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因自由而美丽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黎戈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黎戈是近年来年轻创作者中少有的才气与灵气兼具的创作者,在网络上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与追捧。

《因自由而美丽》文字兼具清新淡雅与敏锐凌厉之风。写细节入生活内质,恰到好处;写日常则平淡冲和,绵密细致;写阅读则深情凌厉,灵气逼人。

内容推荐

《因自由而美丽》是黎戈的最新作品集,四年以来的散文、随笔、文艺评论合集。

《因自由而美丽》包括“淡夏”“纸游”“物喜”“我城”“静语”五部分,内容涉及生活、阅读、电影、植物、食物、南京等。

写细节入生活内质,恰到好处;写日常则绵密细致、冲淡平和,;写阅读则深情凌厉,灵气逼人。

目录

序 南京女子,平和有光

淡夏

花开的温柔

茶书

早起

茶淘饭和莴苣圆

梅水、木屐、花裙子

旧俄小说

有人喜欢蓝

端午、蚊子和蚊香

花香笔记和低碳型喜悦

纸游

因自由而美丽

闺秀的气质

发力点

鲍勃迪伦,摇滚乐及其他我该保持沉默的东西

提笔就老的人,也有过童年

我们的心多么顽固

NO.10

当表演人格遭遇肉体诚实

甜美生活

刻薄谈

只言片语,关于西西

那件疯狂的小事,叫爱情

如风?如果

小说人格和评论人格

1968,全世界的青春在盛放

流年

语言的意味

落樱情节

肉体态度也很重要

哪堪独坐青灯,望故国,高台明月

通感、视觉型和音乐型作家

哀哀乳房

落樱情节

女心

作家的伴侣

万事皆如秋在水,几人识得静中香

二人

素情人

生命的喜悦

自我的力量

女作家笔下的女作家

 聆听父亲

物喜

万物有灵且美

见青

出没在《诗经》里的植物

长夏草木深

食之书,木之书

诗也简单,心也简单

好吃

我城

我的城

南京的鸭子

旧影秦淮

他们的笔端,掠过了我的南京

南京色

静语

习静

恋恋旧书

且拭今宵泪,明日隔山岳

初夏的况味

烟姿

作为中老年意象出现的散步

妈妈,节日快乐

试读章节

迪伦的照片,倒是看过的,太文青了,眼睛里有湿漉漉的诗情。声音也听过,奇异的向上浮的声音,好像要背弃时代似的。看他的传记,倒让我安心不少。眼睛里的那水,全给挤出了,行文非常地干爽。我想激起我兴趣值的也许是这个人附着的年代。他出生在1941年,二战正在欧洲战场上打得如火如荼,混乱像拳头一样把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击得粉碎。好像星座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样,那个时代出生的人,一辈子都活在新旧时代的接逢处,被吞吐着。1951年他上小学,和数学语文并列的课程是防空。上学的第一件事就是练习在听到警报的时候躲到桌子下面。苏联空军随时会从天而降,怀着嗜血的杀性割断他们的小脖子。六十年代搞学运,在街上筑起石头碉堡。爆炸的街道、燃烧的怒火、催泪瓦斯、无拘束的性爱、反金钱运动、原始公社、学生试图控制国立大学、反战等等等等。最好玩的是,这些元素在他们的中国兄弟身上都能找到。五十年代对西方世界的被迫害妄想症,全民备战,六十年代的金水桥宣誓,上山下乡,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毛主席语录、格瓦拉手册、卡斯特罗传记……连斗争lT具都是一样的。

更好玩的是,迪伦本身作为一个浸润在这个时代中的人,却是个边缘清晰的自我主义者。一个人在青春和热血之中,最大角度地切入时代,又在被压缩成一个文化符号之后,重新把自己撕扯下来。在这本十七万字的传记中,温文克己的迪伦只说了一句脏话“我操他”,就是在被别人称做“六十年代人的良心”的时候。他算是个政治性敏感,阅世心活跃,与时共振的人,他连写歌都是在报纸上找题材。他并不是个对时事冷淡的人,可是他又时时与之保持距离。“等找到真相后,我就一屁股坐在上面,把它压垮。”

《像一块滚石》之后,国内又引进了《放任自流的时光》,苏西·罗托洛写的。苏西是迪伦二十岁时的女友,在十七岁的她眼中,鲍勃已然是魅力四射的。“不管我站在哪里,环顾四周,总能看到鲍勃就在不远处。虽然顽皮、随和,但举手投足间散发出强烈的气场,让人想不注意都难。”苏西本人也是个艺术家,但是和《尼金斯基手记》那种思路跳接过多的书相比,这本书线索清晰,信息落点准确,不蔓不枝,不偏不倚,淡定沉着。苏西的回忆录,让我想起塞林格女友的那本,看似是事关名人的八卦书,其实涵盖面不止。塞林格女友那本是个犹太少女的心灵成长史,而鲍勃·迪伦女友的可以远观格林威治村成为摇滚基地的发展史以及六十年代的美苏冷战氛围。看书时要深呼吸,两个叛逆年轻人恋爱中荷尔蒙满溢的青春体味,以及狂飙的时代气息。苏西是个安静爱思考韵女孩,鲍勃则活跃多变,他们最后的分手其实也非常简单,就是女方更喜欢沉浸于独自工作的喜悦之中,而男方天生就是做明星的料子.在舞台上闪闪发光的角色。女方会被尖叫的粉丝吓坏,而男方则很清楚怎么在追捧中划出边界,得到支持又不失自我。

他更喜欢做回他自己,他是个顽强的自我主义者,这就是我爱迪伦的地方,也只有一个自我主义者,才会这样行文。我喜欢他文字中那种不软不硬的交流欲。他既不是站在理论和道德至高点上,带着真理在握的悍然表情,硬要撬开别人的小脑袋,把道理塞进去的那种粗暴,也不是《亨利与琼》那样一味喃喃自语,完全不顾读者阅读节奏的自私写法,也不是步步煽情,意在渗透。他就是淡淡地表达他自己,简笔画似的,解释是件太无聊的事,我才不屑把自己交代得那么清楚。你懂多少,那是你的事,反正我就这么大耐心了。

他让我想起契诃夫,后者是地摊杂志作者出身。彼时地摊杂志约稿时都要规定行数,一百二十行,一百行,也就是说,在动笔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倒记数,这种倒计时训练,练就了契诃夫的短时爆发力,让他可以在十句话里处理完一个人的全貌。而迪伦呢?可能是他长期写民谣的缘故,所以他的文字压缩力很强,能在几句话之内就交代完一件事。“这是一个书的洞穴,而到目前为止我都是在另外一个文化谱系里成长:白兰度、迪恩、梦露……而这些名字在这些书面前都成了笑话。”只有三个层次,却把一个小镇孩子,到了纽约,初见压顶书海的骇人阵势时,所受到的震撼描述得非常到位。非常漂亮的跳接动作,文字的连接缝口都找不到,让我想起说故事时的费里尼。

也只有一个自我顽强的人,才会尊重和懂得爱护另外一个同质地的人。他和他妻子出去吃饭,让妻子点菜,后者拿过菜单径直就点。“她不是那种认为别人快乐自己就快乐的人,她懂得自己内在的快乐,这是我一直喜欢她的地方。”也只有这样的太太,才会在迪伦出现情绪波动的时候第一眼就看出来,默默准备好和他一起离开。

他让我觉得是那种带着内心地图的人,怎么说呢?就是懂得在两点之间划出直线的人。所以,十八岁时,他就离开家,离开那个中西部小镇,离开冬天零下二十度的苦寒,离开夏天隔着靴子都能咬人的大花脚蚊子,离开看一场电影都要全家盛大出动的困窘,离开所有人际关系都平面铺展在目下的小镇交际网,奔向大城市,大声音,大动静。他背着吉他,推开一家又一家咖啡馆的大门,径直寻找与他相像的人。存够了钱他就去纽约。小酒馆里,酒气,恶臭的体味,帽子传来传去接小费的生活不过是过渡,他很清楚自己要什么。外界喧嚣的声音模糊不了他的视线,他腿脚利落地奔向下一个目标,那是他在唱片上见到过的名字,一个、两个、三个……“你愿意为我的酒吧做看门人么?”其中的一个问他。“不,不过我可以为你演奏。”二十岁时,他签约哥伦比亚唱片,之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P45-48

序言

南京是我十分钟情的城市,虽然我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去过了。可能正是因为太久没有去过,所以,小时候在南京上学的记忆更加清晰,又更加迷离。

我在南京住过一年,对于当时只有八九岁的我来说,平常活动的区域就在家所在的宁海路。回忆起宁海路,脑海里会有亲爱的姑妈、黑漆门的院子、长长的青石板弄堂、街上的梧桐、透过梧桐筛在地上的光斑、南京师大的校门、街边的豆沙包子铺……

每次我遇到南京人,我都会问:宁海路现在什么样啊?

对于黎戈,我也想问:宁海路现在什么样啊?

黎戈是一位南京女子。我在很多年前写过一个城市随笔,里面谈到南京女子,“……要培养一种庄重且又妩媚的气质,我想,南京是一个绝好的城市。南京的女人们夏天出门是套裙、丝袜,回到家,在里弄和附近的小菜场出入时几乎是清一色的家常花短裤,踏着拖鞋,袅袅娜娜地穿梭。这一庄一谐,世俗的空间就很大了。于是,只要说到南京,人们就会觉得一个‘厚’字。这种厚,是重磅真丝的那种厚。”

这是我记忆中对南京女子的美好印象。我没有见过黎戈,想象中,她也是这样的女子,虽然她不是套裙丝袜的职场人,但因为居家写作,最爱碎花烂漫的睡衣;但读黎戈的文字,那种静、雅、考究,真就是重磅真丝的质地。

黎戈的个人经历相当单纯,她很早就进入婚姻生活中,从此安稳度日,波澜不兴。她的生活平顺、娴静,这一切,都在她的文字里有所体现,清凉又暖和。但同时,她又是一个敏思之人,观世阅人,颇有主见,而这个特点的呈现,也在她的文字里。

读黎戈的《因自由而美丽》,处处有会心之感。她在书中提到的种种“闲书”,很多也是我的书目。她有雅致且考究的趣味,文字风格自我且恬淡,有发见,有铺衍,随和中亦有自己的坚持。我是很欣赏这种风格的,借黎戈自己评价民国闺秀的评语,“平和有光”。

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黎戈评我早年的长篇小说《酒红冰蓝》的文字,感觉甚是愉快。我自己很少对《酒红冰蓝》做阐释,它本身已经完成,我要说的都在小说里,没在小说里说的,其实也不用说。但我对读者对它的反应与理解,很有兴趣。读黎戈那篇《那件疯狂的小事,叫爱情》,有一种作者遇到理想读者的快乐。我希望,对于黎戈的《因自由而美丽》这本书来说,我也算是一个理想读者。

2012-9-17

书评(媒体评论)

洁尘:黎戈有雅致且考究的趣味,文字风格自我且恬淡,有发见,有铺衍,随和中亦有自己的坚持。

张悦然:她能够看到事物最细微的部分,可以把情感放在一颗尘埃上。

韩松落:黎戈可贵之处,在于她给我们看到她如何成为一个“真人”。像《聊斋志异》中人,四处撷取气味、颜色、故事,努力沾染体温、画面、他人的历史,既世俗,又超然,既贪欢,又不忌惮刀锋之险,只为让自己画皮下的心,最终变得有血有肉,并透彻觉醒。

苏枕书:喜欢黎戈,是因为她低调、勤奋。这是作家的理想状态。正如黎戈自己所言,“随着时间的逝去,你知道有什么变重了,长成了”。所以她值得读者的期待与喜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19: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