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眼看人》是作者房向东二十多年来陆陆续续写下的记人叙事文章,解读鲁迅的顽皮、胡适的世故、高长虹的癫狂、梁实秋的高雅、章克标的下流、钱钟书与杨绛的冷傲、以及张爱玲的性欲和萧红的基因等问题,书中文章有的被《读者》、《特别关注》等国内名刊多次转载,有的被选进中学课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醉眼看人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房向东 |
出版社 | 青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醉眼看人》是作者房向东二十多年来陆陆续续写下的记人叙事文章,解读鲁迅的顽皮、胡适的世故、高长虹的癫狂、梁实秋的高雅、章克标的下流、钱钟书与杨绛的冷傲、以及张爱玲的性欲和萧红的基因等问题,书中文章有的被《读者》、《特别关注》等国内名刊多次转载,有的被选进中学课本。 内容推荐 《醉眼看人》是作者房向东二十多年来陆陆续续写下的记人叙事文章,写的多是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友人、邻人、亲人、文人,作者对记述对象耳熟能详,个个立体可感,这些人物没有可歌可泣之事迹,却有隐隐约约之毛病,人性的光辉与丑陋同时在字里行间闪现。别看此君已近老朽,偶尔也玩潮词,所写的“牛人”系指历史上的大人物,看看他怎么解读鲁迅的顽皮、胡适的世故、高长虹的癫狂、梁实秋的高雅、章克标的下流、钱钟书与杨绛的冷傲、以及张爱玲的性欲和萧红的基因等问题,应该还是蛮有趣味的。 目录 第一辑·牛人 鲁迅当官 顽皮的小老头 恋爱中的鲁迅 无处逃脱 “狗脾气” 短命的人 “托尼”之痛 “鲁有林风胡乃钗副” 胡适梦想进牢狱 张爱玲眼里的胡适——兼谈鲁迅的为人 无奈之爱——兼谈胡适的为人 被精神病的高长虹 狗的阶级性 猫的阶级性 “后死者的苦痛” “猪道主义” 汉奸的性爱问题 萧萧落红里的基因密码 “素心人”记——钱钟书、杨绛印象 第二辑·文人 不设防的人 胜友老兄 老编辑 “老夫子” 沉默的人 “守望者” 有洁癖的“思想者” 死刑无奈被执行 蒙古狼 北大印象 哲学副教授 恩爱夫妻 BP机 面试 拆墙记 窥探 写诗的人 “老六” 第三辑·友人 “工宣队”陆师傅 姐姐的小橘灯 流淌在富屯溪的记忆 古榕渡 “十一叉” “浪打浪” 荆老师 穿着木屐撒野 杂色 “十二月的苦寒草” 书里春秋 顿珠平措与司马德里 徐兄建新 陈双喜 益言 老领导的琐碎事 忧伤的国歌 伤逝 酒醒在历史转折关头 第四辑·邻人 陌路人 曲线美 无声的落叶 十五姆 钓鱼伯 海牛 老伴 第五辑·亲人 祭外婆 外祖母 我与地龙及蜈蚣的亲密接触 祖父 好命人 岳父 姑父 姑妈的早晨 第六辑·鸟人 “自大”颂 光头的不幸遭遇 家居田园 无梦的岁月——三十岁的感想 红色情怀—一四十岁的感想 简单——五十岁的感想 五十前后 无用 白丁与酸乳 死亡体验 别酒文 四醉 处理品 “白粿先生” 三剩 三下 我之最 老夫老矣 鲁门走狗 喝自己的血——房向东其人其书 试读章节 胜友老兄 张胜友写信赠书,都称我为“兄”,我诚惶诚恐。他比我多吃了十来年大米。在北京时,我对他说,你这样称呼真的让我消受不了。他动了动那典型的厚嘴唇,憨笑一下,支开了话题(有理论家把类似不讲话的动作归纳为“人体语言”)。“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我搜肠刮肚,经过认真的研究,决定称他为“老兄”——我是十分敬重他的为人与为文的。 本来,我想为他的作品写一篇评论,还一本正经地取名日《慧眼到宏又入微》。他的《历史沉思录》《世界大串连》等,从宏观着眼,写尽了时代的欢乐与痛苦;同时,又从微观人手,字里行间皆是人问真情,人生意味甚为浓重。我把这样的意思告诉了张胜友,他来信说,他为人一向害怕一本正经,“我意最好写得随意一点,亲切一点,像拉家常一样”。这不,他的信还真为我这篇文章定了“基调”。 张胜友是亲切的。这位闽西老区永定县一个乡村教师的后代,从小喜欢舞文弄墨。他说,为了买书,曾“偷”过家中的铜环卖钱。他说,他是“7100”部队出来的——我一听就“神会”了,一把镢头、一条扁担、两只尿桶。我告诉他,我也曾在农村滚一身泥巴,也当过知青。为此,我们谈话似乎格外亲切起来。他幽默地说:“多了一个谈话对手。”我也坦率地告诉他,你这位名人并不让我客气地要结领带才敢去拜访。 张胜友是一个标准的记者。这首先在于他阅尽了人间秋色,因而他那板刷头下,瘦削的脸庞上,有北京霜后的西山红叶一样厚重:他曾经穷困潦倒,为谋生学起了裁缝,每天挑着缝纫机走乡串户,喝酒吃肉,走在坎坷的“现实主义道路”上。他被调到水库工地办战报,到县报道组写新闻,到地区文化局编刊物。几年中,单位走马灯似的轮换,吃尽了苦,耐尽了劳。所有这些痛苦的阅历,都成了作为记者的他不可多得的财富。 张胜友不止一次说过,“选择文学就是选择了痛苦”。这当然首先指的是灵魂的痛苦。张胜友有一段话十分精彩,他说:“面对旧体制要剥离,新体制要诞生的大变革时代,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每天要接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天接收有如潮水般涌来的新鲜信息,他既可像‘照相机式’地复制生活,也可扛着自己的脑袋进行思考而参与生活。当然前者便当,后者麻烦,还会给自己增添许多意想不到的烦恼。但我愿意在思考的沼泽地上爬行——哪怕是痛苦与艰辛的爬行。”张胜友如是说,也如是做。 张胜友一段抓“活鱼”的趣事,是我最难忘记的。1987年的最后一天早上,张胜友来到北京金鱼池液化气换气站换液化气。他发现瑟瑟的寒风中换气的队伍逶迤了三四百米,一问才得知自从前一天下午起就断档了,且附近的换气站都如此。他意识到记者的角色:京城年关成千上万的市民正在受断炊之苦,自己换不换气已无所谓了。于是他推着空罐跑回家里,对爱人说:“今天抓到了一条‘活鱼’,不过新年了。”出生于新闻世家、又是同仁的爱人理解他的心情,和孩子回娘家过元旦。张胜友则又顶着寒风骑车跑其他的换气站作调查,当元月2日《北京煤气供应站的所见所闻》在《光明日报》一版刊出后,许多读者奔走相告,称道这是新年报纸送给读者的最好礼物。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的一位同志来信说:“这是一篇好新闻,它说出了人们想说没地方说或说了不管用的话,让人读了痛快……到了明年这时候,如果人们不再为换一瓶气排六七个小时队了,定会想起人民的报纸和记者。” 张胜友对社会就是这样充满真情,对朋友也是如此真诚。去年,我是中秋节这天离开北京的。农历八月十四,已是夜12点了,我还接到张胜友的电话,热情留我在北京,在他家过中秋。然而,公务在身,不能不走。那天,在火车上赏月,可谓本人见到的和往日最不一样的月亮:心中有一点寂寞与惆怅。也许因了未能和家人团圆故,我脑中一直晃着张胜友的亲切。 时下,张胜友一脚踩在“青年”的门槛,一脚踩在“中年”的门槛。他有青年人火一样的热情,又有中年人冰一样的冷静。这真是人生的最好岁月。 老兄,我为你祝福! (写于1988年) P129-13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