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上精诚在——回忆杨靖宇同志在哈尔滨的革命活动
一九三二年初,寒风刺骨,冷气袭人。被日本侵略军占领的哈尔滨,广大群众遭受铁蹄的践踏和野蛮的蹂躏,陷入极度恐怖和苦难之中,为了拯救人民于水火,中国共产党积极号召并领导人民展开英勇的抗日斗争。就在这时,杨靖宇同志来到哈尔滨,按党的指示组建起中共哈尔滨市委,任市委书记,化名张贯一,同志们都管他叫“老张”。
那时我家住在偏脸子安顺街。四月间在我家召开了共青团市委成立会议,杨靖宇同志以党的市委书记身份到会进行指导。这是我第一次和杨靖宇同志见面,他当时二十六七岁,浓眉下的两只大眼炯炯有神,显得既沉着又机警。他在会上讲了话,要求我们积极开展工作,扩大团的组织,动员各界青年群众,参加反日斗争。在他的指导下,我们几个干部进行了分工,吴仲亭任团市委书记,组织部长是赵尚朴,我任宣传部长。
靖宇同志非常关心团的工作。会后不久,他又约我在道里松花江边碰头谈情况。当时刚开江,一排排冰块从上游不断地漂浮下来,我们坐在江边上,一面装着看冰,一边谈着怎样开展宣传工作。谈着谈着,突然,靖宇同志哈哈大笑,接着又拣起一块石头向江里扔去。我觉得很奇怪,不知是怎么回事。过了一阵,他才对我解释说:“方才发现一个可疑的人,站在堤岸上向我们这里张望,我们板着脸谈话会引起他的注意,所以我装作闲谈的样子,大笑一声,他就走了。你以后也要注意,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要留心周围的情况,这是我多年搞白区工作的经验。”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教育,他是位多么老练的地下工作者啊,真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而且善于巧妙地应付。
靖宇同志的生活也非常俭朴,当时党的活动经费很困难,他经常穿的就是一件旧灰哗呢大衫。洗得都发白绽线了,脚上的布鞋,有时破得张着“嘴”。他的工作很繁重,经常深入到工厂、学校和郊区农村,进行抗日宣传和发展党的组织,有时没有钱,就饿着肚子工作。
这年秋天,哈尔滨发大水,我家搬到道里中国四道街,这时我已调到团省委,任宣传部长,主编《东北青年报》。此后靖宇同志再没有来我家,一直到冬天时,我们的一位叫刘过凤的团员同志(原名刘兆堤,吉林六中学生)来到我家,说他是和靖宇同志一起被省委派去磐石县整顿抗日游击队工作的,在靖宇同志领导下,南满抗日游击队有很大发展,经常袭击敌人,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小刘同志是回来向省委汇报丁作的。听了他的介绍,我非常高兴,更盼望再见到靖宇同志,听他亲自讲讲游击队的战斗生活,该是多么有意义啊。
我的盼望终于实现了。一九三三年五月间,靖宇同志被满洲省委召回哈尔滨参加重要会议,讨论贯彻中央一月二十六日指示信精神。这时我家又搬到道里西十一道街一个地下室(现十三号)。我的工作也变动了,在中共省委宣传部做干事。靖宇同志回到哈尔滨后,组织上安排他住到我家。我只有父母,还未结婚,比较方便,也便于掩护。我父母都同情革命,和靖宇同志也熟悉,欢迎他到我家来。他来时仍然穿着过去穿的那件旧大衫,外带一条薄薄的褥子。我问他衣服是带到游击队里去了吗?他笑着说:“哪里,是存到‘当铺’里了,这次回哈尔滨又赎出来的。”我们家住的地下室又小又黑,床也不够用,靖宇同志就铺着他带来的旧褥子,睡在临时搭起的板铺上。
这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省委扩大会议,是端午节那天在我家以请客过节方式召开的,记得午饭吃的是我母亲做的黄花鱼,饭后开会的桌子上还摆了一些水果、糕点。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省委书记李实(又名魏抱一)、组织部长兼宣传部长何成湘、省委委员杨靖宇同志等六七个人,我因不是省委成员没有正式参加,但因在我家开会,也了解一些情况。这次会议主要是讨论中央指示精神,贯彻党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纠正过去“左”倾路线在东北造成的严重影响,决定把原红军游击队的名称改为东北人民革命军,联合其他抗日武装共同对敌。会上,靖宇同志表示坚决拥护党的统一战线,回去积极贯彻执行。
这次会议开了一整天,很顺利,很安全。会后,靖宇同志还在我家住了几天,我们像一家人似的。
他在我家的那些日子,有空就看书看报看文件,他对政治宣传工作很重视,常叫我给他找几个会画画会写字的青年人,到他们游击队去搞宣传工作。他也愿意唱歌,我曾几次用口琴伴奏,帮助他学唱《国际歌》。低沉雄壮的歌声,在我家那间黑暗狭小的地下室里回荡着。他还和我商量要编一首《东北人民革命军之歌》,我们编了两个晚上,未编完,他就带着底稿走了。走时,他把身上穿的大衫和铺的褥子又送进了当铺,换些钱做路费,他把当票交给我母亲保存,说等他再回来时赎出来使用。第二年当票到期了,靖宇同志也没回来,我母亲花钱把两件东西赎出来,准备还给他,谁知靖宇同志再也没有来哈尔滨,我后来也因被敌人注意无法活动,离开了哈尔滨,家也搬到了上海,我母亲一直珍重地保存着靖宇同志的这两件东西。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听说靖宇同志牺牲了,母亲悲痛地哭了好几次。建国后,我家搬到北京,见到了我的老领导何成湘同志,他说要去东北,母亲就把靖宇同志的这两件遗物拿出来交给他,送到了东北烈士纪念馆陈列展出,使广大群众见物思人,更好地学习靖宇同志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原载《哈尔滨日报》1980年2月24日第3版
P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