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省身先生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微分几何领域的泰山北斗。也是我最敬仰的数学大师之一。全书以翔实的史料、清晰的脉络、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陈先生由一个热爱几何学的青年成长为大师的辉煌人生和在整体微分几何上的巨大贡献!
近距离地感受大师的风采,聆听大师心灵深处的声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陈省身传(微分几何大师)/大家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付婷婷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陈省身先生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微分几何领域的泰山北斗。也是我最敬仰的数学大师之一。全书以翔实的史料、清晰的脉络、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陈先生由一个热爱几何学的青年成长为大师的辉煌人生和在整体微分几何上的巨大贡献! 近距离地感受大师的风采,聆听大师心灵深处的声音! 内容推荐 他从战乱的中国走出,足迹遍布天下。他不仅走向了世界,而且融入了世界。他几乎花篮了一个数学家可以获得的所有荣誉,最终他把自己对数学的希望给予了祖国。 目录 第一章 嘉兴神童 1.良好的家庭教育 2.聪慧好学 3.天津求学 第二章 南开才子 1.选择数学 2.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第三章 步入清华 1.清华机缘 2.璀璨新星 3.聆听大师演讲 第四章 海外留学 1.为中国人争光 2.师从嘉当 第五章 在西南联大 1.联大的数学生活 2.苦中作乐 3.美满婚姻 4.各自奋斗 5.桃李天下 第六章 走向普林斯顿 1.进入普林斯顿 2.追求真理 第七章 回到上海 1.家人团聚 2.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 第八章 微分几何之父 1.再访普林斯顿 2.推动美国微分几何的复兴 3.从芝加哥到伯克利 4.良师益友 5.一生中的三个研究所 6.划时代巨匠 第九章 赤诚的中国心 1.最后的事业在祖国 2.建立南开数学所 3.不忘家乡,不忘母校 4.情系祖国 5.与国家领导人商谈“数学大国” 6.严师高徒 7.陈省身猜想 8.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 9.做“好”的数学 第十章 叶落归根 1.夫人仙逝 2.定居天津 3.晚年生活 4.淡泊名利 5.最后的岁月 后记 试读章节 1.良好的家庭教育 1911年10月23日,陈省身生于江南水乡嘉兴的一个书香门第。其父陈宝桢,字廉青,是一位读书人,15岁中秀才,熟读孔孟之道,故以《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给儿子取名。又因陈省身出生那年是辛亥年,故号“辛生”。 陈宝桢是一位谦恭自守而又思想开通的人,虽是清末秀才,饱读四书五经,可他勇于叛逆朝廷,勇敢地剪掉了辫子,走上开明之路。陈省身兴趣广泛,知识渊博,也得益于父亲对他的启蒙教育。他从小就以父亲为榜样,拼命读书,好学上进。15岁那年,他考取了南开大学理学院本科,使嘉兴出了“一门双十五”的家庭,一时传为佳话。 陈省身的母亲韩梅则是商人的女儿。外祖父白手起家,在嘉兴有好几家铺子,虽家境殷实,而韩梅却始终朴实无华、勤俭持家。陈省身一生淡泊名利,不追逐浮华富贵,想必是受母亲的影响。 陈省身的童年是在故乡度过的。那里人灵地杰,景色宜人。受秀丽山水之熏陶,他自幼聪慧过人,有“小神童”之称。他虽然出生于贫穷落后的旧中国,但聪颖活泼的他,童年生活仍伴随着无穷的快乐。他在晚年回忆时也说:“我从小没有吃多少苦。”许多年过去了,陈省身仍没有忘记故乡给他带来的美好回忆。他记得,小时候的家在人民路上,房子是木结构的。背面的窗外有一条小河,那时还通船。他自己喜欢趴在窗台上,看两面对驶过来而互不相让的船主们吵架。在祖母的臭卤坛子里,可以浸出许多美味的小菜来。那时有杭鳊鱼烧毛豆特别好吃,还有咸肉和鲜肉炖春笋,俗称“酶笃鲜”的,鲜得眉毛都可以掉了。 陈省身小的时候,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所以他与母亲和祖母生活在一起。祖母和母亲非常疼爱他,怕进私塾不安全,就把他留在了家里,由祖母唐氏和小姑母教他识字、学算术。陈省身从小聪颖好动,喜欢把家里的书搬来搬去,还经常在家里的门窗及楼板上写上字,画上画。有时被母亲看到,就免不了被凶上几句。可每次祖母都袒护说:“小孩子刚开始学写字和画画,要多去鼓励他,让他大胆地去创作,识别好与坏,这样才有出息。”每当这时,陈省身就会吐吐舌头,对母亲做个鬼脸,结果惹得大家哑然失笑,母亲也只好不再责怪他了。 祖母的宠爱给了陈省身自由成长的无穷空间,他可以任由自己的纸和笔在桌上写字、画画,独立思考、不拘一格的思维方式也由此而养成。他从小就兴趣广泛,而且喜爱博览群书,对各方面的知识都怀有浓厚的兴趣。这些,使他后来不仅在数学领域,而且在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的修养。 那时候,老祖母拜佛、念经,陈省身也跟着学。他跟祖母到觉海寺烧香拜佛时,已经能念《弥陀经》《金刚经》了。这么长的经文被一个小孩子背诵出来,连寺里的和尚都连连惊叹,摸着他的头,称他为“小神童”。 陈省身的父亲对年幼儿子的管教则即严厉又得法。那时,他虽不常在陈省身身边,但每次回家都着重强调,要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例如,父亲要求他每天按时起床就寝,按时复习功课和休息。生活中的小细节也不容马虎,衣帽、鞋袜、书包一定要放到该放的位置上。做事情要有条理,有规矩,不能乱来。这些教导对陈省身后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时养成严谨仔细、一丝不苟的作风,有重要的影响。 陈省身对数学的钟爱也得益于父亲对他的启蒙教育。有一次,父亲回家过年,给他买来了一套《笔算数学》上、中、下三册,并教给他阿拉伯数字和数学算法。父亲每次给他讲课时,他都会用手托着小脸认真地听。 他兴奋地问父亲:“这书是谁写的啊?将来我也要写书!” 父亲告诉他:“这书是美国传教士狄考文和一位中国叔叔邹立文合编的,是最新的数学教科书,有+、-、×、÷这些全世界通用的计算符号,你要好好学习。” 陈省身听后重重地点了点头。从那时起,他就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十分着迷。他借助识得的一些文字,又听了父亲的一些解释后,居然能大致读懂了这本书,并尝试做了其中的一些题目。父亲走后,他又把那套《笔算数学》搬出来,在祖母和小姑母的指导下,很快读完了三册书,开始做练习题。当父亲第二次回家时,陈省身已做完了全部练习题,经父亲检查,竟全部做对了。那时候的他,已经对数学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觉得数学既有趣又容易。后来,他提出“数学是有趣的”论点,与他童年时的兴趣不无关系。 2.聪慧好学 陈省身从小就是一个聪慧好学的孩子,他最喜欢把家里的书拿出来,反反复复地看。有时看得入了神,祖母喊他吃饭,叫好几声都不回答。祖母以为他睡着了,走进屋里一看,他正一手托着下巴,一手拿笔演算那些算术题呢。直到祖母来敲桌子,他才仿佛从书的海洋中游到现实中来,慌忙问祖母:“您刚才跟我说话了吗?说的什么啊?”祖母摇摇头,说:“我还以为你钻进书里面去了呢。”每当这时,陈省身惯用的“伎俩”就是拉起祖母的手,摇晃着她的胳膊,嘿嘿直乐。祖母看他那副调皮的样子,也就不再追究什么了。 转眼到了1919年,陈省身8岁了,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他进入了当时秀水县城最好的一所县立小学。不料,在入学的第一天,他看到老师拿着戒尺打学生手心,这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阴影,甚至回到家后,他还心有余悸。 第二天,他说什么也不肯去上学了,对祖母说:“我可不可以不去上学了?” 祖母不解地问他:“不上学怎么能行?” 他这才说:“明天老师要打我的手心,怎么办?” 祖母见他流露出一副害怕的样子,心软了下来,遂决定把他留在家里。就这样,陈省身只读了一天小学。 在祖母和小姑母的国文启蒙教育下,陈省身虽然参不透四书五经,做不来八股文章,但他能背得唐诗,能看闲书,而且算术也很好。 不久,嘉兴秀州中学办了附设高小班,陈省身的姑丈姚亮臣是国文教师。一日,他来到陈省身家,对祖母说:“省身到了上学的年纪,应该到学校去多学点东西。” 祖母望了一眼陈省身,不无担忧地问:“如果孩子到了学校,被老师打手心怎么办?” 姚亮臣笑着说:“不会的,我在那里会照顾他的。” 祖母这才放了心,转头问陈省身:“你愿意到学校去多学点知识吗?” 陈省身重重地点点头。祖母见其流露出寻求新知的渴望眼神,也只好答应了。 就这样,陈省身进入秀中高小班读书,并同表兄姚一鹏(姚亮臣儿子)成了同桌,姚亮臣兼任该班的国文教学。从此,陈省身在学习和生活上得到了姚亮臣很好的照顾。 那年,陈省身虽然只有9岁,却喜欢独立思考,自主发展,常常自己主动去看书,而不是老师指定什么参考书才去看。所以,他虽然年龄小,但那时已经能做相当复杂的数学题了。 学校的课余活动非常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做完功课后,同学们总是在一起玩耍,做各种游戏。陈省身不喜欢运动,更多的时候,他都是一个人坐在座位上看各种门类的书。有同学过来招呼他时,他就停下来和同学聊上几句,大多是围绕自己读过的书,天南海北,无一不聊。每次,他都能赢来许多赞许的目光,谁也未曾想到,这个只上过一天小学的同学,肚子里竟有这么多“新鲜东西”。 有一次,班里的一个同学不服气,指着陈省身说:“知道那些东西又有什么了不起,你期中考试要能考第一,我才真正服你。” 陈省身听后,并未言语,但从那时起,他就立志要做全班的优等生。可是,当时的他只读过一天小学,对小学的知识知之甚少,要做优等生谈何容易?然而,他并未气馁,在姑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他一次又一次地克服了各种困难,顺利完成了初小课程,并且在学期总考中成功取得了全班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那位当初向他挑衅的同学,最终握着他的手,对他说:“恭喜你,你真的很棒。”陈省身终于在大家的掌声中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不仅在成绩上有所进步,陈省身还利用课余时问读完了《封神榜》《说唐全传》等书,文学气质也在这种消遣中得到熏陶,他成为众人眼中的神奇少年。 P1-7 后记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20年里,中国数学的发展速度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不仅学科体系变得庞大,而且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变得密切。许多负笈海外的青年才俊和国内培养的数学家也迅速崛起,中国涌现出一批数学领域的少壮队伍。在跨入新世纪前夕,世界数学发展的许多前沿阵地都有中国数学家拓疆驰骋的身影,填补数学上的重要空白领域,如代数几何等。本来就有较强实力的领域,如数理逻辑、数论、拓扑学、泛函分析等,以及起步较晚的一些学科,如代数几何、整体微分几何、机器证明和模糊数学等,近年内也都有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的成果。 陈省身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数学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数学成就遍及射影微分几何、欧几里得微分几何、几何结构和它们的内在联络、积分几何、示性类、全纯映射、偏微分方程等众多方面。在数学界,陈省身可以堪称“中国泰斗”和“世界大师”。 陈省身一直都十分关注中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数学事业的发展。早在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获得了德国汉堡大学博士学位的他,在当时整个华北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回到祖国任教。后来于1938年1月到达昆明西南联大执教,积极宣传抗日救国。 1939年初,他与华罗庚、王竹溪等教授发起成立了中国数学李群讨论班,培养出了数百名数学人才,奠定了中国数学的发展基础。1943年,他应邀赴美从事数学研究。 1945年冬,他回国协助姜立夫在南京九华山筹建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第一个科学院及其数学研究所。1948年当选为该院第一届数理科学组院士。 次年,陈省身再次赴美。一贯重视科学的美国,给了他许多荣誉:1961年他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63年他出任美国数学会副主席,1970年获得美国数学会“肖夫内奖”,1975年美国总统福特亲自给他颁发美国“国家科学奖”,1983年被评为美国数学学会“斯蒂尔奖”…… 尽管一生成就显赫,著述等身,尽管被誉为“微分几何之父”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五位几何学家之一,影响遍及20世纪的整个数学界,但陈省身心里最牵挂的,还是祖国。“21世纪,中国要建成数学大国。”这句话早于20世纪80年代,已在数学界广为人知,被称为“陈省身猜想”。这是他最大的心愿,并一直为此奋斗。回国定居时,他曾说过:“我已经老了……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在有生之年再为中国做一些事情。” 综观陈先生的一生,从他进入大学,选择数学开始,便以做好数学为目标,并心无旁骛地走了下去。从1930年南开大学毕业后进人清华研究院,到2000年回国定居,居住在南开大学宁园,真正叶落归根。他从战乱的中国走出,不仅走向了世界,而且融入了世界,最终把自己对数学的希望给予了祖国。他曾十分自信地说:“中国的数学能力是不需要证明的。” 他曾荣膺许多世界一流大学的荣誉博士、名誉教授。他到世界各地区访问、演讲,足迹遍布天下。可以说,他几乎获得了一个数学家可以获得的所有荣誉。令人感动的是,他从没把自己摆到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即使是在晚年腿脚不方便的情况下,他也坚持给本科生上课。他喜欢和年轻人交流,给他们以最真诚的鼓励和祝福。他淡泊名利,安心徜徉在数学的安静国度里。他用将近一个世纪在微分几何纤维丛中的跋涉,为我们标定了一条精神归家的路——追求心灵的宁静。 伟大的数学家并不等同于伟大的人物,而陈省身成功地做到了既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又是一位伟大的人物。 2008.10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