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由庆华小学校长、中央教科所学校教育研究会会员贾彩梅老师主编的青少年法制教育读物。
全书长达十二万多字,共分为“不该凋零的花蕾”、“早凋之花泪涟涟”、“拂拭花泪共预防”、“震撼心灵唤学法”等五章20节,该书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汇编成厌学弃学的苦果、心胸狭小的后果、义气行事的恶果等30多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汇编了10多篇充满血与泪的忏悔信札,以及预防挽救青少年违法犯罪对策和与青少年相关的法律法规、学生易记易懂的普法歌谣,旨在警示青少年学生遵纪守法,呼吁全社会“救救孩子”。据了解,此项研究成果在2007年8月中央教科所第十届年会上荣获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网络,有效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蔓延,还孩子一片蔚蓝的天空!这是全社会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更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该书着眼社会、立足家庭、面向学生,本着“服务学生、服务教育、服务社会”的目的,通过真实、典型的案例,寓法于案,寓事于理,旨在普及法律知识,营造法制氛围,还孩子花季以绚丽的色彩,给学生生活以深刻的启迪,并呼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孩子、教育孩子、挽救孩子,有效地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让和谐安宁与学生同行,使文明进步同孩子永伴!
第一章 不该凋零的花蕾
第一节 学校篇
无奈而可悲的盗窃
花儿在“混战”中陨落
“网络游戏”诱惑的杀人
“望风”也是犯罪
容留吸毒者的“恶果”
心态,生活中真正的阳光
窃书真的不算”偷”吗
青春在“殴打”中流逝
第二节 家庭篇
亲情在“留守”中泯灭
“留守”带来的杀戮
经济独立的“代价”
“灰色”的十五天
小耳机惹出的大祸端
“棍棒教育”何时休
第三节 社会篇
可怕的义气“结盟”
“罪恶”在疯狂中延伸
“特别盗窃”背后的大案
“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吗
欲望,真正的罪魁祸首
车轮辗碎的是什么
第四节 自律篇
亲情在网络游戏中迷失
游戏似的洗劫
”面子”在罪恶中失落
不计后果的“后果”
放任自流入”深渊”
刀祸,还是人祸
网约,泯灭人性的骗局
第二章 早凋之花泪涟涟
第一节 厌学弃学的苦果
校园,我的守望
网络,我追恨你
弃学后的泪水
贪求享乐的恶果
第二节 心胸狭小的后果
“报复”将我推向深渊
泯灭青春的忏悔
酒呀,你怎么这么苦
一句话的惨重代价
第三节 义气行事的恶果
“哥们义气”害了我
充“英雄”的下场
赌博,失去人性的祸根
“尖子生”冲动后的惨剧
第四节 流泪追悔的信札
相思泪,愧疚心
伯父、伯母,对不起
内心的追悔
奉劝同龄人
第三章 点点花泪缘何来
第一节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家庭根源
不良的家庭影响
不力的家庭监护
不当的家教方式
第二节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学校因素
教育观念滞后
教育作用弱化
学校管理不善
校园文化单调
第三节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会因素
政治、经济体制弊端的诱发
社会矛盾和教育矛盾的激发
不良社会文化与行为的诱蚀
立法的不完善与滞后的影响
第四节 青少年违法犯罪背后的自身动因
生理、心理不成熟
行为习惯演变
人格障碍和价值观扭曲
法制观念淡薄
第四章 拂拭花泪共预防
第一节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征兆及预测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征兆及预测
第二节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挽救对策
实施家庭“春育工程”,筑实家庭防线
加强校园“苗圃工程”,巩固学校防线
开展社会“护林工程”,筑牢社会防线
强化青少年“自护工程”,夯实自身防线
落实三位“联防工程”,共筑挽救防线
第三节 法官对青少年的建议
法官对青少年的九点建议
第四节 法官给父母的忠告
法官给父母的四点忠告
第五章 震撼心灵唤学法
第一节 救救孩子吧
致全社会的一封信
第二节 法律常识30问
一、什么是法?法有哪些特征?
二、什么是法律?法与法律有什么区别?
三、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通常包括些什么?
四、什么是违法犯罪行为?
五、什么是“未成年人、儿童不宜”?
六、旷课是小事吗?
七、窃书不算偷吗?
八、偷自家钱算犯罪吗?
九、替他人藏赃物有什么后果?
十、随身带把刀子,有错吗?
十一、持有管制物品是犯罪吗?
十二、打架斗殴是什么行为?
十三、歧视、侮辱、侵害他人有什么害处?
十四、未成年人能单独居住吗?
十五、孩子夜不归宿该怎么办?
十六、吸烟潇洒吗?
十七、染上烟瘾的青少年有怎样不良的表现?
十八、为什么禁止中小学生喝酒?
十九、能强行向别人要东西口马?
二十、教唆、引诱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应承担什么责任?
二十一、“哥们义气”真的很重要吗?
二十二、为什么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营业性歌舞厅?
二十三、为什么禁止中小学生进入电子游戏厅?
二十四、赌博是件好玩的事情吗?
二十五、吸食毒品是违法行为吗?
二十六、破坏计算机信息犯罪吗?
二十七、在旅游区内能乱写乱画吗?
二十八、故意毁坏财物是什么行为?
二十九、在公路、铁路上玩耍犯罪吗?
三十、哪些行为构成了非法猎捕与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
第三节 与青少年相关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学生容易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几种主要情形
第四节 普及法律知识歌谣
宪法常识篇
普法常识篇
自我保护篇
权利义务篇
交通安全篇
后记
参考文献
“网络游戏”诱惑的杀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为人们了解世界打开了窗户,它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然而,当运用不当时,它也是一把杀人的“刀”。其实,这并不是网络本身的问题,而是使用主体的原因。其中,对于使用者,特别是青少年的正确引导,显得极为重要。刘磊(化名)就是一个网络诱惑下的受害者。
2007年1月19日下午4点,坪川镇人来人往,在热闹中透露着繁华。这时,“石宝批发部”的聂老板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男子的电话:“你儿子在我手上……”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聂老板夫妇旋即瘫倒在地,不省人事……
他们的儿子名叫小石,今年9岁,在镇小学读四年级。由于当天是星期五,学校下午放假。小石吃过午饭后,出门一直未归。心急如焚的夫妇二人沿街打听儿子的下落,闻讯赶来的几十个亲朋好友也加入了寻找的行列。但整个镇子都找遍了,也没有发现小石的踪迹……
接到群众报案后,安化警方立即在镇上所有的车站码头、交通要道密设关卡,展开缜密的侦破工作。经调查发现,陌生男子是在电话超市拨打的恐吓电话。警方立即找到了这个超市的服务员。据服务员回忆,当时打电话的是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穿红色夹克棉衣,偏瘦,身高1.6米左右。听口音应该是本地人。特别是男孩红色夹克棉衣的前胸商标是一只卡通猫。
1月27日正午,邻近的新化县苏溪村一老农到离家不远处的小山坡砍柴,猛然发现草丛中仰卧着一具小孩尸体,立即报警。经家属辨认,确定死者正是小石。
小石尸体的发现,使侦查工作由秘密转为公开。专案民警通过走访群众、查证线索,否定嫌疑对象三十多人后,于1月29日下午来到与聂老板家仅一条铁路之隔的平口镇进行排查时,一村民忽然说,村里的刘磊平日里喜欢打架滋事,近日又新买一台电脑,自称借钱买的。该村经济较为贫穷,谁愿借钱给他呢?这里头肯定有问题。民警立即到刘某家中调查,发现门口挂着一件红棉夹克,胸部正为一卡通猫图标,与超市服务员陈述相一致。民警经过对刘磊表现进一步调查认为,刘磊作案可能性极大,便决定对其进行抓捕。
1月30日凌晨2时,在夜色的掩护下,民警将睡梦中的刘磊抓获。在刘磊卧室的抽屉里,缴获了2万多元现金。面对民警,刘磊低下了头……
原来刘磊是某县二职高的学生,在实习阶段,索性回家跟着父亲在货运码头学开车,早和小石熟识。平日里,刘磊最大的爱好是上网打游戏。父母担心他出事,便在家中给他买了一台旧电脑,好在家中上网。但由于旧电脑配置低、装备差,不能尽兴,刘磊一直希望买套好点的装备,好在虚拟世界耀武扬威。但是面对自己的旧电脑,刘磊的心理失去了平衡,一个罪恶的计划在他的心中萌生了……
1月19日下午,刘磊发现小石在街头玩耍,便骗小石说带他到一个好玩的地方去,天真无邪的小石便跟着刘磊走了。为避免别人察觉,刘磊一直走在前面,把小石甩在十几米外。当刘磊把小石骗到了学校旁边的山坡后,便向小石行了凶。
行凶之后刘磊回到家中,洗净手上的血渍,若无其事地来到电话超市打电话勒索聂某。打完电话后刘磊马上赶到聂家附近查看动静,发现聂家门口围了很多人,又看到有不少群众打电话报警,晚上便不敢和聂家联系。24曰刘磊发现并没有公安人员在镇上活动,以为风头已过,又再次打电话、写匿名信与聂家联系,如愿以偿地拿到了3万元赎金,马上买了新电脑,又花了2000元钱买了一套游戏装备,并还了几百元钱的外债,开始了他所谓“平静”的游戏生活,直到面对警方,刘磊的“平静”才被打破了……
一个可爱的生命在瞬间消失了,永远离开了明亮的课堂和挚爱的亲人。而犯罪嫌疑人竟是一个在校学生,这不得不使人深思。主观地讲,刘磊失去平衡的心理是犯罪的主要原因,客现上学校、家庭教育缺位使教育者没能根据刘磊失去平衡的心理,采用有针对性的引导;没能尽时发现刘磊的思想苗头,进行有效地教育,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的确,教育也应该注意那些以前不曾被人注意的“死角”了!
“望风”也是犯罪
无知是不幸的,由无知造成的犯罪是悲哀的。从下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法律意识的淡薄、法律知识的匮乏带给小林的惨痛教训……
暑假的一天晚上,天气十分闷热。
小林看完电视剧后,觉得难以入睡,就想出去凉快凉快。在征得妈妈同意后,便独自来到街上,毫无目的地来回游荡。
突然,小林的肩膀被人拍了一下,回头一看,原来是同班同学小俊和两个不认识的男青年。打过招呼后,小俊问:“晚上出来有什么事情?”
“出来凉快凉快,没有别的事。”小林答道。
“那干脆和我们一起转转,”小俊说着便与那两个男青年拉着小林到附近热闹的地方逛去了。当逛到一家舞厅旁,小俊看到舞厅门口停着不少摩托车,就提议去偷一辆,换点钱花花。小林立即予以拒绝:“偷东西的事我不干,抓住要坐牢的。”小俊嘲笑道:“嗨,你还算男子汉,这么胆小,我们不要你去偷,只要你在这边帮我们看好路口,如果有人过来就高声咳嗽一声,出了问题不关你的事。”小林被说得不好意思了,心想:反正我不偷,就帮他们一个忙吧,于是就点了点头。小俊就与那两个男青年往舞厅方向走去。小林只好一个人在路口四处张望,表面上装出无聊闲逛的样子,心里却像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咚咚乱跳。不一会儿,小俊等人推着一辆崭新的摩托车过来,四人急忙离开现场。走了一阵,另一个男青年提议说:“一辆摩托不能将四个人一起带走,不如再偷一辆吧。”此时小林既有些害怕,又怕再次被他们笑话,就主动提出由他望风。当其他三人偷来另一辆摩托后,四人便合骑两辆摩托车兜风去了……
没过几天,东窗事发。当小林被公安机关传讯时,他还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因为自己只是“望风”,没有亲自去偷,而且也没有拿到一分钱,至多批评教育一下,不会受到什么处分。但事情的发展并非如小林所愿,案件被移送到法院,经法院审理认定:他们四人的行为均构成盗窃罪,其中小林为从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这时,小林才知道自己“望风”的行为也是犯罪……
小林走过了高墙木院的监狱,是无知造成的悲剧。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学校在法制教育方面的缺漏。假如学校能多一些法制教育,让学生知道“望风”也是犯罪,小林会这样吗?
容留吸毒者的恶果
青少年正处在一个“危险”的年龄阶段,思想单纯,是非分辨能力差。正是这一特点,让小张自食了恶果。
小张与小李白幼同学,初中还是同桌。平日里小张少言寡语,专心学习,而小李则整天调皮捣蛋,不学无术。两人虽然性格差异很大,但却是好朋友。
小张在学习上经常帮助小李。只可惜小李无心学习,效果并不明显。同样,在学校如果谁敢欺负小张,小李会立刻用“铁拳”相对。初中三年转眼过去,小张考上了高中,小李只勉强混进了技校,两人便各奔前程。由于不在一个学校,两人往来逐渐减少。暑假的一天晚上,小李突然来到小张家,寒暄一阵后,小李从口袋掏出一小袋白粉、一张锡纸和一根塑料管,小张觉得很好玩便问道:“这是什么?” “海洛因!”说着小李便将白粉倒在锡纸上,开始捣鼓起来。小张远远望着,心中一阵害怕。小李贪婪地吸了几口后问小张:“你也尝尝?”小张吓得只摇头。小李吸完后就走了。从此以后,小李一有毒品,就到小张家中吸食,小张也碍于朋友面子不好多说什么,心想:自己可千万别沾上毒品……
没过多久,小李就因吸食毒品被强制戒毒,而小张则因容留他人吸毒被公安机关逮捕……
小张的确有点冤枉,但正是他自己碍于“面子”,不能正确地认识到小李的行为对自己造成的严重伤害,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一则朋友间要真诚对待,但要分清是非好坏。二则学校是否应该对学生进行一些最基本的法制教育和行为引导,让学生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让学生有一个明辨是非的能力,也许就不会发生类似的事了!
P6-11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未成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希望,要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4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这既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又给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成为世界的第三大公害。
那么,在大力创建和谐教育、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网络,有效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蔓延,还孩子一片蔚蓝的天空呢?这是全社会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更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为了让孩子的童年不再暗淡,为了让青少年的眼神不再迷茫,为了让“花儿”不再流泪,我们课题组开展了“在校青少年违法犯罪成因及预防挽救策略研究”。有幸的是我们的课题被中央教科所、中国伦理学会确立为“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研究与实验”子课题。为使这项研究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学校、服务学生,我们特组织人员把两年多的实验研究成果,编写成这本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莫让花儿流泪》。
该书着眼社会、立足家庭、面向学生,本着“服务学生、服务教育、服务社会”的目的,通过真实、典型的案例,寓法于案,寓事于理,旨在普及法律知识,营造法制氛围,还孩子花季以绚丽的色彩,给学生生活以深刻的启迪,并呼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孩子、教育孩子、挽救孩子,有效地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让和谐安宁与学生同行,使文明进步同孩子永伴!
今天,我们的《莫让花儿流泪》终于完成了!面对厚厚的书稿,我们的心情异常矛盾。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厚重的社会话题。而我们孤陋寡闻、学识浅薄,面对如此话题,怎能一言概之,切中要害?只能表述些浅见陋识。因而,恳请各界朋友不吝赐教,提出宝贵意见。同时也希望该书能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直视青少年违法犯罪,共同探讨有效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策略,共同促进学校法制教育进程,共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面对我们辛勤劳作的成果,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不眠之夜,更不能忘记在该书出版过程中给予关怀、指导以及付出一切艰辛劳动的领导、同仁和朋友。在此一并表示谢意!
编者
2008年3月
夜已经深了,像这样的夜晚,我们已经熬过了很多很多。而今夜,面对即将付诸印刷的书稿,我们的心情似乎更加沉重,一系列的问题萦绕在我们的脑际:这本书能否得到读者朋友的接受与认可?书中的策略又能否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有所裨益,我们收集提供的普法歌谣能否让孩子们铭记自省……
此时,一束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棂,射进室内,照在了厚厚的书稿上。我们不禁抬头仰望夜空:一轮金黄的圆月高悬在深蓝的苍穹,将那银光洒向朦胧的山川、大地……“今夜皓月当空,明朝定当艳阳高照!”月光虽然微弱,但带给我们的却是对明天朝阳的遐想,我们的《莫让花儿流泪》不正像那轮圆月吗?其实,虽然她只是一个开端,但她定能如那轮圆月一样,让人遐思,让人探索,让人努力……
面对厚厚的书稿,我们似乎看到了一幅和谐的画面,一个灿烂的明天;似乎看到了一双温暖的大手为失足的孩子擦去腮边的泪水,一个由社会、家庭、学校共同营造的让孩子快乐成长的天空;似乎也看到了孩子们脸上幸福的笑容和他们那健康成长的身影;也似乎听到了花季孩子欢乐的歌谣……
人生的价值在于“存在”,这本书不正是“存在”的体现吗?其实,这本书更是爱的体现。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两年多来我们倾注爱心,进行这项研究工作,其目的是为花季少年做点事情,还孩子以欢乐,给童年以亮丽。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工作,我们会不懈努力,不惜施爱……
200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