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最纯粹的艺术,典故是最有味的沉淀。
胡栢彰、旷琼编著的《青少年必知的100个音乐典故》收入100个典故,让你对中国音乐侃侃而谈。
100个最缥缈的中国故事,包括:师延作靡靡之乐、百里奚听歌认妻、渐离击筑荆轲放歌、戚夫人与翘袖折腰舞、康熙皇帝弹钢琴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青少年必知的100个音乐典故/文化必知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胡栢彰//旷琼 |
出版社 |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音乐是最纯粹的艺术,典故是最有味的沉淀。 胡栢彰、旷琼编著的《青少年必知的100个音乐典故》收入100个典故,让你对中国音乐侃侃而谈。 100个最缥缈的中国故事,包括:师延作靡靡之乐、百里奚听歌认妻、渐离击筑荆轲放歌、戚夫人与翘袖折腰舞、康熙皇帝弹钢琴等。 内容推荐 胡栢彰、旷琼编著的《青少年必知的100个音乐典故》选取了中国古代、近代的最具代表性的100个音乐家,对他们的生平、作品以及历史地位做了简单明了的介绍,读者可以通过对100个代表性人物的了解,对整个中国古典音乐的起源、发展、代表作品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是一本可以在青少年中间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音乐作品、培养爱国情操的知识性读本,也可以作为向国外读者推荐和介绍中国古典音乐知识的入门级读物。 目录 远古—西周 1. 黄帝制鼓作乐 2. 五声八音十二律 3. 中华第一乐章 4. 最古老的歌曲 5. 师延作靡靡之乐 6. 武舞的杰出代表 春秋—战国 7. 周景王造无射钟 8. 管仲作歌脱险 9. 长歌自荐的故事 10. 百里奚听歌认妻 11. 凤凰台上忆吹箫 12. 华元斗歌送琴 13. 高山流水谢知音 14. 师旷听钟辨音 15. 亡国之音不可听 16. 季札观周乐 17. 三月不知肉味 18. 春秋琴人轶事 19. 魏文侯听琴纳谏 20. 邹忌借琴谏齐王 21. 滥竽充数 22. 响遏行云与余音绕梁 23. 两次著名的击缶 24.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 25. 聂政学琴刺韩王 26. 渐离击筑荆轲放歌 秦—汉 27. 四面楚歌困霸王 28. 高祖泣唱《大风歌》 29. 戚夫人与翘袖折腰舞 30. 刘章酒席放歌 31. 司马相如以琴为媒 32. 李延年献《佳人歌》 33. 从歌女到皇后 34. 琵琶一曲昭君怨 35. 桓谭演新曲 36. 焦尾琴与柯亭笛 三国—南北朝 37. 蔡文姬与《胡笳十八拍》 38. 杜夔验钟 39. 祢衡击鼓骂曹 40. 阮籍长啸当歌 41. 《广陵散》于今绝矣 42. 阮咸是一种乐器 43. 人琴俱亡 44. 梅花三弄竞风流 45. 陶渊明抚无弦琴 46. 刘琨胡笳退匈奴 47. 柳恽以笔捶琴 48. 千古传唱的敕勒歌 49. 琵琶乐工封王侯 50. 南朝的亡国之音 隋—唐 51. 乐盲皇帝定雅乐 52. 万宝常闻乐痛哭 53. 龟兹音乐人中原 54. 初唐三大乐舞 55. 罗黑黑与张红红 56. 音乐皇帝李隆基 57. 盛唐大乐《霓裳羽衣曲》1 58. 梨园的来历I 59. 盛唐念奴娇I 60. 铁骨铮铮雷海青 61. 歌圣李龟年 62. 王维观画知名曲 63. 旗亭歌诗比赛 64. 李谟鉴湖吹笛 65. 开元第一筝手 66. 浔阳江上琵琶声 67. 三生石上放歌声 68. 刘二郎与藤原贞敏 69. 天下谁人不识君 70. 李端诵诗得筝女 71. 许云封论笛 72. 王麻奴比艺筚篥 73. 康昆仑拜师 74. “小忽雷”传奇 75. 一声何满子 76. 杜秋娘与《金缕衣》 77. 曹绍夔捉怪治病 78. 陈拙习曲《广陵散》 79. 皮陆合著《醉渔唱晚》 宋—清 80. 朱文济只弹七弦 81. 沈括与音乐 82. 柳永创新词曲 83. 珠联璧合《醉翁吟》 84. 苏东坡论《阳关三叠》 85. 琴操与严蕊 86. 徐衍独弦奏嵇琴 87. 白石道人自度曲 88. 郭沔谱写《潇湘水云》 89. 两位琴师的命运 90. 耶律楚材与“春雷” 91. 贯云石发端海盐腔 92. 身背花鼓走四方 93. 失之王权得之琴 94. 魏良辅开创水磨腔 95. 《十二木卡姆》的故事 96. 朱载堉创建十二平均律 97. 汤琵琶传奇 98. 韩石耕千金一曲 99. 康熙皇帝弹钢琴 100. 蒋文勋三听《平沙落雁》 试读章节 1.黄帝制鼓作乐 华夏是古代中国中原地区各族的合称,亦作“诸夏”。部分史学家认定中国古代的部族分为华夏集团、东夷集团和苗蛮集团三大集团。它们经过长期的交往与融合,到春秋时期基本同化,成为秦汉间所谓“中国人”的三个主要来源。 华夏集团的主体由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组成。经过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黄帝成为了中原部落联盟的首领。与此同时,黄河下游以蚩尤部落为主的东夷集团也发展壮大起来。 随着势力的壮大,东夷集团在蚩尤的领导下,以今山东为根据地,由东向西方向发展,开始进入华北大平原,而这里正是炎帝和黄帝的地盘。华夏集团与东夷集团之间的武装冲突也就再所难免了,传说中的涿鹿之战由此爆发。由于时间过于久远,而且没有文字,关于黄帝与蚩尤的战争,也就充满了神话色彩。 大战之前,双方都做了充足的准备。据说蚩尤有81个铜头铁额的兄弟,这可能是暗示他们的军队已经装备了金属盔甲,一些文献上提及蚩尤冶炼金属作兵器,这与当时冶金术的发展程度是相适应的。而黄帝为了振奋军心,听从九天玄女的建议,用夔皮制作了80面大鼓。 夔是传说中上古时代的神兽,生于东海流波山,形状似牛,全身都是灰色的,没有长角,只长了一只脚,每次出现都会有狂风暴雨。它身上还闪耀着光芒,好似日光和月光,它的吼声和雷声一样震耳欲聋。黄帝捕捉到这种神兽,用它的皮制成鼓面,用它的骨做成鼓槌,敲击此鼓,鼓声响彻五百里之外,威慑天下。 另有说法,说夔是黄帝或尧舜手下掌管音乐的一个大臣。《韩非子》和《吕氏春秋》都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鲁哀公一日问孔子:“听说尧舜时代有一个国家乐师叫夔,听说他只有一只脚,是真的吗?”孔子解释说:“舜要将音乐教育普及天下,命令重黎推举一个名为夔的平民来制定基本音调,重黎还想再举荐其他的人,舜说不必了。舜认为在此领域只要夔一人便足够了。舜当时说‘夔一,足也’,而不是‘夔,一足也’。” 再说黄帝与蚩尤开战,80面战鼓齐声敲响,一时战场上地动山摇,天旋地转,喊杀声直冲霄汉,蚩尤兵卒一闻听就神魂颠倒,哪里还有斗志,首战蚩尤失利。 蚩尤在军事实力上处于下风,所以棋走边锋,在战场上奇招频出。他让一些戴着魑魅魍魉面具的鬼方部落军士上阵冲锋,企图以奇制胜。在当时的情况下,也许人们还不知面具为何物,黄帝方军士看到这些青面獠牙的妖魔鬼怪上了阵,认为是上天或者是魔王帮助蚩尤,这还了得!大家都被吓得六神无主,魂飞胆颤,武器还没有交接,就开始溃逃,一直跑到西泰山脚下,才算稳住军心,重新整理好队伍。 这一战黄帝虽然是败了,但是没有伤元气。黄帝一方面反思,整理纪律;同时登上西泰山,去寻求援兵。传说黄帝在西泰山会合鬼神,坐在火烈鸟、大象拉着的车子上,虎狼在前面开路,六条蛟龙尾随其后,聚合的鬼神都跟在黄帝的车子后面。这些鬼神个个奇形怪状:有的鸟身龙头,有的马身人面,有的人面蛇身,有的猪身蛇尾……同时,凤凰飞舞在天空,腾蛇伏蹿在地上。九天玄女听说鬼方人害怕龙叫,再给黄帝献计,命人制作了24个牛角号,可以吹奏出龙吟之声。黄帝非常高兴,亲自创作了一首名叫《清角》的乐曲。相传《清角》之悲凉激越,能够感天地,动鬼神。 黄帝军队再次前进,和蚩尤军对阵再战。蚩尤依旧让鬼方部落的魑魅魍魉打前锋,没想到这一次对面黄帝部队纹丝未动,毫无畏惧。反而有一排军士在阵前面儿排开,昂首挺胸,嘟嘟使劲吹起军号,龙吟之声在广阔的阵地上空回旋,声震寰宇,气冲九霄,吓得鬼方军士丢盔弃甲,狼狈逃窜,阵地上丢满了魑魅魍魉面具。之后,战鼓声再响,黄帝军队掩杀而来,将蚩尤部落打了个落花流水。 黄帝军队经过大小72战,才彻底打败蚩尤部落,生擒了蚩尤。一说是将蚩尤杀掉立威,一说任命蚩尤为大臣,专门率领军队。 据说黄帝擒获蚩尤之后,作《榈古之曲》。桐者,网也;古者,罟也。网是古人用绳线等结成的捕鱼捉鸟的器具,罟是捕鱼的网。《桐古之曲》共有十章,一日雷震惊,二日猛虎骇,三日鸷鸟击,四日龙媒蹀,五日灵夔吼,六日雕鹗争,七日壮士夺志,八日熊罴哮吼,九日石荡崖,十日波荡壑。仅听这些章名,便可以想象传说中大战的惨烈和军士的激昂。《桐古之曲》是传说中最早的军歌。 战胜后的炎黄部落乘胜东进,有力地奠定了华夏集团据有广大中原地区的基础,并起到了进一步融合各氏族部落的催化作用。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部族首领黄帝和炎帝,也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后世中华儿女自称为“炎黄子孙”,即由此而来。 P1-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