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以被视为一本促进教与学的书,一本自助教程,或者是一种提高整个学校成绩的途径。
本书的架构围绕所命名的“选择学习”模型。这个模型包括指向成功的八个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成功,另外七个是紧迫感、冒险、激情、帮助、动机、信念和领导。等你读完这本书,这些简单的词语会帮助你记下书中所包含的每一个原则,而且会提示你如何使用这些原则去帮助学生和老师。
本书适用于学校教育——例如教师、校长和学生,但也同样适用于家长和家庭。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选择学习(为成功而教) |
分类 | |
作者 | (美)奥斯古索普//奥斯古索普 |
出版社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可以被视为一本促进教与学的书,一本自助教程,或者是一种提高整个学校成绩的途径。 本书的架构围绕所命名的“选择学习”模型。这个模型包括指向成功的八个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成功,另外七个是紧迫感、冒险、激情、帮助、动机、信念和领导。等你读完这本书,这些简单的词语会帮助你记下书中所包含的每一个原则,而且会提示你如何使用这些原则去帮助学生和老师。 本书适用于学校教育——例如教师、校长和学生,但也同样适用于家长和家庭。 内容推荐 本书以崭新的视角重新定义成功与失败,结合生动的事例,阐述了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使其获得学习成功的八大法则: 成功:成功就是致力于你之前认为不可能的事情,进而不断地超越过去。 紧迫感:紧迫感意味着既重要又紧急,却无忧虑和恐慌。 冒险:做从未做过的事情意味着学生在成功可及区内迎接挑战。 激情:让学习联系生活,具有挑战性,激发灵感,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 帮助:师生的成功取决于教师在合适的时间提供给每个学生合适的帮助。 动机:选择学习意味着循着正确的理由去做正确的事。 信念:取代任何类型借口的办法是拥有一个信念——成功一定会到来。 领导:所有具有领导头衔的人的任务是帮助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成为领导。 目录 导论 成功是什么? 失败是什么? 第一章 成功的3D法则 渴望(Desire) 决定(Decision) 坚定不移(Determination) 自我预期(Expectation) 成功的3D法则的运用 第二章 紧迫而非压迫 紧迫和压迫的区别 紧迫感和学习 第三章 做那些你从未做过的事 为什么逃避陌生的事物? 成功可及区 教师身为设计者 第四章 点燃心中的火焰 联系学习者的生活 富有挑战性 激发灵感 第五章 帮助在路上 邀请式帮助 教学式帮助 肯定式帮助 思考,选择,行动,成功 第六章 循着正确的理由去做正确的事 失败成瘾的对立面 动机和行动 成功的3D模型 点燃心中的火焰 一个人能判断他人的动机吗? 第七章 熄灭消极的想法 不要找借口 信念的眼睛 希望和信念 愿景和信念 第八章选择引领 谁应该去引领? 引领和帮助 感知和领导管理 后记:期待成功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成功可及区 做你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意味着一定的冒险。学生们不愿意去冒险,就像刚才提到的,他们什么也不做,因为他们害怕事情会变得更糟,或者他们干脆以及格作为学习的目标。与其“亮着灯以防万一有陌生人拜访”倒不如关了门从里面反锁上。没有风险,没有挑战,当然,也没有进步。 对于学生来说是要承担可控的风险,对于老师来说就是寻找一个合适的区域,让身处其中的学生获得拓展并取得成功。维果斯基将其命名为最近发展区。正如海德加德对维果斯基的理论所解释的:“教学的最主要特征是它创造了一个最近发展区,以激发一系列内部的发展过程。”皮亚杰认为教学对于发展来说不是很重要,发展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与其不同,维果斯基相信教学激发了儿童的发展。不过,这两位心理学家都更关注人类的发展,而不是帮助学习者取得进步的有计划教学的力量。 我们认为老师和学生都必须着眼于成功可及的区域。我们已经把成功定义为超越已有的成绩——做你从未做过的事情。因此我们认为老师和学生需要关注的区域是:学生迎接挑战,竭尽全力,超越已经实现的目标,取得一个新的水平的成功。这意味着承担一定的、可以掌控的风险——对老师和学生都是如此。老师可能不确定学生是否能在他所给的任务上取得成功,所以老师让学生去试一试。在尝试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把任务调整得更难一些或更简单一些,但在这个过程中成功才是焦点——学生比以前做得更好或是更多。 那些设计电子游戏的人就很好地理解了我们所讲的成功可及区。任何一个看孩子们打电子游戏的人都能很快地总结出,游戏要比学校里大多数学习活动引人人胜得多。为什么游戏能让人如此投入呢?因为打游戏时,你总是不断地在挑战一些新的东西,进入下一个级别。游戏设计者把“成功可及区”这个概念诠释得淋漓尽致。如果游戏太简单,打游戏的人就会觉得没劲;如果太难,打游戏的人又会放弃——转而去寻找另一个游戏。正是这永无止境的挑战,让游戏者一直沉浸于其中。 一些教育者得出这样的结论,越来越多的课堂教学需要引入游戏的形式。而理查德·斯旺(2007)指出,大家在用游戏激发学生的表现上下了很大的工夫,但并不是很成功。那些学校计算机房的游戏,既不像电子游戏那么刺激,又不能实现有效的教学,持续的时间还特别短,以至于学生玩一会儿就得回到教室听讲,因此这对学生的吸引力并不大。斯旺(2007)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帮助教师开发与游戏具有相同设计理念的学习活动,而不是采用真正的游戏。 举例来说,我让学生们用电子辞典查找单词的意思和词性。学生们两人一组,互相计时,完成学习任务。我们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在给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并且每周都尝试着刷新之前的时间纪录。学生们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注意力明显比原来集中了,而且效率越来越高。虽然这个学习任务对于某些学生来说有很大的难度,但是每个人都取得了成功,根本不需要老师的督促和帮助。 教师身为设计者 通常情况下,老师们不会把自己看成是教学设计者。他们更多地把自己视为他人开发的产品的消费者。但事实上,老师们每天都在进行着教学设计。他们决定着如何使用手头的资料,怎样呈现新的任务,怎样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教学内容。在这个意义上,教师的主要责任是设计一个学生可茁壮成长的环境——去设计各种各样的方法帮助学生承担风险,调整自我,尝试新的事物,做那些他们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 当教师创设出一个帮助学生学习的新方法时,教师全身心地沉浸于整个设计过程中。这个过程通常指向于学习工具和辅助教材的开发。举个例子,有位数学老师可能设计了一个可动手操作的教具来帮助学生掌握小数这个概念。也可以是研究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例如老师把拼写规则编成歌教给学生。 我在偶然翻看一本书的时候,读到一位来自加州的老师撰写的文章,他把数学、拼写和语法规则都编成了歌教给三年级的小学生。我也曾经编过一些歌教学生词汇和语法,所以我对此很感兴趣,于是就去浏览他的网页。他把学生的歌声灌成唱片出售,不过他也提供歌词下载。我把歌词打印下来以后,用我的四弦琴(一种类似吉他的夏威夷乐器)伴奏,在班上教孩子们唱记忆词性和四种句式的歌。我发现这些歌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即使重复多次,学生们也不会嫌烦。有一天,我们还把学生们唱歌的情景录成了视频短片,放在我们班级的网页上。后来我们在四弦琴的伴奏下学习基本的旋律,并一直坚持演唱我们的歌曲。音乐是一种很好的帮助学生记忆的工具。 设计,像拜德里的歌曲记忆法一样,可以引发任何新事物和新想法。建筑师设计楼宇,电子工程师设计手机和计算机。这些有意义的设计让我们的生活不断进步。设计也可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质量。正如尼尔森和斯图特(2003)所谈到的设计的力量一样: 我们被设计所吸引,投入其中,因为它是一项源于力量、希望、激情、渴望和爱的自发的活动。无论是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来说,设计是一种产生能量比消耗能量多的活动,是可以创造更多资源的创新研究。设计活动不同于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出于需要、恐惧、软弱、恨、痛苦等反应性动机。 这些作者推断老师们会被设计所吸引,因为设计允许他们去尝试新的事物——去冒险,去探究学生如何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在这个意义上,设计之于老师就等于学习之于学生——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我们的想法是如果教师尝试更多的方法去帮助学生学习,学生就更有可能在他们的学习中承担相应的风险——去拓展自己,超越已有的成绩。 我们喜欢尼尔森和斯图特(2003)对“设计”概念的诠释——我们从广义上来看这个词——“创造出比消耗掉的能量更多的能量,创造出比使用掉的资源更多的资源”。一项成功的学习活动——吸引着学习者的活动——可能需要老师花费一些时间去设计(包括精力和资源),但是它会产生比教师消耗掉的更多的精力,更多的努力,更多的全神贯注,更多的学习。 每当老师思考一种帮助学生掌握某项任务的方法时,老师应该考虑学生将要花费的精力。学生们将做些什么?学生将如何向自己和老师证明他们已经掌握了这项新的任务?当老师们创造出有效的学习活动时,他们其实是在给学生添加燃料。有效的教学方法被其他老师所借鉴,所花费的精力将获得更多的收益。因此,教师们需要不断地从有效的教学设计中汲取力量,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这样老师们就会去做他们从未做过的事情,就像他们要求学生们去做从未做过的事情一样。因此,学生们拓展着自我,在成功可及的区域内完成新的任务,同时教师们在创设着一种学习氛围,去挑战学生实现更高的目标,做得更好。如同挑战性的学习对学生所起的作用,这种创造与设计的行为对教师起着同样的作用。它提升着教师,为教师注入能量。如果教师都能从这个角度来看待自己的角色,他们的职业倦怠自然会减轻许多。如果学生们能够给予相应的回答,那么在我们的课堂上就会有更多的成功和更少的失败。成功提升着学生、教师、家长和校长——每一个人。为此,当学生和老师都选择了学习,每一个人都将受益匪浅,因为每个人都在经历成功。 P43-47 序言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在我们的整个生活中一直都在写这本书。我,罗素,是一个大学教授;我的妻子,劳莉,是一名小学六年级老师。我们有5个孩子,16个孙子和孙女。正是在为人师、为人父母的过程中,本书中所讲的理念在我们的脑海里渐渐浮现出来。有人会说我们一直在“研究我们自己的生活体验”,这是一种通过反思我们自己的生活得出意义的方法。也有人会说我们一直在进行着“肯定式探询”的研究,这是一种通过关注核心竞争力,改进整个组织的方法。可能还有人会说我们是从被广泛接受的心理学或社会学理论中得到了启示,例如“自我效能”理论。 这可以被视为一本促进教与学的书,一本自助教程,或者是一种提高整个学校成绩的途径。我们并不在意读者如何看待它,我们只是希望实现最终的目的:帮助读者超越自己——比他们预料中的自己做得更好,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去帮助其他人做同样的事情。这是本书所要传达的核心思想,它适用于学校教育——例如教师、校长和学生,但也同样适用于家长和家庭。我们相信这种思想的普及是可能的,因为我们确信本书中所讲的理念是人类进步的基石。 模 型 本书的架构围绕我们所命名的“选择学习”模型。这个模型包括指向成功的八个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成功,另外七个是紧迫感、冒险、激情、帮助、动机、信念和领导。等你读完这本书,这些简单的词语会帮助你记下书中所包含的每一个原则,而且会提示你如何使用这些原则去帮助学生和老师。 个体做出个人选择的力量是这个模型的基础,即那些使人更趋近于学习还是更远离学习的决定。这就是为什么在图中你可以看到,这个模型的周围写着“个人能动性的力量”。如果有人问,这本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我们会说书中的每一幅图、每一个表都基于同一个理论前提,那就是“个人能动性的力量”。我们的目的就是帮助每一位读者去践行这种力量,同时用这种力量让更多人受益。 模型的运用 一个模型或者一种理念的价值就在于它在实践中被运用的程度。因此,在教育变革过程中,那些没有燎原的星星之火,不是因为它们没有用,而是因为那些理念没有被广泛地运用。为了帮助读者运用这些理念,我们在每一章的最后增加了一个题为“学而习之”的小节。这个小节列举了一些建议,教师们可以借此运用每一章中的原则去帮助学生更成功地学习,其中每个建议都来源于现实课堂中学生的真实经历。由于我们已经在自己的教学中使用过这些建议了,所以我们相信当你应用这些建议的时候,你将看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著的进步。 当然,我们知道在“学而习之”这一小节中所列的想法并不全面,难免挂一漏万,但它们是教师们用模型中的原则展开试验的一种途径。在教师们阅读本书并运用这些理念提高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将继续从他们那里收集运用模型的有效事例。 帮助每一个人成为学习者 生活中最激动人心的事情莫过于比我们之前所做的更好。生活,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系列的学习经历。我们对于我们自己和我们周围的世界知晓得越多,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越好,不过这适用于我们在这些学习经历中取得了成功的情况。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在家里,或在我们的私人空间中所遇到的挑战压倒了我们,我们学到的就是失败,而且可能在这一过程中会变得失败成瘾。进而,我们应对接踵而来的困难的能力就会越来越低了。然而,如果我们战胜了挑战,我们学到了胜利,这将使我们更有力量,更坚信我们能够实现我们设置的任何目标。 我们同意本杰明·巴伯——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的观点,他说:“我不把这个世界分为强与弱,或者成功与失败……我把这个世界划分为学习者和不学习者。”选择不学习的人——因为任务艰巨而选择逃避——从而选择过着不充实的生活。那些说“这已经够好了,我没必要做得更好”的人,从来不会体验到在似乎不可能的事情上取胜的感动。本书将帮助你自己和其他人成为每天都体验到这种感动的学习者。 注:当我们分享我们自己的经历的时候,我们都使用的是第一人称。其中有关年龄较小的学习者的经历通常来自劳莉,而那些成年人的学习经历通常来自罗素。 后记 期待成功 一次,有一个年轻人来找我咨询。我们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帮助他设立比他一向习惯设定的更高的目标。在谈话的中间,他抬起头带着惊讶的表情说:“你是第一个期待我成功的人。”他当时悲喜交加——悲伤是因为他开始意识到他在过去失去了太多太多,欢喜是因为未来突然间变得光明起来。有些读这本书的人可能会说这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另外一些人会说这是一本关于成功的书。这两种看法都对,不过这本书所要传达的中心思想是——用本书的题目的第一个词来总结——选择,它把书中的每一部分联系起来,使书中的每一个原则鲜活起来。这是一本关于教与学的书,但是这是一种特别的教与学,置身其中的学生和教师都选择成功。 我们相信如果我们和来咨询的那个年轻人的父母谈及此事,他们一定会说:“我们一直期待自己的儿子成功呀!”如果去问他的朋友们,他们也会说这个年轻人表现得不错。但是,他并没有感受到这些。他并不认为自己是那种几乎可以在任何事情上都取得成功的人。那些他身边的人并没有视他为失败者,但是在内心深处的某个地方他知道自己并没有把自身的潜能发挥出来。他只是需要有一个人期待他做得更好,然后他就可以拥抱同样的期待,去选择学习。 柯林斯在他的畅销书《从优秀到卓越:企业成功之道》中提到一个“刺猬理念”。所有优秀的公司领导都是“刺猬”。他们知道怎样从一件十分复杂的问题中简化出一个单一的、有条理的理念,看似简单,但却反映了对事物的深刻理解。一旦选取了这个理念,他们就热情高涨地去实现它。他们践行着他们的能动性去选择团队最需要的东西。 在古希腊寓言中,狐狸是一种狡猾的动物,能够设计无数复杂的策略,偷偷向刺猬发动进攻。但每一次刺猬都蜷缩成一个圆球,浑身的尖刺指向四面八方。刺猬屡战屡胜。每一次刺猬都期待着成功,它践行着它的能动性,并选择了可行的途径。我们认为狐狸已经失败成瘾了。它经历着艰难的选择,而且因此不断地做着行不通的事情。它在屡战屡败之后,就不再期待成功了。 类似的,另一本书《影响者:权力改变一切》的作者强调,那些为世界带来重要变革的人们是那些解决了似乎无法解决的问题的人——选择具有影响力的人。他们选择去引领,和在公司里变得卓越的领导们一样,影响者积累着他们选择的权力。他们期待成功。 因此,如果个体或团队践行选择的权力的能力是促使人类进步的核心,那么一个人如何去帮助另一个人增强这种力量呢?那些优秀却不卓越的学校不会视自己为失败者,因为在某种意义上他们不是。他们每年都通过达标,他们避免了学区或上级教育部门的处罚。那些没有成为优秀的影响者或领导,差强人意地生活着的人,也不会视自己为失败者,并且从很多方面来看他们不是。他们支付自己的账单,他们工作,他们对生活的社区有所贡献。 然而,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定义会让那些做得还行的人感到不舒服。作为个人或团队,从优秀到卓越,个人需要拓展他们的能动性。为了解决一个似乎无法解决的问题,一个影响者必须着眼于一个能够促进成功的首要目标——挖掘个人全部的潜能。这是我们对成功的定义。失败其实是一个代名词,它的本意是比自己的能力表现得差。失败是选择不断地蚕食个人的选择的权力。 在我们的定义里,卓越的公司、卓越的学校、卓越的个人是永远与失败做斗争的人,因为成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目标。在未来,总是有某个有价值的、几乎不可能的目标盘旋在某处。无论有多少赞誉或利益会到来,选择回避目标就是失败。 逐渐意识到个人的潜能和个人需要实现的目标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它能使个人选择的力量增强。这都关乎意识。那个告诉我们从来没有人期待他成功的年轻人,渐渐地意识到他自己选择的权力和值得追求的目标。他从他自己的潜能中醒来,并主宰着自己的生活,而不再简单地去应付那些看上去似乎无法解决的问题和遥不可及的目标。 像大多数学习一样,发展起强大的个人选择的力量需要实践。每一次我们选择去学习,每一次我们选择去解决一个真正艰巨的任务,而且坚持下来直到成功,我们会增强个人能动性的力量,增强选择的力量——这是本书的中心思想。我们相信这能够帮助任何人成为更好的学生或更好的教师,并享受更快乐的生活。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