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游走--从少年到青年(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张炜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游走——从少年到青年》一书,作者张炜以自传形式,记录了自己从少年到青年时期的文学成长历程。作者以平实而内蕴深厚的语言,展现了怀有梦想的文学家不懈追寻,充满奇遇的文学成长历程。怀有文学梦的青年掮着背囊,在山区和平原间游走,居无定所。在困顿无助的时候,却结识了一帮大地上的文学青年。他们一起寻师访友;一起遭遇奇境和患难,却终未放弃追寻。这身处林莽,却不畏艰辛的求索精神,无疑是现代年轻人的灯塔。它引领迷茫混沌中的年轻人走出困境,象作者一样,去勇于实践自己的梦想旅程。

内容推荐

《游走——从少年到青年》一书,作者张炜以自传形式,记录了自己从少年到青年时期的文学成长历程。全书以平实而内蕴深厚的语言,展现了怀有梦想的文学家不懈追寻,充满奇遇的文学成长历程。

当然这也不仅仅是怀念,还有总结。这是关于人生的阶段性小结。这种小结的出现,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向前,另一方面也说明自己真的不再年轻了——这个事实好像第一次搁在了面前似的,让人心头一沉。

抚摸这些文字和照片,就像抚摸自己的青春……

《游走——从少年到青年》作者张炜,被视为中国创作力最强、作品最丰、获得荣誉最多、最受读者欢迎的中年作家之一,三十岁之前即获得了除茅盾奖之外的国内所有重要奖项,成为声誉卓著的青年作家;尔后又在2010年内获得文学最高奖“茅盾文学奖”首奖等十余次,成为中国目前创作最丰富、最为引人注目的中年作家。

目录

第一章 少年纪事

第二章 求学今昔谈

第三章 山地和平原

第四章 一些历险和奇遇

第五章 书里书外

附录

一、童年三忆

二、绿色遥思

三、我跋涉的莽野——我的文学与故地的关系

四、从芦青河走向高原——陈占敏

五、张炜文学创作活动年表

试读章节

由于我们一家独居丛林的缘故,我的童年比较起来是极其孤单的或者也可以说是最不寂寞的。因为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接触一些动物,在无边的林子里玩耍。而那时的人群在我眼里常常是可怕的,他们当中的一部分有多么不善甚至恶毒,我是充分领教过的。

除了在野外看到一些动物,比如各种鸟雀和四蹄小兽之类,再就是养一只狗和猫了。林野中的动物虽然种类繁多,却不能够随意亲近。它们无论如何还是不能相信有人会对其友善,总是充满了警醒和提防。这在动物来说当然是完全没有错的,只是让我感受了极大的委屈。因为我知道自己是多么需要它们的友谊,并且永远不会背弃和伤害它们。可惜这种想法无法表达,我们之间没有通用的语言。但好在我的这种遗憾在很大程度上由猫和狗给弥补了。它们可以与我依偎,相互之间久久注视。它们甚至能够确凿无疑地听懂我的一些话。

我们那时对于猫和狗是家庭成员这种认识,绝没有一点点怀疑和难为情。因为我们一家人与之朝夕相处,我们从它们身上感受到的忠诚和热情、那种难以言喻的热烈而纯洁的情感,是从人群当中很少获得的。就我自己来说,当我从学校的批斗会上无声地溜回林子里时,当我除了想到死亡不再去想其他的时候,给我安慰最大的就是猫和狗了。它们看着我,会一动不动地怔上一会儿,然后紧紧地挨住我的身体。

猫和狗的眼睛在我看来有无尽的内容。这是神灵从陌生的世界里开向我的两扇窗子。它们没有对我发声,可是我真的听到了也看到了。于是我常常对它们诉说起来,说个不停。它们倾听的样子是我一生都不能忘记的。我认定了它们的纯良,世上的任何人伤害它们,在我看来都是最为残忍的行为。

也就是在那样的时期,巨大的灾难突然降临了:上边传来了打狗令。一开始是附近村子里的孩子在说,几天后竟然得到了证实。母亲和外祖母的脸色变了。她们都不敢看我,就像我不敢看她们一样。

显然,这是我和我们全家无论如何都过不去的一道坎。以这样的方式失去一位情同手足的伙伴,对我来说等于临近了世界末日。它看着我,又看看全家人,泪水盈眶。它的聪慧使其预先感知了一个残酷的结局。

打狗令规定:养狗的人家必须在接到命令的第二天自行解决,如果超过期限,就由民兵来办这件事。

母亲和外祖母躲到一边去商量什么。我知道她们什么办法也不会有。我在她们走开的一会儿却打定了一个主意:领上我们的狗远远离去。去哪里?不知道。去一个能够让狗活下去的世界。天底下一定会有这样的地方吧,那儿不论多么遥远,我都要找到它。这个决心比铁还硬,竟使我一时忘了其他,丝毫也不去想家里人会怎样发疯地找我。我只想和我的狗在一起,只想让它活下来。

我领上狗走开,进了林子。似乎只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我们就溜开了。我在前边跑,它就紧紧相跟。这是一条逃命之路,它当然完全知道。我跑得很快,只偶尔回头看它一眼。它不像往常那样时不时地跑到前头,而是一直跟在后边。它越来越不愿跟上来,这种情况以前是从未有过的。我发现已经接近了一条河流,这条河离我们的住处仅有三公里,可感觉上河的对岸就是外乡了。

一丛丛绿色掩着它的身影。我再次回头时竟没有找到它。我呼唤了一声,没有回应。我慌了。它会迷路吗?它又为什么不再跟从?答案只有一个,即它留恋着丛林中的茅屋,认定那儿才是它的家。它终于察觉了我们这次走得太远了,尽管这是一次逃命之旅。

我紧咬嘴唇。回返的路上,我在心里一直呼唤着它。可我并没有喊出声音来。因为我明白,它从很远的地方听到我的脚步声,就足可以辨别了。它不愿转来,那是因为它已经打定了回到茅屋的主意。

可是家里仍然没有它的身影。母亲和外祖母定定地望向我。后来是外祖母先开了口,问我们刚才去了哪里。我没有回答,只在屋里屋外大声呼喊起来。没有任何回应。

天黑下来,离我们茅屋不太远的那个小村里传来了一阵阵狗叫声。那是让我心惊胆战的声音。

母亲说:民兵等不及了,他们提前去了那个村子。P7-9

序言

以前,我对写作者的自述类文字总有些不解,因为他们年复一年,为读者写下的东西已经足够多的了,无论是虚构还是其他,最后作者在文字中并没有给自己留下多少隐匿的空间――一个将大部分时间用来书写的人,完全没有必要进一步交待自己了。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看法有些改变了。就是说,我理解作者在某个阶段写写自己、自己的过去,总会有些原因的,有十足的理由。

现在的这本《游走:从少年到青年》,只写了我的少年和青年时代。

为什么要应约写这样一本小书?

人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总认为自己是世界上受苦最多的人――虽然有的从来没有这样说过,但心里是这样看的。当然我们也知道,只要是把苦难挂在嘴上的人,一般来说都有些可笑。所以他们闭口不说,却要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与他人的经历作比,结果很少发现有谁比自己经受了更多的痛苦。

这也是我的情形,是我曾经有过的认识。

当年龄渐大,经历增多,新的觉悟总会来临的,这觉悟对人来说也许是至为宝贵的。我开始明白:世上的人各有各的痛苦,而且真正的痛苦许多时候是落在心底的,它们并不像外部看上去的完全一样,所以有时候真的难以作出对比。

如果换一个角度去看,我或许会发现自己不是受苦最多的人,而且还那么幸运。我有时甚至想:少年和青年时期啊,要能够从头重新经历一遍就好了。可惜这是不可能的,一切都不再复返了。

结果,我的回忆怎么也无法令自己沮丧,相反却是产生了难以抑制的欣悦和感激。我真的是怀着感激的心情诉说一件件往事、那些极其特别的岁月……我笔下流泄的,更多的还是青春、青春的欢乐。

这就构成了一种怀念――怀念流逝的时光。我也许害怕一切都遗忘和淹没在浑茫的思绪之中,所以才要一遍遍地打捞往昔。与纸上的刻记同步进行的,还有另一份工作,那就是回头翻看自己的照片。这一切在过去是最不被理解的事了,如今却在一一做起来。

当然这也不仅仅是怀念,还有总结。这是关于人生的阶段性小结。这种小结的出现,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向前,另一方面也说明自己真的不再年轻了――这个事实好像第一次搁在了面前似的,让人心头一沉。

抚摸这些文字和照片,就像抚摸自己的青春……

新的岁月正不可遏止地涌来,我要掮起背囊再次出发了。

2012年5月22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4:5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