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岗(中国历史故事集珍藏版)(精)》在以军国大事为主的前提下,也选了一些经济、思想、科学、文学、艺术方面的故事来讲,对宫廷生活也有适当讲述,并揭示了这些“皇家事”给国家命运和民众生活带来的影响,更全面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面貌。写法上,除沿用“串珠式”方法之外,还运用了倒叙、插叙、追记、伏笔、预告等方法,使之前后呼应,详略得当。在讲历史真情之后,也把一些民间传说加以介绍,以分清真伪。增加页下注释,对一些有关的知识和人物结局补充说明。引用名家诗词和文章名段时,不再翻成白话,而是欣赏原文。语言上,较多地使用了活跃在民间的新句法和新词汇,并注意历史时代感。但是那些滑稽庸俗的网络语和手机语,是被拒之文外的。续书的情节转换和语速加快了,句子尽量贴近口语的语气,十个字以内的短句较多,往往根据语气的要求断句或连句。
中国的历史悠久、深厚,那么多人物和事件,要给少儿读者讲起来的确不容易;要让他们有兴趣看,能够明白、记住更是个难事。雪岗先生在《雪岗(中国历史故事集珍藏版)(精)》里,没有就事论事地照搬正史去讲历史,而是从晋朝到清朝这两千多年的历史里,精心选择出数百个故事,讲给小读者听。这些故事里既有人物又有事件;既有金戈铁马、波澜壮阔的战争大场面,也有绵里藏针、斗智斗勇的小细节,方方面面,把这段历史中,少年儿童应该了解知道的人物和事件,都囊括在里面。读者通过这些故事,就能了解这段历史的基本概貌,激起他们想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中国历史的愿望。 这套书再一个特色是,书中所有选择的这些故事,都有可靠的来源,出自信史。作者讲述的历史故事,既生动活泼,又尊重历史,客观叙述。这也是许多读者不去选择那些生编硬造的戏说历史书,而选择这套书作为孩子的历史启蒙读物的原因。 这套书能够长销五十年不衰,在于它不但是一部历史读物,还是一部语文读物。少年儿童阅读它,不仅仅是引起了对历史的兴趣,知道了一些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普及了历史知识,还提高了阅读和写作能力。
兵败淝水
公元382年,大秦天王苻坚在朝廷上宣布,要出兵伐晋。他对满朝文武说:“我即位二十多年,已经平定了四方,现在就剩下东南一角。我为这事儿每天都吃不好饭。现在发兵伐晋,估计大军有九十七万。这次我要亲自领兵南下。你们看怎么样?”话音刚落,大臣朱彤就说:“陛下顺天应时,这回大军南下,不等开战,晋主准得吓趴下。他要是不降,就把他消灭。陛下一统天下,就是古来没有过的大功!”苻坚点点头说:“这正是我平生的志向啊!”
哪知道,其他大臣没有一个赞成的。权翼先站出来说:“我认为不能伐晋,晋朝虽然很弱,可百姓们把它看成正统,谢家、桓家也陌人才。眼下发兵,还没把握取胜。”苻坚听了,脸色挺难看,半天没言语,过了一会儿才说:“你们都说说吧!”大臣石越说:“晋朝有长江天险做依靠,不好打。我认为应该像孔子说的,远方的人不服,要以文德影响他,收取民心。现在咱们应当保境安民,练强兵,多积粮,把自己的力量壮大了,等待时机。”苻坚被浇了凉水,气得站起来说:“我不怕长江天险。当年东吴也是仗着长江,还不是被晋军灭了吗?我的人马这么多,把马鞭投进长江,就能让江水断流!(成语“投鞭断流”)我怕它什么?”可群臣还是反对个没完。苻坚说:“好了,这事儿我自己有主张!”
苻坚把群臣轰走了,只留下小弟弟苻融。苻融能文能武,遇事有主见,断案也挺在行,苻坚有事就喜欢和他商量。他对苻融说:“自古以来凡是大事,只能一两个人决策。群臣乱说一气,不能听,此事让我和你决定吧。”不料苻融说:“依我看也是不能打。一是时机不到,南方还占着天时地利;二是晋朝也没什么大错处可以抓的;三是咱们连年打仗,将士们都累了,有厌战的意思。所以群臣说的都是好话。陛下应该采纳。”苻坚真火儿了,来回快步走着说:“你忒让我失望了,让我跟谁说去?我虽然不算明主,可也不是昏君,绝不能让晋朝再传宗接代了!”苻融给他说哭了,流着泪说:“我是怕鲜卑、羌、羯那些人趁我们大军南下,重新反叛打过来。陛下不听我的没什么,可不能忘了王景略临终嘱咐,您不是把他比作诸葛孔明吗?”苻坚涨红了脸,扭头走进去了。
后宫张氏是苻坚最喜欢的妃子,听说朝廷上为伐晋的事争论不休,也过来劝苻坚说:“我听说圣王总是顺着自然办事,不能反着来。现在大家都说不能打,您怎么还非要按自己的想法办呐?俗话说,天聪明我也聪明,愿陛下再好好想想。”苻坚听烦了,挥挥手说:“去去去!打仗的事,妇人知道什么!”
此后几天,又有好些大臣求见苻坚,或是给他上书,希望不要出兵。这事儿惊动了全国顶有名的大和尚道安,他也从庙里赶了来,见了苻坚,明说暗说劝了他半天。可大伙儿把嘴皮儿都快磨破了,苻坚愣是一句都没听进去。 这么着,到了第二年(公元383年)秋天,苻坚亲率几十万军队,让苻融当前锋,就往南方进发了。同时还有一支水军从蜀地沿江东下。真是浩浩荡荡,威风得不得了。万万没想到,他的大军没到长江边上,在淝水(淮河支流,在安徽合肥附近)一战就吃了大败仗。原来晋军兵力虽然比秦军少,可早就有了准备。谢安让弟弟谢石当大都督,侄子谢玄当前锋,把淮河北边的百姓迁到了南边,粮食也都运走了,不让秦军占一点儿便宜。谢石谢玄紧着练兵,准备打一场以少胜多的仗。
苻坚到了前线,让一个叫朱序的官员到谢石那里劝降。朱序本来是东晋的刺史,前不久当了俘虏投了降,还当了官。苻坚以为让朱序去劝降,晋人会动心。可没料到朱序是假投降。朱序见到谢石,先把苻坚劝降的话说了一遍,然后就说:“我本是晋人,怎么会帮他的忙呐?苻坚说他有百万大军,其实没那么多,而且大部分还在后头。将军应该趁他们兵力不齐的机会,先打他个不提防,肯定能把秦军锐气压下去,往后的仗就好打了!”谢石连连点头说:“就照你说的办!”他们又商量了具体的办法,朱序就回去了。
这一天,苻融领着秦军前锋人马刚扎下营,晋军就由大将刘牢之带着,趁天黑来了一次袭击。秦军没防着,损失不少人马,忙退到淝水西岸的寿阳(在安徽寿县)。苻坚听说后就赶到寿阳查看。朱序向他报告说:“谢石谢玄他们不但不听我的劝告,还口出狂言,要打败咱们呐!”苻坚听了挺不舒服。他和苻融登上城楼,往淝水东岸的晋军军营望过去,只见晋军营垒很整齐,成片成行地连在一起。后面的八公山上长着好多树木野草,风一吹,摇摇晃晃,猛一看,跟士兵一样(成语“草木皆兵”)。苻坚倒吸了一口凉气,想起谢石说的话,就有点儿担心,对苻融说:“晋军的人马不少啊,看来还真不好打呐!”
……
P101-103
1962年版“编者的话”(节选)
咱们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比哪一个国家都长,有意思和有趣儿的历史故事,比哪一个国家都多。我们打算从古到今,编一套《中国历史故事集》,一个时代编一本,一共编十来本。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事件和人物,这一套故事集里大抵都要讲到。也有些事件和人物,在历史上虽然不算太重要,但是故事很有意思,可以作为现代人的借镜,或者现在还常常有人讲起,文章里常常提到,舞台上常常演唱,这样的故事也要尽可能编进这一套故事集里。当然,单讲故事是不可能反映各个时代的整体面貌的,只希望少年朋友们读了这些故事,对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时代能有个大体的印象,那么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就会感到容易得多,方便得多了。
作者在选择这些故事的时候,是费了一番功夫的。在写这些故事的时候,特别注意运用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所以读起来都能上口,听着就像听人在讲故事一般。故事中讲到当时的地名,大都把相应的现代地名注在地名后面的括号内了。故事讲到的一些难字,大多注了音;有些并不是难字,可是古时候的读音不同,所以也注了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