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生因理想而伟大
人都是有理想的,但能够将理想坚持下去的人并不多。在人生之中,失败或许不是坏事,成功也未必是最终结果,而坚持理想一定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
那些有所成就的人,他们在获得巨大的成功之前,一定在理想的道路上努力坚持着。很多时候,只有始终坚持理想,才会有奇迹发生。
薛瓦勒是法国一个乡村的邮差,有一天,他在山路上被一块石头绊倒了。他发现绊倒他的石头的形状很特别,于是,就把石头放进了自己的邮包里。
村民看到后,认为他的举动很可笑。薛瓦勒认为这块石头很美丽,一定要存起来,他不理会村民的嘲笑,带着石头回家了。
躺在床上,他脑海里忽然冒出这样一个念头:要是我能够用这样美丽的石头建造一座城堡,那该有多美啊!
从那以后,薛瓦勒每天除了送信之外,都会带回一块石头。过了不久,他收集了一大堆千姿百态的石头。
可要建造一座城堡,这些石头远远不够。薛瓦勒意识到,每天收集一块石头的速度太慢了。于是,他开始用独轮车送信,这样每天送信的同时,他可以推回一车石头。
薛瓦勒的行为在人们看来简直是疯了,大家都议论他,嘲笑他。可是薛瓦勒依然我行我素,不为所动。
在20多年的时间里,薛瓦勒每天都坚持找石头、运石头和搭建城堡,在他的住处周围,渐渐出现了一座又一座的城堡,错落有致,风格各异。
后来,薛瓦勒的城堡被法国一家报社的记者发现,这位记者撰写了一篇介绍文章。一时间,薛瓦勒成为新闻人物,许多人都慕名前来观赏他的城堡,甚至连当时最有声望的毕加索大师都专程赶来参观。
如今,薛瓦勒的城堡已经成为法国最著名的风景旅游点之一,被命名为“邮差薛瓦勒之理想宫”。
据说,城堡入口处就是当年绊倒薛瓦勒的那块石头,石头上还刻着一句话:“我想知道一块有了愿望的石头能够走多远。”
理想就像阴天里的一朵向日葵,虽然在现实里辗转,在挫折中游走,但只要我们像执着追求初恋一样坚持理想,勇敢抬头,总有一抹灿烂的阳光照耀自己。
与其平庸地过一生,不如从现在开始为理想而奋斗。
1952年的《生活》杂志曾登载了约翰·高德的故事。
高德15岁时,偶然听到年迈的祖母非常感慨地说:“如果我年轻时能多尝试一些事情就好了。”
高德受到很大震动,决定自己绝不能到老了还有像祖母一样无法挽回的遗憾。于是,他详细地列出了自己这一生要做的事情,并称之为“约翰·高德的理想清单”。
他总共写下了127项详细明确的目标,里面包括10条想要探险的河、17座要征服的高山。他甚至要走遍世界上每一个国家,还想学开飞机、学骑马。他还想要读完《圣经》,读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狄更斯、莎士比亚等十多位大师的经典著作。
他的理想中还有乘坐潜艇、弹钢琴、读完《大英百科全书》。当然,还有重要的一项,他要结婚生子。高德每天都要看几次这份“理想清单”,然后把整份单子牢牢记在心里,并且倒背如流。
高德的这些目标,即使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来看,仍然是壮丽且不可企及的。但他究竟完成得怎么样呢?
在高德去世的时候,他已环游世界4次,实现了127项目标中的103项。他以一生设想并且完成的目标,述说了他人生的精彩和成就,并且照亮了这个世界。
高德的故事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一句话:人生因理想而伟大。
一个人走在通向成功的途中,他可以一无所有,但不能没有理想。一个人若想成功,首先要明确自己最渴望的是什么。对于一个渴望成功,并一直为之努力的人来说,最迫切、最渴望的事莫过于确立人生的理想。
理想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正是不断坚持理想才从穴居的山洞中走出,告别了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踏上了文明的征途。
请想一想,如果没有登天的理想,我们今天也许还不知道月亮到底是什么模样;如果没有向往像鸟一样自由飞翔的理想,我们今天甚至连飞机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正是因为人类有了理想,我们才不断地超越自己,理想推动着我们前进。
一生有梦,不停地追梦,尽管很累,但人始终是在愉快中活着的。
P5-7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说:“商人重利轻别离”,这也让很多人对商人诟病不已,认为他们很现实,很势利。其实,商人的本质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他们经商创业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益,无可厚非。
当然,有些人在追求利益之外,仍然保持着一份初心,一份本真,这样的人大都成了行业的领袖人物,国外的比如乔布斯,国内的比如冯仑。
冯仑始终没忘自己的商业理想,也曾为自己的商业理想著书立说。这就是2012年出版的《理想丰满》。理想就像风筝,线就像你的心,追逐着风筝就是追逐自己的理想,放飞风筝就是放飞理想。冯仑自己在追逐风筝的同时,还有一群人跟着他跑,因为他们认同冯仑的理念,认同冯仑的方向。
万科的王石评价道:“冯仑这个人,聪明绝顶,侠义肝肠。嬉笑怒骂皆文章,百计千心成万通。”
王功权认为,身边再无第二人能像冯仑,与之聊天那样快乐而有趣。
冯仑自己也说过,如果要写回忆录,第一句话会是:“这个人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神。他是一个哺乳类动物,是个被人搅乱成似是而非的哺乳类动物。”
冯仑说过:伟大是熬出来的!几十年的时间,不经意间,冯仑把自己熬成了“商界思想家”——他兼具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特质。
在开始这本书之前,我们带领读者“管中窥豹”,先看一下冯仑的言论:
大哥的境界就是追求无我。
你老站着,别人蹲着,别人就不舒服。
美丽相当于是敲门砖,开门之后还得靠真本事。
幸福三要素:不算小账,不算时间,不算是非。
老婆多了不一定幸福,土地多了不一定赚钱。
挣钱像孙子,花钱像大爷,送钱像君子。
改革就像抱孙子,要熬到儿子会当爹。
中国体制下企业家不是演员是观众。
……
读者看到的这些妙趣横生而又富含哲理的段子,只是“地产段子王”冯仑海量段子里的“一滴水”而已。本书不是主讲冯仑的“段子”,而是通过冯仑的人生经历和商业历程,揭示冯仑的人生感悟、所思所想等,尤其是通过“理想主义者”冯仑在创办和经营企业中,体现出的崇高理想来指引自己的前程。
在剖析冯仑的理想主义之前,先让我们简单认识一下冯仑。
冯仑有多重身份,首先,他是一位学者:
1959年,出生于古城西安。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1984年,获中央党校法学硕士。2003年,获中国社科院法学博士学位。
其次,他是一位国家干部:
1984年,冯仑25岁,他从中央党校毕业,第一份工作是留校任教,后主动要求到武汉挂职下放锻炼,一年后返京。因为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践经验,冯仑参与了中央政治体制改革。此时的冯仑专门研究意识形态。此项工作结束后,冯仑进了中宣部,1988年,冯仑还在国家体改委任职。海南刚刚建省时,冯仑身先士卒,主动请缨带两三个人去海南筹建了海南体制改革研究所。
再次,他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企业家:
自1991年开始,冯仑领导了万通的企业创建及发展工作。1993年,在北京组建万通地产,曾参与创建中国民生银行,并出任该行的创业董事。2001年,冯仑获得“十大最具人气企业家”称号。2001、2002连续两年,冯仑领衔的万通地产获得“中国名企”称号,冯仑本人也连续两届获得“中国房地产十大风云人物”殊荣。2008年,冯仑获“2007北京最具影响力地产人物”。201.1年,冯仑荣获“2010年最具创意的地产思想家”称号。
2011年3月,万通地产的母公司万通实业宣布正式更名为万通控股,冯仑卸任当了将近20年的万通地产董事长一职。尽管冯仑退出了万通的董事会,但万通的实际控制人不会发生变化。冯仑将工作重心放在了资本运营和基金管理上。
最后,他还是一位大师级的领袖:
企业界称他为“商界思想家”,地产界称他为“学者型”的开发商。作为房地产行业的开拓者和创新者,冯仑首倡由“香港模式”变为“美国模式”。冯仑擅长领域为企业战略、综合管理、策划咨询、公司战略、公司治理。
冯仑著有《理想丰满》《野蛮生长》等作品,个人电子杂志《风马牛》;还曾主编《中国国情报告》,著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译著《狂飙突进——马克思的心路历程》。他具有演讲家的风采,战略家的气度,学者型的才华。
谈到理想对商业的影响,冯仑说,很多创业者和成功的人,看待未来的方法并不一样,一种就是“追求理想,顺便赚钱”,还有一种是“追求金钱,顺便谈谈理想”。冯仑认为,把理想放到赚钱的前面,是当今一个创业者应有的态度,要“被金钱之外的东西所诱惑”。
很多读者会认为,冯仑是大企业家,所以他才完全有资格谈论理想,甚至风花雪月。许多还在商场一线拼杀的小老板,谈挣钱谈生意的时间,一定远远胜于谈理想;现实生活和商场生存的压力,时时刻刻压在肩上,空谈奢谈理想,“谈”何容易啊?
其实,纵然我们肩上还扛有千斤的重担,心中多保存一点道德,多相信一点美好,多思索一点理想,哪怕只有一碗茶的工夫,也许就是未来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的希望!
只有自己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时,你才能够展翅飞翔!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潜力没有得到发挥,关键在于你有没有理想和追求! 这就是冯仑的商业理想主义的精髓,也是广大读者和创业者最应该拥有的内涵,就让冯仑的理想主义指引我们走向商业成功的前程吧!
冯仑是商界思想家,践行理想,筑梦踏实;他是民营企业的布道者,勤于思考。乐于分享。面对当今准备创业的和已经在创业路上的人们,冯仑告诉我们的是:理想很重要!
邓晓成编著的《做一个追风筝的人--冯仑的商业理想与感悟》通过分析冯仑的言行和著作,为广大中小企业家们指明了未来的道路。按照冯仑所说所做。坚持理想,实践梦想,成功就在不远处!
邓晓成编著的《做一个追风筝的人--冯仑的商业理想与感悟》不是主讲冯仑的“段子”,而是通过冯仑的人生经历和商业历程,揭示冯仑的人生感悟、所思所想等,尤其是通过“理想主义者”冯仑在创办和经营企业中,体现出的崇高理想来指引自己的前程。
坚持理想,实践梦想,成功就在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