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本书定价
关于勘误之证明
国王特许
致贝哈尔公爵
序言
献给《奇想联翩的绅士堂·吉诃德·德·拉曼恰》一书
第一部分
第一章 著名乡绅堂·吉诃德的脾性及其生活方式
第二章 奇想联翩的堂·吉诃德第一次离乡出游
第三章 堂·吉诃德受封为骑士的可笑仪式
第四章 我们这位骑士离开客店后所发生的事
第五章 接着讲述我们这位骑士的不幸遭遇
第六章 神父和理发师在我们这位异想天开的绅士书房里进行了一次非常风趣的大检查
第七章 我们这位好心的骑士堂·吉诃德·德·拉曼恰的第二次出游
第八章 英勇的堂·吉诃德历奇险,战风车,事件骇人,闻所未闻;其他经历亦当大书特书
第二部分
第九章 勇猛的比斯开人和英武的拉曼恰人之间的恶战及其结局
第十章 堂·吉诃德及其侍从桑乔·潘萨之间进行的有趣谈话
第十一章 堂·吉诃德同几个牧羊人的交谈
第十二章 一个牧羊人给堂·吉诃德和其他人讲的故事
第十三章 牧羊女玛尔塞拉的故事结束及后来发生的事
第十四章 已故牧人的绝望诗篇及其他意外事件
第三部分
第十五章 堂·吉诃德同一伙凶恶的加利西亚人相遇遭到的不幸
第十六章 奇想联翩的绅士在他认为是城堡的客店里的遭遇
第十七章 莽撞的堂·吉诃德错把客店当城堡,忠诚的侍从桑乔·潘萨吃尽了苦头
第十八章 桑乔·潘萨与其主人堂·吉诃德的一番谈话,以及其他值得记叙的冒险
第十九章 桑乔在主人面前的妙论,堂·吉诃德遇见死尸的冒险及其他事件
第二十章 世上著名骑士未曾见过、听过,但却有惊无险的奇事,竟让勇敢的堂·吉诃德·德·拉曼恰经历了
第二十一章 我们这位战无不胜的骑士拼死冒险,大获全胜,夺得曼布里诺头盔,以及发生的其他事件
第二十二章 一群不幸的人被押送到他们不愿去的地方,途中却被堂·吉诃德解救了
第二十三章 本传记中最奇异的一次冒险:记著名的堂·吉诃德在黑山的遭遇
第二十四章 黑山奇遇的续章
第二十五章 勇敢的拉曼恰骑士在黑山遇到的怪事,以及他模仿“忧郁美男子”进行的自惩赎罪
第二十六章 继续讲述多情的堂·吉诃德在黑山里的苦修
第二十七章 神父和理发师怎样如愿以偿,以及其他值得这部伟大传记述说的事件
第四部分
第二十八章 神父和理发师在黑山里新奇而愉快的冒险
第二十九章 妙计绝招把我们这位苦恋着的骑士从艰苦的自赎苦修中救了出来
第三十章 美丽的多洛苔娅巧妙的应对和其他有趣的事件
第三十一章 堂·吉诃德与侍从桑乔·潘萨之间妙趣横生的谈话和其他事情
第三十二章 堂·吉诃德一行人在客店里的遭遇
第三十三章 不搞清楚死不甘心者的故事
第三十四章 继续讲述不搞清楚死不甘心者的故事
第三十五章 堂·吉诃德恶战酒囊,不搞清楚死不甘心者的故事到此结束
第三十六章 客店里发生的其他怪事
第三十七章 继续讲述举世瞩目的米柯米柯娜公主的故事和其他有趣的事件
第三十八章 堂·吉诃德侈论文武两种职业之比较
第三十九章 俘虏讲述自己的身世和经历
第四十章 俘虏继续讲述自己的经历
第四十一章 俘虏仍在继续讲述自己的经历
第四十二章 在客店里后来又发生的事,以及其他值得一听的故事
第四十三章 讲述骡夫那悦人的故事和客店里发生的其他怪事
第四十四章 客店里的怪事层出不穷
第四十五章 曼布里诺头盔和鞍具事件调查清楚,并叙述其他真实的事件
第四十六章 巡逻队员身历奇事,好心骑士大发雷霆
第四十七章 堂·吉诃德中的魔法很奇怪,随后又发生了一些事件
第四十八章 教长继续畅谈对骑士小说及其他事物的见解
第四十九章 桑乔·潘萨对主人说的一番高见
第五十章 堂·吉诃德与教长唇枪舌剑式的辩论及其他一些事件
第五十一章 牧羊人给押送堂·吉诃德的一行人讲的故事
第五十二章 堂·吉诃德与牧羊人打了一架,与苦行者不期而遇,最后出了一身大汗,事情才圆满了结
下册:
本书定价
关于勘误之证明
同意
同意
同意
国王特许
献给雷莫斯伯爵
序言:致读者
第一章 神父和理发师关于堂·吉诃德的病跟他进行的谈话
第二章 桑乔·潘萨同堂·吉诃德的外甥女和女管家的一场大吵,以及其他一些有趣的事情
第三章 堂·吉诃德、桑乔和参孙·卡拉斯科之间进行的一场令人发笑的谈话
第四章 桑乔回答了学士参孙·卡拉斯科的问题,澄清了疑问,以及其他值得叙述、值得一知的事情
第五章 桑乔与妻子特莱莎·潘萨之间充满机智、妙趣横生的谈话,以及其他值得记述的事情
第六章 全书最重要的章节之一:堂·吉诃德与外甥女和女管家之间的谈话
第七章 堂·吉诃德及其侍从之间的谈话和其他重要事件
第八章 堂·吉诃德前去看望心上人杜西内娅·德尔·托博索
第九章 本章叙述的事,看了便知分晓
第十章 桑乔施计让杜西内娅小姐中魔和其他有趣而真实的事件
第十一章 英勇的堂·吉诃德遇到马车或板车上的“死神会议”所发生的奇事
第十二章 勇敢的堂·吉诃德与强悍的明镜骑士之间发生的奇事
第十三章 继续讲述堂·吉诃德与林中骑士的相遇和两个侍从之间新鲜别致的谈话
第十四章 继续讲述林中骑士的冒险遭遇
第十五章 讲述并说明明镜骑士及其侍从究竟是何人
第十六章 堂·吉诃德遇到一位拉曼恰的绅士所发生的事
第十七章 堂·吉诃德路遇猛狮,勇气十足,表现非凡,结局圆满
第十八章 堂·吉诃德在绿衣骑士的城堡或家中所发生的事,以及其他种种荒唐之举
第十九章 叙述多情牧人的奇遇和其他确实有趣的事件
第二十章 叙述财主卡马乔的婚礼和穷汉巴西里奥的遭遇
第二十一章 继续讲述卡马乔的婚礼和别的趣事
第二十二章 英勇的堂·吉诃德·德·拉曼恰顺利地结束了在蒙特西诺斯洞穴中的冒险
第二十三章 荒唐的堂·吉诃德讲述在蒙特西诺斯洞底见到的奇事,其离奇怪异令人认为这是胡诌
第二十四章 叙述许多为真正理解此部伟大传记所必须知道的有关琐事
第二十五章 讲述学驴叫、演木偶戏和猴子算卦等令人难忘的趣事
第二十六章 继续讲述木偶戏演出的趣事和其他确实好听的故事
第二十七章 叙述佩德罗师傅及其猴子的来历;堂·吉诃德意欲调解驴叫引起的纠纷,但事与愿违,结局出乎意料
第二十八章 叙述贝嫩赫里所说,只要用心阅读,就能领会的那些事情
第二十九章 叙述堂·吉诃德在魔船上的冒险
第三十章 叙述堂·吉诃德巧遇美丽的女猎人
第三十一章 叙述许多重大的事件
第三十二章 叙述堂·吉诃德对其训斥者的反驳和其他严肃但却有趣的事情
第三十三章 公爵夫人及其使女与桑乔·潘萨之间的一番有趣谈话,值得用心阅读
第三十四章 听说有一种办法,能为绝代佳人杜西内娅·德尔·托博索解除魔法,这是本书最出名的故事之一
第三十五章 叙述堂·吉诃德得到了为杜西内娅解除魔法的办法,及其他一些令人惊异的事件
第三十六章 多罗里达夫人,即特里法尔蒂伯爵夫人遭遇的难以想象的奇事,以及桑乔给其妻特莱莎写的一封信
第三十七章 继续讲述多罗里达管家太太的遭遇
第三十八章 女管家多罗里达讲述自己不幸的遭遇
第三十九章 特里法尔蒂继续讲述她那令人难忘的精彩故事
第四十章 讲述几件与此令人难忘的离奇故事有关的事情
第四十一章 飞马木转轴的到达及这个冗长故事的结束
第四十二章 桑乔在去海岛上任之前,堂·吉诃德对他的忠告和其他一些事情
第四十三章 堂·吉诃德对桑乔的第二轮忠告
第四十四章 桑乔·潘萨赴任就职,堂·吉诃德城堡奇遇
第四十五章 大人物桑乔·潘萨就任海岛总督,并开始行使职权
第四十六章 堂·吉诃德在与多情的阿尔蒂西多拉对话时,受到了铃铛和猫儿的惊扰
第四十七章 继续讲述桑乔·潘萨在任上的表现
第四十八章 叙述堂·吉诃德和公爵夫人的女管家罗德里格斯之间发生的事,以及其他值得记下来流传永世的事件
第四十九章 叙述桑乔·潘萨在海岛上的巡视
第五十章 讲明毒打女管家、狠拧堂·吉诃德的魔法师和打手究竟是何人,叙述侍童如何把桑乔·潘萨的信送给他的妻子特莱莎·潘萨
第五十一章 叙述桑乔继续治理海岛和其他一些趣事
第五十二章 叙述另一位多罗里达女管家的奇事,此位女管家也叫安古斯蒂娅达,又名堂娜·罗德里格斯
第五十三章 叙述桑乔·潘萨狼狈下台的情况和最终结局
第五十四章 只叙述与本故事有关的事,不会东拉西扯
第五十五章 桑乔在路上的遭遇和其他一看便知的事情
第五十六章 叙述堂·吉诃德·德·拉曼恰为了维护女管家罗德里格斯太太女儿的尊严,与用人托西罗斯展开的一场空前未有的恶战
第五十七章 叙述堂·吉诃德如何向公爵辞行,以及他同公爵夫人的使女——聪明调皮的阿尔蒂西多拉之间发生的趣事
第五十八章 一路上堂·吉诃德接连不断地遇到了许多奇事
第五十九章 叙述堂·吉诃德又一次可以称作冒险的奇遇
第六十章 叙述堂·吉诃德在去巴塞罗那途中遇到的事情
第六十一章 叙述堂·吉诃德进入巴塞罗那时的遭遇,以及其他一些与其说是有趣的故事,不如说是真正的事实
第六十二章 叙述神奇头像的故事,以及其他不能不讲的琐事
第六十三章 参观海船桑乔遭殃,摩尔女子叙述奇遇
第六十四章 迄今为止堂·吉诃德所经历的最惨的遭遇
第六十五章 叙述白月骑士究竟是何人,堂·格列戈里奥如何脱险及其他事情
第六十六章 本章所讲内容一读便知,一听即晓
第六十七章 叙述堂·吉诃德下决心在答应退居故里的一年中,当个牧人过田园生活及其他有趣的事情
第六十八章 叙述堂·吉诃德与猪群相遇
第六十九章 叙述本伟大传记中堂·吉诃德所经历的一桩最离奇的事件
第七十章 紧接上章,把本故事中没讲到的情节交代清楚
第七十一章 叙述堂·吉诃德及其侍从桑乔在回乡路上发生的事
第七十二章 叙述堂·吉诃德和桑乔是如何进村的
第七十三章 叙述堂·吉诃德进村时看到的征兆,以及其他为本伟大传记增色不少的趣事
第七十四章 叙述堂·吉诃德的病倒、立遗嘱和与世长辞的情形
译后记
第一章 著名乡绅堂·吉诃德的
脾性及其生活方式
在拉曼恰地区有个村子,村名我就不提了。不久前,村里住着一位乡绅。一般说来,这类乡绅在家中都有一支架在架子上的长矛、一面古老的盾牌、一匹瘦弱的劣马和一只猎犬。其锅里煮的是牛肉,而不是羊肉。他几乎每晚都吃凉拌杂碎,星期六才吃些腊肉煎鸡蛋。星期五只吃刀豆,星期日再加一盘鸽肉。这样,光吃饭就占去了他收入的四分之三。剩下的钱还够用来购买节日穿的黑色呢斗篷、丝绒长裤和丝绒便鞋。他平日倒也能穿一身质量较好的衣裳。他家里有一位年过不惑的女管家,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外甥女,还有一个干农活和杂务的小伙子。我们这位绅士年近半百,身板硬朗,却形销骨立、面容消瘦。他惯于起早,爱好打猎。有人叫他吉哈达,要么就叫他盖萨达,记述他事迹的作者也是看法不一。比较可靠的说法是,他给人的印象是他叫盖哈达。不过,对我们的故事来讲,这点倒是无关紧要,只要故事本身不失真就行了。
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位绅士一年之中闲暇的时候居多,于是他就一头钻进了骑士小说里,越读越上瘾,越上瘾越有味,几乎把打猎都忘掉了。他对骑士小说的好奇和迷恋达到了这样的地步,以至变卖了许多田亩的庄稼,去购买这类小说来阅读。凡是能搞到的,他都买到了家里。在他眼里,所有这些书中,没有一部能比得上费利西亚诺·德·西尔瓦的作品。此人的作品行文明快,说理委婉,简直是字字珠玑:当他读到调情诗、挑战书之处,尤感如此。其中写到:“你以无理之理对待我的道理,使我顿觉神魂颠倒,赞叹你的美丽。”又如:“苍天在上,以其神奇之术,用点点星辰增强你的神力,使你受到你的伟大所应受之赞扬。”
不断读着这种奇怪的话语,我们这位可怜的绅士真的神魂颠倒了。为了了解这些词句,深究其中含意,他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说实在话,即便亚里士多德专门为此复生,恐怕也无能为力。他一直想不通:堂·贝利亚尼斯打伤别人,自己也受伤,可伤口是怎样处理的呢?他想,即使由最好的外科医生治疗,也会在脸上和身上留下难看的伤疤和痕迹的。但不管怎么说,他还是很赞许作者总是在书的结尾处加上一句“且听下回分解”的许诺。好几次,他真想拿起笔来,像书中许诺的那样原原本本地结束全书。要不是有些更为重要的想法不断地干扰,他恐怕早就这么干了,而且一定会很成功。他和本村神父,一位毕业于西古恩萨大学很有学问的人,就最伟大的骑士是何人,是帕尔梅林·德·英格兰还是阿马迪斯·德·高拉这个问题,进行过多次争论。村里的理发师却说,这二人都比不上太阳骑士。如果有人能与之相比的话,那也只能是阿马迪斯的兄弟加拉奥尔,因为此人在各方面都很杰出,不像他兄弟那样忸怩作态,遇事就哭,而且在勇气上也超过前者。
总而言之,堂·吉诃德埋头苦读,夜以继日,日以继夜,睡得少,读得多,结果是脑汁用尽,理智丧失。他整个脑子里装满了从书中读到的那些怪玩意儿,什么魔法、格斗、厮杀、挑战、伤亡呀,什么打情骂俏、情爱甚笃、折磨备至呀,各种胡说八道,不一而足。最后他认为,他读到的那些梦呓般的胡编乱造都是真实的,世界上没有比这些更为确凿可信的故事了。他说,熙德·鲁依·迪亚斯确实是个伟大的骑士,但却比不上热剑骑士,此人反手一击,就把两个硕大无比、凶猛异常的巨人一劈为二。他更为赞赏的是贝尔纳多·德尔·卡尔皮奥。,此人在龙塞斯瓦耶斯。,仿效赫拉克勒斯用双手扼死安泰。的样子,杀掉中了魔的罗兰。他对巨人摩尔冈特。也是赞不绝口,因为他那一代虽然都是些桀骜不驯、放肆无理的巨人,但他却极为和蔼可亲,教养有素。然而,在所有这些人中,他只佩服一个人,那就是雷纳尔多斯·德·蒙塔尔班,尤其是当他读到此人走出城堡,见什么抢什么,甚至闯到海外,盗走了穆罕默德的偶像那一章的时候。据史载,那偶像整个都是纯金铸成的。对于叛徒加拉隆,我们的主人公真恨不得踢上他几脚,哪怕赔上自己的管家婆,外加外甥女也在所不惜。
一句话,他神志昏迷到了如此程度,以至起了个世界上任何疯子都想不到的念头:为了报效国家,名扬四海,他认为自己必须成为一名骑士,手执长矛,身跨坐骑,去闯荡江湖,寻求冒险,像他读到的骑士所做的那样去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战胜艰难险阻之后,定将流芳百世。这位可怜的人儿想着想着,觉得似乎已经凭自己臂膀的力量登上了特拉布松帝国的宝座。他越想越得意,越想越离奇,以至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他先是把曾祖父遗留下来的盔甲擦拭干净,因为它长年累月搁置不用都长满了锈斑。盔甲擦拭干净并尽力修补之后,他发现还有一个很大的缺欠。原来,这套盔甲中没有护面全盔,只有一个简单的顶盔。不过,他心灵手巧,这一缺欠立即得到了补救:他用硬纸板做了一个半截全盔,同顶盔合在一起,正好是个全盔的样子。为了试试这全盔是否结实,是否禁得起枪戳刀砍,他抽出佩剑连击两下,第一下就把他整个星期的劳作给毁掉了。这东西这么容易就破成了碎片,使他感到很丧气,于是他重新做了一个。为保险起见,他在半截面盔里安上了铁条加固。这样,他感到满意了,也就不想再做什么试验了,权且当作一个十全十美的全盔收了起来。
接着他又去看他那匹瘦马。那马蹄上的裂纹比一个银币兑换的零钱还要多,马身上的疤痕比戈奈拉。的那匹皮包骨。的马还要多。但他认为,不论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布塞法罗,还是熙德的巴别卡,都不能与之相比。为了给瘦马取个名字,他苦思冥想了足足四天——他觉得一位大名鼎鼎骑士的坐骑,而且其本身又是那么雄健,没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就太说不过去了。于是他绞尽脑汁地想给它取个名字,既能表明其成为游侠骑士坐骑之时的身份,又能说明在此之后的身份。主人的身份变了,它理所当然也得换个名字,使人听起来觉得如雷贯耳,这才配得上主人新的头衔和职业。他给瘦马拟就了许多名字,划掉;再拟,取消;再起,最后他殚精竭虑地给它取了“罗西南特”这个名字。他觉得这个名字崇高、响亮,既符合其原来“瘦马”一词的含意,又有别于现在的身份——以前是瘦马,现在是天字第一号的瘦马。
给马取了个称心如意的名字之后,他想也应该给自己取一个。为此,他寻思了足足八天。最后他给自己起了“堂·吉诃德”这个名字。据说,这一真实故事的作者们正是从这个名字得出了结论,即我们的主人公原名应为吉哈达……
P3-7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伟大的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也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世界名著,是欧洲长篇小说发展的一座里程碑。作者塞万提斯(1547—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小说家、剧作家、诗人,出生于马德里。他被誉为西班牙文学界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堪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
《堂·吉诃德》的故事背景是个早没有骑士的年代,主角堂·吉诃德幻想自己是个骑士,因而做出种种匪夷所思的行径,最终从梦幻中苏醒过来。这部书对当时流行的骑士小说是一个反讽,但是塞万提斯并没有否定骑士精神。从这部书出版后,骑士小说开始销声匿迹,退出文坛,而堂·吉诃德这个人物也成为世界闻名的形象,经常用来比喻敢于冲击社会不合理现象的人,敢于坚持自己观点到底的人。本书在相隔几个世纪后,仍感动着每一个读者。
本书译者为我国著名西班牙语翻译家孙家孟。译文文字之优美顺畅且不必说,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一些别的译本所缺乏的独到之处。最突出的特色有两点:首先,是它的“全”。与已出版的各中文版本相比较,这一译本最为完整。本版中收录了塞万提斯自己写的十一首序诗、国王的出版特许、御前会议为本书的定价公文及本书勘误之证明以及几位审查官对本书的意见。这些内容是其他版本缺失的。孙家孟教授以权威专家的眼光充分看到了以上内容的价值,做了这些不同凡响的拾遗补缺工作,无疑将有助于广大中国读者对《堂·吉诃德》这一伟大文学名著的理解和研究,从而也将进一步加深人们对西班牙悠久文化的认识。
其次,译本具有原著的“原汁原味”。孙教授的西班牙语功力已臻炉火纯青的境界,再加上他惯有的一丝不苟的译风,这就使得他的译文不仅准确到位,而且幽默诙谐,完美地展现了原著的语言风格和艺术魅力。最生动的例子是主人公堂·吉诃德的语言——他在同桑乔·潘萨和一般老百姓讲话时,用的是当时的通俗语言,或曰大白话。而跟有身份的人或者涉及骑士道精神的时候,则用夹杂着古老语言的半文半白的话语。这使得堂·吉诃德的形象极为鲜明而逼真,性格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令人拍案叫绝。
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就是配以天才画家多雷的插图。古斯塔夫·多雷(1832—1883),19世纪法国著名版画家、雕刻家和插图作家,有“最后的浪漫派画家”之称,其绘画如同“在壮丽的美梦中漂流”,对后继者影响深远。他为许多名著所作的插图都赢得无数赞誉,堪称插图史上一座座令人叹为观止的高峰。他的作品以铜版画为主,多是黑白两色,用线条的疏密表现物体的明暗,充实饱满、层次分明、质感强烈,既能描绘宏大的场面,又能勾勒个体的细节。在1860年到1900 年的40 年间,欧洲和美国以平均每8天一个版本的速度出版他的作品。直至今天,他的作品依然备受欢迎。多雷为了给《堂·吉诃德》配画,花费了大量时间亲自到西班牙各地旅行,了解西班牙的风土人情,通过他独特的造型才能、壮观的背景设计,最终以怪诞幽默但又透着沧桑凄凉的插图,生动地再现了堂·吉诃德的独特形象。多雷的插图是《堂·吉诃德》走向形象化、直观化和大众化的一座伟大的桥梁。无论在他之前,还是在他之后,都曾有不少名家为《堂·吉诃德》配图,但就效果而言,几乎无出其右者。瘦骑士和胖仆从在多雷笔下得到了艺术的升华。
就请开始阅读这部名家创作、名家翻译、名家配图的经典之作吧。
译完这部世界名著《堂·吉诃德》之后,兴奋之余,觉得似乎还应该写点什么,对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进行一番评论。但自从《堂·吉诃德》问世以来,尤其是在我国有了译本之后,评论文章和专著不计其数,其中不乏见解精辟之作,自己就只好藏拙了。然而又一想,有些与作品有关的事情,必须向读者作个交代,才能帮助读者对它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便写了这篇译后记。
关于骑士小说
塞万提斯开宗明义,在其作品的序言中就指出,《堂·吉诃德》是部“抨击骑士小说的书”,要“摧毁骑士小说在世间凡夫俗子中产生的影响和威望”。看起来他的目的达到了,因为在该书下卷的结尾处,他说:“我的初衷就是让人们厌恶、唾弃那些胡编乱造、荒诞不经的骑士小说。我写的关于堂·吉诃德的真实故事,正在把这类读物打翻在地,叫它们抬不起头来。作家如愿以偿,享受自己写作结出的果实,我还是第一个呢。”那么,塞万提斯为什么对骑士小说如此深恶痛绝,骑士小说到底是什么样的货色呢?
骑士小说是中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起源于英、法和北欧的英雄史诗,如英国的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法国的查理大帝和十二武士的故事,以及瑞士的威廉·退尔的故事等。骑士小说的内容主要是歌颂封建骑士的冒险事迹和他们的忠贞爱情,反映了封建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即为捍卫爱情、荣誉和宗教而显示出的冒险精神。小说中的主人公游侠骑士,往往被写成见义勇为、除暴安良、扶危济困、英勇善战、举世无敌的英雄,而促使他们建立这些丰功伟绩的动力,则都来自爱情,为的是取得心上人的欢心。到了16世纪,骑士小说在欧洲一些国家已经日趋衰落,但在西班牙,由于新大陆的发现,统治阶级需要破了产的贵族和冒险家去海外为国王效劳,很欢迎骑士小说,而骑士小说也正好符合这些人的阅读口味,所以仍然拥有大量的读者。
西班牙的骑士小说最早出现于1321年左右,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形成高潮,出版了《阿马迪斯·德·高拉》《埃斯普兰迪安的英雄业绩》《帕尔梅林·德·英格兰》《著名骑士蒂朗特·埃尔·布兰特》等。但是后来这种小说写得越来越糟,情节离奇荒诞,行文冗长拖沓,叙事哕唆繁复,充满陈词滥调,人物性格和外貌千篇一律。塞万提斯厌恶的正是这种胡编乱造、荒诞不经的骑士小说,于是便以戏拟、讽刺的手法写出了《堂·吉诃德》,以在笑声中埋葬这种无聊的小说。可以说,作者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自从《堂·吉诃德》问世后,这样的骑士小说就销声匿迹了。
必须指出的是,也是诸多评论家所反复阐述的是,一、塞万提斯反对的是劣质的骑士小说,而并不反对骑士精神,这从书中堂·吉诃德这一人物所表达的理想及其所作所为就可以看出;二、塞万提斯写作的目的固然是要把这类小说打翻在地,叫它抬不起头来,但其作品的社会意义却远远超出了对骑士小说的嘲讽和抨击,而成为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西班牙封建社会状况的真实写照。
关于历史背景
公元711年,西班牙被北非的阿拉伯人,即摩尔人侵占后,西班牙人民从未停止过收复失地的战斗,即光复战争。1469年,卡斯蒂利亚王位继承人伊莎贝拉和阿拉贡王国的王子斐迪南联姻,史称天主教国王夫妇,实现了西班牙两个最重要的王国的联合,西班牙日益强大。1492年收复了摩尔人固守的最后一个据点格拉纳达城,从而结束了摩尔人长达五个多世纪的统治。当年由女王派遣的哥伦布,率领舰队于8月30日出发,经过七十天艰难困苦的航行,于10月12日到达了新大陆。
1517年,伊莎贝拉的外孙卡洛斯继承了王位,称卡洛斯一世。卡洛斯从母系(胡安娜)方面继承了西班牙本土及其意大利、非洲北部和美洲的殖民地,从父系(哈布斯堡王朝的菲利普亲王)方面继承了奥地利及尼德兰∞、卢森堡等地,并于1519年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在欧洲称为卡洛斯五世)。当时西班牙的领土横跨四大洲,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1555年卡洛斯一世让位给儿子腓力二世。腓力二世在位时曾下令把全部摩尔人驱逐出境,并与教皇和威尼斯共和国组成一支联合舰队,于希腊的雷潘多湾力挫土耳其舰队,取得了海上优势的地位。腓力二世对内横征暴敛,对外穷兵黩武,组织无敌舰队欲与英国争夺海上霸权,结果大败(1588年),从此西班牙帝国走上了衰败的道路。1598年腓力二世逝世,其子腓力三世继位,国力更加衰落。1606年《堂·吉诃德》上卷出版。1615年下卷问世。
塞万提斯(1547—1616)的一生是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之间度过的,经历了卡洛斯一世、腓力二世和腓力三世时期,目睹了西班牙由盛到衰的全部过程。他为西班牙的强大而自豪,亲身参加了雷潘多战役,并以此为荣;他也体验到了西班牙的衰败,国内百业凋敝,民不聊生。据说他本来想把《堂·吉诃德》写成一部不长的、若干故事相对独立的小说,但由于把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也写了进去,结果越写越长,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上下两卷《堂·吉诃德》。在书中塞万提斯提到的一些事件都是真实的历史事实,如他所参加的勒潘多战役、被俘者的苦难生活和多次企图逃回祖国的决心、摩尔人的被逐出西班牙(见里克特的故事)、强盗们的生活和处境等等。此外,书中出现的七百多个人物(从贵族到市民,从教士到强盗,从名媛闺秀到卖笑妓女,以致牧羊人、捕役、苦役犯、使女、耍傀儡戏的、路上行人等各色下层人物)和广阔的生活场景(从贵族城堡到深山野林,从豪门宅院到路边小客店等),都向我们展现了一幅16世纪至17世纪西班牙社会生活的鲜明而生动的图景,揭露了统治阶级的专横腐败,反映了西班牙人民的痛苦和希望,表现了作者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使得我们对当时西班牙的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和风俗习惯有了一个感性认识。
本书在翻译过程中,得到了出版社朋友的鼓励和大力支持,从选定原文版本、查找参考资料到解决疑难问题,还得到了西班牙朋友Gerard Sabate父子、Eva Costa Vila和秘鲁朋友Guillermo Daino的全力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