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是有光荣革命传统和优良校风、学风的大学。110年间,培养合格毕业生达20余万之多,莘莘学子中不乏卓尔不凡的人才。姚远编著的《西北大学学人谱(第3集2002-2012)》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西大学子卓越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所叙事物具体真实、生动鲜活。诸多事例,鲜为人知,和校史互动互补,在方方面面填补了西大校史的空白,充实了校史的内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西北大学学人谱(第3集2002-2012)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姚远 |
出版社 | 西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西北大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是有光荣革命传统和优良校风、学风的大学。110年间,培养合格毕业生达20余万之多,莘莘学子中不乏卓尔不凡的人才。姚远编著的《西北大学学人谱(第3集2002-2012)》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西大学子卓越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所叙事物具体真实、生动鲜活。诸多事例,鲜为人知,和校史互动互补,在方方面面填补了西大校史的空白,充实了校史的内容。 内容推荐 姚远编著的《西北大学学人谱(第3集2002-2012)》通过为学人列传这种方式,在西北大学树立起尊师重教的浓郁氛围,使后来者记住西北大学学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在大西北艰苦探索的历史事迹,《西北大学学人谱(第3集2002-2012)》从前人和今人的经验中汲取营养,秉承“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重任”的办学理念,和“公诚勤朴”的校训,艰苦奋斗,推动学校朝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的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迈进,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世界和平作出更大的贡献! 目录 序 前言 前编补录(1949年前) 寇卓 蹇先器 李贯英 余天休 董爽秋 雍克昌 林几 邵祖平 初大告 陈之霖 马宏道 蒋天枢 万福恩 苏茆第 嵇联晋 丁山 卿汝楫 李伯恂 林镕 严镜清 王敦英 魏寿昆 容启东 齐续哲 龚人放 陈友浩 哲学 董志勇 王建军 赵本义 杨洪 王永智 杨权利 许门友 李建森 经济学 张元智 安立仁 王正斌 惠宁 茹少峰 顾颖 窦玲 王满仓 岳宏志 史耀疆 郭世辉 孙万贵 徐璋勇 吴泷 宋宇 卢山冰 何爱平 王珏 严汉平 法学 何宁生 张晓芝 刘丹冰 王鸿貌 杨丽珍 巩富文 曾加 体育学 崔小梅 徐国营 张旭 中国语言文学 吴宝玲 袁峰 贾三强 梅晓云 祝菊贤 张弘 段建军 李浩 王军虎 杨乐生 周燕芬 李芳民 张阿利 赵小刚 时晓丽 高兵兵 张文利 外国语言文学 班荣学 姜天喜 焦建平 甘世安 任海棠 崔雅萍 季建芬 朱益平 李建利 高淑玲 历史学 田旭东 王新刚 徐卫民 钱耀鹏 段清波 陈洪海 张茂泽 谢阳举 方光华 冉万里 孙满利 韩志斌 新闻传播学 张羽 杨立川 郑萍 李晓洁 韩隽 王春泉 赵勋 艺术学 庞永红 屈健 数学 温作基 袁进 王连堂 赵宪钟 薛西峰 曲安京 窦霁虹 王延庚 王晓瑛 张顺利 郭真华 魏玲 物理学 樊江水 田来科 乔学光 任兆玉 胡晓云 忽满利 姚合宝 贺庆丽 万云 姜振益 张正军 王凯歌 杨战营 郭崇峰 化学 杨一心 陈栓虎 杨秉勤 杨科武 杨旭武 刘毅峰 薛岗林 王骊丽 王惠 宫永宽 王兰英 王小芳 赵景婵 胡怀明 申烨华 李琚 白银娟 崔斌 Maxim Borzov 卫引茂 白泉 吴彪 陈三平 王永强 曾明华 胡向东 栾新军 地理学 陈正江 段汉明 张阳生 李天文 杨勤科 马俊杰 白红英 刘科伟 权东计 刘康 宋进喜 杨新军 地质学 张国伟 舒德干 苗建宇 刘养杰 张成立 尹凤娟 王润兰 王居里 康卫东 蒲仁海 张金功 魏君奇 马劲风 陈刚 刘林玉 王震亮 朱赖民 华洪 罗金海 屈红军 陈丹玲 董云鹏 张小莉- 朱玉双 张兴亮 袁洪林 生命科学 魏朔南 黄建新 高云芳 殷红 尉亚辉 王卫卫 刘建玲 王玛丽 杨进 刘文哲 边六交 崔亚丽 高文运 岳明 李铮 郑晓晖 黄琳娟 陈富林 王仲孚 李立文 蔡霞 戴鹏高 信息科学与技术 张首军 潘建寿 王冰 赵宏安 房鼎益 种兰祥 史维峰 吴江 陈莉 侯榆青 张蕾 彭进业 王雪文 刘晓霞 侯红 祝轩 赵健 化学工程与技术 杨保安 张秀成 黄岳元 高新 刘荣杰 贺建勋 马晓迅 淡勇 张小里 余历军 白乃生 赵彬侠 薛伟明 郝红 曹炜 吕兴强 张昕 马海霞 刘新宝 公共管理学 薛冰 黄维民 魏哲铭 许琳 席恒 郑安云 朱海霞 高晓彩 牛红亮 曹蓉 周明 雷晓康 图书馆学 杨玉麟 编辑出版学 雷援朝 万燕生 徐象平 张萍 马来 霍丽 卫玲 管理系列 柴三营 魏升前 王进成 王根教 薛来前 王百齐 杨李 李映方 李林华 宫芳 杨建洲 王启和 王引弟 王雁玲 附录 附录1资料暂缺学人名录 附录21997年版《西北大 学学人谱》目录 附录32002年版《西北大 学学人谱》目录 试读章节 寇卓 字立如,号悔庵。陕西临潼人(今西安临潼区),曾寄籍长安。生卒年不详。清光绪十一年(1885)优贡、举人。师从长安柏景伟、三原贺瑞麟。曾任四川大足知县,因对各教民间纠纷处理得当,使众服之。之后,复知宜宾、德格、甘孜、巫山等州县,因均有惠政,保为直属知州。人民国后归里。1912年任中华民国秦省都督府顾问、西北大学教授,主讲国文。曾任陕西孔教会会长。年71卒。著有《悔庵集》。在蓝田辋川留有“四献礼文今从芸阁闻德遥瞻华岳肃;三原教泽独有蓝川绍行直与横渠齐”的楹联。 蹇先器 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院长、教授。字孟涵。贵州遵义人。生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毕业于日本千叶医科大学(一说为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皮肤花柳科博士)。1920年在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立皮肤花柳科,任主任。1929年至1936年任北平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其中1935年到德国考察皮肤花柳病1年。1937年抗战爆发后,迁陕在西安和汉中参与组建西安临时大学医学院和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1938年任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院长、教授兼附属医院皮肤花柳科主任,1939年8月改为国立西北大学医学院后,辞去院长,由徐佐夏接任。1940年任福建省立医院教授。他是中国西医皮肤性病学科的奠基人之一。著有《皮肤性病学》(日,土肥章司原著,蹇先器译,汤尔和译校,财团法人同仁会,1938年初版,1943年第2版,1948年增订再版);《内科学》(一、二、三、四卷,医学博士小泽修造等原著,蹇先器,姚鸿煮,吴祥凤译,财团法人同仁会,1926年第1版);《泌尿科学》(日,志贺亮原著,蹇先器译,汤尔和译校,商务印书馆,1941年初版,1943年第2版)等。 李贯英 字梦雄。河北怀安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早年师从蔡元培先生。后曾任复旦大学教授。1936年,在梅光迪(?一1845一12—27)任浙江大学人类学系主任时,任教授。1941年至1948年间,任西北大学外国语文学系教授,后继叶意贤教授(黄埔军校十期英文教官,后至香港中文大学任教)任系主任。与其同时期的教授有张舜贤、钟作猷、杨间钟、包志立、徐褐夫(1903一?)、吴志毅、于赓虞、霍自庭(1896—1984)、田恩霈(留法、比利时)、孙珍田、孔伯德华(英籍,爱丁堡大学硕士,1905一?)、姜寿春、钮心淑(俄语,著有《苏联对儿童母亲的保护》,时代出版社,1949;《我们这一代》,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等)、王衍臻、刘杰(1902一?)、金家桢(1895—1960)、孔保罗、郝圣符(1900一?)等。1949年任山西大学外文系教授、主任。一级教授。1951年8月,在孙敬文市长任内,与权哲民一起任张家口市副市长,至1954年7月。1971年逝世。他精通英语与外国文学,在北欧文学史研究方面卓有成就。1928年4月在《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发表有《外国人关于中国著作目录一览:法显佛国游记》等。 余天休 西北大学陕源前身西安中山大学教授、校长(1929年春一1930年夏)。广东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7月25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赴美留学,初入旧金山工业预备学校,1912年考入美国中部凡尔巴来素大学法律专业,1916年毕业后再人美国东部缅因大学学习社会、政治、教育、经济等科。1918年转人麻省克拉克大学研究院。1920年获克拉克大学社会及国际关系学博士学位。1920年夏归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在北平师范大学、辅仁大学、法政大学(北平大学法商学院前身)、农业大学(北平大学农学院前身)、中国大学、朝阳大学任教。在此期间于1922年2月发起成立中国最早的社会学学术社团——中国社会学学会,并任会长,主编会刊《社会学杂志》双月刊(商务印书馆出版)。1922年创办殖边协会,任会长,创办边语学校(驻北平南苑的陆军检阅使冯玉祥任董事长),教授蒙藏语,次年改为私立东方大学,任校长。 序言 2002年西北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学报编辑部的同志们将我校建校以来1100余位获得正高级职称的学人,陆续列传,并将200余位资料不全的学者列出名录。在学校110周年校庆之际,他们又受学校委托,撰成2002年至2012年220余位学人的小传。当然,这并非我校学人的全部,但它已经基本反映出西北大学110年来学人队伍的概貌。通过这些人物的事迹,可以看出西北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轨迹。 无大学无以成大国。战国时期苟子就说过:“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苟子·大略》)。国家民族的核心竞争能力关键在民族的科学与文化素质,在人力资源的整体质量,而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教育。高等教育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它的规模和水平是国家综合力量的主要象征,有灵魂有个性有血有肉的大学是其主要标志。 无大师无以成大学。要办大学,首先要有大师。大师是那些有思想、有学问、长于传道解惑的领军人物。有大师,才能引来莘莘学子。1948年4月6日,吴宓在西北大学作《大学的起源与理想》的学术讲演,指出三点:一是“大学教育是要造就出类拔萃的领袖人才,而非一种普及教育,应该重质不重量,选拔优秀的人才,精益求精。大学毕业生要去指导社会,领袖群伦”。二是“大学是保存人类精神文化遗产的地方,一国一族有它自己光荣的文化遗产,全人类有全人类的公共产业。一般高级的文化遗产,都少实利的效用,所以必须靠最高的学术机构去保存它、去光大它”。三是“从大学的起源来看,大学先有讲学的教授,有听讲的学生,然后才有住宿的房舍,然后才有组织。有讲学的人与从学的人,才有学问教育。近世中国的大学教育,受美国式教育的影响太大,过分注重胶着于学校的外观形式和组织。往往一个学校拥有很好的校舍和一个极庞大的组织,但是缺乏有名的学者和有志的学生,这是大学教育的悲剧。”这同梅贻琦所说的“大学非大楼之谓,乃大师之谓也”的名言是一个道理。可见,一所大学最重要的财富莫过于教授,最重要的任务莫过于育人。 我们希望通过为学人列传这种方式,在我校树立起尊师重教的浓郁氛围,使后来者记住西北大学学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在大西北艰苦探索的历史事迹,从前人和今人的经验中汲取营养,秉承“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重任”的办学理念,和“公诚勤朴”的校训,艰苦奋斗,推动学校朝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的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迈进,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世界和平作出更大的贡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