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儒的思想/影响一世的东方智慧妙要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高丽红
出版社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孔子及其所创立的儒家思想给中华民族乃至世界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思想不仅仅体现在他们所创作的经典著作以及后世对其作出的评价中,更多地体现在他们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由高丽红编著的《儒的思想》讲述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圣人的思想,一部分是圣人的德行,希望读者能够从中体会到儒家学说的精髓,学会做人处世的方法。

内容推荐

《儒的思想》是影响一世的东方智慧妙要之一,由高丽红编著。

《儒的思想》讲述了:儒家学说为古人提供了一个人立身处世应有的正确观点。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葛云飞、冯子材等爱国将领,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后世所传颂。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对我国两千多年的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其作用不可低估。

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之所以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历经数千年内忧外患而能保存、延续和发扬光大,与孔子仁学结构的长处不无关系。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思想不仅仅体现在他们所创作的经典著作以及后世对其作出的评价中,更多地体现在他们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

目录

学而不倦

宰相设宴

母命难违

公正为官

孝子葬母

贤士求礼

武乐与乐

为国尽忠

苛政猛于虎

治国良策

心系祖国

乐之不同

良禽择木而栖

仁者爱人

坐怀不乱

琴的学问

因地制宜

不卑不亢

功亏一篑

挑拨离间

智者西行

人不知而不愠

以死进谏

假传圣旨

心系天下

怀才不遇

公道在人心

谨记历史

一诺千金

治国方略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五十步笑百步

正义之战

君子远庖厨

非不能实不愿也

缘木求鱼

有恒产者有恒心

外交之道

与民同乐

审时度势

为民而战

听从民意

善待百姓

点滴累积

虚伪的丈夫

真诚待人

何谓廉洁

无规矩不成方圆

兴国之道

因善施政

谨慎术业

与人为善

攻心为上

君子择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礼贤下士

受与辞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奢靡不是孝道

取财有道

此一时彼一时

言必称尧舜

英雄不问出处

妾妇之道

人心向背

居仁于心

通权达变

凡事有度

人兽有别

取伤廉

崇尚德操

互敬互爱

君子上当

君权民授

德才兼备

知人论世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求同存异

持之以恒

舍生取义

君子与小人

自尊与尊人

礼与行

战争与和平

富国与仁义

恰到好处

以邻为友

集思广益

生于忧患

忠孝有道

白龙报恩

崇尚诚信

劳动的价值

与时俱进

中庸之道

悟道要深

道不远人

知其所止

真诚至上

心诚则灵

生命不息、真诚不已

明哲保身

寓学于乐

返璞归真

爱的本能

知人与被知

齐人以礼

人身的轨迹

孝之精髓

心中有孝

过去、现在、未来

回避无谓的争斗

去除枷锁

沉默是金

求知者

信信疑疑

沟通的力量

面向未来

人不可去“仁”

善于斗争

给人性上彩

熟知并非真知

六正六邪

言传不如身教

回家

内疏而外亲

无言的道

游戏人间

万物归一

取信为先

见贤思齐

社会需要礼

最穷的富人

贵在自知

聆听与表现

与世界对话

提升自己的境界

闲静的价值

领受与快乐

人畏惧什么

自欺欺人

堂堂正正做人

老翁捉蝉

以身作则

顺应天命

万物皆备于我

人性本善

先富后教

立志高远

忙碌的价值

求知不必若渴

公孝两全

爱而不敬

因材施教

诚心向学

当务之急

恢复完整的自己

避开成见

完整的自己

人能弘道

哲人的快乐

尽信书不如无书

再作冯妇

失望的贤士

困境中生存

贤士的自我评价

广传仁惠之心

奸人当道

正名的重要

衷心的夸奖

内忧外困的鲁国

重回家乡

直言陈事

无声的抗议

祸起萧墙

战胜的胜负之论

桃李满天下

修书治典

万世师表

晚年的不幸

以麒麟自喻

贤人辞世

青史留名

试读章节

学而不倦

从前有一位贤士叫王衍,他很小的时候就非常聪明,什么东西一学就会,因此家里人都看重他,希望他长大后有所作为。

王衍在三岁的时候,他父亲已是古稀之年。有一次他偶感风寒,身体略有不适,由于他是练过武功的人,并未把小毛病放在心上。但他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抵抗力大不如前,病情由轻转剧,一天天地加重,于是赶紧延医诊治,无奈为时已晚。从发病时起,仅短短几天就去世了。

王衍的母亲徵在,遂遭此变,简直痛不欲生。她是知书达理的名门闺秀,虽然这种打击使她哀恸逾恒,但这个千斤重担,还得由她一肩承挑,因此不得不强抑悲恸之情,遵礼治丧、安葬,并负起养育子女的责任。

她首先把一家人搬回故里,由于王衍的父亲生前为官清廉,没有留下偌大的财富和产业,徵在必须克勤克俭,量人为出,才能使一家人无冻馁之虞。

这时候,王衍的异母哥哥王尼已经九岁,由于足部有毛病,行走不便,经常受到同龄孩子们的欺凌、侮辱和讥嘲,使得他把上学这件事,视为畏途,说什么也不肯再去读书。徵在看在眼里,着实同情他,不忍深责,索性由自己来教导。王尼的资质虽钝,对于是非善恶却能了然于心,继母的慈祥关怀,使他感激莫名,因此格外地恭敬孝顺,对弟弟更是友爱非常。

王尼比王衍大六岁,徵在教王尼读书的时候,王衍只好独自一人玩耍。他曾经跟着哥哥去看人家祭祀仪式,他专注地观看,并牢牢地记在心里,因此他弄来一些小木器,当作祭祀用的器皿,依照看会记在心里的程序,煞有介事地搞起祭祀仪式来。

母亲见他富于学习精神,心里非常高兴,于是开始教他识字,本来预定要半个月才能学完的进度,他却两三天就都记熟了。没有多久,就跟哥哥王尼在一起读书了。由于他资质聪颖,领悟力又强,真可说一目十行,而且牢记不忘,到后来,母亲都感到有点无法应付了。徵在心想,这孩子有异于常人的禀赋,一则我要忙于家务;二来再这样下去,我所知道的已不能满足儿子的求知欲。寻思再三,决定把他送到外公那里去就读。

主意既定,徵在就趁着归宁之便,把王衍带了过去,并向父亲说明原委。颜老先生看到自己的外孙如此聪敏伶俐、活泼可爱,高兴得开怀大笑,欣然答应,他说:“关于礼、乐、书、数这四种,我可以尽情地教他,至于御、射两科,我仅知一二,将来恐怕还得另外请教别人。”

徵在微笑着说:“父亲!我不想让他长大了之后去当军人,御、射两科暂时不要教他,就请您把前四种尽心传授吧。”

颜老先生是一位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他最疼爱自己的这位幼女,何况她生下的这个小外孙又是如此的聪明伶俐,不同于一般孩童,而且又好学好问,使得做外公的越看越觉得可爱,决心把自己生平所学悉心传授给这个小外孙。

徵在看到老父欣喜的神态,并且愿意倾己所学教导自己的孩子,感动得热泪盈眶,连声道谢不迭。从此了却一桩心愿,怎不令她喜极而泣呢?

可怜的王衍,三岁丧父,家境十分清苦,以致学无常师,而他偏又好学不倦,徵在自忖儿子将来必成大器,有关他的教育问题,一直令她操心不已,如今把孩子交到外公手里,也可以告慰亡夫在天之灵。

就这样,王衍每天随侍在外公左右,聆受教诲,不懂的地方,立即发问,一经指点,马上领悟,而且永远不忘。光阴荏苒,不出几年,浩繁的卷帙,他已读了不少,关于教民安乐、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已经颇有心得。

有一天,外公对王衍说:“这几年来,你踉着我读书进修,颇有进步。你应该致力于做一个君子,将来你出仕为官的时候,应当近守文、武之法,远遵尧、舜之道,顺天时,察地理,小则可以教民安乐,大则可以治国平天下,你要切记这一番话。我已经年迈,精力日衰,看不到你日后的成就,只要你本着这一点去做,我也就可以含笑九泉了。”

王衍在十五岁的时候就立志向学,好好读书要做一个学者,所以他在外公那里孜孜不倦地勤学不辍,最终成为一代贤士。

智慧感言

天资聪明的孩子很多,但是仅仅有天资是不够的,只有敏而好学才能成才。

宰相设宴

从前有一个宰相,他权力很大,有一天他举办了一次招待士的宴会。“士”在春秋晚期是个重要的社会阶层。这个阶层中既包括大批贵族下层人物,也包括那些受过一定程度教育、有某些专长、从广大庶民中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材。宰相设宴请士,一方面是为了讨好士阶层,寻求他们的支持,借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从这些士中物色需要的人才。有一个年轻人,他的父亲是“以勇力闻于诸侯”的武士,曾任陬邑大夫,又立过战功,在宗法制度下这个年轻人的出身应是士,年轻人少年时代受母亲家教,自己又刻苦好学,熟悉各种礼仪,也算是有专长的人才。因此年轻人听说宰相设宴飨士,便欣然前往。可是刚走到宰相家门口,却被宰相的家臣阳虎拦住。阳虎对年轻人说:“宰相飨士,非敢飨子也。”就这样把年轻人拒之门外。阳虎这样做显然是有意羞辱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不过这件事却使这位年轻人认识到:父亲的身世并不能给自己增添荣耀,今后的路要靠自己去闯。从此以后,这个年轻人更加勤奋地学习。

智慧感言

现代社会许多人有良好的家庭条件却不能成才,原因就在于自己没有去努力。其实家庭条件再好也不过是外部条件,要成才最终还是要从自身做起,踏踏实实的奋斗。P1-3

序言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对我国两千多年的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其作‘用不可低估。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之所以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历经数千年内忧外患而能保存、延续和发扬光大,与孔子仁学结构的长处不无关系。那种来源于氏族民主制的人道精神和人格理想,那种重视现实、经世致用的态度,那种乐观进取、舍我其谁的实践精神,都曾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感染、教育、熏陶了不少仁人志士。它是在中国悠久历史上经常起着进步作用的传统。即使是在儒学已与封建统治体系溶为一体的后期封建社会,像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孔日成仁,孟日取义”,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闪烁着灿烂光华,而它们又都可以溯源于仁学结构。

孔子提倡“仁政,”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反对过分压迫和剥削人民。这种重民思想不仅为古代开明的封建统治者所采用,使其统治下的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秩序井然,社会经济发展,科学和艺术也日趋向前发展,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而且,对现在的当权者也有一定的借鉴乃至采用的价值。因为,只有人民安定了,社会经济才会繁荣,国家才会富强起来。

孔子采取“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重视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强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学习上提倡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并且强调复习的重要性,“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要求学生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做到“举一反三”。这些教育经验不仅深刻地影响过我国历史上的教育,而且,现在全国各学校基本上都是采用这种教育方法。

儒家学说为古人提供了一个人立身处世应有的正确观点。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岳飞、文天祥、葛云飞、冯子材等爱国人士,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后世所传颂。这种优秀品质也应成为现代人所具有的德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这种自尊、自爱、自强的精神品质,将会被外来强敌所欺侮,人民就有沦为亡国奴的危险,历史上已有证明。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下,清王朝统治者的软弱、妥协、卖国,致使许多不平等条约相继签订,中国丧失了几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大量主权,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可以说,孔子及其所创立的儒家思想给中华民族乃至世界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思想不仅仅体现在他们所创作的经典著作以及后世对其作出的评价中,更多地体现在他们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本书讲述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圣人的思想,一部分是圣人的德行,希望读者能够从中体会到儒家学说的精髓,学会做人处世的方法。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4: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