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爱尔兰人与中国(精)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作者 杰鲁莎·麦科马克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多年来,爱尔兰人看中国就如同拿反望远镜的观察者那样:视野所及的中国不仅陌生、怪异,而且似乎遥不可及。然而,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一切都已改变。我们不妨认为这一改变始于2008年5月12日,一场大地震给中国西南成都附近地区带来了巨大破坏,吞噬了7万人的生命。随之永久改变的是爱尔兰人眼中“中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国度”的观念。爱尔兰人对这样的悲剧并不陌生,我们的心已经和中国人民紧密相连,我们关注着那些失去家园、亲属,特别是那些失去唯一子女的人们。

2009年前后世界经济突然令人震惊地陷于崩溃。这场危机再次证实了建立这一新观念的紧迫性。在探究这一危机发生原因的过程中,爱尔兰人再次深深感受到当今世界国家间的关系如此密不可分:经济法则不再受到国家边界的制约;一国经济的崩溃意味着其他国家也无法独善其身。爱尔兰作为一个规模较小、开放程度较高的经济体正在从这一切中获取实实在在的经验教训。这是一个值得记取的教训——如果它意味着我们开始意识到爱尔兰的未来发展必须是在一个新的全球共同体范围内进行,那么,在这一进程中,中国正在成为我们最有价值的伙伴之一。

为什么我们历经如此长久的时间才得到这一认识?原因有二:其一,爱尔兰自1922年独立建国以来就主要专注于自己的内部事务;其二,大多数爱尔兰人迄今只是从孤立的海岛小国的经历出发来认识中国的。他们可能已到过比尔城堡的花园,或许只有那时才了解到花园中有多少树木、有多少奇花异草来自中国。他们或许曾在都柏林切斯特比特图书馆面对玉册和精美的龙袍惊叹不已,但并不知晓乾隆皇帝与爱尔兰之间的联系。或者,他们就在家门口曾遇到过几位中国人,目前,居住在爱尔兰的中国人超过16500人。然而,人们能从这些各式各样的经历中发现怎样的联系呢?他们又能怎样将这些经历联系起来呢?

就在不久前,爱尔兰人对于这样一个看来非常遥远的国度还难以产生持久的兴趣。今天,尽管中国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中国对我们这些身处爱尔兰的人们而言,还有许多需要了解的东西。当然,鉴于两国间的巨大差异,对它们做简单的比较看起来多少有些荒谬。仅以人口数量而言,中国有13.4亿人,这意味着,地球上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相比较而言,中国一个不大的城市容纳下爱尔兰岛上的六百万人口仍绰绰有余。然而,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和爱尔兰又有着惊人的可比性。两国都有悠久的历史,而其中又都不乏动荡的岁月。两国都珍视自己的历史遗产,并努力将其融人今天的实践。两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都实现了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或许甚至包括后现代)文化的转变。最后,作为实现富裕时间不长的国家,两国都要面对共同的难题,都在寻求自身关于中国人或爱尔兰人身份的定义。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然而,一个世纪以来的动荡促使中国努力探索关于自身及其文化的新模式。同样,我们爱尔兰人正在积极地重新界定自身的身份认同。不久前,我们中的许多人还不愿将北爱尔兰人视为“爱尔兰人”。而如今,北爱尔兰已被纳入“大爱尔兰”的概念,这也促使本书安排了关于马戛尔尼伯爵的章节:他出生于安特里姆郡并在那里长大成人,后来毕业于都柏林的圣三一学院。本书的第二章讲述了马戛尔尼伯爵率领英帝国使团于1793年首次朝见乾隆皇帝的经历。罗伯特·赫德(1835—1911)也来自安特里姆郡,在19世纪的最后几十年中担任中国总税务司。赫德的非凡之处在于能够在英国和中国上司中左右逢源,同样赢得了信任。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赫德将其本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引进到中国,特别是他所热爱的音乐。无论从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的视角看,赫德在各个方面都堪称绅士精神的楷模:西方人称赞他在复杂国际事务中展现出的娴熟的外交技巧;而中国人则为他廉洁、正直和彬彬有礼的举止所折服。  重要的是,罗伯特·赫德不仅将自己视为英国人,而且也自视为爱尔兰人。不仅如此,正如理查德·奥利里所说,正是这一爱尔兰人身份使赫德在中国任职时能够如此务实高效。作为爱尔兰人即便在今天仍意味着一个复杂的宿命。在赫德所生活的时代,爱尔兰刚刚开始要求从英国独立出来,情况更是如此。即便赫德自称爱尔兰人,他仍在不同的场合使用过不同的称谓:英格兰人、英国人、北爱尔兰人。

尽管这一例子并不符合任何一种关于爱尔兰身份的单一模式,它却恰恰反映了一种多重认同观,这些认同有时是相互竞争的——这正是爱尔兰身份的特征。在爱尔兰民族发展这一关键性历史时刻,我们的共和国总统如同罗伯特·赫德一样,来自北爱尔兰,是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的毕业生,她拥有英国和爱尔兰的双重国籍。也许正是由于这一异常复杂的身份认同感,面对正在形成之中的新的世界秩序,爱尔兰正以有能力、高效率的一员的面貌走进新的世纪。P1-3

后记

著名的中国史专家史景迁教授曾写道:“毫无疑问,这个国家之所以伟大,原因之一在于她具有吸引和保持其他人关注的能力。”中国从来不乏吸引这样关注的能力。史景迁教授的评论主要是针对多年前欧洲人关于中国的认识做出的,当时空间上的距离和旅行上的困难远比今天更令人望而生畏,欧洲人对于中国的了解也比今天少得多。无论马可·波罗是否真的到过中国,从那个时代起,中国就已成为人们的兴趣所在和心驰神往的地方。

改革开放政策是中国实现巨大经济、社会转型的根本动力。31年来,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取得了长足进步,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现代中国吸引了整个世界的目光。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与外部世界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理查德·巴瑞特在本书中对这一情况作了正确而又颇具说服力的概括:中国不仅处于上升阶段,而且正在追寻自己昔日的辉煌。五百年前,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中国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与印刷术加上语言文字是中国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的象征。中国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目前派出的联合国维和人员数量居五个常任理事国之首。此外,中国是世界第三经济大国,尽管面临当前经济危机的挑战,近年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及其前景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强烈兴趣,成为中国在21世纪重要全球影响的又一明确例证。

中国仍努力强调自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断探索实现经济繁荣、造福人民目标的新模式。中国目前正在调整过去十五年的增长模式,强调增加高技术含量的工艺和产品,减少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的生产。这些变化本身就有理由引起爱尔兰的极大兴趣:爱尔兰作为一个技术先进的贸易国,正在寻求与中国发展伙伴关系的新领域。

一个叫做“盲人摸象”的古代寓言可以形象地说明理解中国这样一个充满多样性的大国时所面临的挑战。在故事中,四个盲人触摸大象,每人分别私下猜测自己摸到的是什么,但结果都不正确。他们都未能给出正确答案,因为他们只是关注大象的某一部分而没能抓住其整体特征。本书的作者视野开阔,以专家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中国的线索。他们虽然分别集中讨论了中国和中爱交往的不同侧面,但同时也使读者获得了关于中国的整体认识。此外,他们不仅共同揭示了双方交往的历史,而且也探讨了中国与爱尔兰之间的共同之处,例如,爱尔兰和中国海外移民的经历(两国海外移民的规模即便不是世界之最,也都名列前茅)。本书的作者讲述了爱尔兰建国前和两国建交前一些爱尔兰人在家族和个人层面与中国发生的联系。一些文章还强调指出,音乐、文学等文化形态是双边关系的重要方面和推动力量;旅居爱尔兰的中国人和身在中国的爱尔兰人所建立的人员联系具有促进双方理解的重要价值;城市化是双方共同面对的机会与挑战;在商业往来中形成的联系、了解和信任是建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最有效方式,也就是中国人经常所说的双赢模式。越来越多的爱尔兰企业家和公司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设立机构、开展重要业务。

中爱建交三十年来,两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两国间友好关系日益紧密、成熟。近年来,这一关系不断扩大与深化:政治、贸易关系不断加强,在高等教育、食品、农业、旅游以及金融服务、环境、投资等新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繁荣。同时,在爱尔兰的华人群体不断壮大,充满活力;在中国同样出现了充满活力的爱尔兰群体。

今年也是爱尔兰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战略制定十周年。该战略在2005年经评估后重新启动,已成为爱尔兰致力于在多领域发展两国关系的有效政策框架。近年来,双方实现了一系列高端互访,有力地推动了双边关系的发展。除爱尔兰总统麦卡利斯2003年访问中国外,前总理埃亨和现任总理考恩也分别于2005年和2008年访华,每次随行访问的还有一支庞大的贸易代表团。温家宝总理、黄菊副总理和曾培炎副总理近年来也访问了爱尔兰。此外,两国还进行了多次部长级互访和交流。这些访问的成功和相互理解的增强为今后双边政治和经济关系发展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

随着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的是,我们要从盲人摸象的故事中获得启发,认识到中国作为一个整体的巨大发展潜力。在中国人口众多的内陆省份和那些迅速崛起的二线城市,我们还在致力于增进和保持人们对爱尔兰的了解。这些城市,如成都、武汉、郑州、大连、青岛,人口数量都与爱尔兰相当或更多。越来越多的爱尔兰公司和教育机构也与这些省份和城市建立了合作关系。

各种文化形态是中爱关系的重要载体。两国都在探索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契合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而且在文化事务中也是如此。我认为,文化是推动双边政治和贸易关系的重要领域。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与中国的关系,爱尔兰拥有的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是,中国政治领导人和商界领袖对爱尔兰在文学、音乐等领域的成就有充分认识并表现出浓厚兴趣。特别是,《大河之舞》在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功。令我和我的同事以及所有在华的爱尔兰人深感自豪的是,《大河之舞》入选今年(2009年——译者注)在中国收视人数巨大的春节晚会,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以外的文艺节目。

文化已深人到中国人民的生活之中。我在中国期间,最难忘、最令人感动的是2008年下半年访问在四川大地震中损毁的一所小学的经历。这次访问是爱尔兰政府救灾捐赠和爱尔兰小学生赠送画作的后续活动。这群九岁的孩子知晓很多有关爱尔兰的知识,热切地希望了解爱尔兰孩子的兴趣所在。他们还希望详细倾听爱尔兰人关于中国文化的看法。

尽管中国和爱尔兰在地理位置上相距遥远、大小迥异,中国与爱尔兰有着相似的历史经历,面临共同的挑战。这些共同之处引起了中国的兴趣,能够并且的确促进了双方的相互理解。过去四十年中,爱尔兰从地处欧洲边缘的欠发达农业国发展为高科技经济体,在软件和服务业领域具有举世公认的实力。爱尔兰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特别是教育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通过参与欧洲一体化发挥国际影响,对致力于探索自身经济社会模式的中国而言,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在这一领域双方具有开展互利合作的巨大空间。

在这里,我要向杰鲁莎·麦科马克博士表示由衷的敬意。是她孜孜不倦的工作使这一项目获得成功:她不仅组织完成了托马斯·戴维斯系列广播讲座,而且出版了这部著作。我还要向爱尔兰国家广播公司成功播出关于中国和中爱关系的托马斯·戴维斯系列广播讲座表示祝贺。中国的重要性对所有爱尔兰人而言与日俱增。随着整个世界争相与中国建立联系,我认为,思考中爱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关系的丰富内涵和巨大潜力是至关重要的。我相信,本书是朝着这一方向迈出的具有重要价值的一步。我也相信,2009年是爱尔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30周年纪念,本书的出版正当其时。

目录

爱尔兰总统玛丽·麦卡利斯的致辞

译者序言

第一章 中国镜像中的爱尔兰

第二章 帝国龃龉——乾隆皇帝与马戛尔尼伯爵的英国使团

第三章 清廷爱尔兰人总税务司——罗伯特·赫德爵士在中国1854—1908

第四章 从馅饼王奥到傅满州——爱尔兰、中国及种族主义

第五章 奥斯卡·王尔德笔下的中国哲人

第六章 三代罗斯伯爵的中国植物情

第七章 英雄主义与热情——爱尔兰赴华基督使团的先驱

第八章 东西音乐之神会一酋长乐队在中国

第九章 揭开中国的神秘面纱

第十章 中国的城市规划——大城市及其未来

第十一章 旅居爱尔兰的中国人

后记 为纪念中爱建交三十周年而作

撰稿人简介

本书部分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序言

爱尔兰和中国间的关系源远流长而又引人入胜,尽管其中许多内容很久以来还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最令人惊讶的并非这一关系年代之久远,而是其内涵如此丰富多样。正如汇集了爱尔兰国家广播公司(RTE)托马斯·戴维斯系列讲座的本书所展示的那样,这一关系既包括外交往来、深度商业联系,也包括音乐传统的神会相通;既包括文学上契合交融,也包括异国植物的引进栽种。中国与爱尔兰都曾有过复杂而又动荡的历史经历,都格外珍视自己的历史遗产;近几十年来都经历了从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实现了巨大的经济进步和繁荣发展,国际合作的规模不断扩大。

今年,中爱两国庆祝爱中建交三十周年。编撰、出版本书,回顾两国关系的悠久历史与紧密联系正当其时。两国在这三十年间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至少可以说,我们共同推动了这一进程的一部分。得益于中国经济的繁荣,爱尔兰在华企业蓬勃发展,爱尔兰消费者也从中国制造业的巨大产出中获益良多。同样,爱尔兰也接纳了数以万计的年轻、勤奋、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人,他们促成了爱尔兰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也分享了这一增长的成果。过去十年的情况尤其如此。

我在1997年曾作为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副校长访问过中国。2003年,我有幸以爱尔兰总统的身份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在那次成功的访问期间,我说过,我们期待着,不仅将致力于寻求经济繁荣的机会,而且要寻求增进友谊和相互间文化了解的机会。最近的一系列事件表明,高度的相互依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特征。展望未来,作为全球共同体的一员,拓宽和加强各国间,包括中爱两国间的相互联系至关重要。这也是爱尔兰国家广播公司出版本书和举办托马斯·戴维斯系列讲座等工作的重要性所在。我希望,随着爱中关系的深入发展,更多的推动两国间联系与交往的努力能够不断涌现。

爱尔兰总统

玛丽·麦卡利斯

2009年1月16日

内容推荐

爱尔兰和中国间的关系源远流长而又引人入胜,尽管其中许多内容很久以来还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最令人惊讶的并非这一关系年代之久远,而是其内涵如此丰富多样。正如汇集了爱尔兰国家广播公司(RTE)托马斯·戴维斯系列讲座的本书所展示的那样,这一关系既包括外交往来、深度商业联系,也包括音乐传统的神会相通;既包括文学上契合交融,也包括异国植物的引进栽种。中国与爱尔兰都曾有过复杂而又动荡的历史经历,都格外珍视自己的历史遗产;近几十年来都经历了从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实现了巨大的经济进步和繁荣发展,国际合作的规模不断扩大。

今年,中爱两国庆祝爱中建交三十周年。编撰、出版本书,回顾两国关系的悠久历史与紧密联系正当其时。两国在这三十年间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至少可以说,我们共同推动了这一进程的一部分。得益于中国经济的繁荣,爱尔兰在华企业蓬勃发展,爱尔兰消费者也从中国制造业的巨大产出中获益良多。同样,爱尔兰也接纳了数以万计的年轻、勤奋、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人,他们促成了爱尔兰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也分享了这一增长的成果。

编辑推荐

《爱尔兰人与中国》是第一部探讨中爱两国人民之间关系的开创性著作。该书是2009年6月为纪念中爱建交三十周年而作,共包括12篇文章。这些文章题材广泛,从两国外交史到音乐表演,从商务合作到园艺上的交流和文学上的相互启发。本书希望揭示的是,尽管中爱两国正式外交关系的建立只有三十年的历史,两国人民间的交流与合作源远流长而又复杂多样,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爱尔兰建国之前的久远岁月。

爱尔兰总统玛丽·麦卡利斯为本书发来了贺信,爱尔兰驻华大使戴克澜先生为本书撰写了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2: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