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深圳往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谢宏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段深圳人的30年心灵史!一部60年代生人在深圳的奋斗史,一部关于深圳的寓言!它足以满足我们“偷窥”深圳这座奇特城市和60年代出生这代人的欲望。

读这部小说,犹如这个繁华奇幻的都市里推开万家灯火中一扇橙色的窗,我们看见了一个家族的岁月迢递,看见了一代青年人风华正茂,沧桑风云,与这城市共同成长。

内容推荐

这是一个深圳人的30年心灵史,一部60年代生人在深圳的奋斗史。阅读本书,就是阅读深圳的简史。就是阅读一个人,一群人,一群城市居民在30年里的激情和梦想。也包括忧伤。惶恐和焦虑。走过30年,对这群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是人生的中年;对深圳来说,是新生的全部。世事沧桑里,这些:校园诗人,经商奇才,情场马拉松选手,本土官员,乡村赌徒,叛逆少年,上海逃婚者,打工妹主持人,含辛茹苦的母亲,失意的父亲,唠叨的祖母,逗人的新人类,他们的父子恩怨,经年奋斗史,她们的悲欢离合,暧昧情感,每天在深圳这座城市里演绎,他们中的某个人,也许就是你,是你见过的某个,又也许他或她,正迎面朝你走过来,或者刚擦肩而过。

目录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第五部

后记

试读章节

这次,我和我爸,是在深圳火车站下车的。也就是说,我是1981年春节前的一个月回到深圳的。我的祖籍是深圳龙华镇大良村。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前,我们每次回来,都喊回老家,喊回宝安。自从有特区后,就改喊回深圳了。而现在一喊宝安,大家都知道那是深圳的一个区。

之前的许多年,每次回老家探亲,我们都从韶关坐火车,到广州转车,然后在东莞的樟木头天堂围火车站下车,再搭我叔父的自行车回村。一路上,我们的车子在蜿蜒的公路上骑行。车轮滚过处,在厚松的黄沙土上,碾出沙沙的声音,听起来舒服,叔父他们却骑得吃力。但他们不喊累,因为我们回来探亲,都给他们带回一挑担的腊肉、腊肠,还有大白兔奶糖等年货。他们因此显得欢天喜地的。

但这次情形不同,在深圳火车站下车,出站后,我放眼四望,发觉车站破旧,却热闹非凡,提了各式行李的旅客行色匆匆。我爸带我走了一段泥路,来到了东门人民北路的老街。这的街道两边都是骑楼,一楼是商店,人来人往的,人声嘈杂喧闹。这比重阳热闹多了!我爸带着我在百货商店里转悠,突然掉头对我说,当时他还指着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他所说的重阳是个粤北小镇,我的出生地。此时我爸他情绪高涨,说话间眼里充满了憧憬。我没回答他,只是跟他走,人流撞得我晕头转向的。

我们什么也没买。转了一圈后,我爸往汽车站走,他说要搭车回龙华镇。我们买票坐上车,一路摇晃着朝龙华的方向开去。这次没在天堂围下火车,是因为我爸事先给办了边境通行证,可以直达深圳火车站,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叔父他们不可能来接我们了。他们前几年偷渡去了香港。我们全家也是因此回来的。

我爸可能有点累了,他上车不久就打起瞌睡。而我靠在窗口朝外张望。路还是铺满黄沙,蜿蜒曲折,一会上坡,一会下坡。车子走得气喘吁吁的。在我的观念里,深圳还不是我的老家;我的老家是宝安龙华大良村。至于深圳和宝安是什么关系,我没问过我爸,也想不起要问,似乎也与我关系不大,只是上火车后,我知道来深圳是要查边境通行证的,但从天堂围车站去宝安是不用的,据说那是关外。

我来深圳的原因只一个:因为我爸调回老家工作,全家也就跟着回来了。对于我爸的调动,他简单做过解释。他说他决定调回来,不是为了自己和我妈,是为我们的将来着想。回来之前,我爸在信中是这么写的。当我接到这封信的时候,除了我一人外,家里人都先我一年左右回宝安了。只我还留在曲江的县城上高一。我爸还说,叔父他们都去了香港,家里留下祖父母和他们的小孩。我爸是以照顾老人的名义调回来的。我爸在给我的信中,向我描述过我们美好的未来。对此我是半信半疑。期间他来县中学看我,给我带了一块“力士”牌香皂,质地细腻,味道诱人,包装纸上的女孩,眼眶深陷如潭,极富诱惑力,令人怦然心动。

我在学校附近的小河洗澡时,同学见了这块香皂,都发出惊呼声,抢着拿去用,还用羡慕的口气谈了受用的感觉。我爸告诉我,这是叔父从香港带回来的。这件小事让我否定了先前的怀疑,转而对老家充满了想象。但现在车到此地,我又充满了疑虑。我一路看到的,是黄沙路,有点残破的街道,楼房,还有两旁的荒山,陈旧的车子,所有的这一切,与我原来的想象大相径庭。只是车上喳喳说话的人,他们穿着鲜艳,充满生气,让我充满好奇。

车到龙华镇已是傍晚时分。我爸在造纸厂工作。步行到纸厂后,我爸取了辆自行车,说是大叔父留下的。这车是我爸以前从重阳凭票买回来的,凤凰牌,二十八寸,高大结实。我爸一边说,一边搭上我。我妈没有正式的工作,就负责照顾家里小的和老的。我爸给厂里做会计,每天早出晚归,靠他一人的工资养家糊口,当然叔父他们也会给点。我爸正当中年,身体还好,在上坡的时候,他弓下身子发力,我听到他呼呼的喘气声,他后背的汗水也向我流过来。一路骑去,路边的村子,偶尔有一两声狗吠,显得十分寂寥。

我爸一边骑,一边喘着气说话,想唤醒我对沿途的记忆。但我感到一切都是模糊的。我们是掌灯时分进村的。我这才记起了村头的那家糖厂。我爸说那厂子早荒掉了。此时村里静悄悄的,显出一种寂寥来。我们一到家,祖母笑嘻嘻地喊,哎哟,这可回来啦!一番嘘寒问暖后,我妈才喊开饭。

一大家子坐上来吃饭。大叔父家的两个女孩和一个男孩;小叔父家的一个男孩,叫阿华(后来也给办去了香港);我们一家五口,共有十一口人。祖母朝我喊,都不敢认了吧?然后就手指点点,叫着堂弟堂妹的名字。他们都还在读小学呢。堂弟王手长得很壮实,上次回来见过,他和我弟同龄,现在我都不敢认他了。他吃得心不在焉,飞快地扒完两碗饭,丢下碗就要出门去。

我爸抬头望住他,问他去干嘛。他说去复习功课。祖母连声叹气,说他就知道玩。祖父张口就骂,说这猴崽,尽浪费米饭!他们唠叨家里的琐事,我听着,也插不上嘴,只是低头吃饭。祖母不断对我说,夹菜吃啊!我就伸过碗去接她夹过来的猪肉。这时我想起来了,这次我和我爸回来,没再带东西回来。

饭后,祖母拉我坐到她身边,说她有多想我,也说起她当初是如何辛苦拉扯大我爸几个兄弟姐妹的。这样忆苦思甜的话,我每次回来探亲都要听几回。祖母说困难时期,她经常挑了柴草,走几十里山路去卖了,然后再买点盐和米回来。她说到动情处就泪光闪闪。我默默地听她诉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后来她说累了,就打起哈欠,语气变得含糊起来。此时墙上的老式挂钟,突然当当地敲响了。我抬头看,是晚上的9点钟。我说,祖母,睡吧。祖母说她老睡不踏实。她起身前又叹息说,人老了啊!我好像想到什么,问了句,怎不见王手的?祖母说,这猴崽贪玩,不过,这里的人晚睡,最后她补了一句。

临去卧室,祖母对我说,家族里就你的学问好,你要带带王手啊。我说我会的,祖母你去睡吧。祖母打了个哈欠,说你要多教教他,要不就成饭桶啦,这猴崽!她说这话时忧心忡忡的。

P3-5

后记

这个长篇是我2004年8月19日起笔的,开始时激情澎湃,但写了三千多字后,大概是因为看奥运的原因,就暂时搁置了下来;后来是10月国庆节开始接着写的,到12月23日在病中写完第一稿。前后大约用了三个月时间。

这段时间里,我一周工作六天,只上午写,写好一个章节,两千到三千字,当然也试过六千字的,但我尽量控制速度,下午和晚上的时间,我就不写了,用来散步,我在四海公园绕圈子,想第二天要写的内容。每天都是这么过的,有时候觉得充实,有时候觉得很是无聊,但我也发现其中的好处,那就是无人管束,全凭自觉,好在我曾经有过十五年的职业生涯,练就了很好的自控力,使我可以有恒心从事这项写作。

自写作以来,我一直有个未了的心愿,那就是希望写出一部与我们这些本土人成长有关的作品,算是不辜负在这里生活了这么多年。在此之前,我曾经考量过,到底哪个作家最适合写这个题材,最后我发现,这部小说由我来写最适合:一来,我是六十年代出生的本土作家,对深圳的整个发展有个连续性的了解;二来,比我出色或水平相当的作家,要么只了解深圳的早期,要么只了解中段,要么就只了解后来的这段历史。所以我想来想去,这部小说最适合的写作者,是非我莫属了。

这样一想,感觉像是有些天意,我有点沾沾自喜,又很有点忐忑不安,好在前面还写过几部长篇,算是多少有垫底的料子,所以就这么写下了第一个字。之后,我就跟随里面的人物在跑一场马拉松,没想到竟然还真完成了,这让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敢肯定,这部书是我写作生涯里迄今为止最重要的长篇。

初稿完成后的几年里,我妻子和一些作家、评论家看过,提了许多宝贵的意见。随时间推移,我对其进行过七次修改和充实,最后删掉了近五万字。在一次又一次的增删完善过程中,我仍被那段光辉岁月里的那些人和事所打动。我认为,写作这部书,是我对过往那段岁月表达敬意的一种最合适的方式。

我感谢在写作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朋友和亲人,尤其感谢杨成舜先生和青岛出版社的领导,他们慧眼识珠,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决定出版她,使更多的人能听到我以个人的方式对那段岁月的述说。

2008年8月3日

书评(媒体评论)

谢宏的《深圳往事》,其实是一代人与一座城市的成长史,它足以满足我们“偷窥”深圳这座奇特城市和60年代出生这代人的欲望。

——作家 何葆国

在作者安静、平缓的叙述语调里,我们随着他的笔触,从深圳的小城镇时代一直走到今天,或者更远……原来,深圳不只是填海筑城的奇幻,这城市是有根的,是烟火人家,儿女情长。读这部小说,犹如这个繁华奇幻的都市里推开万家灯火中一扇橙色的窗,我们看见了一个家族的岁月迢递,看见了一代青年人风华正茂,沧桑风云,与这城市共同成长。《深圳往事》是植根于深圳厚土生长的一颗树,在阳光和风雨里,开出烁烁的花……

——作家 宋唯唯

这是一部内心探险记,一部关于深圳的寓言,它对此前有过的“文学深圳”文本进行了一次有力的颠覆。

——大学教授,评论家吴义勤

读着《深圳往事》,就好像昨天的一切都活现在眼前,那些平淡的日子和那些激昂的岁月,伴随着那些温暖的文字让我深深沉浸其中!

——采纳品牌营销顾问机构总经理朱玉童

我跟谢宏是同时代人,我们有相同的经历。特别是80年代,我也曾想过去深圳,可惜最后没去成。但即使去成,也不像谢宏土生土长。书写深圳的优势,几乎全被谢宏占尽。这样作家笔下的深圳,确实值得一读。

——小说家。文学博士陈希我

《深圳往事》是一代人对青春的回访,感谢作者,他让那抹渺远、游走的余香有了根,它在我们心灵最柔软的地方。

——作家,编剧央歌儿

我们惶惑是因为我们已经很难跟历史保持有力的联系,我们在短短一个世代的时间里经历了社会生态和精神的剧变,《深圳往事》正是通过平实的语言修补了我们由于历史断裂而导致的身份错位和精神流浪。当代中国没有哪座城市比在深圳谈论“身份错位”和“精神流浪”更有意义,谢宏作为一位深圳本土作家是被天然选择的。

——《晶报》文化记者刘敬文

任何真诚的文学,都是作家的心灵史。《深圳往事》真诚地记录并承载了深圳一群60年代出生的理想主义者生存的“另类”苦痛与无奈。也恰恰是“我们”对这种苦痛与无奈的承担,建构了这座现代“梦幻之城”的精神基石,从而使这座城市变得史亲切,也更实往。

——大学教授,评论家汤奇云

读这部小说,我就像在重温旧梦:教室占座位,寝室顶头睡,去郊游野营,同喝一杯水……

——大学同学,香港某银行高管孙新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3: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