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给我们造成危害的途径有哪些?人体遭受核辐射后的症状是什么?核危害可能造成什么损伤和疾病?怎样科学预防和应对核危害?哪些食物可以预防或减少核危害?破除认识误区,杜绝盲目恐慌!……
《核危害防护读本——日常核安全普及知识38问》是一部介绍核安全知识、日常预防和危险应急的普及型阅读手册,为您一一讲述核危害防护知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核危害防护读本(日常核安全普及知识38问) |
分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能源 |
作者 | 本书编写组 |
出版社 | 金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核给我们造成危害的途径有哪些?人体遭受核辐射后的症状是什么?核危害可能造成什么损伤和疾病?怎样科学预防和应对核危害?哪些食物可以预防或减少核危害?破除认识误区,杜绝盲目恐慌!…… 《核危害防护读本——日常核安全普及知识38问》是一部介绍核安全知识、日常预防和危险应急的普及型阅读手册,为您一一讲述核危害防护知识。 内容推荐 《核危害防护读本——日常核安全普及知识38问》是一部介绍核安全知识、日常预防和危险应急的普及型阅读手册。《核危害防护读本——日常核安全普及知识38问》主要由5大部分、38个问题组成,内容包括:一些核危害的常见概念和现象;核危害可能造成人体出现的症状与疾病;科学的核危害预防与应急方法、措施和常见的有益食物;纠正关于核认知的一些误区;人类史上曾发生的典型核安全事故案例等。本书文字简单易懂,有助读者了解常识、消除谬误和杜绝恐慌,也可在核危机时做到基本的自我防护与自救。 目录 题记:福岛与受惊的世界/1 第1章 核辐射和核污染 1.什么是核泄漏、核辐射和核污染? /7 2.西弗到底是什么? /10 3.核辐射的途径有哪些? /13 4.碘-131为什么会引发甲状腺疾病? /15 5.核污染依靠什么方式传播和扩散? /1 8 6.常见的辐射危害有哪几种? /20 7.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放射性污染? /24 第2章 核辐射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8.人体遭受核辐射后有什么症状? /33 9.核辐射会对人体有哪些损伤? /36 10.如果被核辐射之后会遗传吗? /39 11.核辐射和白血病有什么关系? /41 12.核辐射和癌症有什么关系? /44 13.各种剂量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是多大? /48 第3章 怎样预防核辐射? 14.预防核辐射,要做哪些准备? /53 15.突发核事故,如何应急? /57 16.核污染之后,要避免哪些行为? /60 17.遭遇核辐射,主要有哪些防护措施? /62 18.什么时候隐蔽和撤离? /65 19.在野外遭遇核辐射,如何生存? /68 20.怎么知道体内已受到放射性污染? /72 21.预防核辐射,饮食方面要注意哪些事项? /74 22.核辐射会像病毒一样传染给别人吗? /77 23.受到核辐射之后就无药可救了么? /79 24.碘化钾是如何保护人体的? /82 25.面对核辐射,如何消除恐慌心理? /84 第4章 走出“防核”的误区 26.脖子上抹碘酒能防核辐射吗? /89 27.穿白色衣服能起到反核辐射的作用吗? /91 28.“防核辐射服”能起到保护作用吗? /93 29.碘盐,真的能防核辐射吗? /96 30.日本核泄漏,我们到底要不要补碘? /98 31.防核辐射,如何科学服碘? /101 第5章“防核”食物有哪些? 32.什么被称为“防辐射第一菜”? /107 33.哪种“山珍”最能清除放射性物质? /110 34.能降低皮肤核辐射损伤的水果是什么? /112 35.喝绿茶也能防核辐射吗? /115 36.哪种豆类可以解百毒? /118 37.什么蔬菜可以保护人体DNA免遭核危害? /120 38.猪血为什么能溶解有害金属微粒? /123 附录 历史上的核污染事故 试读章节 突发核事故,如何应急? 在紧急核辐射事件中,首要的问题是搞清楚自己是否受到沾染。所谓受到沾染,就是有放射性物质在你的体表或已进人体内。而在这种情况下,污染能够很快蔓延——当你四处走动或排出体液时,污染就会随着你的移动,四处传播。所以,当人员或物体受到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后,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来消除污染,以减轻射线对人的继续伤害。 在核泄漏发生后,待在家里并不一定是最佳选择。因为当有人从污染区进屋后,粘在身上的放射性颗粒会随着人体的走动、与桌椅家具的接触而转移,让屋内遭受放射性污染。在无法对屋内的放射性做出有效评估的情况下,最好还是尽快转移到安全的核避难所比较好。 出现核辐射事故时,要特别注意保持心态平稳,千万不要惶恐不安。 应急状态下为避免或减少工作人员和公众可能接受的核辐射剂量,可采取一定的应急防护措施,如隐蔽、撤离、服碘防护、通道控制、食物与饮水控制、去污,以及临时避迁、永久再定居等。 进入建筑物,关闭门窗和通风设备 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大气中形成烟尘通过时,要及时进入建筑物内,减少直接的外照射和污染空气的吸入;处于放射性物质沉降地区,应关闭门窗和通风设备(包括空调、风扇),防止放射性灰尘进入室内,尽量减少室外活动;按规定及时服用预防药;注意广播、电视等媒体对事故的跟踪报道,等待官方的通知;遭遇核辐射要尽可能缩短被照射时间,远离放射源,尤其要注意屏蔽,利用铅板、钢板或墙壁挡住或降低照射强度;如非绝对必要,不要使用电话。 有秩序地撤离 根据当地政府的安排,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现场,避免撤离可能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需要撤离时,携带适量必需品(保暖衣裤、雨衣雨伞、干粮和饮水等),镇静、有序地撤离到指定地点。如果被通知撤离,在车上除应做好个人防护外,要关闭车窗,保持车窗和通风口封闭,并采用车内循环空气;盖严篷布,加大车距,车上人员不要随便下车,下车时要尽量不接触车轮和挡泥板。 应该往风的侧面躲 当判断有放射性物质传播事件发生时,切忌不能迎着风跑,也不能顺着风跑,应尽量往风向的侧面躲,并迅速进入建筑物内隐蔽。用湿毛巾、布块等捂住口鼻,进行呼吸道防护。 不要把皮肤暴露在外 当人在污染区行动时,不要随便接触受污染物品,不要脱掉防护服,严禁在污染区吃东西、吸烟和饮水,不在地上坐卧,不接触受染物体;尽可能减少在污染区的停留时间,并尽快撤离;要避免淋雨,脖子(甲状腺)部位尤其要重点保护。为防止放射性灰尘被吸人体内和沾上皮肤,污染区内的人员尽可能及时戴好防毒面具或口罩,扎好裤口、袖口、领口,用雨衣、塑料布、床单等把暴露皮肤遮盖住。 核污染之后,要避免哪些行为? 当不幸被核污染之后,要千万注意自己的行为,如果有些行为不当,就会导致更大污染,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危害。 尽量避免扬起灰尘 当衣服或者皮肤沾染放射性物质后,要及时消除上面的放射性灰尘。消除衣服上放射性灰尘的方法,是用扫帚或树枝拍打和抖搂衣服。拍打和抖搂时应站在上风或侧上风方向,按照自上而下、先外后里的顺序拍打、抖搂。抖搂时,应抓住受污染衣服的两肩或裤腰,按照上提要轻、下甩要重的原则用力向下抖动。拍打、抖搂完毕后,方可摘掉口罩、手套等。面部、耳窝、颈部和双手等处的沾染灰尘,可用干布或湿毛巾擦拭,然后再进行全身淋浴并更换清洁服装。 千万不能吃被辐射污染的食物 当水和食物被放射性物质污染之后,千万不能再食用。应事先将清洁的食品放在密闭容器内或冰箱里。事先没有封闭的食物应当先清洗再放人容器。对包装不好的食物,宜采用除去表层和水洗的方法进行清洁。对蔬菜水果,主要是采取清水冲洗和剥皮的方法。对馒头等熟食,可剥掉表皮。饮水可采用土壤净化、过滤或吸附凝沉的方法进行净化处理。处理过的粮食和水等,均应经检查合格方可食用。人如果误食了受污染的食物,误饮了被污染的水时,必须尽早处理,可采取催吐、洗胃、多喝水、排尿等方法排出。有条件时,可按医生要求服吸附剂、缓泻剂,加快放射性物质的排出。 及时处理污染的衣物和物品 如果被暴露在辐射范围内,应立即将受污染的衣服、鞋、帽等脱下存放起来,把它们放在—个密封的塑料袋中,封闭袋口,然后采取彻底的全面淋浴。撤出的人员应及时清洁去污,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进行体检。对道路、地面污染灰尘的清除,视具体情况,采用铲除、扫除或水冲洗等方法实施。对物品的污染灰尘,要根据物品的性质和污染的轻重来确定,—般可用扫刷、抹擦、清水冲洗等方法。 遭遇核辐射,主要有哪些防护措施? 在发生核辐射突发事件后,不同阶段可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早期的防护措施 早期是指发生核辐射突发事件后的1~2天内,对人员可以采用的防护措施有:隐蔽、呼吸道防护、服用稳定性碘、撤离、控制进出口通路等。其中呼吸道防护是用干或湿毛巾捂住鼻子,这样就可防止或减少吸人放射性核素。服用稳定性碘能防止或减少烟尘中放射性碘进入体内后在甲状腺内沉积。 当事故已经或可能导致释放碘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情况下,还可实行服碘保护,即服用含有非放射性碘的化合物,以降低甲状腺的受照剂量。服用稳定碘产生负效应的危险,对单次服用而言很小,但随服用量增加而增加。 中期的防护措施 在事件中期阶段,已有相当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沉积于地面。此时,对个人而言除了可考虑中止呼吸道防护外,其他的早期防护措施可继续采取。为避免长时间停留而受到过高的累积剂量,可采取有控制和有计划地由污染区向外撤离。 食物和饮用水的控制,是事故中期防止人们食入受到污染的食物和饮水所造成的内照射的主要措施。当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后,环境就会被污染,从而使蔬菜、水果、水源受到放射性污染,也可通过牛吃污染的牧草,而使牛奶受到放射性污染,因此应对食物和水加以控制。在控制之前应进行监测,当确定有污染后应停止食用,需要从非污染区提供食物或饮用水,或食用贮备的食品和水,并将奶牛圈在牛棚里,喂贮存的饲料。若无其他非污染的食物来源,而必须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时,应进行除污染处理后达到允许水平才可食用。 在事故中期阶段,可采取的防护措施还有:对人员体表去污,对伤病员救治等。皮肤除污的最好方法是淋浴;在没有淋浴的情况下,可用水洗身体裸露部位,如脸、手、颈部等,特别应注意有油泥的部位,以及耳、鼻、眼周围,应进行彻底擦洗;用湿毛巾或清水洗可消除污染90%左右,如用肥皂擦洗可清除污染95%以上;污染的衣服最好暂时不用。 晚期的防护措施 在事故晚期(恢复期)面临的问题是,是否和何时可以恢复社会正常生活;或者是否需要进一步采取防护措施。在事件晚期,主要照射途径为污染食品的食人和再次悬浮物质的吸入引起的内照射。因此,可采取的防护措施包括控制进出口通路、避迁、控制食品和水,使用储存饲料和地区去污等。 P57-64 序言 核危害到底有多可怕? 在乌克兰的北部,有一片风景优美但是却非常奇异的地方。这里的白杨树疯狂生长,比别处的树木要茂密高大许多,松树上长着很多褐色的样子怪异的树枝。在附近的一个池塘里,超过两米长的鲇鱼在黄色的池水中游动,巨大的身躯看上去就像是一架潜水艇,样子非常吓人。这里随处可见红艳艳的野生苹果挂满枝头,树下的落果给这里铺上了一条深红的地毯,却没有人来摘取的迹象。 在距离此处80公里的莱司特维宁地区,有许多身患癌症、循环系统疾病、心脏病以及先天残疾的孩子,当地三分之二的男子因为身体虚弱而被军队拒之门外。 这一切都是由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造成的。当1986年这里发生核爆炸之后,爆炸释放出的辐射量约为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能量的100多倍。由于这次事故,核电站周围30公里内的范围被划为隔离区,附近的居民被疏散,庄稼被全部掩埋,周围7000米内的树木都逐渐死亡。一年之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中最先遇难的核电站工作人员和消防员被转移在莫斯科一处公墓内,安葬他们用的是特制的铅棺材!因为他们的遗体成为了足以污染正常人的放射源。 灾难有相似之处却没有重复。灾难不仅仅是对社会与经济造成破坏,还给人们的心灵留下永远不可磨灭的伤痛! 核事故的主要危害是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对人员的影响主要是射线照射产生急性和慢性放射病,对皮肤产生放射性损伤。如果人和动物吸人或者摄入污染的食物和水,严重的时候就会形成内照射,影响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发生急性的或慢性的损害。 目前,日本核灾害的危险性不断地增大。为了让大众了解有关核泄漏和核污染等安全常识,做好正确的个人防护措施,消除盲目的恐慌心理,我们特编辑出版了本书,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朋友有所帮助! 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编委会成员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听取了部分核专家有关核安全防护方面的视频讲座,并且参照美国《纽约市政府防核辐射手册》来撰写。但是,由于知识和时间有限,本书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