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社会,很多年轻人都会在现实的错综复杂中迷失自我。在遭遇挫折和失败后沮丧消沉,在处理棘手问题时不知所措,在追寻梦想时急于求成,他们常常随着境遇的起伏而大喜大悲,甚至因不懂得自省,一味苛责他人,无法有效控制情绪而导致人际关系一团糟……相当多的年轻人在立身处世方面都有所欠缺,而立身处世能力恰恰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软实力”,只有做到达观处世、宽厚待人、积极乐观、感恩知足、远离诱惑,才能收获成功,拥有幸福。而林森著的《年轻人要多懂点国学修养》将为你打开一扇窗,让你从此豁然开朗:为你点亮一盏灯,让你前行的脚步更加从容。
这是一本帮助年轻人有效提升国学修养,完善立身处世能力的人生智慧宝典。林森著的《年轻人要多懂点国学修养》从自立自强、放大格局、善于取舍、感恩惜福、安贫乐道、宽厚包容、达观处世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层层深入的阐释和对典型案例的评析,全面讲解了年轻人急需掌握的各种人生哲理,不仅能激励年轻人乐观进取、自强不息,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还能帮助他们培养谦和、感恩、自省、包容的心态,提高个人素养,赢得好人缘,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国学修养必读书。
心量大了,格局就大了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
——东方学大师、北大终身教授季羡林
当我们要在蓄水池中注满清澈的河水时,增加输水管道的长度只是拉长了水流的距离,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将管道拓宽,这样才能更快地将水池注满。
事实上,当我们真正改变了心灵的宽度时,生命的长度也会悄然增加。心量大,用包容的心去接纳他人的一切,如此,才能获得真正的洒脱,做到真正的慈悲,获得真正的智慧。
俗话说得好:“没心没肺,活得不累;与世无争,活得轻松。”人要幸福长寿,就要懂得放宽心、度量大,能容人所不容。
从前,有个年轻的小和尚,他过得很不快乐,整天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唉声叹气。他对师傅说:“师傅啊,我总是爱烦恼、爱生气,请您开示开示我吧!”
老和尚说:“你先去集市买一袋盐。”
小和尚买回盐,老和尚吩咐道:“你抓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待盐溶化后,喝上一口。”小和尚喝完,老和尚问:“味道如何?”
小和尚皱着眉头答道:“又咸又苦。”
然后,老和尚带着小和尚来到湖边,吩咐道:“你把剩下的盐撒进湖里,再尝尝湖水。”弟子撒完盐,弯腰捧起湖水尝了尝,老和尚问:“什么味道?”
“纯净甜美。”小和尚答道。
“尝到咸味了吗?”老和尚又问。
“没有。”小和尚答道。
老和尚微笑着对小和尚说:“生命中的痛苦就像盐的咸味,我们所能感受和体验的程度,取决于我们将它放在多大的容器里。”
小和尚听完,若有所悟。
老和尚所说的容器,其实就是我们的心量,心量的大小决定了痛苦的大小,心量越大,烦恼越轻,心量越小,烦恼越重。心量小的人,容不得,忍不得,受不得,装不下大格局,有成就的人,则往往是心量宽广的人。那些“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古圣大德,都为人类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许多“盐粒”,如果你的“容器”有
限,就会和不快乐的小和尚一样,只能尝到又咸又苦的盐水。
心量是一个可调节大小的容器,如果我们只顾自己的私欲,它就会愈缩愈小;如果我们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它又会渐渐舒展开来。若事事斤斤计较,便把自己的心局限在了一个很小的框框里。心量是大还是小,在于自己愿不愿意敞开。一念之差,心的格局便不一样了,它可以大如宇宙,也可以小如微尘。
【人生智语】
我们的心,要和海一样,大江小溪都要容纳;要和云一样,天涯海角都愿遨游;要和山一样,任何飞禽走兽都不排拒;要和路一样,任何脚印车轨都能承担。这样,我们才不会因一些小事而心绪不宁、烦躁苦闷。P26-28
懂国学修养,收获简单的快乐
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事情是我们可以预料和控制的?我们无法预知未来,所以我们苦恼着;我们无法完全控制事情的发展,所以我们烦躁着;我们无法获得更多,所以我们抑郁着……有太多人,像哭着要糖的小孩,不在意自己手中握着的是什么,只是一味索取,然后失望了、不满了,心也失衡了……
人生有苦必有乐,有成必有败,有得必有失,要成功就必须承担这些苦乐、成败、得失。人生中任何一件非凡之事,都定有我们想象不到的险境,只有在磨砺中获得充实自在的生活,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如果成功之后我们身心俱疲、落寞孤寂,那么,再多的掌声、再多的财富,也无意义。所以,我们可以追逐成功与财富,但永远不要迷失其中,以免错过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
国学中蕴含着大量的“宝藏”,这些“宝藏”对我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有着重要的意义。《论语》中说:“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国学不仅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方式有着积极影响,也为我们提供了立德处世、心存仁念、和谐中庸、诚信礼义等实用的生存法则,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这些国学精华,涵养心性,为未来的成功和发展做好准备。
一个人的一生,将面对怎样的生活,我们无从选择,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如何生活,就好像要学习各种生存技能一样。
去聆听那些智者的教诲,摘取智慧的果实。那些在各个领域里表现出色的智者,因为有着更为丰富的阅历和学识,所以比常人看问题更清晰、更透彻。他们睿智的双眼,更容易透过纷繁复杂的各种表象,还生活一个本来的面目。他们的观点,更容易将我们引入一个理性而又充满智慧的世界中去——胡适、冯友兰、梁漱溟、季羡林、南怀瑾、林语堂等等,都会给我们全新的人生启发,让我们在国学的滋养下,完善自己的内在生活:接受真实的自己,学习自我掌控,保持内心的安宁,懂得选择和宽恕,知道生活在“此处和当下”。
生活既是一门哲学,也是一门艺术,而国学大师有很多生活的智慧和艺术。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让我们停下脚步,静下心来,仔细聆听他们的见解,想想最初的最初,我们所向往的那份简单的快乐吧!人生除了做加法,其实也是可以做减法的。
我们虽然无法预知未来,但可以把握当下;虽然无法完全控制事情的发展,但可以尽力而为;虽然无法获得更多,但我们拥有的也不少。所以,开启你的智慧和心眼,努力去发现吧。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许多人的默默贡献,闪耀的是集体的智慧。其中铭刻着许多艰辛的付出,凝结着许多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本书在策划和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行的关怀与帮助,及许多老师和作者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以下参与本书编写的人员致以诚挚的谢意:欧阳勇富、廉勇、欧红梅、周珊、张艳红、柳絮恒、赵一、赵红瑾、齐红霞、齐艳杰、陆晓飞、赵广娜、徐春艳、王非庶、李海霞、李秀敏、王杰、张保文、李亚莉、蒙明炬、何瑞欣、杜莉萍、李卫平、李敏、梁素娟、许庆元、姚迪雷、张璐璐、毛定娟、尹娜、王巧、杨俊飞、杨婧、王娟娟、张艳芬、许长荣、王爱民、李琳、李伟楠、王鹏、罗华杰、郁红霞、葛颖炜、武敬敏、甘艳河、阎妍妍。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借鉴和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和作品,从中得到了不少启悟,也汲取了其中的智慧菁华,谨向各位专家、学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因为有了大家的努力,才有了本书的诞生。
由于编写和出版时间仓促,以及编者水平所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诚请广大读者指正,特驰惠意。
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得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
——季羡林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南怀瑾
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窿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
——李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