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自由的老虎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沈诞琦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彼得·海斯勒(《寻路中国》作者)、苗炜(《新知》杂志主编)鼎力推荐。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一群照亮人类历史的天才,从菲茨杰拉德,冯·诺伊曼,艾伦·图灵,乔治·凯南到约翰·纳什,一个故事可以呈现所有道理。一个中国女孩进入普林斯顿,用详实的档案与第一手采访资料,铺写出他们挣脱束缚、追寻内心自由与价值的动人故事。

《自由的老虎》编著的沈诞琦。

内容推荐

《自由的老虎》是一本人物传记类的散文,由一系列普林斯顿校友的传记组成。

这些传记中的资料来自作者的采访、普林斯顿图书馆及资料馆的档案,以及各类已发表的文章和书籍,有几篇已经在《三联生活周刊》《书城》《上海文化》上发表过。

作者在高二那年因一个交换生项目赴美,之后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在这个培育过无数英才、尤其是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母校里,开始了四年的生活。她写作这本书的初衷,是向自己钟爱的作家菲茨杰拉德致敬,却在查阅资料时无意发现,原来菲茨杰拉德还曾深深影响过许多曾在普林斯顿就读的学生,其中有杰出的外交家乔治凯南(George Kennan),知名传记作家斯科特伯格(A Scott Berg),炙手可热的金融记者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还有因写作《江城》《寻路中国》而在中国声名鹊起的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命运似乎在无意之中成为一个神秘的圆环……接下来的两年,她用所有的业余时间联系、采访这些人,写下他们的故事。她的笔触谨慎,同时饱含感情,通过这些文字,她不仅进入了被访者的皮肤,甚至在某一瞬间接触了他们的灵魂……而她对这些杰出人物的描写,让读者心生一种向往:渴望像他们一样追寻生命的意义,渴望像他们一样,为他人的福祉、为世间美好的事物而活。

《自由的老虎》编著的沈诞琦。

目录

前言

毁掉菲茨杰拉德的女人

面对面的办公室

第一个中国人

一封长电报

一生中的四天

我所认识的约翰·纳什

克里斯蒂娜的头发

大鱼

看火

旧金山的犀牛

他人的生活

爱因斯坦的梦

在墓园

感谢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可惜,这个井井有条的逻辑美梦只做了三年,年轻的奥地利人哥德尔就发表了震惊数学界的哥德尔不完备定理:数学不可能既是完备的又是相容的。这个定理以十分有趣的形式否定了希尔伯特1928年的第一和第二个问题。到1935年夏天,躺在草地上休息的图灵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他想到了否定希尔伯特第三个问题的办法:用机器。他想象着一种虚构的“图灵机”,可以从一条无限长的纸带子上读取命令进行操作,从而模拟人类可能所进行的任何计算过程。图灵有效地证明,我们不能用一个算法来判定一台给定的图灵机是否会停机,所以“停机问题”是一个无法判定的数学问题,即希尔伯特的第三个命题答案为否。

巧合的是,第二年春天,正当图灵把关于判定问题的论文初稿交给导师纽曼过目时,大洋彼岸,普林斯顿大学的阿隆佐‘邱奇教授——逻辑界数一数二的学者——抢先一步发表了新论文,利用自创的入演算否定了希尔伯特的判定问题。看到邱奇如此巧合的论文,导师纽曼顺水推舟写信推荐图灵去做博士生。1936年夏,邱奇的新博士生图灵来到了普林斯顿。

当年11月,图灵关于判定问题的论文,即多年后将声名大噪的《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终于发表,学界反应极其冷淡。12月图灵在普林斯顿数学俱乐部做了关于这篇论文的演讲,听众不足十人。这篇解决了希尔伯特第三个问题的论文为何遭到如此冷遇?有几个原因:其一,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如此有趣奥妙,已经吸引走了学界关于希尔伯特三问题的大部分兴趣;其二,邱奇当年春天的论文已经率先解决了希尔伯特判定问题,虽然图灵的解法天差地别,也比邱奇的解法简洁得多;其三,用“机器”解决数理逻辑问题,实则是此篇论文最闪光的部分,可是过于新颖,不容易被主流学界接受;其四,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和著名教授邱奇比起来,图灵才初出茅庐。他在家书中愤愤地说:“只有名人才会吸引听众。”

不,不完全如此。至少还有一个人会认真阅读无名小卒的论文。对门办公室的冯·诺伊曼教授一一图灵默默仰慕又羞于开口的偶像一一认真读过这篇论文。他不但读过这篇论文,还读过所有期刊上的所有论文。他是一本雄心勃勃的百科全书,任何人的任何知识都逃不出他的法眼。图灵的论文一发表,敏锐的冯·诺伊曼已经嗅到了图灵机广阔的远景,他对朋友说,你该去找我对门的图灵,他那篇论文正好可以傲这样那样的事。他慷慨地给明友建议,自己却最终没亲自找图灵聊聊。他的注意力在有趣的图灵机上停留了一下,又跳到另一些截然不同却同样有趣的问题上:量子力学、流体力学、博弈论……世上千千万有趣的问题都吸引着冯·诺伊曼,他脑中有千千万要实行的计划一一图灵机不过是其中一个。

可是,博士生图灵仍然因为这篇论文而给冯·诺伊曼教授留下了印象。两年后图灵从普林斯顿博士毕业,只有冯-诺伊曼教授提出了挽留:年薪一千五百美元聘图灵做自己的助手。对于一个年轻的数学家,能师从传奇般的冯·诺伊曼教授是梦寐以求的机遇,一千五百美元的薪水也比图灵在英国能找到的教职待遇好得多。

P32-P33

序言

我从未把这本书看作一个传记集,或者一本关于大学的随笔。它是一个由作家菲茨杰拉德引起的意外。

我对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充满了私人感情。高二那年,因为某种幸运或是不幸,我被上海的一所公立中学送到美国康涅狄格州一所私立高中做交换学生。在那个几乎都是白种人的寄宿高中,只有三个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学业不再是偏执地追求的东西,可是同学们却偏执地追求运动成绩,追求紧紧缩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那个异常孤寂的小镇切断了我过去的生活,也轻易推翻了我对世界刚刚建立起来的理解和信念。世界不再是“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可是世界也并没有变得更宽,美国历史课上所教授的观念似乎只是为了让这些孩子能长成和父母一样保守而狭隘的美国中上层阶级。在这里,过去和现在都成了虚构的倒影,我对自己的身份和周遭的世界充满了焦虑。几个月后在英语课上,我读到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它是那么执迷于繁华世界却又不断在写繁华之后的深渊,那么故作轻浮却又那么宽广。它成了整个美国第一个我真正理解的东西。

一年后,我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我之前从未去过它的校园,也不认识任何校友,最后选择了这所大学,一大半是因为这是菲茨杰拉德的母校。

五年后,我临近大学毕业,出于对菲茨杰拉德的感激,我决定写一篇菲茨杰拉德的小传。好几个下午我坐在学校档案馆里查资料,逐渐发现菲茨杰拉德深深地影响了三个他从未认识的后辈校友,一个是杰出的外交家乔治·凯南,一个是知名传记作家斯科特·伯格,还有一个是炙手可热的金融记者迈克尔·刘易斯。几周之后,我和一位校友彼得·海斯勒聊天,菲茨杰拉德是他最崇拜的作家。他在普林斯顿的恩师约翰·迈克菲(同时也是普林斯顿校友)的鼓励下,海斯勒在中国待了十余年,为《纽约客》杂志写中国的长篇报道,如今他的书《江城》和《寻路中国》正在中国大陆热卖。好几个月之后,我去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意外发现馆长许杰(同时也是校友)和海斯勒有隐秘的联系,而上海出生的许杰又联系着这所大学的许多中国留学生。

于是,每一个校友都领我去认识下一个校友,当我不断追踪这些线索时,他们带我去了许多地方,见了许多东西:档案馆、图书馆、柬埔寨的公益组织、英国布莱切利园的谍报机构、天津南开中学的话剧团、发自莫斯科的八千字长篇电报、三千年前的一头青铜犀牛、横穿美国的马戏团、漂浮在盛夏的海上所写完的一本关于梦境的小说……毕业之后的两年,我花掉所有的业余时间来认识这些校友、聆听他们、叙述他们。当我把他们一一写完时,我感觉又从大学毕业了一次,也许这所大学的名字不叫“普林斯顿”。  我本来的计划是观察一棵大树。枝叶交错,我最终看到了一片森林。这并不是整片森林,而是森林中我性情所至更加偏爱的那些树。

沈诞琦

2013年5月

书评(媒体评论)

离开普大已很久,但校园常萦绕在我心头优雅的环境、杰出的师友、高尚的人格和学术精神使我深得教益,经历了人生最重要的转折。本书作者是普大的后起之秀,以清新平朴的文笔描述莘莘学子中的数位。我忝列其间,深感荣幸和惶恐。望作者继续创作,多方面多层次的展示普大校友的人生。

——许杰

这本书的文风活泼、清晰、易读,是对书中所采访和研究的任务的忠实呈现。作者努力让这些人物栩栩如生。我很高兴能成为采访对象之一,我期得。看到更多关于普林斯顿著名学者和校友的文章。

——宝拉·邹 Paula Chow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0: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