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
在1961年,我正好30岁,在我的学术生涯上春风得意。我有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而且是哈佛大学社会关系学教授。在职业、社会关系和经济方面,我自认为已经到达了人生的一个巅峰。可是,我的内心仍然空虚——尽管我拥有那么多成就,但仍然感觉缺失了某种东西。我当时是在哈佛大学,那个智慧的圣地任教。但是,当我看着我的同行们的眼睛,想从中获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的时候,我发现,我正在寻找的东西无处可寻。
在社会和家庭环境中,人们都很尊重我,愿意记住我说的每一句话,因为我是哈佛教授,他们显然认为我无所不知。但对我来说,人生的本质仍然是个谜。我有很多知识,但我缺乏智慧。在这种不满足的状态下,我让生活塞满了所有我认为我想要的东西,所有通常被认为可以带来满足感的东西。我大吃大喝。我收集各种象征财富和地位的物质:我有一辆“胜利”牌摩托车和一架“赛斯纳”牌私人飞机。我演奏大提琴。我在性生活方面很活跃……然而,这些外在的乐趣并未使我得到我渴望的答案。在内心深处,我并没有真正的幸福感和知足感。
另一位心理学家,蒂莫西·利瑞,搬到了我对面大厅的那个办公室。遇见蒂姆是我的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我们首先成了酒友。我很快发现,他有一个聪颖的头脑——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聪颖,能够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全新的角度看待人生。
有一个学期,蒂莫西从墨西哥山区返回,他在那里食用了一种“裸盖菇碱蘑菇”,或被称为“神仙之肉”,他说从那个经历当中产生的体验,比他从所有心理学训练当中获得的东西还要多。我感到十分好奇。1961年3月,我服用了裸盖菇碱,那是那种神奇的蘑菇的一种人工合成品,于是对我来说,一切都改变了。我似乎觉得,裸盖菇碱让我接触到了我那独立于身体和社会身份之外的灵魂。那种经历扩展了我的意识思维,改变了我对现实的看法。
我们对致幻药的探索以及随之被哈佛大学解聘的事件,在国际和国内产生了轰动,也给我们带来了恶名。到那个时候,我在某种程度上真的不太关心个人地位和同行评价,因为我正在探索的领域远比学术界有趣得多。致幻药物使我突破了我的传统教育经历,进人了用其他方法不可能进入的心灵和精神领域。当我因为服用致幻药而变得兴奋时,我开始觉得,这就是我需要体验的境界——我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平和、爱和自由。
我使用致幻药长达五六年,我要尝试继续体验那种彻悟的感觉,继续停留在那个充满爱的境界。我不停地经历快感和高潮突降,想要继续感受那种爱的状态,但那种状态却无法持久。我想要自由而不是快感。我最终意识到,这种方法并不适合我,于是开始陷入深深的绝望。 事后看来,尽管裸盖菇碱之类的东西对于我自己的觉醒至关重要,但使用致幻药物并不是找到自我所必需的过程。它们固然能够向你展示一种可能性,不过你一旦见到了那种可能性。就会不停地反复使用它,但未必能够给你带来真正的改变。正如英国哲学家、作家阿伦·瓦特经常说的那样:“既然你已经得到了那个讯息,那就可以挂断电话了。”归根到底,你还是不得不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且寻求从自身开始转变。
奥尔德斯·赫胥黎曾经赠送给我一本《西藏度亡经》,我在阅读之后很快意识到,东方已经有了我们在没有参照点的前提下正在直观地探索内心状态的那张地图。所以在1966年,我前往印度,想要寻找能够解答意识领域的问题的人。最初三个月,我和一个首先将他的“路虎”汽车运到德黑兰并且邀我同行的朋友一道旅行。我们去了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以及到处种植大麻的尼泊尔。
但是,这只是又一次旅行而已——与过去没有什么不同:先是体验到兴奋和快感,紧接着又是高潮突降——这正是我自己的现实的重演,它导致了更多的绝望感。
后来的一天,在尼泊尔加德满都的一个叫做“蓝色西藏”的嬉皮士风格的餐厅,一个个子奇高、留着胡须和一头金色长发的西方人走进来。他穿着印度服装,走到我们的餐桌旁边,和我们坐在一起。我们很快知道,巴格旺·达斯,这个23岁的拉古纳海滩冲浪者,已在印度生活了好几个年头。经过短时间接触,我发现他很了解印度,便决定与他一起旅行,看看有什么我可以学到的。P4-7
在我自己的精神发展历程中,拉姆-达斯一直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我珍视他的智慧以及他的精神。就让他在这本书中的真知灼见进入你的灵魂——因为我的朋友拉姆-达斯是神圣的爱的化身。——韦恩·戴尔,《神奇的念力》的作者
这本书是一种赐福!只需要阅读它,就能够让你的心灵敞开,并且让你体验到神秘、宽敞和仁爱的自由空间。拉姆·达斯是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圣者之一,他能够让我们笑,让我们哭,并将我们从睡梦中唤醒!——杰克·康菲尔德,《心灵幽径》的作者
拉姆·达斯会提醒我们想到我们最容易忘记、但对我们的生活最为重要的真理。爱的意识是我们的本性。在《擦亮心镜》一书中,我们会体验到一系列令人愉快的有代表性的故事,富于智慧的教导,并且感受到拉姆·达斯充满大爱的心灵的辐射,由此帮助我们找到回家之路。——塔拉·博拉赫,《唯一的避难所》的作者
拉姆·达斯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智者和精神先驱,是关于人类意识的教师和开拓性人物。拉姆·达斯是安放于西方佛法运动最前沿的探照灯,为我们所有的人照亮了道路。很长时间以来,这个温柔的巨人都在反复擦拭他的那面心灵和灵魂的镜子,并将他的爱和无私服务的甜蜜果实与我们分享,以便让我们在今天和明天受益。他的新书显然是要求我们携起手来,彼此唤醒对方,开始踏上通向光明的心灵旅程,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本可爱的书让我爱不释手。——苏里亚·达斯,《唤醒心中的佛》的作者
译后记
出生于1931年的拉姆·达斯(原名理查德·阿尔珀特)是美国当代精神导师,是一系列人类意识研究以及心灵复苏和成长作品的作者,也是美国最受爱戴的精神修行大师之一,一生致力于倡导博爱教育和临终关怀,推动和谐商业实践,为公众讲授心灵和意识方面的课程,并且创建了包括塞瓦基金会和爱与服务基金会在内的多个公益项目。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个人经历和人生理念,成为美国几代人的一盏指路明灯,帮助数百万人摆脱心灵的桎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1991年8月。拉姆。达斯被授予美国和平修道院良知勇气奖。
在过去的五十多年里,拉姆·达斯孜孜不倦地在全球范围内致力于人类意识和心灵方面问题的研究,并为需要的人提供服务。2013年夏季,拉姆·达斯出版了他的回忆录和教学总结式的作品:《净化你的心灵》。在就这本书所接受的采访中,82岁高龄的拉姆‘达斯说,他对于衰老和死亡的早期思考得出的个别结论,如今在他看来有些幼稚,因此,他有必要通过一部新的作品予以矫正。他说:“我已是耄耋之年……我在迅速衰老。死神正在向我逼近。我越来越接近人生的终点……现在,我交出了最真诚的人生答卷,我已准备好聆听那种随时都会响起的音乐。”
拉姆·达斯曾经说过,永无止境的爱与顿悟的时刻,的确会自发出现,但是,让我们的思维和心灵获得净化的关键,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实践,而且这些实践将从根本上影响到我们能否顺利地找到真正的自我。在《净化你的心灵》一书中,他汇总了他当前最重要的、以实践为基础的人生经验和指导原则。对于译者而言,能够将这样一本佳作翻译过来并介绍给中国读者,是一项艰难的和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这其中离不开多位专家、同仁和友人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我要感谢高适、李俊、于天源、王伟、张寅(因篇幅所限,不一一列举)等14人,他们的辅助工作,对于本书的顺利完稿功不可没,同时,对于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美国教育专家和友人Stephanie Holmquist给予的不吝赐教,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译者
2014年元月
前言
拉姆·达斯的《找到自我》首版的那一年,也即1971年,是一个动荡时期。越南战争正在引发一场抗议浪潮。致幻药物、酸性摇滚、新发现的性自由、女权主义、环保主义,以及具有原生态特征的嬉皮群落所造成的影响,导致人们的生存现状发生了结构性的转变。不断扩张的意识幻觉,开始与佛教、印度教以及新世纪音乐交汇融合,从而给人们带来了内心解放的曙光。
然而,理想化的幻觉很快被现实所磨砺。这当中既有好的一面,也有糟糕的一面。在肯特州立大学枪击案③中学生被杀,加之摇滚乐明星吉米·亨德里克斯、詹尼斯·乔普林和吉姆.莫里森之死所导致的冲击,尤其发人深省。伍德斯托克摇滚音乐节谢幕了。当这个大派对终告结束,而人们在次日早晨醒来以后,他们嗅到的是新鲜咖啡的气味,也嗅到了生活还要继续下去的需求,这也为他们追求真正的改变奠定了基础。
理查德·阿尔珀特曾是蒂莫西·利瑞教授在哈佛的同事和致幻药的支持者。1963年,他们被哈佛大学同时解雇。离开哈佛之后,他们在纽约州北部的米尔布鲁克进行了一次反传统文化的体验。1966年,作为当时知名的迷幻心理学家的阿尔珀特前往印度。当他返回时,已经是名为拉姆·达斯的一个精神修行者,并且很快在整个西方世界成为东方灵修的践行者和推广人。
从1970至1972年,经过在印度的第二次逗留之后,拉姆.达斯再次踏上旅途,在接下来的25年的时间里,不知疲倦地四处讲授心灵疗愈方面的课程。他引经据典,并通过各种有趣的故事,一再地传达他所倡导的宗旨——从“一切只需着手去做”这种西方成功模式,转变为强调如何让心灵平静并且活在当下,如何变得专注并富有爱心,从而找到真正的自我。他从根本上超越了以往的个人研究和实践经验,描述并展示了他一生中不同的存在状态,而这一切完全得益于他的印度上师对他的启发。于是,精神的种子开始发芽,成千上万的人得到了教诲,他们的生活由此改变了。
他的杰作《找到自我》一书,最初作为手抄本小册子的形式,为20世纪70年代喧哗聒噪的文化对话注入了一缕清音。这个由新墨西哥州北部山区的一个图形艺术社团制作、用棕色包装纸印刷的手册,与其说是一个朴素的文本,不如说是一部绘本小说和精致的艺术品。后来,当《找到自我》作为一本书面世时,它尤其成为作者倡导的新的生存方式的一个强有力的声明。于是,突然之间,这个内容质朴、具有反传统文化观念并倡导自省的手册,在主流出版界脱颖而出并开始风行。人们纷纷介绍给自己的朋友,它旋即成为一本新时代的圣经。《找到自我》所倡导的理念,犹如在人们意识思维的文化湖泊中投下了一枚鹅卵石,不断激荡出时代的符号和瑜伽文化的涟漪,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推出了相关节目——《活在当下》,新时期的美国文学,也开始纷纷表现精神修行这一主题。
《找到自我》不只是媒体现象,也是意识文化转变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具有包容性的跨宗派的精神实践。正在变老的“婴儿潮”时期的人,能够以开放的姿态,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死问题。瑜伽已经从具有异国情调的东方进口产品变成跨国界的亚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精神修行超越了时间和空间;我们生活在一个虚拟而复杂的时代。当我们共同完成穿越蓝色星球之旅时,我们的仁爱意识就会增强,隔离感会消失。正如拉姆·达斯所说:“他们正在成为我们,我们也正在成为他们。”
对我们千百万人来说,《找到自我》打开了自我探索的大门,帮助很多人迈出了向心灵朝圣的第一步。自20世纪60年代,坎坷曲折的自我探索过程已经带领我们绕过许多险滩,并且走出了一些死胡同。如今,那盏心灵的明灯仍在指引着我们,而我们必将继续跟随前行。
《找到自我》把我们的视角从根据表面化的所见所闻而产生思考这一习惯性的做法,转向把生活看作是一次心灵之旅。作为它的一个章节,“精神生活食谱”为西方人的精神实践和瑜伽提供了实用的指南。一个简单的理念就是,“现在,你已经看到了光亮,就应该让它为你带来温暖”。如今,那个食谱仍是一个重要资源,那本书倡导的宗旨仍然经久不衰——把你的关注力集中在人生的每一时刻。你只需要找到自我,活在当下。
清理我们杂乱的思维领域,消除一切不必要的精神负担,以便找到自我的过程,是复杂而艰巨的。这是一个多层次的游戏。当你专注于意识拼图游戏的某一部分时,其他某种更难处理的东西,必然会吸引你的注意力。正如拉姆·达斯所说:“大脑是一个出色的仆人,但也是一个可怕的主人。”
为了探究这些多层次的精神和情感领域,作者多次使用了“擦亮镜子”的比喻,这其实是一个多重隐喻。意识本身是一个镜子的大厅。人的灵魂的关键素质,是那种体现其自身存在的能力。自我反思或反省,以及自我探究——不管我们采用什么样的说法——就像剥洋葱一样,能够让我们透过层层的自我,从我们世俗性的、习惯于推理的思维观念进入到更高境界,那就是——探索纯粹的意识和无条件的爱,探索人的统一性或者敬畏的意识。
这种自我反思也可被看作是一个见证过程,即仅用爱和宽容的态度观察我们自己的行为、思想和情感。这种见证过程有助于将我们与外部现象和感官体验分离开来,以及与彻底占据我们的注意力的心理叙述和个人经历的痕迹分离开来。
见证过程可以微妙地改变自我认知方式。我们会从我们作为个人叙事的主角——我们总是着迷于不断骚动的思想和经验——这一习惯,转变为把这些思想和经验看成是在自我的镜子中反映出的现象。我们将从作为自己的人生节目中的明星这种角色,转变为整个人生戏剧的热情的观众。
在这种自我认知轨迹的转变过程中,当我们看到被反映并被投射到外部世界的内心活动时,还有一个外部反映过程。借助于长期的精神实践,我们可以让我们的外部经历与内心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从而协调一致,这就是所谓的瑜伽——不只是身体的瑜伽,也有精神的瑜伽(耆那瑜伽)、心灵的瑜伽(奉爱瑜伽),以及无私行动的瑜伽(业力瑜伽)。
当我们意识到仅仅通过思想和经验而生存所导致的自我认知的局限性时,随着幻觉的面纱变得更加透明,我们就能够借助于所谓的客观现实,开始反思和领略一个更加纯粹的自我状态。去掉心灵和精神的镜子上的杂质和灰尘,使精神之光得以反射。当那一层一层的遮盖物变得更加透明时,光芒就会照射在我们身上,从而开始体验到一种负担更少、思维更加清晰的意识状态,并且看到意识在心灵中开出爱、同情和智慧的花朵。
当我们与我们的灵魂达成一致之后,擦亮镜子这个通过见证的过程,使我们的外部生活与真实自我和谐共存的手段,将会自行消解,而那一层一层的障碍物将与我们的心灵融为一体。也许到那时,我们还会进入另一个阶段,即不再感觉自己是独立的生命体,主体和客体的矛盾关系将合而为一。
在这个自我反省的过程中,若有一个指导者或者上师为我们提供所需的重要反馈信息,将使我们更容易保持专注,避免因为心理活动和精神世界的其他微妙波动而分心。一个真正的上师,会反映出我们最深处的自我,真正的自我。上师对于我们的旅程能够提供充满挚爱的指导,在各个层面都是永远具有导引作用的指向标。
拉姆·达斯的这本指导手册,是一个可以安抚精神、打开心灵和找到完整自我的工具包。书中的教导为自我反省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不妨把本书看作是一个到达目的地的旅行指南,一部寻找那种珍贵的内心平静感和精神和谐感的实用手册。
总而言之,本书提供的方法很简单,也很微妙。你最终会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接近——仅仅是一个想法的距离!
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是否在正确而有效地擦拭那面镜子。你会知道你的内心是否变得更平静,更富有爱心和同情心,更平和也更务实,对自己的人生更加满意。
就像任何形式的自我反省一样,你也有无穷多的自欺欺人的机会。以幽默和诚实对待自己的道路及其陷阱的拉姆·达斯,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愿我们能够以他那样的慈悲和耐心对待我们自己,而不必对自己过于苛责。毕竟,这当中不涉及任何需要完成的任务——我们只是让自己成为自己。
爱你们的拉梅什瓦尔·塔斯
拉姆·达斯五十多年来深入探索意识和爱,把它们的力量呈现出来,以便服务于他人。在拉姆·达斯和拉梅什瓦尔·塔斯编著的这本《擦亮心镜》中,他汇总了对于如何过好当前生活的基本指导原则。读者们将会在书中看到大量丰富的内容,其中既有拉姆·达斯多年来的智慧、幽默和教学故事,也有作者的精神实践的详细指导,主要包括:
奉爱瑜伽——打开我们的心灵,展示无条件的爱
针对生老病死和顺应生活的基本修行
业力瑜伽——无私的服务能够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如何面对恐惧和痛苦,从而优雅地踏上自由之路
灵修、冥想和祷告等方面的详细指导无论是对于熟悉还是不熟悉拉姆·达斯的教导的人而言,这位精神实践的先行者和探索者,都将为我们提供一部完整的教育指南,帮助我们发现我们是谁,我们为什么会来到这个尘世间,以及如何成为无条件的爱的践行者。
拉姆·达斯和拉梅什瓦尔·塔斯编著的《擦亮心镜》会提醒我们想到我们最容易忘记、但对我们的生活最为重要的真理。爱的意识是我们的本性。在书中,我们会体验到一系列令人愉快的有代表性的故事,富于智慧的教导,并且感受到拉姆·达斯充满大爱的心灵的辐射,由此帮助我们找到回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