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倾情推荐:默默如许剑,平凡如许剑,在我们几十年平静的日子里,让我们感动的是她给学生们打开的世界。
将主题实践活动与教学相结合,与学生共同探索生活、世界和未知,与世界相遇,引导学生将平凡的世界展示出来。
温馨的照片、精彩的作品、图文并茂的讲述、精致简洁的版式,《带着你与世界相遇:我和学生的课程故事》不仅是一本主题实践活动的鲜活案例集,更是一本趣味“故事集”。
作者许剑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为学生打开了平凡的世界之门,帮助学生收获的却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人生,从中,你也可以习得这种教育方式。
《带着你与世界相遇:我和学生的课程故事》是清华附小语文高级教师许剑近三十年的从教经验总结,讲述了她和学生们的课程故事。《大夏书系·带着你与世界相遇:我和学生的课程故事》共分八辑:“遇见大自然” “遇见清华园” “遇见节日” “遇见书” “遇见艺术” “遇见师长” “遇见小伙伴”“遇见自己”,将主题实践活动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寓教于乐,引导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属于自己的世界。
春色与校园的景观融为一体,怎一个“美”字了得?
当小雨淅淅沥沥地染绿大地的时候,当风儿逐渐柔和起来的时候,众所周知,春天来了!春天是万紫千红的:不仅因为花朵是万紫千红的,更因为春天是生机勃勃的,是充满希望的,人的心情也是“万紫千红”的。
在清华附小的春天里,樱花、丁香、玉兰竞相开放,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柳树吐出的新芽儿映衬着孩子们充满朝气的笑脸,朝阳将整个校园染成了金色。此情此景,让我一边拾掇春色,一边在酝酿着一些念头。这美丽的附小不也是我跟孩子们一起学习的教室吗?还有什么课堂比自然更美呢?我决定要让孩子们与春天有个约会!
于是,我带着孩子们在百年的附小寻找“清华附小第100个春天”,我们的口号是“把最美的春天留在大地上”。就这样,我带着班里40多个孩子,开始描绘校园的春色。孩子们散落在春天里,美妙极了。
我沉浸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的嬉闹声是春天的歌声,伴着春燕、喜鹊的叫声,我的孩子们带着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们就地取材,把春天留在这美好的时刻。
孩子们用粉笔在校园的石板路上作画,描绘出池中游荡的金鱼,刻画出羞得粉红的花朵,创作出学校灰白相间的建筑。我鼓励孩子们大胆地创造,要有自己的新想法,但一定要环保。于是,好多孩子就在学校碎石路上拿起一块块石头,在石头上画下丁香花、桃花等在春天盛放的花儿;其余的孩子则有的用柳叶穿成绿色项链,有的用柳条编织成帽子,有的用松针扎成花环,还有的用枯树枝摆成鱼……
孩子们是这样采摘春天的: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组,他们都在用自己擅长的技能——画画、手工等,收集春天给予他们的灵感。
眼前的这一幕一幕,不禁把我的思绪带回了20多年前的附小。那时,我刚从事教师工作,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花开之前的事情,知道拥有美丽之前需付出的努力,我在春天到来之际,为孩子们买来了七个花盆、七种花的种子,然后把孩子们分成七个小组,每个小组领一种花籽,然后就去播种。这样的要求,让孩子们收益良多。
在播种的过程中,孩子们很自然地就要学习种植的知识,他们要了解这种花的生活习性,还要给所在组的花起名字。我鼓励孩子们努力观察和思考,给所在组的花起个独特的名字,于是它们有的叫“金橘绽放”,有的叫“火红的玫瑰”……
花籽播种后,他们对种植知识的学习情况就能从花的长势中看出来,了解种植知识多的、悉心照顾的小组,花长得就好。例如有的组周末没把花盆拿回家及时浇水,花就长得不好。这样很自然地就可以对各组进行评价。 我让孩子们对小花的生长作观察记录,我想让孩子们从中体会到两点:一个就是生命的成长,例如第一次见到小苗破土而出;另一个就是知识,例如同一种花,光照充足的就比光照少的长得好,从中他们很自然地悟出了很多生命哲理。通过这种方式,我让孩子们体验了播种生命,感受了春天的生命是如何成长的。
在我看来,春天最美的就是花,所以我就把语文学习和亲近大自然整合到一起,让孩子们每个人选一类春天开放的花,然后去文学中找寻写这类花的诗词并诵读,然后切身亲近这类花,自己再写赞美花与春天的文章。
随着教学经验的累积,如今我渐渐发觉“牵手春天”可以作为一个课程,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真的应该牵手春天,与大自然相遇。在后续的课程中,我通过赏春、咏春、写春、绘春等课程环节,深化春天的魅力,强化孩子们对春天的感受!为了更好地开展寻找“清华附小第100个春天”这一主题活动,我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组去寻找春天的美丽。我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他们有的负责搜集关于春天的诗词,有的搜集春天的资料,有的负责绘制图片等。每个小组都力求创意独特,互不重复。好多孩子把我之前要求他们做的与春天有关的所有作业都找来了,为“春天”制作专集;不同的组分别以不同的思路去做自己的集子,全班合起来就是一个大集子。
就这样,我带着孩子们亲近校园,从校园到庭院,再到田园,走进大自然的春天,呼吸春的气息,触摸春的温暖,欣赏春的样子。感受春阳,聆听春雨,观察春花,抚摸春草,师生一起与春天相遇。
P4-6
用我的一生守望你
我,教育生命已经快有30年;
许剑,教育生命已经快有30年。
2015年,我俩的本命年;
2015年,清华附小百年华诞。
这一年,是她带了六年的班即将毕业走向中学的一年;
这一年,是她第一次公开出版发行她和几十位学生的班级故事的一年。
这30年间,有多少故事?时间沉甸甸的,其中的厚重怎可言传?许老师先后三次带过六年级,将时光织成一幅幅爱的画卷。一花都一个世界,那一本书又怎能完全展现一个老师与一个班的学生一起成长六年的全部内容?更何况是那么多年。
我也曾经将一个班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那是2000多个日日夜夜的陪伴。我们的专业生命,能有多少个六年啊?而这样的烙印,蕴含成长的喜悦与收获的丰硕,有成就的不仅是一个个从童年走向少年的学子,还有我们自己啊。
如今许老师的从教经验即将结集出版,我甚为高兴,为书作序,但同时亦有点忐忑,似乎无论怎么描述都担心挂一漏万。
20世纪90年代,一个正在经历改革开放、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教育改革的春天才刚刚来临。我作为一个教改先锋,提出“三个超越”,即“基于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当时,这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但是,毕竟受年代和个人认知水平的限制,我仅仅立足语文学科、立足班主任的责任作出一些改革尝试。
如今许剑老师的理念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时代经验,如今教育理念已经从素质教育走向了素养培育。
一个是素质,一个是素养,其境界完全不同。一个强调教育的结果,其中不乏先天禀赋的存在,一个强调教育的过程,重在养成。
许老师在清华文化及附小“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使命感召下,坚持附小“立人为本”理念,深研附小提出的五大素养:“身心健康,成志于学,天下情怀,审美雅趣,学会改变”,结合学校“1+X课程”的整合思想,把班级当作一个“生命成长的道德社区”;结合附小原校名“成志”的历史,命名自己的班级为“成志班”;结合附小主题教学强调的“主题·整合”思想理念,把主题实践活动与德育课堂进行整合,在主题实践活动中融入附小“六大教育主题”:言行得体、协商互让、诚实守信、自律自强、勇于担当、尊重感恩,在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边界寻找主题整合点,在消弭式整合中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和情感品质。她所组织的一系列丰富的主题实践活动,从一个层面展现了附小主题教学课程体系。
在此基础上,许老师从自己班级的特色出发,建构班本主题课程。如她策划关于清华园的主题活动:“寻根清华,筑梦附小”,带领学生进行关于清华园的小课题研究,走进清华园探访名家、大师的足迹,感悟清华英才的卓越,传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再如在附小即将迎来百年诞辰之际,她带领学生寻找“清华附小第100个春天”“把最美的春天留在大地上”,从不同角度构建关于春天的主题课程,回望附小历史。通过对清华文化和附小文化的传承,她所带的毕业班的孩子们在毕业前夕郑重向母校承诺:“我永远是清华人!”
六年级学生临近毕业,许老师用精妙的构思,丰富了学校高年段“修远课程”的内容,对毕业课程作了极富价值的探索。“校园里那些最有故事的地方”“给老师/母校的颁奖词”“最美的母校纪念册”“毕业倒计时一个月:我为他人做件事”等活动,将六年级的德育主题“尊重感恩”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孩子们的生活中,让“尊重感恩”成为附小送给毕业生最好的礼物。
在这一个“六年”里,许老师把主题实践活动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例如,她设计了“中国传统节日”与“世界节日”系列活动,带领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做有根的人,同时吸纳世界文化精髓,博采众长。在一年又一年的“节日”主题实践活动中,在暮去朝来的时光积淀中,拥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清华少年在慢慢成长。不仅如此,她还将“节日”主题实践活动与主题作文完美结合。作文源于生活,在课程实践活动中,“节日”主题就是生活化的。在活动中,许老师首先让学生讲解节日的来历、意义,进而收集与节日有关的图片、诗词、名言警句等,最后许老师指导学生根据资料,结合主题活动写作文。主题作文研究,是许老师在语文教学领域的研究重点。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她根据每个儿童的不同,为其“量身定做”相关活动,别出心裁,让每一个儿童发展自己的兴趣,呵护自己的兴趣,促使他们将兴趣转化为志趣!翻开这本书,您会看到很多学生的创作,即便小如页眉一角的丁香花。
阳抒诚和他的岩石社团的故事,已经被刊登在《新京报》《中国少年报》上。许老师的班级还有朱其晟的生命科学社团、白晓舟的奇遇画吧、王嘉宜的丁香雨话剧社、段博方的快闪小乐队、陈骏骐的纸飞机模型队、张宇洋的阳光体育社团、张宸的晨光摄影社……
就是这些丰富多彩的社团,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人人都有一技之长,人人都有兴趣爱好。孩子们在社团中得到了宝贵的锻炼机会,发挥了想象力与创造力,在自己所喜欢的领域一展所长。
这些“私人定制”是呵护儿童个性,褒扬儿童个性的最有力的证明。让儿童成为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本质!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学校里的世界、班级里的世界、每一个人的世界,就这样向你展开,像鲜花开满原野,而那个守候的人、望着孩子们奔向人生远方的人,永远是许老师!
所以我要激动地告诉正在阅读这本书的您:当您翻开这本“宝藏”,低头凝视她的学生们的作品所展现的世界时,你会感觉到每一个孩子所得到的东西“无穷大”。他们在学校里,在和许老师相遇的日子里,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属于自己的世界。
生命不可重来,孩童在开始小学生活的最初时刻,许老师已经在他们身上播撒了他们可以享用一生的资本的种子。然而当他们渐渐长大,有的甚至个头高过了许老师的时候,甚至许老师已添白发的时候,谁又曾见过她老气横秋?生命已不再属于她自己,她已与学生们融为一体。她把生命的能量注入孩子们的成长,孩子们的成长又支撑着她继续前行。每次看到许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建构他们的世界的时候,你看不到她疲惫不堪的状态。只要站在孩子们的面前,她,就立刻又“灿烂”了起来!
她带领孩子们参观博物馆、美术馆、文学馆、纪念馆……每个地方她都要在周末或假日先去考察一番,以确定路线和参观重点。难怪学生在给她的颁奖词中评价她“兢兢业业”,颁给她“永远最爱老师”奖项。而许老师,只是幸福地说:“为了孩子们,我快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许老师的教育润物无声、不着痕迹,但许老师的成绩有目共睹。她获得了“紫金杯”优秀班主任称号,所带两届班级都获得北京市优秀班集体的荣誉称号。这肯定了被评为北京市师德标兵的她的付出,也是她的另一种人生写照。
不求太多的回报,把对学生的爱当作人生最好的净化剂。
儿童站在许老师专业生命的正中央,许老师也站在了儿童的生命里。
请跟着许老师,让她把你带进开满鲜花的广阔原野。
请跟着许老师,让她把你带进波澜壮阔的浩瀚海洋。
请跟着许老师,让她把你带进更为广袤的星空。
……
就这样,默默如许剑,平凡如许剑,在我们几十年平静的日子里,让我们感动的是她给学生们打开的世界。
又要迎来新一届学生了。
许老师又会对她的学生们说:“用一生守望你,带着你与世界相遇!”
窦桂梅
这本书快要截稿时,正是我作为班主任最忙碌的时节,我带的40个孩子就要带着我六年的满满祝福暂别母校,升入更高的年级了。说句实话,毕业季我已经历过很多次了,但想起孩子们要走,心里就有泪水在流淌。是忧伤吗?是失落吗?是难过吗?是不舍吗?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尽然。我抬眼望望百年园子里的翠绿,一棵斜逸而出的不老松映入眼帘:枝干的样子无需修剪就是风景,叶子长满了整个树冠,它优雅地站立在校园里,多像一个热爱教育的歌者!
忽然,我仿佛觉得自己就是这棵树,一任风吹雨打。我就这样,因为热爱所以投入,因为投入所以收获,因为收获所以幸福。
在杏坛工作近30年的我,从段长到副校长,从普通老师到北京市师德标兵。可以说,一路走来,收获了鲜花和掌声,也收获了荣誉和幸福。在众多的教育者角色中,毫无疑问我最喜欢的还是班主任。拥有了一群孩子,就拥有了美好的世界。这本书的书名是“带着你与世界相遇”,与其说我带着孩子们与世界相遇,莫如说是孩子们让我与美好的世界相遇、与未来的世界相遇,让我更加坚信善良、保持纯真、拥抱未来。
想到这儿,我的纸上跃然而出一张天使榜,窦桂梅老师、同事、家长、学生、编辑……大家的鼓励和帮助让我多年的教育心语凝聚成前面的文字,让我有机会跟教育同行们分享教育智慧,重温那些或青涩或饱满的课程故事。对于一个用心行走的教育者而言,我知道,我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
蓦然回首,无怨无悔;举目前方,道路依然。还等什么呢?一起来吧,带着孩童般的热忱和好奇,走进世界,走向未来!
又要迎来新一届学生了。
我又要和孩子们一起去遇见世界,“成志班”的故事又在继续了。
许剑
2015年6月于丁香书苑
学校里的世界、班级里的世界、每一个人的世界,就这样向你展开,像鲜花开满原野,而那个守候的人、望着孩子们奔向人生远方的人,永远是许老师!
——清华附小校长 窦桂梅
每个孩子在许老师的引导下都成为了诗书画的全才,每个孩子都是许老师眼里的宝藏,许老师的爱滋养出孩子们的信心,许老师的智慧呼唤出孩子们的灵感,于是,梦想和生活都有了色彩。
——家长 张宏芳
时至今日,我仍旧对许老师怀着深深的感恩之情,感谢她一直对孩子们绵长的牵挂,感谢她用她的认真和赏识带着我与世界相遇。
——2008届学生 忻省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