读者欢迎。1996年又出了修订版,作者根据读者来信和重新查阅相关资料,更正了一些错误,算是较为完善的一个版本了。2004年,在书界影响甚巨的“中国文库”丛书把该书列于其中,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邓云乡集”系列也收入此书,用的都是1996年中华书局的修订版,说明作者邓云乡先生对这个修订版比较满意。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我还是在该书里发现了一处与史实不符的地方。这个错误比较明显,相信大多数“沈从文迷”只要读到第四章《学人佚事》的第52小节《凤凰因缘》就会发现。沈从文是在上海中国公学认识后来的夫人张兆和的,而邓云乡先生却把他们的相识地点误为青岛大学。

让我们来读邓先生的原文:

……后来在青岛大学执教的时候,又结下了另一段“凤凰因缘”:先生夫人叔文(笔名)女士,原籍安徽,但却生长在江南名城苏州,其先人在苏州留下很大的住宅,叔文女士的童年便是在那所宅子中度过的,后来到青岛上大学,正是最风头的时候,校中人誉之为“黑凤凰”,后来同沈先生结婚之后,二位曾把来往书信印了一本集子,那便是著名的《黑凤集》,这便是先生的“凤凰”因缘之三了……

从这则文字中,邓云乡认为张兆和,即叔文女士在青岛上的大学,而沈先生是在青岛大学执教时认识张的。实际的情形又如何呢?我手头正好有一本凌宇先生的《沈从文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3年第2版),这是一本沈从文先生生前校阅过的比较权威的传记。凌宇是湖南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对湖南风土人情的熟悉,使他对沈从文的精神体会很深。该传记第六章、第七章所写的内容中,有许多涉及沈从文和张兆和由相识到相知到比翼双飞的,仔细读一下即可对两人当初相遇的地点一目了然,因为他们的“恋爱史”,正是后人津津乐道的一项重要内容。

事实的经过是这样的:1929年8月,由徐志摩推荐,沈从文到上海中国公学(其地位于吴淞)任讲师,其时胡适在该校任校长。沈从文在该校上第一节课时就差点出洋相,面对学生,他竟然紧张得说不出一句话,在讲台上呆呆地站了十分钟。连学生们都为他感到紧张,在学生中,“就有一位刚从预科升入大学部一年级的学生,名叫张兆和,时年十八,面目秀丽,身材窈窕,性格平和文静,学生中公认为中国公学的校花,因肤色较黑,沈从文后来称之为‘黑凤’。”后来,沈从文终于开口讲话了,可是预定一小时的授课内容,在忙乱中,他十多分钟就讲完了。他只得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道:“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

沈从文在课堂上发现了“黑凤”,立刻为她的美貌和沉静所吸引,从打听她的情况,到最后拿起他那枝名闻天下的彩笔,为张写了一封封热烈而诚挚的情书。老师追学生,在当时是大事,张兆和很害怕,只收信不回信,沈从文急得要自杀。张兆和怕出事,带着沈所写的一摞情书去找校长胡适,希望校长出面阻止此事。一向宽容的胡适微笑着说:“他的文章写得蛮好,可以通通信嘛。”沈张二人在这种不即不离的状态中,日子一晃就是四年。

1932年夏,张兆和已从中国公学毕业,回到了苏州家中。其时,沈从文正在青岛大学任教。他想对四年来的关系有个了断。后来,在张家二姐允和的劝说下,张兆和终于接受了沈从文的追求,也就有了后来张家答应沈的求婚的那封传为美谈的电报:“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婚约确定后,张兆和随沈从文到青岛,在青岛大学的图书馆内编英文书目,这已经算是“参加工作了”。学期结束后,沈从文应杨振声之约到北平工作。1933年9月9日,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北平中央公园水榭宣布结婚。一场漫长而略带苦涩的爱情终于有了圆满的结局。

由《沈从文传》可以看出,张兆和是在上海中国公学读的大学,沈从文也是在那里任教时认识张的。在青岛大学时,张已经参加工作了,两人已经走到一起了。

其实,邓云乡先生只要把文中的大学名称改过来就好了,这并不影响其文的最后结论。《文化古城旧事》有成为某一方面经典作品的趋势,改正这一小错误很有必要,以免以讹传讹。

注:这篇文章在《厦门日报》上发表以后,才知道邓云乡在此前的一个月仙逝。我有点内疚,这篇文章如果在他生前发表就好了,那时还有求教的机会。不过,文章的观点我还是会坚持的,因为那是很明显的错误。《文化古城旧事》新出多个版本,这个小错误一直没改过来,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P3-5

后记

这是一本我写得最快乐的书。

余华在《为内心写作》中写道:“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这本书就是为内心写作的产物。我彻底敞开自己的心扉,不为发表,不为讨人喜欢,循着自由的方向,尽情书写。

6年来的喜怒哀乐以及温暖与忧伤尽现于此了,它真实地记录了“海上花园”一个书生“活过、爱过、写过”的痕迹,重读这些热得烫手的文字,悲欣交集之感油然而生。

因为自由,所以快乐;因为自由,所以真诚。在这里,你可以读到我对李敖、金庸、钱理群、陈子善、陈丹青和谢泳的尊敬,也可以读到我对大学师友的感恩,更可以读到我对亲人和文友的喜爱。通过写作,生活中美好的细节不会随风飘散,它们将永远定格于我的记忆当中。

写作,等于再活一次。

我写故我在。让我们快乐地读,快乐地写吧!

感谢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慧眼识书,感谢责任编辑为此书付出的辛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