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以世界五千年科学技术史为经,以各时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创新活动作纬,勾画了世界科技发展的生动图景。作者着力于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故事来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
《血液循环的发现者:哈维的故事》为其中一册,由孙茹编著。
威廉·哈维,英国医生,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根据实验,证实了动物体内的血液循环现象,并阐明了心脏在循环过程中的作用,指出血液受心脏推动,沿着动脉血管流向全身各部,再沿着静脉血管返回心脏,环流不息。他还测定过心脏每博的输出量。他在1628年发表《关于动物心脏与血液运动的解剖研究》等。这些成就对生理学和胚胎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血液循环的发现者:哈维的故事》为“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中一册,由孙茹编著。
《血液循环的发现者:哈维的故事》介绍了哈维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他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
与拉丁语交朋友
1588年秋天。对汤姆斯一家来说是个难忘的季节。因为10岁的小哈维考入了当时远近闻名的坎特伯雷国王学校。
这是一所教会学校,位于坎特伯雷教堂附近,在几世纪前曾是英国的教育中心。
“哈维考上坎特伯雷国王学校了!”“汤姆斯真有福气!”人们赞赏着。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牧场,附近的人纷纷前来祝贺。一连几天,汤姆斯家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开学那天。爸爸为小哈维准备了一匹白马。妈妈为他缝制了新书包。小哈维在乡亲们的目送下骑着马上学去了。
这所学校分为6个年级。从四年级开始,教拉丁文、文法、诗歌、算术、天文等学科。学校的管理严格,老师的教学认真。使校长安东尼由于管理成功受到了政府嘉奖。
学校有这样的规定,在学校必须用拉丁语说话:学校里除了拉丁语和希腊语外,不能使用其他语言。那时正是。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拉丁语是西欧的流行语言,当时的许多书刊都是用拉丁语写的,如果不会拉丁语是看不懂的。因为学校对拉丁语的教学工作极为重视,所以经常进行考试和竞赛。教师辛勤教学和校长的严格管理以及良好的校风对哈维的影响很深。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小哈维勤奋学习,苦读拉丁语并认真学习各门功课。
然而,对于哈维来说,来到坎特伯雷国王学校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学习拉丁语。它是那么陌生、难记。值得庆幸的是他在约翰逊小学上学时英语基础极好。这对他学好拉丁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当时。学校的主要课程是拉丁语,每天上午安排的全是拉丁语。下午还有文法、诗歌、数学等课程。这样紧张的学习,对于一般的孩子来说很难适应,有的孩子采取蒙混过关的态度。可对从小就显露出文学天资的哈维来说却是如鱼得水,他没有忘记父母对他的期望。在姐弟7人中,爸爸最喜欢他,指望他长大成才。
哈维的拉丁语老师罗伯特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精通古希腊语和拉丁语,曾出色地翻译过许多古罗马和古希腊的作品,得到了学术界的好评。罗伯特先生将毕生的精力都倾注在浩如烟海的古书里,由于他的知识渊博,语言表达能力极强。讲起课来总是绘声绘色,生动形象,所以哈维每次听他的课都觉得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上课前,他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总是坐在第一排,因为第一排离老师最近,听得清楚。他那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住老师,仔细地听老师讲课。看老师的口形练习发音。下课后。他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追着老师问个不停。在回家的路上,他骑在马背上,嘴里还背诵着课堂上学的拉丁语单词。
有一次,在骑马回家的路上,当行至一个土坡时,由于哈维的精力完全集中在拉丁语上,竟没能拉紧缰绳,从马背上滚落坡下……亏得一位好心的过路人将他扶起,把他送回家中。父母看到哈维摔得满脸是伤,不禁心疼得流下了眼泪……
吃过晚饭。妈妈扶着哈维回到他的房间,嘱咐他好好休息几天,等伤好了再去上学,哈维点头答应了。
可第二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哈维就硬撑着身体悄悄地来到姐姐的房间。叫醒了熟睡的姐姐,请姐姐为他准备点吃的。他要上学。姐姐开始没有答应。她不忍心看着受伤的弟弟去上学,可后来还是拗不过倔强的弟弟,背着父母,为哈维做早饭,送他上学。
哈维就是靠着这种顽强的毅力及刻苦的学习精神,使他的拉丁语学习进步很快,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在班级里崭露头角。在第一次学校组织的拉丁语竞赛中,他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为此而获得奖学金。在别人看来,这样的成绩确实应该满足了,而哈维却认为这并不理想,他更加发愤地学习。要争取夺得第一名。
当时,学校里尽管规定了学生在学校里必须讲拉丁语,但有些学生当着老师、校长的面讲拉丁语,当老师不在时就讲英语。可哈维却不是这样,他把拉丁语当成自己的亲密朋友,而亲密朋友就要朝夕相伴,以诚相待。因此,无论什么时候,他都自觉地使用拉丁语讲话。为这,他常常遭到同学们的讥笑。
为了能有更多的机会练习拉丁语,小哈维教会了姐姐、弟弟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这样他多了一个学习拉丁语对话的语言环境。另外,在哈维房间的墙上、门上、床头上到处都贴着拉丁语单词。小哈维简直成了拉丁语迷了。
在家里吃饭时,哈维总喜欢用拉丁语说出各种饭菜的名称。受他的影响,爸爸、妈妈也能说上几旬并不标准的英国式的“拉丁语”了。由于全力以赴,心无旁骛,很快哈维就能够应付自如地用拉丁语写短文、诗歌……在以后几次学校举行的拉丁语竞赛中,哈维都以第一名的成绩名列榜首。学校也为此对他进行了嘉奖。
良好的拉丁语言功底,为他进一步深造和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在哈维的医学生涯中,如果没有这熟练的拉丁语顺利地查阅各种医学资料,就难以发表医学论文:如果没有这良好的拉丁语基础,他的血液循环理论也不可能那么快地传遍欧美各地。
P18-22
十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前院长、两院院士
路甬祥
放眼21世纪,科学技术将以无法想象的速度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将全面崛起,国际竞争与合作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激烈和广泛局面。在严峻的挑战面前,中华民族靠什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人才,靠德、智、体、能、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今天的中小学生届时将要肩负起民族强盛的历史使命。为此,我们的知识界、出版界都应责无旁贷地多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现在,一套大型的向广大青少年传播世界科学技术史知识的科普读物《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出版面世了。
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和温州师范学院、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的同志们共同撰写的这套丛书,以世界五千年科学技术史为经,以各时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创新活动作纬,勾画了世界科技发展的生动图景。作者着力于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故事来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本书中介绍了科学家们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阅读这套丛书是对课本的很好补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理想读物。
读史使人明智。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文明,明代以前我国的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涌现出张衡、张仲景、祖冲之、僧一行、沈括、郭守敬、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这样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而在近现代,中国具有世界级影响的科学家并不多,与我们这个有着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并不相称,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相比较,在总体上我国的科技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当今世界各国都把科学技术视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把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当做提高创新能力的战略方针。我国也不失时机地确立了科技兴国战略,确立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又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需要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需要更多更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才。我真诚地希望这套丛书能激发青少年爱祖国、爱科学的热情,树立起献身科技事业的信念,努力拼搏,勇攀高峰,争当新世纪的优秀科技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