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中国》是一部以当前历史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为底蕴,采用人们最喜闻乐见的故事方式,配以大量精美文物照片编辑而成的新体裁中国通史类读物。在每一页上,与图文相配,插有一则历史文化百科知识卡片和中外历史大事记、历史知识的考题,组成为一部信息量巨大的百科全书式的历史通俗读物。
本书是叶永烈等编著的分册《命运的决战(下1945年至1949年的中国故事民国4)》,讲述1945年至1949年的中国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命运的决战(下1945年至1949年的中国故事民国4)/话说中国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叶永烈 |
出版社 |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话说中国》是一部以当前历史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为底蕴,采用人们最喜闻乐见的故事方式,配以大量精美文物照片编辑而成的新体裁中国通史类读物。在每一页上,与图文相配,插有一则历史文化百科知识卡片和中外历史大事记、历史知识的考题,组成为一部信息量巨大的百科全书式的历史通俗读物。 本书是叶永烈等编著的分册《命运的决战(下1945年至1949年的中国故事民国4)》,讲述1945年至1949年的中国故事。 内容推荐 《话说中国》是一部具有多种便捷实用的检索功能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全书两千则景点故事,全面展示中国历史悠久亘长而又风云变幻的生动轨迹,八千余幅细腻反映社会生活的生动图片,立体凸显光辉灿烂的中华五千年社会文明成果。 享誉海内外的史学界顶尖学者李学勤教授担任本书总顾问,中国韬奋出版奖获得者何承伟担任本书总策划。 杨善群、刘精诚、顾承甫、程念祺等3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第一线历史学者撰写全书文字,将个人长年学术精华融于书中,倾力奉献经典而又精彩的篇章。本书是叶永烈等编著的分册《命运的决战(下1945年至1949年的中国故事民国4)》,讲述1945年至1949年的中国故事。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与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军队之间,在中国大地上的一场生死大搏斗。双方都在为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命运走向,以行动和实践创造自己的新历史。针锋相对,剑拔弩张。这是两个命运的决战。 目录 出版说明 《话说中国》翻开现代史新篇章 一位从事出版工作三十余年的资深编辑对出版创新的领悟和尝试 总序 一个风云变幻的大变动时代 中国近现代史专家经典解析民国时期的风云变幻 现代中国三十八年 知名学者纵论现代史三十八年 专家导言 民国史专家谈其对解放战争时期历史的最具心得的研究精华 把中国历史的秀美景致尽收眼底 本书导读示意图 前言 公元1945年至公元1949年 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决战——解放战争时期 ○四六 襄樊战役 刀劈三关出奇计,蒋军无措呼奈何 ○四七 上海打虎记 声威浩大,太子出马 ○四八 济南解放 打下济南府,活捉王耀武 ○四九 黑山阻击战 廖耀湘铁流滚滚,梁兴初岿然不动 ○五○ 总前委邓小平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五一 李济深北上 层层封锁,游刃有余 ○五二 活捉黄维 黄维束手就擒,书生气不改 ○五三 南开校长张伯苓 郁郁而终令人叹,英名毁于一念差 ○五四 傅抱石卖画 世态炎凉,怪事多多 ○五五 陈布雷之死 千秋功过,耐人寻味 ○五六 活捉陈长捷 创造天津方式,顽抗终成笑谈 ○五七 北平和平解放 一代名将,将古都完整地还给人民 ○五八 刘少奇秘密访苏 万里访苏,虚心取经 ○五九 进京“赶考” 读史敲警钟,不当李自成 ○六○ 重庆号起义 国民党海军的王牌,挂上了红旗 ○六一 陈仪遇害 识人不明,义举流产 ○六二 “浙大保姆”竺可桢 苦心戮力,办学育人 ○六三 蒋介石辞溪口 远走台湾,魂归故里 ○六四 太原之战 徐帅展雄威,扶病下晋阳 ○六五 游颐和园 柳亚子牢骚太盛,毛泽东妙解心结 ○六六 国共和谈 目标不同,不欢而散 ○六七 渡江侦察记 巧探情报,立下奇功 ○六八 南京江面上的壮举 南京江面红旗升,舰队倒戈向光明 ○六九 南京解放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七○ 黎明前陨落的将星 壮志未酬身先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七一 和平将军张治中 身在军旅,心系和平 ○七二 营救张澜罗隆基 周公巧施妙计,张罗虎口脱险 ○七三 昆明起义 为人民,立大功,黄花晚节香 ○七四 代理市长赵祖康 一夜之间,完成“变身” ○七五 进军青藏高原 圣洁雪域,迎来金珠玛米 ○七六 宋庆龄北上 一代国母踏上新的征途 ○七七 长沙和平解放 审时度势,两将军毅然起义 ○七八 别了,司徒雷登 一个人的离去,一个时代的终结 ○七九 衡宝战役 纵是“小诸葛”,反被聪明误 ○八○ 杨虎城遇害 夫妇蒙难,英名千古流芳 ○八一 穿越“死亡之路” 草原秋风狂,凯歌进新疆 ○八二 老华侨参加新政协 护侨胞情真意切,论国号义正词严 ○八三 登陆海南岛 偷渡琼州海峡成功,“伯陵防线”成笑柄 ○八四 烈火中永生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 ○八五 五星红旗 鲜血与心灵凝成的旗帜,从此神圣而光荣 聚焦:1945年至1949年的中国 试读章节 只打老虎不拍苍蝇 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政府为了挽救颓势,决定从经济上着手,推行币制改革。规定:自即日起,以金圆为本位币,限期收兑已发行之法币、东北流通券和人们手中的黄金、白银、外国货币,各地物价一律冻结于8月19日前之水准。 第二天,蒋经国率领。戡乱救国大队”开到上海“督战”。 蒋经国在外滩中央银行三楼设立上海经济管制督导处,召开会议,发号施令,挽起袖子,信誓旦旦地表示:“只打老虎,不拍苍蝇。”他招募万余名青年,组成“大上海青年服务总队”,人称“打虎队”。同时在全市设置“人民服务站”,悬赏接受对违反财政经济处分令的举报,并每周二、四亲自听取检举、揭发。 在蒋太子雷厉风行的行动下,一些小老虎纷纷落马。 收受重贿、包庇奸商的警备司令部科长张亚民、警察局稽查大队长戚再玉、孔令侃的亲信财政秘书阎启明、与行政院长孙科有瓜葛的大富商王春哲,都在打虎声中被蒋经国枪毙示众。就连上海大亨杜月笙的三公子杜维屏也因在交易所非法抛售永安纱厂股票而下狱。 在赫赫威势的打虎中,受到惊吓最厉害的无疑还是那些中下层的城市市民,他们不得不拿出仅有的外币、黄金、白银到银行兑换,一时间,银行门口人流如潮,争先恐后,各工厂商业机构也纷纷汇报库存货物和价目,物价也勉强停留在8月19日前的水准上。 扬子公司老虎之最 “打虎”似乎取得了胜利,各种赞美之词见诸报端,主张币制改革的财政部长王云五忙着宣布“币制改革已经成功”,蒋介石也仿佛看到了希望,不断来电勉励、祝贺。外国的记者则把小蒋形容为“中国的经济沙皇”,中国记者则称他为“蒋青天”。 不过,也并非诸事顺遂。逮捕杜月笙之子杜维屏,显然是对“海教父”杜月笙的警告。但老奸巨猾的杜月笙表面上并不声张,暗中却让自己的手下去调查扬子公司。 扬子公司的总经理就是大名鼎鼎的孔家大少爷孔令侃,第一夫人宋美龄的姨外甥,此次来沪打虎的太子蒋经国的姨表弟。1948年明30日,蒋经国在浦东大楼召开工商界座谈会。 会议进行到一半,杜月笙不慌不忙站起来,当场向蒋经国发难:“扬子公司非法囤积的货物多至亿万,均未作登记。也希望蒋先生一视同仁,把扬子公司所囤积的货物予以查封处理,这样才服人心。” 第二天报纸上,杜月笙早已安排好社论,称:“经国先生有言在先,不拍苍蝇,只打老虎,扬子公司案为沪上老虎之最,此最大之老虎不打,则小老虎死的冤枉,中老虎牢里叫屈。” 在众目睽睽之下,不明底细的蒋经国下令派员调查扬子公司。 不查则已,一查连这位太子也大吃一惊。 公司不仅有市面紧缺的各种物资。而且有联合国救济署发来的大宗货物原封不动地存在那里,有从美国运来的军需品、巨额金银外币和大量汽车。 蒋经国立刻下令查封扬子公司,限期孔令侃到案说明,如不遵守,将予以逮捕。 孔令侃和蒋经国的较量,好比为上海滩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孔公子自知不是蒋太子的对手,于是找到了他的姨妈——第一夫人宋美龄,并说:“如果经国兄逼人太甚,将请爹公布你们在美国的财产。” 这位孔家大少爷的这一杀手锏,连一向沉稳的宋美龄也坐不住了,于是亲来上海,约蒋经国到永嘉路孔宅谈判。但事与愿违,年轻的太子并没有给宋美龄面子,表兄弟相持不下,闹得很僵。 虎头蛇尾 万般无奈之下,宋美龄一纸电文发给正在北平的蒋介石。见此电文的蒋介石顾不得岌岌可危的东北战事,于1948年10月2日飞抵上海。 他命令蒋经国:“不得彻查此案,就此罢手。”下令恢复扬子公司,释放杜维屏等投机分子。消息一出,物价飞涨,上海失控,牵动全国,金圆券威信扫地,国民政府只有加倍地印刷钞票来弥补这一漏洞。 事情忽然来了个大转弯,蒋经国倍感无奈,“以至于狂哭狂笑”,借酒浇愁。 1948年11月1日,颇感打虎之累的蒋经国发表声明:“在70天的工作中,非但没有完成计划和任务,而在若干方面,反而加深了上海人民的痛苦。” 5天后,蒋经国黯然离沪赴杭。 一场轰轰烈烈的打虎行动,就这样虎头蛇尾不光彩地结束了。 不过,这场打虎行动,却使蒋介石在上海一地就搜刮黄金110万两,美钞3400万元,以及其他大量外汇、白银,后来随着国民党在大陆的败退,都被运到了台湾。P28-30 序言 为最广大读者编一部具有现代意识的历史百科全书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决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赴后继,绵延百代。 作为中国人,最为祖国灿烂的过去与崛起的今天感到骄傲。 作为中国的出版人,应义不容辞地以宏大的气魄为广大热爱中国历史的读者,承担起传播这一先进文化的责任:努力使中国历史文化出版物,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过去相适应,与当代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现实相适应,与世界渴望了解中国的需求相适应。 人民创造了历史,历史又将通过我们的出版物回赠给人民,使中华民族数千年积累起来的灿烂文化成为当今中国人取之不尽的思想宝库,让更多的读者感悟我巍巍中华五千年光辉历史进程和整个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成果。 为此,我们作了大胆的探索:以出版形态的创新为抓手,大力提高这套中国历史读物的现代意识的含量,使图书能够真正地“传真”历史;以读者需求为本位,关注现代人求知方式与阅读趣味的变化,把高品位的编辑方针和大众传播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独辟蹊径,创造一种以介于高端读物与普及读物的独特的图书形态,努力使先进的文化为最广大的读者所接受。 经过多年的努力,这套融故事体的文本阅读、精彩细腻的图片鉴赏、便捷实用的检索功能于一体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话说中国》终于将陆续与读者见面。这套书计15卷,卷名分别为:《创世在东方》、《诗经里的世界》、《春秋巨人》、《列国争雄》、《大风一曲振河山》、《漫漫中兴路》、《群英荟萃》、《空前的融合》、《大唐气象》、《变幻中的乾坤》、《文采与悲怆的交响》、《金戈铁马》、《集权与裂变》、《落日余晖》和《枪炮轰鸣下的尊严》。 在《话说中国》这部书里,你将看到以故事体文本为主体的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现代人对历史的感悟,最能产生共鸣、最能感到激动的文学样式是什么,是故事。是蕴涵在故事里的或欣喜或悲切或高亢或低回的场面。这些经典场面令人感慨唏嘘,荡气回肠。记住了一个故事,也就记住了一段历史。故事是一个民族深沉的集体记忆,容易走进读者的心灵世界,它使读者在随着故事里主人公的命运起伏跌宕之时,不知不觉地与中国历史文化进行了“亲密接触”,从而让历史文化的精华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净化着我们的心灵。因此,《话说中国》以故事体的文本作为书的主体。同时,它还突破了传统历史读物注重叙述王朝兴衰的框架,以世界眼光、一流专家学者的史识来探寻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与规律,以密集的信息,弥补故事叙述中知识点不足的局限,从而使故事的感性冲击力与历史知识的理性总结达成高度的统一。它让读者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既享受了故事所带来的审美快感,同时又能寻绎历史的大智慧。 在《话说中国》这部书里,你将看到互为表里的图与文的精彩组合。 当今社会已进入“读图时代”,这一说法尽管片面,但也反映了读者的需求。在这套书里的图片与通常以鉴赏为主的图片有很大不同: 图片内容涵盖面广。这些图片能够深入再现历史现实,立体凸现每一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发展变化。透过生动的“图片里面的故事”,可以体味其中蕴涵着的深刻内容,堪称是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它们与故事体文本相关联,或是文本内容的画面直观反映和延伸,或是文本内容的背景补充,图与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同时,纵观整套书的图片又分别构成了一个个独立的专门图史,如服饰图史、医药图史、书籍图史、风俗图史、军事图史、体育图史、科技图史等等。 图片的表现形式极其丰富。这套书充分顾及现代读者的读图口味,借助现代化手段尽量以多种面貌出现,汇集了文物照片、历史遗址复原图、历史地图与示意图、透视图以及科学考古发掘现场照片在内的3000余幅图片。既有精炼简洁的故事,又有多元化的图像,读者得到的是图与文赋予的双重收获。 创造了一种新的读图方式。书中的图片形象丰富,一目了然,具有“直指人心”的震撼力,但在阅读过程中,尤其是在欣赏历史文化的图片中,这种震撼力很难使读者感悟到。原来他们是凭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生活积累在品味和理解书中的图片。两者一旦产生矛盾,就不可能碰撞出火花。本书作为面向大众的出版物创造了一种全新的阅读环境:改造我们传统的图片的文字说明,揭示图片背后的信息,让读者在读完这些文字后,会产生一个飞跃,对第一眼所看到的图片有一种新的发现和新的认识。 在《话说中国》这部书里,你将看到一个充满数字化魅力的历史百科知识体系。 数字化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许多崭新的变化,作为文化产品的创新也不例外。为此,我们在这套信息密集型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里,大量运用了在电脑网络上广泛使用的关键词检索方式,以关键词揭示故事内核,由此来检索和使用我们的故事体文本与相关知识性信息。这套书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但有自强不息的过去时,前进中的现在时,而且还有充满希望的将来时。 一则故事,一幅图片,一个关键词,都是某个有代表性的“点”,然而这个点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一个有意义的叙事单位。它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亮点,折射了我们民族的文化性格。把这些亮点连接起来,就会构成一条历史之“线”,而“线”与“线”之间的经纬交织,也就绘成了历史神圣的殿堂。点、线、面三维一体,共同建构着上下五千年的民族大厦。 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曾说:“中国在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我们知道,印刷是中国引以为骄傲的四大发明之一,中国出版在世界出版史中,曾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灿烂篇章。然而近代中国出版落后了,以至于到今天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出版技艺上,还是在出版理念上,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我们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善于学习、消化与借鉴,“洋为中用”,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努力把世界同行在几十年中创造的经验,学习、运用到这套书的编辑过程中,以弥补两者之间的差距。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努力了,只要我们心中有了读者,我们一样可以后来者居上。 中国编辑中的一位长者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没有显赫的地位,却有穿越时空的翰墨芬芳;我们没有殷实的财富,却有寄托心灵的文化殿堂。” 在编辑这套书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中国历史文化太伟大了,无论你怎样赞美,都不为过;中国历史文化又太神奇了,无论你以何种方式播种,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今天,我们所撷取的,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朵小花,还有更多更美的天地需要人们进一步去开拓。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