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终成眷属(中文本)/莎士比亚全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威廉·莎士比亚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威廉·莎士比亚所著的《终成眷属(中文本)/莎士比亚全集》依据世界上第1部莎士比亚作品集的全新修订翻译而成,是数以千计的版本中接近莎士比亚戏剧舞台的版本,也是三百多年来许多导演和演员钟爱的文本。

本书译文逼肖原作整体风格,以诗体译诗体,以散体译散体,从节奏、韵律、措辞三方面体现莎翁剧文的格律性。翻译风格多样化,主要包括:有韵体诗词曲风味译法、有韵体现代文白融合译法、无韵体白话诗译法,可读性强,文采斐然,文白用语,自然得体。

内容推荐

威廉·莎士比亚所著的《终成眷属(中文本)/莎士比亚全集》为“莎士比亚全集·中文本”中的一本,讲述了美丽而有才干的女主人公如何费尽心机去争取一个出身高贵、狂妄肤浅的纨绔子弟的爱情。该剧呈现了对立价值体系之间的相互斗争和冲突,是莎士比亚剧作中非常引人入胜、具现代魅力的作品之一。

目录

出版说明

莎士比亚诗体重译集序

《终成眷属》导言

终成眷属

《终成眷属》译后记

试读章节

莎士比亚本能的保守主义使他倾向于传统秩序。国王、伯爵夫人和老臣都仁慈慷慨,道德完善,令人敬佩,明显比勃特拉姆、帕洛和拉瓦契更让人认同。勃特拉姆被算计,其占有女性的自私欲望没能得逞。帕洛也被算计,其虚荣自负的真面目被揭穿。但是,作为角色布局者和语言艺术家的莎士比亚仍然在灰暗人物身上花费了大量精力。他利用这些人物在既成秩序之中拉开道道裂痕。国王告诫勃特拉姆,评价海伦应该看她的内在,而不应该看财富和阶层等外在的附属之物:“判善断恶,需听其言,观其行,/不由身世贵贱所决定。”然而,国王本人的权威就来自他自己的身世名号。而“听其言,观其行”或许也转而在暗示勃特拉姆,如果他不爱海伦,则不必与之成婚。国王随即从讲道理变为赤裸裸地下达权威命令:“此事于我信誉攸关,为使信誉无害,/我不得不行使自己的权力。”莎士比亚用极为凝练的写作风格说明了这一点。所谓“为使信誉无害”,国王是想表达“为使自己的信誉不受损害”,但讽刺的是,正是行使自己的“权力”本身却损害了信誉的规范。如同莎士比亚较为灰暗的剧本中常见的一样,尼科洛·马基雅弗利(Niccolo MachiaVelli)一直潜伏在阴影之处悄声指挥,提示荣耀和责任等美好的传统道德规范只能让位于赤裸裸的权力。

宣称自我主义这一新兴道德规范的人就得按此规范行事。勃特拉姆和帕洛都被揭发。两位大臣迪迈纳兄弟俩不仅是俘虏和床计这两处情节的关键人物,而且评论了被揭发者如何最终实现对自我的认识:“我们只不过是肉眼凡胎,没有上帝的帮助,算不上任何东西!/人类完全是在自己加害自己。”两位迪迈纳也是年轻人,也具有现代性。他们意识到,我们不能根据极端的宗教旨意把人类简单地划分为善与恶。相反,他们指出,人生呈现出灰色地带:“人生就像一块由不同丝线编织成的布匹,善与恶相交缠。善行,若不受到过失的鞭答警示,会变得傲慢无边;恶举,若不受到善念的安慰鼓励,也会变得自暴自弃。”对于由诸多迥异元素编织而成的莎士比亚悲喜剧而言,这句话道出了其主题所在。

帕洛最终承认自己言辞浮夸,他自称:“我因生性善言,自能运用自如,左右逢源。”如他的名字所示,他除了言辞别无所能。不过,这又意味着什么呢?另一方面,勃特拉姆只是在失去海伦之后才认识到她的巨大价值。喜剧的情节给了他第二次与她相爱的机会。不过,在没有奇迹出现的现代社会,“有情之人终成眷属”只不过是一种虚构。在剧情发展过程中,我们不止一次被承诺,说所有一切都会圆满终结。但当剧情来到高潮,国王却说,“结局似皆大欢喜”,并表示“有情之人若能终成眷属”,也就不枉费遭受的所有痛苦。“似”、“若”这些微妙的条件性限定词为悲剧的世界留下了一扇未关闭的门。

P6-P7

序言

他非一代骚人,买属万古千秋。

这是英国大作家本·琼森(Ben.Jonson)在第一部《莎士比亚全集》(Mr.William Shakespeares(?omedies,Histories,&Tragedies,1623)扉页上题诗中的诗行。三百多年来,莎士比亚在全球逐步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似乎与这句预言在在呼应。但这并非偶然言中,有许多因素可以解释莎士比亚这一巨大的文化现象产生的必然性。最关键的,至少有下面几点。

首先,其作品内容具有惊人的多样性。世界上很难有第二个作家像莎士比亚这样能够驾驭如此广阔的题材。他的作品内容几乎无所不包,称得上英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帝王将相、走卒凡夫、才子佳人、恶棍屠夫……一切社会阶层都展现于他的笔底。从海上到陆地,从宫廷到民间,从国际到国内,从灵界到凡尘……笔锋所指,无处不至。悲剧、喜剧、历史剧、传奇剧,叙事诗、抒情诗……都成为他显示天才的文学样式。从哲理的韵味到浪漫的爱情,从盘根错节的叙述到一唱三叹的诗思,波涛汹涌的情怀,妙夺天工的笔触,凡开卷展读者,无不为之拊掌称绝。即使只从莎士比亚使用过的海量英语词汇来看,也令人产生仰之弥高的感觉。德国语言学家马克斯·缪勒(Max Miiller)原以为莎士比亚使用过的词汇最多为15,000个,事后证明这当然是小看了语言大师的词汇储藏量。美国教授爱德华·霍尔登(Edward Holden)经过一番考察后,认为至少达24’000个。可是他哪里知道,这依然是一种低估。有学者甚至声称用电脑检索出莎士比亚用的词汇多达43,566个!当然,这些数据还不是莎士比亚作品之所以产生空前影响的关键因素。

其次,但也许是更重要的原因: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娱乐性。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寓教于乐。莎士比亚的作品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能够给予读者或观众极大艺术享受的娱乐性创造物,往往具有明显的煽情效果,有意刺激人的欲望。这种艺术取向当然不是纯粹为了娱乐而娱乐,掩藏在背后的是当时西方人强有力的人本主义精神,即用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来对抗欧洲上千年来以神为本的宗教价值观。重欲望、重娱乐的人本主义倾向明显对重神灵、重禁欲的神本主义产生了极大的挑战。当然,莎士比亚的人本主义与中国古人所主张的人本主义有很大的区别。要而言之,前者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肯定了人的本能欲望或原始欲望的正当性,而后者则主要强调以人的仁爱为本规范人类社会秩序的高尚的道德要求。二者都具有娱乐效果,但前者具有纵欲性或开放性娱乐效果,后者则具有节欲性或适度自律性娱乐效果。换句话说,对于16、17世纪的西方人来说,莎士比亚的作品暗中契合了试图挣脱过分禁欲的宗教教义的约束而走向个性解放的千百万西方人的娱乐追求,因此,它会取得巨大成功是势所必然的。……

三、无韵体白话诗译法  无韵体白话诗译法的特点是:虽然不押韵,但是译文有很明显的和谐节奏,措辞畅达,有诗味,明显不是普通的口语。例如:贡妮芮 父亲,我爱您非语言所能表达;

胜过自己的眼睛、天地、自由;

超乎世上的财富或珍宝;犹如

德貌双全、康强、荣誉的生命。

子女献爱,父亲见爱,至多如此;

这种爱使言语贫乏,谈吐空虚:

超过这一切的比拟——我爱您。(《李尔王》第一幕第一场)李尔 国王要跟康沃尔说话,慈爱的父亲

要跟他女儿说话,命令、等候他们服侍。

这话通禀他们了吗?我的气血都飙起来了!

火爆?火爆公爵?去告诉那烈性公爵——

不,还是别急:也许他是真不舒服。

人病了,常会疏忽健康时应尽的

责任。身子受折磨,

逼着头脑跟它受苦,

人就不由自主了。我要忍耐,

不再顺着我过度的轻率任性,

把难受病人偶然的发作,错认是

健康人的行为。我的王权废掉算了!

为什么要他坐在这里?这种行为

使我相信公爵夫妇不来见我

是伎俩。把我的仆人放出来。

去跟公爵夫妇讲,我要跟他们说话,

现在就要。叫他们出来听我说,

不然我要在他们房门前打起鼓来,

不让他们好睡。  (《李尔王》第二幕第二场)奥瑟罗 诸位德高望重的大人,

我崇敬无比的主子,

我带走了这位元老的女儿,

这是真的;真的,我和她结了婚,说到底,

这就是我最大的罪状,再也没有什么罪名

可以加到我头上了。我虽然

说话粗鲁,不会花言巧语,

但是七年来我用尽了双臂之力,

直到九个月前,我一直

都在战场上拼死拼活,

所以对于这个世界,我只知道

冲锋向前,不敢退缩落后,

也不会用漂亮的字眼来掩饰

不漂亮的行为。不过,如果诸位愿意耐心听听,

我也可以把我没有化装掩盖的全部过程,

一五一十地摆到诸位面前,接受批判:

我绝没有用过什么迷魂汤药、魔法妖术,

还有什么歪门邪道——反正我得到他的女儿,

全用不着这一套。  (《奥瑟罗》第一幕第三场)

后记

诚然,如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版《莎士比亚全集》编者所说:“《终成眷属》是上演次数最少、叫座程度最低的莎士比亚喜剧之一。”在译者看来,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在于其情节。一方面,该剧剧情较为简单,缺乏其他莎士比亚剧作中主次情节齐头并进或交错发展的繁复与宏大;另一方面,剧中女主人翁通过“床计”的不耻行径,最终与心爱之人终成眷属的事实也令许多批评家莫衷一是,甚而将其归入“问题剧”的行列。不过,在译者看来,情节方面的局限丝毫不影响《终成眷属》在语言艺术方面的重要价值,剧中人物对白的丰富多样与生动细腻对译者构成的挑战可谓不亚于任何其他莎士比亚剧本。

为此,在着手翻译之前,译者参考了朱生豪和梁实秋二位前辈翻译家的译本,于原文理解和译文表达两方面均多受裨益。同时,也对莎剧全集之所以需要此番重译的原因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即,对于剧本中超过半数文字以上的诗体语言,二位先生皆以散文体译出,其译本在整体风格上与原作的差异可谓一目了然。因此,译者自己在《终成眷属》的翻译过程中始终贯彻了以诗体译诗体、以散体译散体的原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正如此次《莎士比亚全集》汉译主编辜正坤先生所指出,由于种种原因,英文原作中的格律诗大多数并未押韵。而在《终成眷属》的翻译过程中,对于这类诗体对白的处理上,译者对自己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注意了译文在措辞方面的选择和节奏方面的铺排,而且还结合原文具体语境以及中国读者的审美习惯,以灵活的押韵形式进行翻译,将原作中几乎所有的无韵诗体对白全都以韵文译出,使得译本的诗味更加浓郁。为此,译者常常是一字之立,掂量再三,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可见一斑。当然,至于译文效果是否理想,最终还得交由读者来判断。

本剧于今年盛夏七、八月份译于家乡成都。时正值家父弥留。在每日有限的病房探视时间里,眼见父亲日益衰微,每每无比期盼自己能化身剧中海伦,“深悟造化精髓”,助其药到病除。然而,“人生在世一一命如浮萍”,并非戏中所有的“奇妙玄奥之事”都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如愿上演。如今,父亲已然离世而去。不论先父而今身在何方,我都想把自己学术生涯中这第一部译著献给这位生我养我之人,其衣食之恩今生难忘。

同时,我也想把这部译著送给我自己,作为时时之勉励。因为,正如原作者莎士比亚借剧中人物之口所说,“人生就像一块由不同丝线编织成的布匹”——其间充满着太多的功过成败、荣辱显隐、情仇喜悲,乃至善恶生死。此两两之间纵横交缠,须臾转换,自古以来令多少人手足无措,自叹渺小无奈。面对未知的命运,世人所能做的也许只是以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对无限的探索之中,尽己所能,积淀下关于自然、关于文化的哪怕点点滴滴、微不足道、有用或无用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未知的把握。唯此,莎士比亚同时代巨子培根呼唤:“知识就是力量。”而在莎士比亚自己看来,正是由于有“知识”相助,人类才得以“无视恐惧”——“在本应向未知的恐惧低头的时候,却可以倚仗所谓的知识,增加我们的勇气”。也许,这正是永恒的莎士比亚跨越数百年时光和上万里重洋告诉我们的关于学习和学术的意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6: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