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李节度拜佛求子真罗汉降世投胎
诗曰:
闲居慎勿说无妨,才说无妨便有妨。
争先径路机关恶,退后诚言滋味长。
爽口物多须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
与其病后能求药,不若病前能自防。
话说南宋自南渡以来,迁都临安,高宗皇帝建炎天子四年,改为绍兴元年。在朝有一位京营节度使。姓李,名茂春,原籍浙江台州府天台县人,娶妻王氏,夫妻好善。李大人为人最慈,带兵军令不严,因此罢官回籍。在家中乐善好施,修桥补路,扶危济困,冬施绵衣,夏施汤药。这李大人在街市闲游,人都呼之为“善人”。内中就有人说:“李善人不是真善人,要是真善人,他怎么会没儿子?”这话李大人正听见,自己回至家中,闷闷不乐。
夫人王氏见大人回来闷闷不乐,可就问大人因何不乐?大人说:“我在街市闲游,人都称我为李善人,内中就有人暗中说,被我听见。他说我隐恶扬善,善人不是真心,要是真心为善,不能没儿子。我想上天有眼,神佛有灵,当教你我有儿。”夫人劝大人纳宠,买两个侍妾,也可以生儿养女。大人说:“夫人此言差矣!吾岂肯作那不才之事指不正经的事情?夫人年近四旬,尚可以生养儿女。你我斋戒沐浴三天,同到永宁村北天台山国清寺拜佛求子。倘要上天有眼,你我夫妻也可生子。”王氏夫人说:“甚好。”
李茂春择了日期,带着僮仆人等,夫人坐轿,员外乘马,到了天台山下。只见此山高可冲天,山峰直立,树木森森。国清寺在半山之上,到了山门以外,只见山门高大,里面钟、鼓二楼,前至后五层大殿,后有斋堂客舍、经堂戒堂、二十五问藏经楼。员外下马,里面僧人出来迎接,到客堂待茶。老方丈性空长老知道是李员外降香烧香朝拜,亲身出来接见,带着往各处拈香。夫妻先至大雄宝殿拈香,叩求神佛保佑:“千万教我得子,接续香烟。如佛祖显灵,我等重修古庙,再塑金身。”祷告已毕,又至各处拈香。到了罗汉堂拈香,方烧至四尊罗汉,忽见神像由莲台坠地。性空长老说:“善哉,善哉!员外定生贵子,过日改日我给员外道喜。”
李员外回到家中,不知不觉夫人有喜。过了数个月,生了一个公子。临生之时,红光罩院,异香扑鼻,员外甚喜。这孩自落生就哭声不止,直至三朝。这日正有亲友邻里来庆贺,外面家人来回话,说有国清寺方丈性空,给员外送来一分厚礼,亲来叩喜。员外迎接进来。性空说:“员外大喜!令郎公可平安?”员外说:“自从落生之后,直哭到今朝不止。吾正忧虑此事。老和尚有何妙法能治?”性空说:“好办。员外先到里面把令公子抱出我看看,就知道是何缘故了。”员外说:“此子未过满月就抱出来,恐有不便。”性空说:“无妨。员外可用袍袱盖上,可以不冲三光。”员外一听有理,连忙把孩儿从里面抱出来,给大众一看。那孩儿生得五官清秀,品貌清奇,啼哭不止。性空和尚过来一看,那孩儿一见和尚,立止啼声,一咧嘴笑了。老和尚就用手摸那孩儿头顶说:“莫要笑,莫要笑,你的来历我知道。你来我去两抛开,省的大家胡倚靠。”那孩儿立时不笑了。性空说:“员外,我收一个记名徒弟,给他取个名字,叫李修缘罢。”员外应了,把孩儿抱进去,出来给和尚备斋。吃罢,众亲友都散去,性空长老也去了。员外另雇奶娘扶养孩儿。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过了几年。李修缘长至七岁,懒说懒笑,永不与同村儿童聚耍。入学读书,请了一位老秀才杜群英先生在家教他。还有两个同伴,一个是永宁村武孝廉韩成之子韩文美,年九岁;还有李夫人内侄,永宁村住,姓王,名全,乃是兵部司马王安士之子,年八岁。三人共读书,甚是和美。就是李修缘年幼,过目不忘,目读十行,才学出众。杜先生甚奇之,常与人言:“久后成大器者,李修缘也。”至十四岁,五经四书、诸子百家,背诵极熟,合王、韩二人在学房时常作诗,口气远大。
这年想要入县考取文童童生的别称,即应秀才考试的士子,也称儒童,李茂春卧床不起,人事不知,病至垂危。派人把内弟王安士请来到床前。李员外说:“贤弟,我不久于人世,你外甥与你姐姐,全要你照应。修缘不可纵性废读,吾已给他定下亲了,是刘家庄刘千户之女。家中内外无人,全仗贤弟分心。”王安士说:“姐丈放心养病,不必多嘱,弟自当照应。”员外又对王氏夫人说:“贤妻,我今五十五岁,也不算夭寿短命,早死。我死之后,千万要扶养孩儿,教训他成名。我虽在九泉之下也甘心。”又嘱了修缘几句话,自己心中一乱,口眼一闭,呜呼哀哉借指死亡。李员外一死,合家恸哭。王员外帮办丧事已毕,修缘守制指守孝,遵行居丧的制度。在守制期内谢绝应酬,不得应考、婚嫁,现任官则必须离职不能人场进入考场。是年,王全、韩文美都中了秀才,两家贺喜。
王氏夫人家中有一座问心楼,一年所办之事,写在账上。每到岁底这日,写好表章,连同账一并交天,一年并无一件事隐瞒的。李修缘好道学,每见经卷必喜爱,读之不舍。过了二年,王氏夫人一病而亡,李修缘自己恸哭一番,王员外帮办丧事完毕。李修缘喜看道书,到了十八岁这年,孝满脱服。他立志出家,看破红尘,所有家中之事都是王员外办理。李修缘自己到了坟上,烧了些纸钱,给王员外留下一纸书字,竞自去了。王员外两日不见外甥,派人各处寻找,不见外甥。自己拆开字来一看,上写的是:“修缘去了,不必寻找。他年相见,便知分晓。”王员外知道外甥素近释道,在临近庵观寺院各处派人寻找,并不见下落。派家人贴白帖,在各处寻找:“如有人把李修缘送来,谢白银百两。如有人知道实信,人在何处,送信来,谢银五十两。”一连三个月,并无音信。 书中交代,且说李修缘自从家中分手之后,信步游行,到了杭城,把银钱用尽,到了庙中要出家,人家也不敢留他。他自己到西湖飞来峰上灵隐寺庙中见老方丈,要出家。当家和尚方丈,乃是九世比丘佛教语,俗称和尚僧,名兀空长老,号远瞎堂。一见李修缘,知道他是西天金身降龙罗汉降世,奉佛法旨为度世而来,因他执迷不醒,用手击了他三掌,把天门打开,遂知自己根本源流,拜元空长老为师,起名道济。他坐禅坐颠,坐禅坐疯。庙里独叫“颠和尚”,外面都叫“疯和尚”,讹言传说“济颠僧”。
他本是奉佛法旨,所为度世而来,自己在外面济困扶危,劝化众生,在庙内不论那个和尚有钱就偷,有衣服偷出去就当了吃酒,最爱吃肉。常有人说:“和尚例应吃斋,为甚么吃酒?”济颠说:“佛祖留下诗一首,我人修心他修口。他人修口不修心,为我修心不修口。”自己就是合庙中的监寺中主持寺务之僧,地位次于方丈僧广亮不对。庙中除去了方丈,就属监寺僧为尊。济颠把广亮新作的一件僧衣,值钱四十吊,他偷了给当在当铺中,把当票贴在山门上。监寺广亮一找僧袍没有了,派人各处一找,把当票找着。和尚挂失票不行,把山门摘下来,四人抬着去赎当去。P1-3
第一回 李节度拜佛求子 真罗汉降世投胎
第二回 董士宏葬亲卖女 活罗汉解救好人
第三回 施禅机赵宅治病 说佛法暗中救人
第四回 扛韦驮周宅捉妖 病服神怒打老道
第五回 周员外花园见妖 三清观邀请老道
第六回 周望廉细说见妖事 刘泰真捉妖被妖捉
第七回 见佳人痴呆起淫心 想美丽花园遇妖女
第八回 练法术戏耍刘泰真 李国元失去天师符
第九回 赵文会西湖访济公 醉禅师西湖盗灵符
第一○回 赵斌夜探阁天楼 英雄仗义救公子
第一一回 兄弟相认各诉前情 主仆逃难暂寄李宅
第一二回 济公善度韩殿元 寒士舍子遇圣僧
第一三回 广惠僧狂言惹祸 济禅师妙法惊人
第一四回 济公游戏耍广惠 郑雄为母求圣僧
第一五回 狗度董平改恶为善 荤酒回庙耍笑众僧
第一六回 济公庙内卖狗肉 万善同归修碑楼
第一七回 假相谕拆毁大碑楼 显神通怒打恶都管
第一八回 兵围灵隐锁拿疯僧 戏耍班头醉入相府
第一九回 秦相梦中见鬼神 济公夜来施佛法
第二○回 赵斌夜探秦相府 王兴无故受严刑
第二一回 遭速报得长大头瓮 荐圣僧秦相请济公
第二二回 施妙法鬼入闹秦宅 治奇病济公戏首相
第二三回 找妙药耍笑众家丁 联佳句才惊秦丞相
第二四回 认替僧荣归灵隐寺 醉禅师初入勾栏院
第二五回 尹春香烟花遇圣僧 赵文会见诗施恻隐
第二六回 救难女送归清净庵 高国泰家贫投故旧
第二七回 寄柬留诗别妻访友 拜请济公占卦寻夫
第二八回 苏北山派人找寒士 高国泰急难遇故知
第二九回 故友相逢知恩报德 小人挟仇以德报怨
第三○回 余杭县清官逢奇案 殷家渡济公捉贼人
第三一回 拿贼人完结奇案 施邪术妙兴定计
第三二回 云兰镇恶道兴妖 梁万苍善人遇害
第三三回 设阴谋恶化梁万 发慈悲戏耍张妙兴
第三四回 施妙法恶道害人 显神通济公斗法
第三五回 烧妖道义收陈亮 访济公路见不平
第三六回 逛西湖酒楼听闲话 气不平夤夜入苏宅
第三七回 听好言苏福生祸心 见济公皂白得分明
第三八回 苏北山酒馆逢韩老 济禅师床底会英雄
第三九回 圣手猿初入灵隐寺 济长老被请上昆山
第四○回 济公舍银救孝子 赵福贪财买巨石
第四一回 昆山县巧逢奇巧案 赵玉贞守节被人欺
第四二回 贞节妇含冤寻县主 济禅师耍笑捉贼徒
第四三回 巧取供审清前案 赵凤鸣款留圣僧
第四四回 诱汤二县衙完案 两公差拜请济公
第四五回 华云龙气走西川 镇八方义结英雄
第四六回 贺守正花群雄结拜 逛临安城巧遇王通
第四七回 遇节妇淫贼采花 泰山楼复伤人命
第四八回 赵太守奉命捉贼 昆山县迎请济公
第四九回 秦相府太守审贼 如意巷刺客捉拿
第五○回 捉贼人班头各奋勇 办海捕济公出都门
第五一回 救义仆同赴千家口 见拜弟各诉别离情
第五二回 美髯公拜请济公 会英楼巧遇贼寇
第五三回 绿林贼偏遇路劫 设奸谋画虎不成
第五四回 显神通戏要雷鸣 舍妙药义救王忠
第五五回 天兴店施法见贼人 小镇店吃酒遇故旧
第五六回 郑雄途中见济公 王贵林内劫孤客
第五七回 避难巧救遇难人 雷陈误入黑贼店
第五八回 董家店双杰被害 济禅师报应贼人
第五九回 济公火烧董家店 雷陈送信找云龙
第六○回 众匪棍练艺请英雄 登山豹赌气邀拜兄
第六一回 托义弟英雄离故土 见嫂嫂李平生疑心
第六二回 暗访察路遇乾坤鼠 得私信雷陈遇盟兄
第六三回 四英雄马宅谈心 济禅师酒馆治病
第六四回 李平为友请济公 马静捉奸毗卢寺
第六五回 律令鬼王宅捉妖 醉禅师古寺治狐
第六六回 卧虎桥淫贼杀和尚 庆丰屯济公救文生
第六七回 二班头饥饿寻和尚 两豪杰酒馆求济公
第六八回 看字柬寻访赵家楼 见孝妇英雄施侧隐
第六九回 钱心胜黑夜偷银两 圣手猿暗探赵家楼
第七○回 见美丽淫贼邀知己 遇故旧三人同采花
第七一回 奉师命趋吉避凶 华云龙镖伤三友
第七二回 镇八方赌气找张荣 乾坤鼠毒镖打杨明
第七三回 大柳林济公惊淫贼 小酒馆班头见圣僧
第七四回 施佛法戏耍豪杰 杨雷陈又遇淫贼
第七五回 猛汉听言找黄云 义士见信收陆通
第七六回 蓬莱现四英雄谈心 密松林猛豪杰受骗
第七七回 德兴店班头见凶僧 蓬莱观济公找淫贼
第七八回 丢公文柴杜被捉 说假话圣僧投案
第七九回 龙游县日办三案 二龙居耍笑凶徒
第八○回 听闲言一怒打和尚 验尸厂凶犯吐实情
第八一回 着字柬心皈圣僧 追尸身路遇班头
第八二回 济公饭馆打贼人 徐沛旅店遇故友
第八三回 小神飞夜刺开风鬼 济禅师耍笑捉飞贼
第八四回 陈玄亮捉妖铁佛寺 马玄通路遇济禅师
第八五回 显神通捉拿盗贼 施妙术法斗铁佛
第八六回 华清风古天山见妖 金眼佛一怒杀和尚
第八七回 济公斗法金眼佛 云龙二次伤三友
第八八回 施佛法暗渡华云龙 见美色淫贼生邪念
第八九回 遇张荣二人谈心事 买铁镖淫贼见公差
第九○回 蓬头鬼劫径遇英雄 华云龙逃走逢故旧
第九一回 五英雄送友古天山 恶妖道自炼阴风剑
第九二回 黑风鬼害人终害己 金眼佛杀人被人杀
第九三回 古天山华清风炼剑 铁佛寺济禅师救人
第九四回 僧道斗法凌霄观 弟兄送信马家湖
第九五回 三英雄避雨金家庄 猛豪杰正气惊妖女
第九六回 奉师命投书马家湖 赛专诸见字防贼盗
第九七回 杨明助友战群贼 恽飞智捉镇八方
第九八回 董土元欺心求圣僧 孔烈女被逼投古井
第九九回 常山县柴杜拿贼犯 马家湖济公救杨明
第一○○回 济公火烧孟清元 贼道智激灵猿化
第一○一回 施佛法智捉蓬头鬼 仗妖术炼剑害妇人
第一○二回 杨雷陈仗义杀妖道 里庄雷击华清风
第一○三回 雷鸣夜探孙家堡 陈亮细问妇人供
第一○四回 孙二虎喊冤告雷陈 常山县义土闹公堂
第一○五回 论是非砸毁空心秤 讲因果善度赵德芳
第一○六回 找医生鸣冤常山县 断奇案烈妇遇救星
第一○七回 雷鸣陈亮双失盗 踏雪无痕访贼人
第一○八回 三豪杰偷探吴家堡 恶太岁贪色设奸谋
第一○九回 五里碑医治小昆仑 曲州府巧遇金翅雕
第一一○回 鹞子眼杀人头送礼 张太守派班头拿人
第一一一回 知府定计拜贼人 济公巧捉华云龙
第一一二回 众姓公告田国本 二绿林行刺济禅师
第一一三回 济公法斗神童子 罗汉制服沈妙亮
第一一四回 郑玄修酒馆逢和尚 沈妙亮听歌识圣僧
第一一五回 金毛海马闹差船 济公善救冯元庆
第一一六回 赵太守明断奇巧案 济禅师开棺验双尸
第一一七回 奉堂谕监斩华云龙 听凶信二鬼闹法场
第一一八回 提首级寻找杨明 见魔怪二人遇害
第一一九回 报弟仇灵隐访济公 搬运法移钱济孝妇
第一二○回 双义楼匪棍讹人 借还魂戏耍老道
第一二一回 善心人终得善报 奸险辈欺人被欺
第一二二回 周员外派人请圣僧 胡秀章诉说家乡事
第一二三回 请济公捉妖白水湖 小月屯罗汉施妙法
第一二四回 奉父谕主仆离故土 表兄弟对面不相识
第一二五回 捡人头主仆遭官司 救表兄梦中见县主
第一二六回 奉堂谕捉拿段山峰 邀朋友定计庆丰楼
第一二七回 施妙法游戏助义士 谈心事冷语惊贼人
第一二八回 众官人奋勇捉贼 李文龙无故中计
第一二九回 见字柬立志体妻 济禅师善救烈妇
第一三○回 知县公堂问口供 济公巧断垂金扇
第一三一回 吐实情马氏拉卞虎 定妙计佛法捉贼人
第一三二回 送圣僧捉妖白水湖 假济公投刺绍兴府
第一三三回 真假僧会面马神庙 邀道友携宝报前仇
第一三四回 白水湖丢失烈火剑 密松林初试迷路旗
第一三五回 济公请雷诛妖怪 飞龙诚心拜圣僧
第一三六回 知府衙悟禅施妙法 曹娥江雷陈赶贼船
第一三七回 小江口主仆遇故旧 恶奴才勾贼害主人
第一三八回 救众人悟禅烧贼寇 二义土误入八卦山
第一三九回 八卦山雷陈逢妖道 三清现张董设奸谋
第一四○回 张士芳好心诓八字 董太清妖术设魂瓶
第一四一回 众家人忠心护主 孙道全奉命救人
第一四二回 二妖道贪财施邪术 两豪杰设计盗魂瓶
第一四三回 雷鸣智杀张太素 悟禅气吹董太清
第一四四回 老仙翁一怒捉悟禅 二义士夜探天台山
第一四五回 永宁村法救王安士 韩家院捉拿章香娘
第一四六回 孙道全捉妖遇害 济禅师拉船报恩
第一四七回 济公施法治妖妇 罗汉回家探姻亲
第一四八回 探娘舅济公归故里 点奇梦圣僧善度人
第一四九回 妖妇现形唤醒文美 真人赠药救好修缘
第一五○回 买毒药暗害表弟 点恶梦难度迷人
第一五一回 到地府见罪人恶心不改 遇妖怪起淫心丧命倾生
第一五二回 修缘公子朝宝悦 知觉罗汉会昆仑
第一五三回 玉面狐上清宫访道 济禅师天台山会仙
第一五四回 老仙翁法斗济公 请葫芦惊走妖狐
第一五五回 送书信良言劝娘舅 回灵隐广亮请圣僧
第一五六回 验桥口捉拿贼和尚 见县主重修万缘桥
第一五七回 施佛法善度王太和 因家贫经营离故土
第一五八回 李涵龄神相度群迷 王太和财色不迷性
第一五九回 得金宝福随相转 访娘亲跋涉天涯
第一六○回 梁兴郎千金春隐诗 济禅师佛法指孝子
第一六一回 逛西湖恶霸遇妖风 看喝语私访白鱼寺
第一六二回 孙道全惊走妖和尚 周得山穷困被人欺
第一六三回 廖廷贵倚势欺人 陈声远助拳惹气
第一六四回 为朋友怒找麻面虎 邀师父大闹万珍楼
第一六五回 孙泰来忍气邀知己 猛英雄错打法元僧
第一六六回 愣牛盖穷途卖艺 病符神无故被摔
第一六七回 铁天王感义找牛盖 黑面熊含冤见刑廷
第一六八回 见美丽恶人定奸计 陆炳文献媚害良民
第一六九回 王胜仙见色起淫心 陆虞侯嘱盗施奸计
第一七○回 中奸计误入合欢楼 闻凶信寻师灵隐寺
第一七一回 遇故友巧得真消息 见义弟述说被害事
第一七二回 合欢楼姐弟同受困 凤山街师徒定奇谋
第一七三回 改形象暗救贞节妇 施佛法火烧合欢楼
第一七四回 见刑廷法术惊奸党 请济公神方买良心
第一七五回 秉良心公堂释好汉 访故友夫妻得团圆
第一七六回 陆刑廷下令捉强盗 美髯公闻信挡官兵
第一七七回 佛法点化救英雄 途中逃难逢山寇
第一七八回 翠云峰英雄落草 陆刑廷献媚欺人
第一七九回 梅成玉急中见表兄 点白犬耍笑惊奸党
第一八○回 娶美人白狗闹洞房 丢官职狭路逢山寇
第一八一回 醉禅师书写忠义词 假道姑拍花盗婴胎
第一八二回 吴氏遇害奉偷捉贼 济公耍笑审问崔玉
第一八三回 因奇案济公诸神 见大鬼雷陈问盗
第一八四回 王三虎泄机大悲院 愣雷鸣智捉铁面佛
第一八五回 解强盗同至常州府 为故友涉险入贼巢
第一八六回 逢贼党述说慈云观 入虎穴有意找盟兄
第一八七回 刘妙通有心救好汉 济长老写信邀英雄
第一八八回 四雄奉命探长江 妖道施法捉侠义
第一八九回 邵华风升殿问豪杰 小悟禅一怒找妖人
第一九○回 悟禅僧施法救四雄 赤发道法宝捉和尚
第一九一回 鲁修真涉险入慈云 坎离道施智放悟禅
第一九二回 黄天化行刺被捉 顾国章调兵剿寇
第一九三回 雷陈奋勇杀水寇 妖道施法战官兵
第一九四回 激筒兵扬威破邪术 济长老涉险捉贼人
第一九五回 济公兵困慈云观 妖道率众渡长江
第一九六回 五里碑雷陈逢妖道 慈云观济公救难民
第一九七回 赵家庄英雄见怪事 七星观罗汉捉妖人
第一九八回 戴家堡妖魔作怪 八蜡庙道土捉妖
第一九九回 试法宝误装道童 显金光道缘认师
第二○○回 众妖道灵隐放火 恶高珍信口谣言
第二○一回 马兆熊怒杀高珍 邵华风常州劫牢
第二○二回 斩大盗济禅师护决 为找镖追云燕斗贼
第二○三回 陆阳山济公斗法洪 施法宝罗汉诈装死
第二○四回 显神通惊走邵华风 斗金风金光服僧道
第二○五回 收悟缘派捉邵华风 遇兰弟诉说被害事
第二○六回 众妖道聚会藏珍坞 神术士魔法胜金风
第二○七回 飞天鬼误入万花山 石成瑞招赘人魔女
第二○八回 想故乡夫妻谈肺腑 点妙法戏耍同床人
第二○九回 说韩棋释放悟缘僧 斗济公暗施阴魂绦
第二一○回 卦炉佛法炼韩棋 决生辰佳人逢匪棍
第二一一回 皮绪昌助逆子行凶 陈广泰丹阳县遇害
第二一二回 闻凶信雷陈找恶霸 买大盗陷害二英雄
第二一三回 记前仇贼人咬雷陈 审口供豪杰受官刑
第二一四回 济禅师丹阳救雷陈 海潮县僧道见县主
第二一五回 捉妖怪法宝成奇功 辨曲直济公救徒弟
第二一六回 捉法雷细讯从前事 斩贼人雷陈谢济公
第二一七回 遇王道济公施恻隐 治哑巴圣僧结善缘
第二一八回 邵华风逃归万花山 邓连芳为友找济公
第二九回 蟠桃岭绿袍僧斗法 脱身计邓连芳吃惊
第二二○回 悟禅大闹万花山 八魔捉拿飞龙僧
第二二一回 沈妙亮智救悟禅 常州府出斩妖道
第二二二回 金山寺永寿施妖法 小昆仑赌气找济公
第二二三回 金公子心迷美妖妇 济长老慈心救好人
第二二四回 归灵隐师徒会面 四英雄无故遭屈
第二二五回 辨曲直思良施恻隐 派镖丁私访被害情
第二二六回 因访案误入藏珍寺 识奸计冒险捉群贼
第二二七回 月明月朗施妖法 济公班头捉凶贼
第二二八回 勾栏院要笑捉贼寇 太守衙二贼供实情
第二二九回 请圣僧捕贼藏珍寺 完巨案暗救四门生
第二三○回 无空僧功满归莲径 印铁牛行贿入灵隐
第二三一回 说灯谜戏耍宗印 圣罗汉驾离灵隐
第二三二回 贼人错杀郑虎 济长老治井化缘
第二三三回 钦赐字诏旨加封 会群魔初到金山
第二三四回 因讲和仙翁斗八魔 六合童子炸碎葫芦
第二三五回 群魔怒摆金光阵 道缘偷盗斩魔剑
第二三六回 神童子身逢魔火劫 请佛仙杵剑镇群魔
第二三七回 收八魔符咒封洞口 办善会福善集金山
第二三八回 花太岁淫心贪欢报 独角蛟夜探葵花庄
第二三九回 因救千金被贼获 为吓贼人装鬼神
第二四○回 雷陈奉命救良善 济公功满归净慈
粤自黄州说鬼终丽于虚,干宝《搜神》尤嫌其幻,至钦正人心,化世道,讲循环果报,分别善恶,所谓实而不虚,真而不幻者,其唯此《济公传》一书乎!是书历叙济公始末,天理人情,因果报应,虽妇孺亦闻其名,俳优且演为剧,如梨园中之《赵家赓焉》《家湖》诸节目,阅者终觉略而弗详,虽《醉菩提》一书其中亦有警愚劝善、褒忠贬佞等事,然鲁鱼亥豕,不堪娱目,仅可例于寻常小说而已。余友张孝廉文海,本钱塘名士,以游学京师,公余之暇,偶于俦人众多之区见有谈是书之事者,一时脍炙人口,听者忘倦,及购诸坊本,皆无。适有友人阎君华轩,携郭小亭先生所著是书来,张君翻阅一过,觉文言道俗,如历其境,如见其人,且所论皆除暴安良,奇闻奇事,光怪陆离,有五花八门之妙,其有裨于风化者良非浅鲜,因击节叹赏,不敢自秘,遂商于津门煮字山房主人魏君岱坡,不惜重资,付之石印,索余为弁言。余思此书一出,非特城隅闾巷乐于传诵之意,聊以培植世道,感发人心之一助云尔。
光绪戊戌春三月娄江得古欢室主人谨序
郭小亭著的这本《济公全传(无障碍阅读权威版上下注释本)》是清代长篇神魔小说,主要讲述了济公游走天下,一路惩恶扬善、扶危济困的故事。故事生动有趣,语言简洁通俗,深受读者喜爱。本书由清末刊行的《评演济公传》(一百二十回)和《评演接续后部济公传》(一百二十回)组成,堪称讲述济公故事的集大成之作,将济公这一妇孺皆知的传奇人物写得生动鲜活、妙趣横生。
郭小亭著的这本《济公全传(无障碍阅读权威版上下注释本)》是一部武侠与神话相结合的长篇古典小说,为清朝文人郭小亭编纂,是清朝中叶以来最为脍炙人口的白话小说,它通过生动丰富的情节,塑造了一个性格诙谐,不守清规戒律,疯疯癫癫,但无所不知,法力无边的和尚济公。自从小说问世以来,济公乐观大度,能力非凡的形象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不禁要问:“难道世上真有济公这一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