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汤姆·索亚历险记(无障碍阅读)(精)/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作者 (美)马克·吐温
出版社 晨光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马克·吐温创作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无障碍阅读)(精)》是一部充满童趣的小说。故事发生在密西西比河畔一个小镇上,小主人公汤姆·索亚聪明调皮、天真阳光、正义勇敢、向往自由,他厌恶刻板枯燥的生活环境,梦想着和朋友们一起到荒岛上做海盗,过一种刺激冒险的生活。一次偶然,他和哈克贝利目击了一桩杀人案,在正义的驱使下,他战胜了心中的恐惧,勇敢地揭发了犯罪者,保护了无辜的镇民。后又在一次郊游中,与贝琪在岩洞里迷了路,凭借乐观无畏终于自救脱险。最终,聪明机智的汤姆和哈克贝利地找到了强盗的宝藏,成为了小镇的小英雄,赢得了人们的赞赏。故事扣人心弦、跌宕起伏、情节生动、幽默有趣,充分展现了孩子的特性,借儿童的视角、心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

内容推荐

《汤姆·索亚历险记(无障碍阅读)(精)》是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代表作品,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本书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的敏锐观察,一跃成为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首美国“黄金时代”的田园牧歌。

目录

第一章 “淘气鬼”汤姆

第二章 乱糟糟的世界

第三章 汤姆的意中人

第四章 主日学校,出尽风头

第五章 教室里的快乐

第六章 汤姆和贝琪相识

第七章 贝琪伤心

第八章 充当绿林好汉

第九章 坟地谋杀案

第十章 不公正的审判

第十一章 皮特猫受难

第十二章 成为海盗

第十三章 汤姆的梦境

第十四章 两个人之间的互相折磨

第十五章 姨妈的心又软了

第十六章 英雄挺身而

第十七章 道宾先生的金光头

第十八章 无聊的假期

第十九章 说出真相

第二十章 开始寻宝

第二十一章 真假强盗,狭路相逢

第二十二章 哈克静心守夜

第二十三章 洞中历险

第二十四章 成为大富翁

第二十五章 自由万岁

延伸阅读

 读后感

 童年回忆

 考题直击

 参考答案

试读章节

他总算不耐烦地穿戴整齐了,三个人就一块儿向主日学校走去。这是个让汤姆深恶痛绝的地方,但玛丽和希德对它却很有好感。

主日学校上课时间是从上午9点到10点半,接着便是做礼拜。希德和玛丽每次都是自动留下来听牧师布道,汤姆每次也会留下,但他为的是其他更重要的原因。教堂里的座位靠背很高,没有垫子,一共可坐300个人。教堂是一座简陋的、规模不大的建筑。屋顶上安了一个松木板做的盒子似的装置当作尖塔。他们3个人一同走到教堂门口,汤姆便在这儿故意落后一步,他和一个穿着“星期日衣服”的孩子搭讪道:“嘿,比尔,你有黄条吗?”

“有哇。”

“用什么东西可以换到它?”

“那就要看看你有什么了?”

“一块干草糖和一个渔钩。”

“先让我看看。”

汤姆给他看了,双方对这笔交易还算满意,货物彼此易主。接着汤姆又用两颗大白石弹换来三张红条,又用其他小东西换了两张蓝条。他就这样站在门口,继续和其他进来的小孩交易了十多分钟。交易完了,他才混在一群吵吵嚷嚷的孩子当中进了教堂,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汤姆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和一个离他最近的男孩争吵起来。他们的老师是位面色严肃、上了年纪的人,他叫他俩别闹,然后就转过身去了。汤姆又揪了另一条板凳上一个男孩的头发,那男孩转过头时,他却在全神贯注地看书。接着为了要听另一个男孩子叫一声“哎哟!”他又用一枚别针扎了他一下,结果被老师臭骂了一顿。汤姆所在的这个班全是一个模式——吵吵闹闹,东捣西戳,一刻不停。他们一起背书时,全班没有一个人能顺顺利利地背出来,非得有人在一旁提示不可,但他们总算结结巴巴地完成了任务,每人都得到了一张蓝条,每张蓝条是背两段《圣经》的代价。10张蓝条等于一张红条,10张红条等于一张黄条,攒足10张黄条,校长就奖励这个学生一本装订得马马虎虎的《圣经》。玛丽就是用这个方法获得了两本《圣经》,这可是两年苦读的代价。还有一个有德国血统的男孩一共得了四五本《圣经》。据说,有一次他一口气背了3000节《圣经》,可是由于他脑力的过度劳累,自此以后差不多成了一个白痴,这是主日学校的重大不幸,因为每逢盛大的场面,在许多来宾面前(据汤姆的讲法),校长总是叫这个男孩出来“露一手”。只有那些年龄大的学生才坚持努力用功,想法得票,为的是获取一本《圣经》。所以,每次颁发这种奖品都是件稀罕而轰动的大事。

得奖的同学在当时显得那样的伟大,那样的光荣,以致每个在场的学生心里都产生新的野心,这种野心往往要持续一两个星期之久。汤姆内心可能从来没有真正渴望过获得这种奖品,不过,毫无疑问,许多天以来他的全部身心都在渴望得到随着这种奖励而来的光彩和荣誉。

到颁奖的时候了,校长在布道台前站了起来,他手拿一本合拢的《圣经》,食指夹在书页中间,叫大家静下来,听他讲道。主日学校的校长开始他那简短的开场白时,手中总少不了要拿着一本《圣经》,就像歌手参加音乐会时站在演唱台,开始独唱的时候一样,手中也少不了要拿本乐谱。虽然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无论《圣经》也好,乐谱也好,台上受罪的那个人从来都不会用得上这些的。这位校长是个35岁的瘦子,蓄着沙滩色的山羊胡和沙滩色的短头发。他穿着硬挺挺的衣服,领边几乎顶到他耳边,两个尖尖的领角顺着脖子弯过来,齐到他的嘴角,就像一堵围墙似的,逼着他只能往前方看,每当他要看旁边的时候,就不得不把整个身子都转过来。他的下巴托在一条宽大的领结上面,那个领结就像一张支票那样又宽又长,周围还带有花边。他的靴子头尖尖的,向上翘着,这在当时非常时髦,好像雪橇下面翘起来的滑刀一样,这种新式样是年轻人耐心地、吃力地一连几个钟头地坐着把脚趾拼命顶着墙的结果。这位校长华尔特先生态度非常庄重,心地虔诚而实在。他对宗教方面的事情和场所非常尊敬,把它们和世俗方面的事分得清清楚楚。因此尽管没有意识到,但他却养成了在主日学校讲话时一种特别的语调,这种语调在平常的日子里是绝对听不到的。

他就用这种腔调讲了起来:“孩子们,现在我要你们坐好、坐端正,集中全部心思听我讲上那么一两分钟。对了,对了,这才是乖孩子们该做的事。嗯,我看到有个小姑娘正在朝窗外瞧我,恐怕她是在窗外的树上看见了我,看见我正在对叽叽喳喳的鸟儿们讲话吧(全班都对这段话爆发出哧哧的笑声)。我想让你们知道,看到你们这么多聪慧、干净的小脸集中在这儿,一心学好,我心里是多么安慰呀!”

诸如此类的话,他说了一大通,完全没必要将它们全都记下来。反正每次都差不多,我们的耳朵都听出茧子了。演说的后半部分遭到了骚扰,因为孩子们在下面又是打架,又是吵闹,还有干其他事的,连玛丽和希德这种不可动摇的模范孩子中的“中流砥柱”也受了影响。但随着校长演讲的结束,一切吵嚷声都归于沉寂。看来,演讲的结束受到了人们无声的感激。

紧接着,窃窃私语声又起。因为有件稀罕事儿发生了,在这个破旧的教堂里,居然来了几位贵客,其中有律师撒切尔,一位胖胖的、头发银灰的中年绅士和一位庄严的阔太太。这位太太显然是中年绅士的妻子,更重要的是她手中还牵着汤姆那位魂牵梦萦的新意中人。汤姆一见到这女孩,满心的忧虑霎时全都抛光(这半天来,他总心怀愧疚,不敢看艾米·劳伦斯那双含情脉脉的眼睛),他立刻想着法儿在女孩面前出风头:打别人的耳光,揪其他孩子的头发,做各种各样的鬼脸。总之,一切能博得小女孩欢心的手段他都用尽了。他满心激动,幸福的浪潮阵阵上涌,把昨晚那残余的愤怒也冲得无影无踪了。P29-31

序言

走近作者

马克·吐温,是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家、演说家和幽默大师。马克·吐温于1835年11月13日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一个乡村的贫困律师家庭。儿时生活的贫穷和长期的劳动生涯,不但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累积了丰富的素材,更铸就了他一颗正义的心。

人物剪影

汤姆·索亚: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调皮捣蛋、贪玩好动、讨厌学习、不守教规、打架惹事,小小年纪还谈起了恋爱。但他同时又正直、善良、足智多谋,富有冒险精神。他讨厌教室里老师干巴巴的说教,不喜欢整天在学校里枯燥无味地生活。他喜欢追求自由自在、充满激情、新鲜刺激的生活,希望加入所谓的“海盗”,能干出一件件惊天动地的事情。并且他总在别人危险时刻挺身而出,做出那些懦弱的“好孩子”和体面的“优秀生”无法做出的正义行为,以展示自己的魅力。

艺术特色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成就。它处处透露着批判现实主义的光辉,标志着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创作有了进一步发展。此外,这部小说又是一部成功的写景抒情散文,语言简洁明快。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0:4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