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严光与严子陵钓台/杭州全书钱塘江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董利荣//缪建民
出版社 杭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董利荣、缪建民编著的《严光与严子陵钓台》系《杭州全书·钱塘江丛书》中的一本。为推广杭州文化、充实钱塘江学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

此书印刷精良、版式大方,辅以雅致的插图,东汉名士严子陵的故事在纸页间静静流淌,隐士的遗风和我县的美景巧妙融合。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主要介绍了严子陵的生平,以及他与刘秀等人的联系,和他隐居富春江畔后的隐士风采。书中还介绍了富春江以及桐庐的风景、严子陵钓台其他名胜和各地的严子陵遗迹,有关严子陵的诗词歌赋等,引经据典,内容十分全面。

内容推荐

《严光与严子陵钓台》是《杭州全书》之《钱塘江全书》系列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严光的身世,严光与帝王王莽、刘秀的交情,在当时西汉末年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旷世奇才的严光能够洞察世事,预测未来,做出明智选择,隐居富春山,以及富春江垂钓的景色秀美的隐居环境,和后世文人雅士对严光的仰慕和吟诵。作者董利荣、缪建民在最后一章收集了文人雅士颂扬严光高风亮节的若干祭文、论、赞、辞、记,并配以“古文今译”,以方便今人诵读鉴赏。

目录

第一章 严光身世

 第一节 出生严家坞

 第二节 娶妻梅李佗

 第三节 求学长安城

第二章 严光与王莽

 第四节 王莽其人

 第五节 严光与王莽

第三章 严光与刘秀

 第六节 刘秀其人

 第七节 同窗好友

 第八节 严光屡拒做官

 第九节 客星犯帝座

 第十节 客星山将军庙

第四章 隐居富春山

 第十节 隐居不仕原因考

 第十一节 终隐富春山

第五章 身后美名扬

 第十二节 以“严”易州名

 第十三节 后裔遍全国

 第十四节 各地严光遗址

第六章 富春江与富春山

 第十五节 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

 第十六节 富春山与桐庐

第七章 东台与西台

 第十七节 东台——严光垂钓处

 第十八节 西台——谢翱哭文天祥处

第八章 严先生祠堂

 第十九节 范仲淹重建严先生祠堂

 第二十节 严先生祠堂祠田案

 第二十节 《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

 第二十一节 今日之严先生祠堂

第九章 严子陵钓台其他名胜

 第二十二节 严陵濑

 第二十三节 天下第十九泉

 第二十四节 其他名胜

 第二十五节 退庵金先生的罔仆之义屏铭磅碑

 第二十六节 各地严光遗迹

第十章 山高水长子陵风(古文今译

 第二十六节 祭文

 第二十七节 论

 第二十八节 赞

 第二十九节 辞

 第三十节 记

试读章节

光武帝来到严子陵下榻的北军宾社,严子陵知道皇帝御驾亲临,就翻身向里,假装睡熟,不予理睬。光武帝见严子陵如此模样,心中暗笑,随即以故旧老朋友的身份坐到严子陵的床沿上,抚摸着严子陵的背脊,说:“子陵,我今天不是以皇帝的身份,只是以老朋友的身份来看望你,你难道仍不予理睬吗?”严子陵听到刘秀是以老朋友的身份来看望他,当即翻身起来。刘秀又说:“我的老朋友,你难道不肯留在朝中相助于我吗?”严子陵对此未予回答。过了好一会才说:“过去有唐尧这样德行远闻的帝王,也有巢父、许由那样洗耳不从的高士。士各有志,何必相迫呢!”刘秀只好叹息而已。

第二天,光武帝把严子陵请进皇宫,论故道旧,叙谈整日,极为投机。白天讲不完,又作彻夜长谈,向严子陵请教治国良策。谈至深夜,按皇宫规矩,掌灯之后即禁止进出,严子陵只好留宿宫中。光武帝提出两人同榻而眠,边谈边睡。谁知严子陵本性疏狂,睡相不好,竟然将一双脚搁放在光武帝的肚子上。光武帝为了不弄醒严子陵,就任由他搁着。谁知道第二天早朝时,即有太史官禀报,说是“昨夜有客星犯帝座甚急”。言下之意是说皇帝身边有危险人物,要光武帝提防。倒是光武帝宽宏大量,笑着说:“这是我的老朋友严子陵与我同榻共眠,他把脚搁在我身上了。”由此之故,就留下了“客星犯帝座”的佳话,并由此把严子陵当作客星下凡。

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农业生产要求人们精勤地观测天象的变化。在上古时代,古人的天文知识是相当普及的。顾炎武曾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予卒之作也。”“龙辰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又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由于历史条件和科学水平,当时的学者不仅以观测天象的变化来确定季节的变换,而且,往往由自然的天象变化联系到人事的因果,“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周易》)。认为天象的变换,“其本在地,而上发于天者也。政失于此,则变见于彼。是以明君韧之二宿,伤身正事,思其咎谢,则祸除而福至”。“志日月星辰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辨其凶吉”。尤其到汉代,董仲舒将阴阳、五行、天道结合起来,提出“大一统”学说,以“天人感应论”作为它的理论基础,把天体的运行说成是一种道德意识和目的的体现。他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惕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对策》)认为:“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地之阴气亦应之而起,其道一也。”(《春秋繁露·同类相召》)按照阴阳五行和天象的变化可以占验吉凶祸福,了解天意。只要观测天象,就能够预决吉凶,把天象、政事、人事牵连在一起。光武帝刘秀即以图起兵,当他登上皇帝位后更是崇信纬,宣布图于天下。自此之后,不仅不轨之徒多假托天象符命惑众谋利,而且举国之内,上下妄谈天命,人人以符命为行动的规范。对“客星犯帝座”,内中同样蕴藏着极深的政治阴谋。

对“客星犯帝座”一事的最早记载,当推东汉时刘珍的《东观汉记》,它记载:“光武与子陵有旧,及登位,望之。陵隐于孤亭山,垂钓为业。时主天文者奏每日出常有客星同流。帝日:“严子陵耳。”访得之,陵不受封。”东晋时史学家余姚人虞预在《会稽典录》中也提到此事:“严遵字子陵,与世祖俱受业长安。建武五年,下诏征遵,设乐阳明殿,命宴会,暮留宿,遵以足荷上。其夜客星犯天子宿。明旦,太史以闻,上日:“此无异也,昨夜与严子陵俱卧耳。”范晔的《后汉书》历来以严谨者著称,他以前人记述汉史事迹的众多史书为依据删繁补缺,成就此史。如事出无因,范晔是不会随意地在短短392字的《严光传》中,浪费笔墨而去专门写上这一传闻之辞的。所以说,“客星犯帝座甚急”必然事出有因。

“客星”乃妖星的别名,因而对客星的出现,古人是极为注意的。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说:“客星出天庭,有奇令。”《汉书·天文志》共记录客星出现八次,在每次记录客星出现之后,均记录有相应的凶灾战乱事件发生。《后汉书‘天文志》共记录客星出现十五次,也是在每次记录客星出现后发生相应的凶灾事件。自汉初至宋末,客星共出现五十余次,每次出来后必有兵丧篡弑的记录。在上述记载中,人事中的凶灾是作者依据天人感应所说归附上去的,当然不可相信。但从中可明确的是,客星是作为预兆凶灾的妖星来看待的。在当时人的心目中,凡出现客星,均不是好兆头,引发人们一种将会发生灾祸,需要小心提防的心理准备。正因为客星是预兆凶灾的妖星,自然给有心之人造成借用客星来附会人事的条件,以达到不可言告的目的。按常理来说,严子陵朝见光武帝,并作彻夜长谈,这是故友相得,君主纳贤的大好事,理因出现大大好兆。可掌管天象的太史却偏偏来奏告“客星犯帝座甚急”。奏语中不仅有“客星”,还用“犯”字,而且加上“甚急”,这不是有意将严光当做星灾造祸的妖星,给严光难堪么?这完全是一出假借天象来离间光武帝与严子陵之间关系的恶作剧。

按《会稽典录》载,光武帝下诏征严子陵人京留宿事件在建武五年(公元29年),查《后汉书·天文志》,这一年恰恰没有“客星见”的记录,这是作者有意为尊者讳,还是实际上并没有出现客星,难以臆测。如果是为尊者讳,为何又在《严光传》中透露消息?如果这一年实际不曾有客星出现,这就更说明这是一场假借星象进行离间活动的政治阴谋。

是什么人对严子陵行离间之阴谋?为回答这一问题我们还是回思—下《后汉书·严光传》中的文字。在这段传文中,严子陵所言“阿谀顺旨要领绝”是挖苦,也是忠告,就足以构成他和侯霸之间的隔阂。侯霸又将严子陵口授的书信封奏光武帝,足见侯霸对严子陵的不以为然。联系皇甫谧《高士传》中严子陵问使者“日:‘君房(侯霸字)素痴,今为三公,宁小差否?’子道(使者名)日:‘位已鼎足,不痴也。’光曰:‘卿言不痴,是非痴语也?天子徽我三乃来,人主尚不见,当见人臣乎?’”看来,严光是很看不起侯霸的,所以会故意当着使者的面对侯霸进行一番讥讽、挖苦。当侯霸知道这一情况后,自然要对严子陵施行报复手段了。P21-23

序言

城市是有生命的。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成长史,有自己的个性和记忆。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不计其数的城市,大大小小,各具姿态。其中许多名城极一时之辉煌,但随着世易时移,渐人衰微,不复当年雄姿;有的甚至早已结束生命,只留下一片废墟供人凭吊。但有些名城,长盛不衰,有如千年古树,在古老的根系与树干上,生长的是一轮又一轮茂盛的枝叶和花果,绽放着恒久的美丽。杭州,无疑就是这样一座保持着恒久美丽的文化名城。

这是一座古老而常新的城市。杭州有8000年文明史、5000年建城史。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杭州文化始终延绵不绝,光芒四射。8000年前,跨湖桥人凭着一叶小木舟、一双勤劳手,创造了辉煌的“跨湖桥文化”,浙江文明史因此上推了1000年;5000年前,良渚人在“美丽洲”繁衍生息,耕耘治玉,修建了“中华第一城”,创造了灿烂的“良渚文化”,被誉为“东方文明的曙光”。而隋开皇年间置杭州、依凤凰山建造州城,为杭州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此后,从唐代“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的东南名郡,吴越国时期“富庶盛于东南”的国都,北宋时即被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东南第一州”,南宋时全国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元代马可·波罗眼中的“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明代产品“备极精工”的全国纺织业中心,清代接待康熙、乾隆几度“南巡”的旅游胜地、人文渊薮,民国时期文化名人的集中诞生地,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湖山新貌,尤其是近年来为世人称羡不已的“最具幸福感城市”——杭州,不管在哪个历史阶段,都让世人感受到她的分量和魅力。

这是一座勾留人心的风景之城。“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天下景”,“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潮,“至今千里赖通波”的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蕴涵着“梵、隐、俗、闲、野”的西溪烟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杭州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美不胜收,令人惊艳。今天的杭州,西湖成功申遗,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东方休闲之都、国际花园城市等一顶顶“桂冠”相继获得,杭州正成为世人向往之“人间天堂”、“品质之城”。

这是一座积淀深厚的人文之城。8000年来,杭州“代有才人出”,文化名人灿若繁星,让每一段杭州历史都不缺少光华,而且辉映了整个华夏文明的星空;星罗棋布的文物古迹,为杭州文化添彩,也为中华文明增重。今天的杭州,文化春风扑面而来,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相得益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齐头并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完美融合,杭州不仅是“投资者的天堂”,更是“文化人的天堂”。

  杭州,有太多的故事值得叙说,有太多的人物值得追忆,有太多的思考需要沉淀,有太多的梦想需要延续。面对这样一座历久弥新的城市,我们有传承文化基因、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人文精神、探索发展路径的责任。今天,我们组织开展杭州学研究,其目的和意义也在于此。

杭州学是研究、发掘、整理和保护杭州传统文化和本土特色文化的综合性学科,包括西湖学、西溪学、运河(河道)学、钱塘江学、良渚学、湘湖(白马湖)学等重点分支学科。开展杭州学研究必须坚持“八个结合”:一是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经营、研究相结合,研究先行;二是坚持理事会、研究院、研究会、博物馆、出版社、全书、专业相结合,形成“l+6”的研究框架;三是坚持城市学、杭州学、西湖学、西溪学、运河(河道)学、钱塘江学、良渚学、湘湖(白马湖)学相结合,形成“1+1+6”的研究格局;四是坚持全书、丛书、文献集成、研究报告、通史、辞典相结合,形成“1+5”的研究体系;五是坚持党政、企业、专家、媒体、市民相结合,形成“五位一体”的研究主体;六是坚持打好杭州牌、浙江牌、中华牌、国际牌相结合,形成“四牌共打”的运作方式;七是坚持权威性、学术性、普及性相结合,形成“专家叫好、百姓叫座”的研究效果;八是坚持有章办事、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房办事相结合,形成良好的研究保障体系。

《杭州全书》是杭州学研究成果的载体,包括丛书、文献集成、研究报告、通史、辞典五大组成部分,定位各有侧重:丛书定位为通俗读物,突出“俗”字,做到有特色、有卖点、有市场;文献集成定位为史料集,突出“全”字,做到应收尽收;研究报告定位为论文集,突出“专”字,围绕重大工程实施、通史编纂、世界遗产申报等收集相关论文;通史定位为史书,突出“信”字,体现系统性、学术性、规律性、权威性;辞典定位为工具书,突出“简”字,做到简明扼要、准确权威、便于查询。我们希望通过编纂出版《杭州全书》,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杭州的前世今生,发挥其“存史、释义、资政、育人”作用;希望人们能从《杭州全书》中各取所需,追寻、印证、借鉴、取资,让杭州不仅拥有辉煌的过去、璀璨的今天,还将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是为序。

王国平

2012年10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5: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