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产业发展环境变化与产业集群动态能力提升
第一节 技术创新与产业集群动态能力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与产业集群动态能力
第三节 消费结构升级与产业集群动态能力
第四节 产能过剩与产业集群动态能力
第五节 产业集群动态能力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章 动态能力理论及其分析框架
第一节 动态能力理论的背景与理论溯源
第二节 企业能力理论的发展与演进
一 企业外在成长理论
二 企业内在成长理论
第三节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的形成
二 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持续性的关系
三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的发展
第四节 企业动态能力的分析框架
一 流程
二 位势
三 路径
第五节 关于企业动态能力的进一 步探讨
第三章 产业集群动态能力分析框架与评价维度
第一节 产业集群动态能力的存在性及其内涵界定
第二节 产业集群动态能力分析框架
一 层面I:外部环境一 核心能力一 竞争优势
二 层面Ⅱ:环境研判一 决策制定一 适应性调整
三 层面Ⅲ:研判能力一 决策能力一 调适能力
四 产业集群动态能力三 个层面的内在逻辑关系
第三节 产业集群动态能力的评价维度
一 产业集群的研判能力
二 产业集群的决策能力
三 产业集群的调适能力
第四章 产业集群动态能力测度与实证分析
第一节 产业集群动态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第二节 产业集群动态能力指数计算
第三节 产业集群动态能力测评体系的有效性分析
第四节 产业集群动态能力的实证分析
一 产业集群动态能力的产业差异
二 产业集群动态能力的区域差异
三 产业集群动态能力与地方税收贡献率的关系分析
第五章 基于产业集群动态能力提升的大型企业培育与发展政策
第一节 大型企业发展与产业集群动态能力提升
一 大型企业界定
二 中小企业集群的缺陷
三 大型企业对于产业集群动态能力提升的作用
第二节 大型企业应具备的异质性资源
一 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
二 拥有自主品牌与核心技术
三 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四 卓越的财务管理能力
五 体现时代潮流的企业文化
第三节 我国大型企业培育中的问题
一 我国地方政府培育大型企业的主要政策
二 我国大型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 我国大型企业培育与发展政策的改进
一 减少资源性要素的直接补贴政策
二 引导和补贴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三 引导和帮助企业构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四 加强企业家培育工程
五 引导和帮助企业培育企业文化
第五节 案例:来自四 个大型企业经营困境的考察与启示
一 中国金属(百慕大)集团有限公司
二 浙江飞跃集团
三 浙江华联三 鑫石化有限公司
四 浙江江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五 案例启示
第六章 基于产业集群动态能力提升的中间型组织培育与发展政策
第一节 中间型组织与产业集群动态能力
一 中间型组织内涵界定与类型
二 中间型组织主要功能
三 中间型组织发展与产业集群动态能力提升
第二节 中间型组织的特征、运作机理与动力机制
一 中间型组织特征
二 中间型组织的运行机理
三 中间型组织的动力机制
第三节 产业集群内中间型组织的问题与改进:以行业协会为例
一 存在的问题
二 中间型组织运行效率提升的改进思路
第四节 中间型组织促进产业集群动态能力提升的一 个案例
一 浙江省临海市上盘镇西兰花产业合作社的演进过程
二 西兰花合作社各经济主体介绍
三 合作社运行绩效的sscP范式分析
四 结论与启示
第七章 基于产业集群动态能力提升的产业要素升级研究
第一节 产业要素的分类与产业集群动态能力的关系研究
一 环境研判和决策制定阶段依赖于高素质人力要素
二 适应性调整阶段依赖于土地、资本、人力等产业要素的强有力支持
三 产业集群动态能力提升依赖于无形产业要素的有效支持
第二节 人力要素现状与升级策略
一 我国人力要素现状与问题
二 我国人力要素升级的路径
第三节 资本要素现状与升级路径
一 中小企业资本要素获得现状与问题
二 中小企业资本要素升级路径
三 来自宁波镇海区的地方政府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案例
第八章 提升产业集群动态能力的产业政策回顾与改进
第一节 产业集群动态能力与地方财政扶持力度的关系分析
一 产业集群动态能力与地方财政扶持力度的实证分析
二 近年来我国地方财政扶持政策的回顾——以海宁、温州为例
三 对我国地方财政扶持政策的有效性评价——基于动态能力角度
第二节 基于提升产业集群动态能力的地方财政政策的改进思路
一 地方财政扶持政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地方财政扶持政策的供给与完善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