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的曾祖左宗棠(插图珍藏版)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左景伊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中国历史上,有谁像左宗棠一样所向披靡,铁腕收复大片国土?苏武饮血茹毛,威武不屈;张骞关山万里,沟通西域;班超没笔从戎,西戎不敢过天山;祖逖闻鸡起舞,击楫中流;史可法慷慨殉国,魂傍梅花……他们留下的仅仅是一段段荡气回肠的故事,是仰天长啸的悲壮,是可歌可泣的精神,让后人无限的敬仰和唏嘘,而没有谁比得过左宗棠——给后人收复六分之一的大好河山,留下任我驰骋的广袤疆常于是有人定论,左宗棠乃千古一人。

内容推荐

本书沿袭清代史料中采用的农历(阴历)月日,年岁用虚岁,路程用里(华里),重量用斤,换算成公里、公斤(千克)都很方便,只是由农历换成公历,要查一查万年历。

在书中对传主和其他同时代人如何称呼,是我考虑了许久的问题。我们这一辈在家中称曾祖父为老爷爷,与父辈或子侄辈谈及,则大家都称文襄公。如果书中用这两个称呼,文字会显得累赘,特别不仅是对曾祖父一人的称呼,同时代的许多重要人物,如陶文毅公澍、林文忠公则徐、胡文忠公林翼、曾文正公国藩、李文忠公鸿章等等,都是我的长辈,大都有亲戚关系。照中国的旧礼法,对长辈不能称名,如书中都用文毅、文忠、文正公等称呼,必将影响行文的流畅,对读者将很不方便,全书的可读性会大大降低,写传的目的和预期效果都将受到损害。因此,我决定暂时站在家庭之外,以一个研究清末历史的中国人的身份,仿效史家的写法(如《清史稿》)来写这段历史。当然,不仅在称呼上,在写作态度上作者也必须站在家庭之外,以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立场,客观、公正地来写这段历史,不仅不为文襄公讳,也不为几位文忠公和文正公等讳,就事论事,实事求是。只有这样,这本传才能成为有价值的书,才能为读者接受。

目录

自序

再版序(代)

一 “燕颔封侯望予季”

童年和少年——家庭的宠儿——读书梧塘,“孤露贫寒”

二 “万里江山眼底横”

贺氏兄弟的知遇——“一见推为国士”

三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与诒端夫人结婚——幸福而又潦倒,“庑下栖迟赘客惭”

四 “迢遥旅路三千。我原过客”

科举道上的坎坷——三试礼部不第

五 “大江流日夜,翘首公归”

受陶澍激赏——“目为奇才,一见订交”

六 “和戎自昔非长算”

鸦片战争爆发——为抗英献策

七 “长为农夫以没世”

柳庄的生活——“田水琮垮,别有一段乐意”

八 “男呻女吟四壁空”

在柳庄救灾——“吾不欲见一饿毙之人”

九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湘江舟中夜话——与林则徐历史性的会见

十 太平军金田起义

隐居与出山——“静观时局变化”,初入湘幕

十一 “横览七十二州,更无才出其右者”

胡林翼——“一生真知己”

十二 太平军入山索宗棠

重入湘幕——靖港战败——湘潭大捷——长沙解围

十三 “骆秉章之功,皆左宗棠之功也”

幕府生涯六年——减轻民赋——增加岁收——外援五省——内清四境

十四 “乘虚捣其巢穴香港,痛创敌军于天津内陆”

第二次鸦片战争——为抗击英法侵略军献策——“万园之园”圆明园被烧毁

十五 “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官、樊构陷事件——命运的转折——“侧身天地,四顾苍茫”

十六 “我忧何诉?我喜何告?我苦何怜?我死何吊?

楚军东征——成丰薨——胡林翼死

十七 “客日强而主日弱,终恐非计”

进军浙东——反对“借洋兵助剿”——“士民嗜利忘义,争附洋人”——“费中土至艰之饷,贻海疆积弱之忧,人心风俗,日就颓靡”

十八 “一家哭何如一路哭?!”

杭州(上)——减轻赋税——招商开市——扶植农业——整饬吏治

十九 “在山本清,泉自源头冷起”

 在杭州(下)——举人才——设书局——造轮船——倡廉肃贪

二十 “季公得林翼与涤丈左右辅翼,必成大功!”

 曾左胡联盟——从兴起到瓦解

二十一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曾左失和内幕——“同时纤儒妄生揣拟之词,何足一哂耶”

二十二 “夷性贪而无餍,我愈谦而彼愈亢”

 在福州(上)——设书局书院——除陋规摊捐——经营台湾——办理外事

二十三 “师夷长技以制夷”

 在福州(下)——创办马尾船政局——“海疆非此,兵不能强,民不能富”

二十四 “珍禽双飞失其俪”

 和周夫人最后的聚会——“往事重寻泪盈袂”

二十五 “碧湘宫畔雨霏霏”

 接连的打击——与二哥宗植永别——“嗟予少啬祜,孤露唯君依”

二十六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去西北——列强瓜分中国的前夕

二十七 “欲靖西陲,必先清腹地”

 平定西捻军——陛见皇太后——“西事以五年为期”

二十八 “天欤寿欤吾不知”

 失去爱子爱女——“魂梦作恶,日夜惘惘”

二十九 “帝日汉回,皆吾民也”

 “回汉一视同仁”——处理回事的政策:“剿抚兼施”

三十 “西事艰阻万分,失今不图,西陲恐非复朝廷所有”

 平定陕甘——打通进军新疆的要道

三十一 “空言自强,稍有变态,即不免为所震撼,洵可忧也”

 天津教案: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群众反对列强侵略规模最大的一次爱国斗争。

 曾国藩主办:“反复筹思,殊无良策”,“外惭清议,内疚神明。”

 李鸿章协办:“已有正法者十余人,喜出望外。”

 左宗棠建议:“宜养其锋锐,修我戈矛。”

三十二 “如有人留心及此,何至岛族纵横海上!”

 在兰州(上)——造枪炮、织呢、开矿、修水利

三十三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在兰州(中)——禁种鸦片,发展农牧业

三十四 “重寻五十年旧事,一攀丹桂,三趁黄槐”

 在兰州(下)——办文化教育——乡试分闱

三十五 “万山不隔中秋月,千年复见黄河清”

 与民同乐——西北最早的公园:兰州节园——肃州酒泉湖——平凉柳泉湖

三十六 “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进军新疆的序曲——塞防与海防之争:爱国乎?卖国乎?

三十七 英俄阴谋阻挠收复新疆

 俄国人来到西北大营——“英忌俄之与我和,俄亦忌英之与我和,我能自强,则英、俄如我何?”

三十八 “缓进急战”——进攻新疆的总战略

 “左宗棠出师塞外,必须士饱马腾”——筹借洋款之争

三十九 “日暮途长,引边荒艰巨为己任”

 神道设教——进军天山——通过大戈壁——反对收复新疆的议论再起

四十 “先北后南”,“致力于北,而收功于南”

 克复鸟鲁木齐——收复北疆——英国人抛出“诈降计”

四十一 攻占南疆门户吐鲁番

 阿古柏自杀——投降派又献割地策

四十二 “乃周秦汉唐所未有也”

 最后的一击——收复南八城——英国人再施狡谋——阿古柏余党逃往俄国

四十三 凌烟阁上绘功臣

 “大闯”、“飞将军”和“目不识丁”——“铭石还应迈前古”

四十四 收回伊犁的斗争:“先之以议论。决之以战阵”

 俄国拒还伊犁——唆使残敌犯边——崇厚赴俄签订卖国条约

四十五 “日暮乡关何处是,古来征战几人回”

 进驻新疆,“舁榇以行”——定三路收复伊犁之策

四十六 在新疆:建行省、修水利、种桑养蚕缫丝、设义掌、铸新币

 俄国退还伊犁——一次以武力为后盾的外交胜利

四十七 “引得春风度玉关”

 左公柳“浓荫如幄,枝拂云霄,连绵数千里”——“两行秦树直,万点蜀山尖”——“九原谁为起斯人”

四十八 入值军机——参与中央决策

 戆直的脾气——受同僚揶揄排斥——得罪了慈禧太后

四十九 在军机的短暂日子里

 兴办水利——增洋烟税——受排挤调离京师——“正人在位之难也”

五十 “梦到梧塘屋两间”

 二十年后重回故乡

五十一 “湘间邗上,今我复重来”

 到南京——陶林二公的继承者

五十二 在两江总督衙门的生活

 早餐:红薯和蚕豆——午餐:常有一盘狗肉——满小姐回娘家——“待文正之子若弟,无异文正之存也”

五十三 “夷情恭顺,皆窃谓从来未有也”

 巡视江南——上海租界升龙旗,外国兵船升炮致敬

五十四 “并力一向,千里杀敌”,“老命固无足惜”

 法国侵入越南——海陆防加紧备战

五十五 红顶商人的悲剧

 阜康银号倒闭——曾国荃奉命查办

五十六 再入军机

 中法战争爆发——马江之战——福建水师覆灭

五十七 “半壁东南资保障,十闽上下仰声威”

 重到福州——加强海防——潜渡台湾——福建人心大定

五十八 镇南关、谅山大捷

 战场胜利却换来屈辱外交——前线将士“拔剑砍地,恨恨连声”

五十九 “出师未捷大星陨”

 “台湾为七省门户,关系全局,应建置行省”——在福州去世——“遗十艮平生,不能瞑目”——予谥“文襄”——“城中巷哭失声”

六十 千秋功过谁评说(上)

 生前:誉多毁少——“绝口不言和议事,千秋独有左文寰!”——西方舆论:“足令吾欧人一清醒也”

六十一 千秋功过谁评说(下)

 身后:议论纷纭——“毁多誉少”——“毁誉参半”——“功大于过”——“杰出的爱国者”——“民族英雄”——“左宗棠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历史上闪光”

六十二 侯府沧桑(上)

 家庭、儿女、亲故——一对子孙的教育:“耕读为业,断不可令作官”

六十三 侯府沧桑(中)

 “惟崇俭乃可广惠”,留下财产不多——“境遇以清苦澹泊为妙,不在多钱也”

六十四 侯府沧桑(下)

 高墙大院里的生活——平淡亦多彩,欢乐复忧伤

六十五 尾声——司马桥故宅在大火中消失

 国民政府焦土抗战——长沙全城一炬成灰——“可怜败瓦残垣里,都是寻常百姓家”

附录一:左文襄公年谱简表

附录二: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二 “万里江山眼底横”

贺氏兄弟的知遇——“一见推为国士”

春航公去世的那年,有一位有名的学者回到了长沙,他是江苏布政使贺长龄(字耦耕),因母亲去世回籍。清朝规矩,父母亲去世,作官的给假一年,回原籍居丧,名为“丁忧”。贺长龄是《皇朝经世文编》的主编,这本书收集了清初至当时有关“经世致用”(实用性)的文章,如地理、水利、军事、农业、海事(海外各国情况)等,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左宗棠早几年就已经注意地理、军事等实用的学问了,对贺长龄仰慕已久。因此去向他求教。贺长龄也很喜欢这个年轻人。长龄藏书很多,无论什么书,他都愿借给宗棠。有些书藏在楼上,他不顾上了年纪,总是亲自上楼替宗棠取书,爬上爬下,不辞辛苦。宗棠每次还书给他,他还一定要问宗棠有些什么收获,认真和宗棠讨论一番。虽然年龄和地位相差悬殊,但他待宗棠既像待学生那样循循善诱,又如朋友间互相切磋,对宗棠频频来借书丝毫也不厌烦。宗棠喜欢读书,但没有钱买书,跟随贺长龄读了不少书,而且也跟他学到许多东西。长龄是嘉庆、道光两朝名臣,道德学问为世所重。他为什么这样器重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呢?原来他和宗棠交谈几次之后,发现他年纪虽轻,见识却极不平凡,便推重他为“国士”。贺长龄对左宗棠说:“方今天下真正的人才十分缺乏,以后千万不要急急忙忙找一个小官职就当,这样会屈限你的成就。要耐心些等待,干那些能发挥你的才能的事业!”后来左宗棠常记着贺长龄这句话,他多年隐居在农村,以耕读为生并自娱,没有去干那些卑琐的小官职,也谢绝过许多次友人的邀请。

贺长龄居丧一年后,回原任去了。他离长沙后,一直没有忘记这位杰出的年轻朋友。6年后他当了贵州巡抚,曾几次写信邀请左宗棠去贵州和他共事。因为知道宗棠家贫,说要用重金礼聘。那时左宗棠已接受在陶澍家中教其孤子之约,因而辞谢了他的邀请。

……

序言

先父左景伊辞世已逾三年。“湖北人民出版社”慧眼识珠,出版他生前撰写的《左宗棠传》,在此谨简记父亲生平,以为纪念。

父亲自幼聪颖好学,初中毕业时,他以湖南全省会考第二名的成绩考入长沙明德中学学习,1936年,又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平清华大学化学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清华大学被迫南迁,父亲随学校先后转入长沙临时大学和湖南大学借读。1938年学校继续向昆明南迁,成立了西南联大。当时国民政府为了尽快培养抗战急需的军工人才,决定从全国的大学中招收一批优秀的二、三年级学生进入重庆的中央兵工专门学校大学部,父亲毅然报考了该校应用化学系,准备以自己的学识报效国家,当时这批学生其后有不少成为我国建国后尖端科研的栋梁之材。毕业后,他被分派到泸州国民政府二十三兵工厂任技术员,加入了抗日战争的行列。1944年,考取国民政府兵工署公费留美学习资格,赴美国学习,1946年学成归国,开始了自己钻研科学、报效祖国的艰辛历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父亲进入中央重工业部化工局工作,当时腐蚀与防护学科领域与其它许多学科一样,在国内尚是一片空白,他率先开垦了这块处女地。50年代初编译出版了我国首部腐蚀科学著作,随后在沈阳化工研究院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腐蚀研究室,主持召开了多次全国性腐蚀会议。在人民日报撰文介绍腐蚀科学,推动了我国该学科科研和教育工作。他带领研究室人员在国内率先研究开发了漆酚树脂、不透性石墨、酸洗缓蚀剂、化学镀镍、非金属衬里、阴极保护、阳极保护等多项当时在国际上也具有先进水平的技术,并在阴极保护、应力腐蚀破裂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理论研究工作,在国内学术与工业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他的出色工作,50年代后期被评为沈阳市先进工作者。他带领的研究室青年科研人员,其后大多数都成为国内化工、石化领域的知名防腐蚀专家。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父亲深受其害,被打成反动技术权威,关在牛棚失去自由一年,其后又被下放农场劳动。尽管如此,1974年,在文革迫害尚未结束及科研条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他还研究解决了当时兰化公司丁烷氧化脱氢攻关中遇到的材料在高温氯化氢气体中的腐蚀难题,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1978年,父亲调入北京化工学院。1979年,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成立.他被选为学会首届副理事长。他带领数名教师在应力腐蚀及防护研究领域又获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先后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论著多部,编写的《腐蚀数据与选材手册》先后发行数万册。在理论研究方面,提出“腐蚀破裂三阶段理论”,证实裂缝内部的加速反应,专著“应力腐蚀破裂”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关于“应力腐蚀破裂”方面的研究获得1988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3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际著名腐蚀权威、比利时教授Pourbaix曾给予很高的评价。1991年,父亲首批获得政府特殊津贴,后又获得原化工部颁发的“对化工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荣誉称号。对于晚清政治人物,曾有评论曰:曾国藩会做人,左宗棠会做事。父亲恰是继承了先祖的遗风,对国家和社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一生致力于科学技术研究.为人耿直,治学严谨,在学术研究中直言不讳,在科学面前有一种坚持不懈、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他一生心系祖国,始终关注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他于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曾任北京市、沈阳市、兰州市政协委员、常委和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以强烈的爱国热忱,为国家与民生大计谏言献策。曾受邀参加了1958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民主党派中央扩大会议”,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的接见。2001年,九三学社北京市委成立50周年,他当选为28名九三学社优秀社员之一。父亲一生的历程,可以说就是同时代许多爱国知识分子的缩影。

父亲自幼酷爱文学,曾以“孝若”等笔名在“论语”、“宇宙风”等报刊发表诗文,青年时期翻译狄更斯小说《孤儿泪史》。晚年更是在从事专业工作之余,查阅了大量文史资料,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为先祖左宗棠撰写了《左宗棠传》,出版后受到读者好评,有史学家誉为“资料翔实,论证允惬”、“文采灿然,叹为观止”。但原版书因为发行量小,不少亲友后来索书而不得,父亲深以为撼。鸦片战争以后的一段时期,中国人民饱受了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和压迫,先祖左文襄公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坊间关于左文襄公的研究书籍还较少。今《左宗棠传》由湖北人民出版社重新出版发行,使更多的人能够通过不同的视角了解中国近代的一段重要历史,也是满足了父亲生前的愿望。

左禹

2009.12.10

书评(媒体评论)

左宗棠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情况下,力排投降派的非议,毅然率部西征,收复新疆,符合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是爱国主义的表现,是值得我们后人发扬的。

——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王震

“文采灿然,读之令人叹为观止”“据事直书,言简意赅,还历史本来面目”。

——著名清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王钟翰

资料翔实,论证允惬,不偏不倚,叹为观止,钦仰莫名。

——著名清史专家吉林大学历史系教授罗继祖

此书应列为从政者必读,是一部生动形象的伦理教科书。

——摘自读者来信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2: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