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君写少男少女成长中的淡淡忧伤和细腻的心理情感,写得栩栩如生,不带什么光环和矫饰,有着少年的单纯和美好,也有成人世界一般的冷酷、虚伪、欺骗和自私,有一种淡淡但很温馨的关怀,有一种善良、悲悯和宽容。
秦文君写校园,能把平凡的、琐屑的校园生活,神奇地写出童趣的光彩,反映出当代少男少女的原生状态;她把读者一步步带入主人公的生活天地,与他们共享欢乐、同担痛苦,同时也意味深长地启迪着每位读者,充满了善良和智慧、幽默与真诚。
《宝贝书女》为“秦文君儿童文学30年美雅典藏”书系之一,追忆了抚养、教育女儿萦袅成长的生活历程,是秦文君独特成功的子女教养方式成果的一种展示。
秦文君儿童文学30年美雅典藏,90年代就曾有”当下的冰心先生“的美誉,200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题名,中国入围“林格伦纪念奖”第一人,作品改编成影视最多的作家之一,获得国家级奖项最多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秦文君用饱蘸真情的笔触,点染孩子们的心灵空间……
这套“秦文君儿童文学30年美雅典藏”书系,包括了秦文君30年来最经典最畅销的小说代表作和散文代表作,仅仅看各分册书名就颇具吸引力和收藏价值:《男生贾里总动员》、《女生贾梅俱乐部》、《想见米男》、《花朵的梦想》、《宝贝书女》、《亲爱的书橱》,对一代代读着秦文君的作品长大的孩子来说,是一份值得永久收藏的珍贵礼物。
《宝贝书女》中,秦文君用温情款款的笔调,追忆了抚养、教育女儿萦袅成长的生活历程,以其情趣性和富于启发性,尤其适合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宝贝书女》的后半部分是女儿萦袅的文字和绘画习作,不妨可说是秦文君独特成功的子女教养方式成果的一种展示。
诗意的故事袍子
孩子永远是向往交流和表达的,而语言是这一切的基础。孩子们的语言有口头语言、内心语言、书面语言,丰富而雅致的语言根子在于阅读。即便幼小的不认识字的小孩也需要有口头语言能力来表述意向,用内心语言来体察模模糊糊的心绪,形成虽然简单,但有必要的逻辑思维,给孩子讲故事能巧妙地将这一切完美地结合。
我很早就开始每晚给袅袅朗读故事,刚开始的时候一个故事需要讲数遍,她才理解,后来对能理解的故事她也要求我讲很多遍,有时候都讲得口干舌燥,因为她听上瘾了,百听不厌。
有一阵,到了讲晚安故事的时刻,我会戴上专门准备的围裙,记得那是我的好朋友关夕芝送我的,我们把它称作故事围裙。我一戴上故事围裙,就变成故事妈妈了。这营造出一种非常温馨的阅读氛围,同时给孩子一种暗示,这是睡前故事时间了,孩子很快会安静下来,进入状态。
袅袅三四岁的时候,天真活泼,听熟了故事后,还喜欢翻阅图画书,点着画面上的小熊猫、小兔子、小姐姐编自己的故事,故事里的狐狸外婆、公公、舅舅等角色都安排得很有想象力,符合生活的逻辑。
她当时特别害怕洗头,怕洗头液弄进眼睛里,所以每次洗头她都要紧闭着眼睛,还要用小手捂住眼睛,而一旦什么都看不见了,她又感觉周围黑黑的,又孤独又恐惧。于是我开始选择在她洗头的时候给她讲有趣的故事,安慰她,慢慢地,她对故事更喜欢了,然后我会告诉她这个故事从哪本书里来的,让她去看书,希望她能慢慢地从听升级到读。
但这是困难的,袅袅还是依赖于听故事而不愿意独立去看书。我又想了个办法,让她先熟悉、认识各种书,因为小孩子往往愿意亲近熟悉的东西,对此感兴趣。为了让她走近书,我会派她干一些活。比如说,“袅袅,你去书房帮我拿本儿童杂志”,结果她可能把童话书给我拿了过来,我会告诉她,“这不是杂志,这是一本童话书”。过一会儿我又会说:“袅袅,你去帮我拿本妈妈写的书。”她可能会把别人写的书拿过来。有几次,我让她去书房取汉语词典,为了加深她的记忆,故意事先将词典高高地放在她取不到的地方,可这小家伙知难而退,远远看上一眼,便说:“太高,拿不到。”然后就算交了差。隔了几天,汉语词典移下来了,她会拖着它送来,弄得我哭笑不得。但是我还是经常让她去找书,找儿童读物,时间长了,她对书的分类很熟悉了,对书橱里的书的排放也清楚了,后来让她去取书,她变得又精通又拿手了,飞快地取来了,俨然一个自豪的图书管理员。我觉得那熟悉书的过程很重要,因为此刻她对书产生了一种亲近的情感。
父母的阅读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在西方,培养儿童阅读有两个渠道:一个是老师鼓励阅读,另一个是父母和孩子亲子共读。父母一般可以从孩子1岁半开始培养他(她)的阅读习惯。一开始不要给孩子太难的书,太难了孩子就会抵触,因为够不上会觉得无趣,觉得枯燥。如果孩子从小养成了阅读习惯,就可能终生与书为伴。
我开始把很多适合袅袅看的书从高高的书架上拿下来,放到她伸手可及的地方,让她感觉书就是她生活中的一部分;再给她讲故事时给她念到最有趣的部分就停下来,吊她的胃口,鼓励她自己读。
袅袅五六岁的时候,读了不少童话故事,我对萦袅从没有什么苛刻的要求,没有刻意要她认识多少字,做多少数学习题,我觉得只要智商没问题,有学习的兴趣,课堂上的学习是最容易的事;而书能读得不错,同时其他素质和特长也一起跟上,能做个开朗、聪明、诗意的人却是不容易的。所以我常请萦袅听曲子,向她推荐有价值的文学读物,在学习数学上也讲些趣味故事什么的。
可惜有一阵这小家伙有了空余时间就迷上了电视,天天查电视报,有时一清早就穿戴整齐坐在电视机前等待节目开播,想看的一个都不漏掉。有一次电视报没送到,我正幸灾乐祸,没料到她另辟蹊径,打电话去外婆家询问,而且问一遍就把播放时间全记得分毫不差。后来实在没办法,规定她每天只看一小时电视。规定制定时她大声抗议,可真的实施时,她的态度却还可以,有时超过时间,我看她一眼,她就会理亏地把电视机关掉,总算顾全大局,没有赖皮。于是我便想了一些办法来强化她的阅读兴趣。
在袅袅六岁前,直接阅读儿童文学书籍会有一些难度,因为认识的字不多,理解能力也跟不上,容易产生阅读障碍。所以她读哪本书之前,我会把书的内容用故事形式强化一下,比如先给她朗读,再让她自己读。还有,我们会进行一些角色互动,比如全家一起演《小红帽》,、第一遍袅袅爸爸演大灰狼,我演老外婆,她演小红帽。第二遍大家交换着角色来表演。记得有一次和三岁的袅袅演狼外婆的故事,演到狼外婆包着花头巾,屁股上夹着尾巴,坐在凳子上就会压着尾巴,很痛,小家伙对这细节特别留意。隔天我有位新结交的朋友上门拜访,也包着花头巾,袅袅看见她坐着不动,就很不礼貌地围着客人打转,还忍不住问:“你坐上去压着尾巴痛不痛?”弄得大家都很尴尬。我希望她分辨出生活和童话不同,于是改变方式,常常让她扮演书里的有趣的人物角色。她喜欢在头上缠一个大毛巾演名著里的“小穆克”,有时候我还和她一起扮演海盗啊,漂亮的阿姨啊,很多逼真的角色。那阵子为了她,我还专门编了一个叫“调皮的日子”的小说,把她表哥、表弟那些生活中的人物也都编进去,她就有很浓厚的兴趣。那会儿我是口头上说这些故事,有时候第二天接着讲的时候,她就会说:“不对,和昨天的接不上了。”她很喜欢《调皮的日子》里的淘气鬼朱多星和小沙。这些都提高了她的认知,丰富了她的情感和对阅读的热爱。
后来我们的家庭表演越来越有意思,有时候袅袅的外婆来了,也会在故事里演一个角色,家里的保姆也会客串一个最简单的角色。每个人演不同的角色,台词、语气、动作也可以尽情发挥,很多细节的东西都活了,气氛很欢快,有时候都要笑倒了,袅袅觉得很有意思。再让她去看书时,遇到不认得的字,她能顺利跳过去,整体的连贯的故事帮了她的大忙。读到角色的各种感受,她可能就会回想起演这些角色是什么感觉,让阅读更充满童趣,也有了延伸的令人惊喜的理解。
只有当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的时候,才是真正的阅读。所以我在书橱专门留一层,归她用,专门放袅袅看过的书,这个很有作用,能让孩子进出时都看到书橱,感觉到,“我已经看过这么多书了,我是一个爱书的人”,萌生出自豪感来。后来,她有了独立的小书橱,袅袅专用的,我不会在属于她的书橱中放很多她没看过的书,可能一开始只给她一本新书,最多两本,等她读过,领会以后再适时增加新的书。如果袅袅觉得这本新书没兴趣,看不下去,我知道这本书对她来说深了一点,会把它留起来换一本浅一点的。给幼小的孩子选书时,要选儿童文学的、经典一些的、名作家的,趣味和内涵有保证。先浅一点,慢慢再深一点。袅袅特别喜欢的书我一般会买两本,一本翻多了可能会被损坏的,另一本就能作为藏书,保存着,做永久的陪伴。当袅袅看到让自己入迷的书就在身边,会很亲切。后来她能够自己选择她想阅读的书籍后,我的这些做法就慢慢取消了,换成了另外一些东西。总之,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阅读需要一些专业的指导。儿童文学书里的故事会以它的美妙情趣和善意感染孩子,即使孩子长大了,忘了那些童年看过的故事,但故事里的价值观、美好的情景、不同的人物表现的坚强、智慧、善意等会对孩子有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P4-9
美雅典藏,最美好的纪念
高洪波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
从1981年秦文君发表第一篇儿童文学作品至今,已整整30年了。这些年来,秦文君执著于为孩子写作。她的作品畅销校园,被称为新时期少年儿童的心灵之作。她开创了当代儿童文学幽默轻松的风格,语言朴实优美睿智,很多作品已经成为语文教材的篇目。秦文君笔耕不辍,至今仍然每年有新作出版,一代代的小读者读着她的作品长大,她在90年代就享有“当下的冰心先生”的美誉。中国儿童文学界有值得研究的“秦文君现象”,她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一个优秀的品牌,一种人性的高度。
她写少男少女成长中的淡淡忧伤和细腻的心理情感,写得栩栩如生,不带什么光环和矫饰,有着少年的单纯和美好,也有成人世界一般的冷酷、虚伪、欺骗和自私,有一种淡淡但很温馨的关怀,有一种善良、悲悯和宽容。
她写校园,能把平凡的、琐屑的校园生活,神奇地写出童趣的光彩,反映出当代少男少女的原生状态;她把读者一步步带入主人公的生活天地,与他们共享欢乐、同担痛苦,同时也意味深长地启迪着每位读者,充满了善良和智慧、幽默与真诚。
在《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少女罗薇》和《孤女俱乐部》里,人们能感觉到她对孩子们从表及里的贴近。她笔下的双胞胎贾里和贾梅,少女罗薇、鲁智胜和林晓梅,硬派男生邱士力和硬派女生杜小杜,都透着朝气与韧劲,人物形象鲜明,体现着时代的烙印。小读者们感觉贾里贾梅就生活在他们中间——参加欢乐的生日派对,去冒险去闯祸,去逃避去弥补,幻想当明星,竞争礼仪小姐,寻找真正的患难之交,最后又梦想成真。
秦文君的儿童文学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除了小说外,她也写散文、随笔、童话、报告文学,而且都成就卓著,这是非常难得的。我个人也非常喜欢她的散文——无论是以她自己的童年生活为题材还是写成人世界的,也无论是怀人记感还是叙事抒情,都渗透着一份浓浓的生活情趣,倾注着一种深刻的、令人警醒的人生体验,读来兴味盎然、怡人启智。像《一诺千金》、《雷米夫妇》、《第一声喝彩》、《一个人的奇遇》、《一个走运的人》、《至尊的独立》等,都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令人回味无穷,受益匪浅。读文君的散文,仿佛和挚友、亲人叙谈家常,不时让人发出会心一笑,有时令人陷入深深的思考。她的有些短小精悍的散文和随笔,叙事色彩很浓,读来就像一篇篇隽永有味的微型小说。
在这些年里,她让自己的心灵穿过时间隧道,回到一种童年的心境,感受属于孩子们的喜怒哀乐。她要在作品中展示她的童心世界,将那些儿童生活的美和情趣表现得异常迷人,连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一点儿小小的惊喜、疑虑,都变得扣人心弦、感人肺腑。因为她深深地喜欢孩子,为了孩子她愿意永远写下去。
秦文君的探索精神和对儿童天性的深刻体察与细致关爱,使她的作品成为不可置疑的当代儿童文学经典。“儿童文学作家是天生的”,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的这句话好像就是说秦文君的。作为儿童文学作家,不管艺术天分有多高,最重要的是要有对童年生活的念念不忘,对生活和儿童的热爱。
秦文君是谦虚的,她沉静、淡然、快乐地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她总觉得自己做得太少,孩子们给予的回馈太多,收到那么多小朋友精心制作的礼物,总觉得自己受之有愧。
2011年,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上海高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精心策划的这套“秦文君儿童文学30年美雅典藏”书系,包括了秦文君30年来最经典最畅销的小说代表作和散文代表作,仅仅看各分册书名就颇具吸引力和收藏价值:《男生贾里总动员》、《女生贾梅俱乐部》、《想见米男》、《花朵的梦想》、《宝贝书女》、《亲爱的书橱》(后两本为新作),尤其最后一本《亲爱的书橱》,是秦文君梳理和总结了自己30年来的阅读史,对喜欢秦文君的读者和研究秦文君的儿童文学界同仁来说,具有特殊的阅读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研究价值。这在出版界是一件大喜事,值得庆贺,对秦文君本人来讲,更是最美好的纪念和深深的祝福。同时,这套美雅典藏书系对一代代读着秦文君的作品长大的孩子来说,也是一份值得永久收藏的珍贵礼物。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冰心先生的一句名言。秦文君一直怀着对孩子的爱,对儿童文学的爱,对生活的爱,30年一路走来,在充满荆棘的光荣路上,“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
爱,是永恒。写下此文愿和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