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亲历创业(从硅谷到中关村)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张锡盛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张锡盛的创业感悟和总结。作为海归创业者,作者以跨文化、跨国度,观察、体验了中美企业文化、员工心态等差别,对中美两地的企业运营、税收制度、知识产权管理等有切身的体会和认识。作为一个软件专家,用直白的语言、深刻的思维构成了这样一本亲历创业之书,描述着一个海归创业者满怀着梦想和希望,面对着机遇和挑战,在中关村演绎的一曲时代交响曲。

内容推荐

创业需要什么样的准备?Accelicon为什么没有拿到风险投资?Accelicon应该寻找风险投资吗?哪些项目适合寻找风险投资机构哪些不适合?还有哪些可行的融资来源?怎样取得创业的第一桶金?在中国怎样创办高端软件出口企业?怎样的创业项目算得上好项目?怎样把一项技术做成一家好公司?产品不成熟时如何拓展市场?怎样控制创业的风险?高新技术企业怎样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和创业团队的建设?本书作者将自己4年的创业历程、风风雨雨、经验教训、心得感悟总结出来,希望对那些想创业的年轻人,特别是想回国创业的留学生们有启迪和启发,也是希望能借此机会激励更多年轻人踏上创业的阳关道。

目录

第1章 公司创立

加州101号公路开始的梦想

“启航”前的准备工作

我的公司我做主

选择办公地点的学问

你愿意提供证明人吗

第2章 资金短缺的解决之道

你了解风险投资吗

获得政府的资助

令人欣慰的项目认证

意外收获——中英创业奖全国决赛总冠军

再捧政府资助“金牌”

小额贷款——创业者的“绿色通道”

来自科技部的“橄榄枝”

第3章 产品和市场的选择

宁做“去痛片”,不做“维生素”

核心技术和核心优势

做好市场细化

卖掉自己的劣势产品线

第4章 非成熟产品的市场开拓

你能给客户一个理由吗

打破时间、地域限制的全方位服务

思路决定出路

对中国软件外包的思考

第5章 软件企业的管理

创办软件企业面临的挑战

中美软件企业管理之比较

取东西方管理的优长

打一场劳动官司

无形资产管理及自主知识产权保护

我们软件开发中的问题

第6章 财务、税务的管理及风险意识

创业的风险意识

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

中美之间的税务区别

税收筹划和合理避税

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第7章 劳动合同及人事管理

关于员工招聘和入职体检

试用期员工管理

保密协议

竞业限制协议

离职协议

第8章 占领人才高地

这是一个团队制胜的时代

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

同舟共济

人才“绿色通道”

激励机制

第9章 公司文化

开门见山更可贵

智者的选择

企业发展的动力——学习力

热忱创造奇迹

公司的困难就是员工的机会

第10章 创业之道

公司的成长周期

与公司一同成长

公司发展的三重境界

留学生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

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创业者

企业家责任和企业公民

附录1 创业心得

附录2 历年获奖证书介绍

后记 创业路上:AcceIicon的今天和明天

试读章节

加州101号公路开始的梦想

2002年6月底的一天清晨,在北京集成电路创业园天鸿科园饭店的大堂里,初夏的阳光暖暖地洒满一地,但我心里却是沉甸甸的,因为我决定辞去位于美国硅谷的C公司的研发副总经理职位,回国创业。那天将是我在北京分公司进行最后一次的工作交接。辞去一家成熟公司的研发副总经理,自己走出去创业。迈出这一步对我而言,是我人生路上的一个重大决定,也是我事业上的一次重要转折。

然而,事情并不像我想像和预期的那样顺利。当时的创业启动资金是与日本的一家公司谈的,刚开始的时候这家公司非常有兴趣,但当我正与C公司进行最后的工作交接的时候,他们却通知我,他们不准备投资了,因为原来对我的项目感兴趣的老总准备退休了。就这样,预料之外的变化一下子把我推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我面临着一个迫在眉睫的抉择:是留在原来的公司继续过按部就班的日子,还是义无反顾地自己创业。那几天是我感觉最黑暗、最痛苦的几天,当时我整个人好像置身于一间没有门、没有窗户的黑屋子里,我就在这个黑屋子里不停地摸索,努力想找到一丝光亮,这种感觉我永远也忘不了。

我之所以产生独立创业的想法,应当说与我留学的这段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数10万学子负笈海外,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学。随着留学大潮的到来,1994年在我博士快毕业的时候,国家出台了一个新政策,即从我们这一届起,取消了以往需要5年工作经历才能出国留学的限制,而我刚好赶上这个机会。于是,香港科技大学的高教授把我推荐到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博士后。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靠近美国的硅谷,和斯坦福大学一样,它是很多硅谷公司的技术来源地。伯克利分校在美国微电子专业中排名前三位,更重要的是它拥有很多大师级的人物,我的导师胡教授就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位。我非常佩服我的导师。他出身技术人员,却在适当的机会在硅谷开了一家自己的公司,即c公司,于是我成了这家公司最初的几位员工之一。

美国加州,又被称为“未来世界的实验室”,是创业者的天堂和乐园,这里的创业精神是根深蒂固的。硅谷犹如一个创业的大本营,是产生百万富翁、创造奇迹、创造财富的地方。据当年的不完全统计,在硅谷,几乎每天都会有几十家公司成立,而真正在一年之后能够生存下来的企业仅有20%~30%,成功运营的企业则有5%左右。C公司就是其中创业成功的一家。我的博士后工作结束后,我加入了导师的公司,成为公司启动研发队伍中的一员,那个时候公司只有我们几个人,到我们的产品开发成功时,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有着100多名员工的公司了。

我在公司里非常努力的工作,那时候每个人都是一人多职,工作忙起来真是没白天没黑夜,不论是公司有什么困难,还是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我都抢着去做,因为我觉得这些都是锻炼自我的机会,越难的事情更是难得的锻炼机会;和难缠的客户谈项目,不论成功与否,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会有所提高。而这些经历对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积累。我很快就从普通员工升到了副总经理的职位,而职位越高,我感觉到承担的责任也越重。公司的刘总经理在我努力进取的过程中也给了我很多鼓励和帮助,可以说,除了我的导师,他是我工作中的良师和楷模。他和胡教授、高教授以及我的清华大学的导师李教授、杨教授,都是我成长中的良师益友。

国外几年的留学生涯使我获益匪浅。首先,走出国门后,我所见到和接触到的是国内不曾经历过、不曾听说过的。其次,在博士后工作的这几年,不论是从书本,还是从导师那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更重要的是,我在美国获得的对IT产业的第一手的认识和经验,使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在硅谷,IT产业是经济的主体,不论是我的工作,还是身边各种企业的发展,都使我看到了国外IT产业是怎样逐步影响这个社会的,IT产业一些支柱型的企业是如何发展壮大起来的。

在工作的过程中,我发现了美国IT行业很多引导市场的前瞻性举措,从中可以看到,美国IT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比我们国内领先了几步,这些东西在我们国家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都需要经历。

假如当初我选择了进入大公司,那么在庞大的公司体系中,我只能做一个本分的“螺丝钉”,未必能够有现在这么丰富的经验和体验。而像C公司这样成长性很好的中小公司却不同,由于成立初期企业规模的限制,一个人不可能只做某个环节的“螺丝钉”,这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到企业的技术和市场,更能深入到每一个环节,学习、锻炼的机会非常多。同时,在工作中,我还与一些大公司建立了良好的业务联系,不论是从技术还是从市场,这些公司的负责人都对我以后的创业起到很大的帮助。

我在C公司工作的近8年内,硅谷也在发生着诸多令人振奋,甚至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硅谷产生了很多新兴的创业公司。据统计,硅谷平均每天产生62个百万富翁,那是一个非常令人振奋的地方。那时候我才第一次发现,搞技术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一个能让你感到自豪的职业。它不但可以创造财富,还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更能收获成功的喜悦。

但是,随着C公司越来越成功,我工作中程序化的东西却越来越多,按部就班的生活慢慢变得越来越舒适和悠闲。这时我心中有一种莫名的冲动越来越强烈了:我不愿意过这种舒服安逸的生活,它会消磨人的斗志。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我意识到,现代的软件开发是一个高级的脑力劳动,硅谷的崛起正是靠这众多高科技智囊的不断创新。而这样的开发成本在美国是相当高的,但发展中的中国却拥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这个优势明显到连美国国会都要出面干预了。曾经有报道说,当时有人给美国国会打电话告状,说现在美国的许多公司都转移到中国或是印度去了,政府应该想办法限制一下,不能这样随随便便就把项目外包出去。

随着这一认识的越来越清晰,我心中的创业冲动也越来越强烈:我要成立自己的公司,而且我要回到中国去。因为中国Ⅱ’业的发展是迅速的,软件的开发转移到中国、印度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任何人、任何国家都阻止不了,这将是一个非常好的创业时机。

促使我走出创业的关键一步的,还有家庭的支持。我的父亲是清华大学60年代的毕业生,像他那个年代的很多人一样,他把一生最好的年华贡献给了中国的核工业。但是,他所在的工厂在他退休前却倒闭了,现在他只有微薄的退休金。我的父亲一直对他的职业发展不满意,所以在我妈妈强烈反对我创业的情况下,我父亲还是对我说:“有梦想,就去试试吧,省得将来到老的时候再后悔。”同样,我太太对我的创业也非常支持,她非常理解我的想法。所以,家人的鼓励和支持让我解除了后顾之忧。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途经美国加州的101号公路(又称1号公路)。在加州,从洛杉矶到旧金山有两条公路:一条是在平原的5号公路,一路笔直平坦,最高时速可以开到160公里,公路两边只有农田,除了雨季时还能看到农作物的生机外,旱季枯黄的景色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另—条就是著名的101号公路,这条公路贯穿整个加州,沿太平洋海岸线修建,左侧是浩瀚无际的大海,右侧是陡峭的石壁。这条公路并不好走,悬崖边上快速转弯和上下坡度很大,很多地方限速30~60公里,但公路周围的景色却是非常漂亮:沿着1号公路从洛杉矶往北走,几百公里一路蜿蜒,一路上都是让人凝神屏息的壮美。公路右边陡峭的石壁平地而起,斜插向蓝天。峭壁岩脊E的加州松树,一排排一行行,密不透风地以特有的姿势挺着:上身向内陆倾斜,顶上绿色的枝叶相互缠绕支撑,一根根棕褐色的树干,与地面形成了无数条夹角平行线。左边那一片蔚蓝无垠的大海,整个海岸线都是各种突兀的岩石,宝蓝靛蓝深蓝浅蓝色的水面上翻腾出浓浓的纯白色泡沫,拍打着被冲刷成各种形状的礁石,金黄淡黄草黄暗黄色的沙滩绵绵弯人海浪深处。

当我驾车体验着1号公路的惊险,感受着1号公路的壮美时,那种惊险紧张的刺激和海阔天空的畅想,最终让我下定决心去创业。我觉得,人的一生,应该经历一些艰难险阻,看看美丽的风景;人的一生,应该就像走一次加州1号高速公路一样。

因此,加州灿烂的阳光并没有让我停住脚步,2002年7月,我从陛谷的101号高速公路出发,回到了北京。当我踏上首都机场的地面时,我对自己感慨着,我回来了,我从中国出发,又回到了中国,但这个终点已经不是当初的起点,而是螺旋式的另外一个点了。

P2-6

序言

巧者劳而智者忧

捧读张锡盛博士《亲历创业:从硅谷到中关村》一书,他经历过的种种艰辛浮现眼前,如同身边,敬佩之余,不禁想起了标题上庄子的这句话。

中华民族自古就不乏为追求科学真理不畏艰辛、不辞劳苦、孜孜以求的志士仁人。这种自强不息、代代相传的血脉在中关村的海归创业者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和执著。近年来,上万名海归汇聚中关村,在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和伟大复兴中努力实现他们的人生抱负,追求他们的人生价值,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创业篇章。当众多海归创业者还在斗室中冥思苦想、在电脑前搏击风浪、在市场上神采飞扬的时候,张博士能够把自己的留学生涯、回国感悟、创业艰辛和人生故事记录下来、编纂成书,实在是难能可贵之举。他的亲历亲见对于他的人生是宝贵的积累和财富,对于海归创业者是见证和分享,而对于那些正在筹划回国发展的海外人才则是鼓励和借鉴。

张锡盛出身名门:清华大学微电子专业博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研究员,EDA软件著名专家。他在硅谷101公路上往返数年,在硅谷的核心地带Cupertino以开发EDA软件工具而享誉同行。在中关村崛起之际,他毅然放弃了美国的优厚待遇,回到北京从零开始,精心打造艾克赛利微电子公司。在短短的几年之中,他填补了一项项空白,获得了一份份荣誉,成为中关村的优秀海归创业者。看到他头上的光环,人们自然会想到如何去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但是,又有几人能够真正体会他们创业过程中的艰难困苦,又有几人知道他们的坚忍不拔。

作为一位软件专家,张锡盛博士用直白的语言、深刻的思维构成了这样一本《亲历创业》之书,不仅将自己的经历告诉同行与伙伴,更把创业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写出来与大家分享。这绝不等同于一般的传奇故事,也不等同于MBA的商务指导,而是通篇充满着报国之心、创业之志和反哺之情的时代交响曲。

巧者劳而智者忧,中华民族正是有这样一群任劳任怨的巧者和智者,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张锡盛他们亲历创业,他们也让我们这些接近创业者们的中关村科技园区工作者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我们坚信,经过一代代创业者的努力,中关村一定能够研发出一批世界一流的技术,培育出一批业界知名企业家,推出一批行业知名品牌,走出一批出身中关村的跨国公司。

巧者劳而智者忧,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2008年3月7日于中关村

后记

创业路上:Accelicon的今天和明天

2007年的7月是我们创业5周年的纪念日。为庆祝这个不平凡的日子,我们整个公司,从北京飞到海南岛的三亚,在风景如画的亚龙湾,我们找了最好的五星级度假酒店,举行了一个星期的庆祝活动。

在这颗美丽的明珠——海南,我们一起游泳,潜水,和小鱼共同泡温泉。对我们很多同事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住五星级宾馆,第一次在热带海滩度假。这是我们创业的成果,我们一起尽情地享受。

回顾5年的艰苦历程,我对同事说,我给自己打60分,我们的经历证明在中国开发世界一流的行业软件是完全可行的,这是中国软件外包出口的一个方向。我们有一个聪明、进取心旺盛、核心技术先进的团队,我们的客户满意度一直是最好的。我们的客户囊括了美国、德国、中国台湾地区、日本、韩国、中国内地、新加坡、加拿大,比利时等地的50多家顶级集成电路生产和设计企业。我们的年销售额达数千万元,企业资产增加几百倍,人均产值高达百万元人民币。

我们也经历了很多挫折,我们开发了3个产品,有两个成功,一个失败。这个过程不断地告诉我们,必须从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技术至上。要分析客户到底需要什么东西,我们应该做“止痛片”,而不是做“维生素”。同时,所做的东西又必须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

在这5年的创业过程中,我一直处在焦虑的状态:客户的要求要最快的完成;听到竞争对手散布不实的言论,内心气愤;客户如果没有选用我们的产品,心中不平。为了冲业绩,自己感到压力非常大。

在海边,看到远处海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白帆齐飞,使人不禁想起海子的经典诗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心里便有了一种透彻心底的蓝,一种难以言传的平静感透入灵魂,荡涤着因忙碌而麻木了的心灵,整个身心就消融在这足以忘却一切的海风蓝韵中。

这个美丽的景色让我想到,创业就像所有的奋斗历程一样,结果固然重要,但是,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美丽风景不是更重要的吗?因此,我们应该从内心欣赏它。

回顾我个人的经历,也不断体会到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我上高中的时候,学校是大连市23中——最好的重点高中。当时,我一门心思要考上北大。为了实现我心中的这个梦想,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我把全部的时间花在读书上。23中的校园内有许多大槐树,旁边是哈大铁路。一个初夏的傍晚,我坐在教室靠窗口的座位上,桌上满是书本、模拟试题,闻着槐树的花香,听着远处的火车汽笛,我有很多关于北大的美丽梦想。我知道这火车会带我到远方的北大。高考顺利结束后,我以辽宁省前3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

但是,我上大学的第一天,就非常失望。当时,略显破旧的教室,拥挤的宿舍,难吃的食堂饭菜,加上迟来的青春期烦恼,这一切离我的梦想是那么遥远,我心情非常低落,甚至有些自闭。北大的4年,是我人生的低谷。当然,现在想想,这一切,只是我的梦想太不切合实际了。

同样,来美国的头几年,像每一个新移民一样,我的最初目标是拿到绿卡。刚来的时候,拿的是J-1签证,这个签证要求持有人必须回国工作两年。当然。可以申请去掉这个限制,但是需要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的批准。经过一番努力,好不容易才去掉了这个限制,申请绿卡又耗费了我近6年的时间。这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焦虑等待的过程,为了保险起见,我甚至同时申请了杰出人才和工作绿卡。但是,2000年的时候,当望眼欲穿的绿卡(我的杰出人才和工作绿卡是同时批准的)终于来到的时候,我又突然感到生活中失去了动力,感到很压抑。和很多有同样经历的人谈,他们非常有同感:到美国后,最有压抑感的时候,居然是拿到绿卡、买完房子后。美国的梦想实现了,剩下的,似乎是一眼可以望见的职业尽头:在一家大公司工作,按部就班,20年后拿块金表退休。问题是,这是我们当年的梦想吗?这个烦恼和随年龄到来的中年危机,可能也是我创业的动因之一吧。

Accelicon到了今天,已经渡过了最初的生存关口。公司有一定的资金积累,每年有相当的营业收益。今后我希望我能够给公司的同事们搭建一个充分发挥他们才能的舞台,在中国的高端软件出口方面再建立新的业绩。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光辉的顶点固然很好,但是,一路攀登的时候,同样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可以欣赏。就拿我创业来说,再艰难的路程,有这么多一齐创业的兄弟同心协力,感受到兄弟之情,这是一种享受。到世界各个国家拜访客户,旅途辛劳,又有时差的烦恼,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给了我一个周游世界的机会,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各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的发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亦乐乎?

作者

2008年4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