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是多边外交的论坛,联大每年都云集了各国的元首、首脑和外长,这是任何一个国际机构都无法比拟的。联合国是集团外交博弈的舞台,许多重大谈判都是在集团之间进行的,集团外交在联合国里面有很重的分量。
本书是“复旦联合国研究丛书”的第一本,全书以各位秘书长独有的人格魅力和领导风格为出发点,充分彰显了他们各自不同的工作经历和对世界的重大影响,以及与中国的关系。该书的出版可以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感受到国际格局的风云变幻,以及重要人物在国际舞台上的独特作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联合国秘书长(从赖伊到潘基文)/复旦联合国研究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张贵洪 |
出版社 | 时事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联合国是多边外交的论坛,联大每年都云集了各国的元首、首脑和外长,这是任何一个国际机构都无法比拟的。联合国是集团外交博弈的舞台,许多重大谈判都是在集团之间进行的,集团外交在联合国里面有很重的分量。 本书是“复旦联合国研究丛书”的第一本,全书以各位秘书长独有的人格魅力和领导风格为出发点,充分彰显了他们各自不同的工作经历和对世界的重大影响,以及与中国的关系。该书的出版可以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感受到国际格局的风云变幻,以及重要人物在国际舞台上的独特作用。 内容推荐 本书可谓国内首屈一指全面介绍联合国自第一任秘书长赖伊至现任秘书长潘基文的人物传记类图书,由复旦大学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倾心打造。本书摒弃同类图书传统的写作模式,以各位秘书长独有的人格魅力和领导风格为出发点,遴选材料,确定写作视角、做到“一人一格”,充分彰显了他们各自不同的工作经历和对世界的重大影响,以及与中国的关系。此外,本书还可以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感受到国际格局的风云变幻,以及重要人物在国际舞台上的独特作用。 目录 序 导论 第一节 秘书长的职权与作用 第二节 秘书长的选举与连任 第三节 秘书长的资格与品质 第一章 特里格韦·赖伊:性格直率、敢作敢为的第一任秘书长 第一节 赖伊生平 第二节 当选首任联合国秘书长 第三节 赖伊与巴勒斯坦问题 第四节 赖伊的“二十年和平规划” 第五节 朝鲜战争中的赖伊 第六节 赖伊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 第二章 达格·哈马舍尔德:草创维和、以身殉职的第二任秘书长 第一节 哈马舍尔德生平 第二节 当选第二任联合国秘书长 第三节 联合国维和与苏伊士运河危机的解决 第四节 预防性外交与黎巴嫩危机的解决 第五节 哈马舍尔德与刚果危机 第六节 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秘书长 第三章 吴丹:坚持中立、力行宽恕的第三任秘书长 第一节 吴丹的生平及其思想 第二节 第一位担任联合国秘书长的亚洲人 第三节 吴丹与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 第四节 吴丹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第四章 库尔特·瓦尔德海姆:殚精竭虑、颇有建树的第四任秘书长 第一节 瓦尔德海姆生平 第二节 瓦尔德海姆与联合国维和部队的“闪电行动 第三节 积极斡旋塞浦路斯希土两族冲突 第四节 积极推动南部非洲问题的解决 第五节 努力解决伊朗人质危机 第六节 瓦尔德海姆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第五章 哈维尔·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善于调解、政绩卓著的第五任秘书长 第一节 德奎利亚尔生平 第二节 为中美洲的和解与稳定发挥重大作用 第三节 积极推动中东和平进程 第四节 两伊战争停火谈判的关键调解者 第五节 德奎利亚尔与柬埔寨问题的政治解决 第六节 推动南部非洲问题取得重大进展 第七节 一位对中国十分友好的秘书长 第六章 布特罗斯·布特罗斯一加利:学识渊博、力图变革的第六任秘书长 第一节 学者与政要 第二节 第一位来自非洲的联合国秘书长 第三节 积极提出《和平纲领》 第四节 加利与联合国在柬埔寨的维和行动 第五节 壮志未酬的个性秘书长 第六节 加利的中国情 第七章 科菲·安南:资深踏实、长于斡旋的第七任秘书长 第一节 安南生平 第二节 安南与联合国改革 第三节 安南与联合国安全、发展和人权 第四节 安南与伊拉克问题 第五节 安南的成功与挫折 第六节 安南与中国 第八章 潘基文:勤奋沉稳、外柔内刚的第八任秘书长 第一节 潘基文生平 第二节 顺利当选联合国秘书长 第三节 潘基文在联合国 第四节 应对全球气候、粮食和发展三大危机 第五节 潘基文与中国的友好关系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二节 秘书长的选举与连任 联合国秘书长是如何产生的?迄今为止,关于联合国秘书长选举的法律依据有如下三条:第一,《联合国宪章》第97条规定:“秘书长应由大会经安全理事会之推荐委派之。”第二,《安全理事会暂行议事规则》第48条规定:“除非安全理事会另有决定,理事会会议应公开举行。关于向大会推荐秘书长人选的问题,应在非公开会议中讨论决定。”第三,《大会议事规则》第141条规定:“在安全理事会对秘书长人选提出推荐后,大会应举行非公开会议,审议此项推荐,并以无记名投票进行表决。” 除以上三条外,对秘书长选举的许多具体问题,均无明文规定,只是在实践中根据有关决议和各方之间的谅解,形成了一套不成文的习惯做法。中国前常驻联合国代表秦华孙大使认为,主要有以下几项: 1.秘书长任期一般为5年,可连任一期(5年); 2.5个常任理事国不得出任秘书长(这是5国之间的谅解); 3.秘书长选举属实质性重要问题,要有包括5个常任理事国赞成票在内的安理会9票赞成方可获得安理会的推荐; 4.如有两个以上的候选人,安理会_般先进行所谓的“摸底投票”,获9票以上且无常任理事国的反对,以得票多者获正式候选人资格; 5.安理会选举时以秘密方式进行,由主席当场开票,确定人选后,紧接着通过向大会推荐人选及其任期的决议,大会一般会根据安理会的推荐通过有关决议; 6.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域轮换原则越来越成为确定秘书长人选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上述秘书长选举的法律依据和不成文习惯做法中可以看到。联合国秘书长的人选必须先由安理会推荐这一条最为关键。这意味着秘书长的提名和任命必须得到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一致同意,即任何一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都有对秘书长提名的否决权。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手中的否决权,等于给秘书长戴上了“紧箍咒”。而候选人要想当选秘书长以及秘书长想获得连任,其必须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间“走钢丝”。这也导致历任秘书长的选举往往充斥着大国之间的角逐与冲突,成为国际斗争的缩影。 说起首任秘书长的提名,也是几经周折才推荐出赖伊的。1950年,赖伊的秘书长任期届满,他想谋求连任,美国极力推荐,但遭到了苏联的坚决反对。赖伊在任第一任秘书长时是由苏联首先推荐而获得通过的,可是赖伊在朝鲜战争时支持美国干涉朝鲜的议案却得罪了苏联。当年10月,安理会就赖伊是否连任秘书长连续举行了五次秘密会议。美国坚持认为赖伊不应因他在朝鲜的行动而受罚,并威胁将否决任何其他候选人。安理会难以作出对新秘书长候选人的推荐,最后在10月31日将这一问题提交给联合国大会。苏联动议大会对此推迟作出决定,并将这一事项交还安理会,理由是大会未经安理会推荐无权任命秘书长,也无权延长秘书长的任期。结果,苏联这一动议被否决。而包括美国、英国和法国在内的15个国家建议将赖伊任期再延长3年,这一建议被通过,并决定自1951年2月1日起,赖伊的秘书长任期延长3年。苏联认为此举公开违反《联合国宪章》,一直拒绝承认赖伊为秘书长。随后,赖伊又因麦卡锡主义泛滥祸及到联合国的美国籍公务员而予以抵制,又得罪了美国。美、苏两个大国对赖伊均不满意,迫使他不得不于1952年11月提前辞职。 1952年,在赖伊辞职后的第二任秘书长选举中,美国提出莱斯特·皮尔逊为候选人,苏联当时没能立刻找到合适的人选,但仍然否决了这个来自属于北约成员国加拿大的候选人。斗争的结果是,被认为相对持中立立场的瑞典人哈马舍尔德获得推荐。 但哈马舍尔德在连任的后期,因处理刚果危机问题引起了苏联不满。在1960年的第15届联大上,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要求改组联合国秘书处。他提出采用一种三驾马车体制,即社会主义国家、和平中立国家和西方国家各派一名代表联合取代现行的联合国秘书长,并提出这三方代表不仅应该数量相同,而且要拥有相等权力。其理由是世界上只有中立的国:家,没有中立的个人,秘书长的职能必须同时由三方代表共同行使。赫鲁晓夫说,哈马舍尔德“总是维护美国利益”,是“资本家的一个代表”。1961年2月,刚果总统卢蒙巴遇害后,苏联对哈马舍尔德的攻击升级。苏联报刊和驻联大代表葛罗米柯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哈马舍尔德是“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虚伪政客,践踏了《联合国宪章》”,受雇于“殖民主义分子联盟”,认为哈马舍尔德的“所谓‘独立的’政策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利益”。而且,苏联还撤销承认哈马舍尔德的秘书长职务,导致联合国内出现了对秘书长的“信任危机”。一时间,哈马舍尔德成了苏联领导人心目中的头号敌人。 面对苏联的严厉指责,哈马舍尔德并不示弱,而是据理反驳苏联的指责。1961年4月5日,他在联合国发表讲话时说,如果辞职可以被视为最有利于联合国组织的话,那么联合国大会现在已经“有了一份现成的辞呈”。可是,他警告说,苏联政府的这种撤销承认的行为,实际上是想把他们的否决权从根据《联合国宪章》第97条规定的秘书长选举,扩大到“秘书长在整个任职期内行使职务”方面。该条规定,秘书长应是联合国的公务员,他不受压力的支配。争论到1961年9月却突然刹车,因为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在赴刚果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殉难。这一事件使得苏联对哈马舍尔德撤销承认失去了意义,秘书长危机得以意外缓解。 哈马舍尔德遇难后,对于新的继任人选的争论达六周之久,最后大会才通过由安理会推荐的吴丹任代理秘书长。又过了一年,吴丹这个“代”字才去掉。如果吴丹没有在古巴导弹危机中有上乘表现,并在处理这一事件的同时博得美苏双方的认同和好感,恐怕取消他的那个“代”字还需要一些时日。吴丹以稳健著称,而且他还吸取了赖伊和哈马舍尔德的经验和教训,在发挥秘书长作用方面显得更慎重和低调,这成为他能够顺利连任秘书长这一职务的关键因素。 1981年,瓦尔德海姆的两届任期届满后,仍想寻求连任。当时的主要竞争者有两个:一位是寻求第三次连任的瓦尔德海姆,另一位是坦桑尼亚的外交部长萨利姆。安理会为推荐秘书长连续举行了16轮秘密投票。当时由于中国否决瓦尔德海姆、美国否决萨利姆,妥协难以达成,结果迫使两人双双退出,最后由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德奎利亚尔当选为联合国第五任秘书长。中国否决瓦尔德海姆,并非针对其本人,只不过是出于维护第三世界国家权利的原则立场。瓦尔德海姆本人也表示过,中国赞赏他的行事以及他在联合国与中国的合作。可以说,中国在此次秘书长选举中的坚定态度,大大影响了联合国此后的秘书长选举。 加利连任的失败也说明秘书长无法摆脱常任理事国的“紧箍咒”。他就是在美国的一票坚决否决下得不到连任的。他在其所著的《未被征服——美国与联合国的故事》一书中对此作了详细的诉说。他明知作为秘书长,必然受制于大国尤其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却坚持要把联合国搞成一个具有独立地位的机构。在安理会第一次峰会后,加利说,“要负起比我的前任更多的责任,就得维护我的职位的独立性,同任何反对我履行所赋予我的职责的成员国,不管是大国小国,相对抗”。加利多年从事国际政治,不会不知道这样做的风险。事实上他也承认这会“从政治上毁了他”。问题是他对联合国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所以,在决定要他下台时,美国参、众两院的发言人和克林顿总统本人都指责他“太过独立”。据有的学者分析,美国之所以非要加利下台不可,主要是因为:第一,在波黑问题上不愿承担保护“安全区”,反对使用北约空军,触怒了美国;第二,在联合国改革上表现不力,不符合美国首先改革财政和管理的要求。实际上,美国否决加利是因为他不能在联合国与美国积极合作,没有充分照顾美国的利益。 加利连任被美国否决之后的第二天,他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时的一段话充分表明了他的无奈。加利说:朋友们对我说,不要采取被动姿态,美国喜欢斗士,你得采取行动。可是我怎么能斗得过呢?得了吧。我是谁呀,敢和一个超级大国斗?我斗不过它。 在加利的连任提议被美国否决之后,安南作为唯一能为各方所共同接受的人选,当选第七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秘书长任上时刻以“走钢丝”自警,这也是他能当选并连任的重要原因。圣·马修福音中有这样一句话:上帝保佑和平使者,因为他们应该被称为上帝的孩子!后来,这句话被刻在一个走在钢丝的木雕小熊上,并在2003年2月8日的安理会午宴上,由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送给了安南。安南秘书长正是这样一个“走在钢丝上的小熊”。对安南而言,秘书长不能过于强硬,因为过于强硬就会挑战安理会重要成员的权威并引起大国的不满,从钢丝上摔下来。 潘基文则是一位外柔内刚、善于走中庸之道的资深外交官,他当选第八任联合国秘书长也是大国一致同意的结果。韩国与美国是盟友关系,潘基文得到美国的同意自然不是难事。而中国支持来自亚洲的秘书长,俄罗斯也坚决支持来自亚洲的候选人。英法在这次秘书长选举中的态度虽然一直不甚明朗,但最终还是随美国而起舞。 从历任联合国秘书长的选举情况来看,还从来没有一位秘书长能够让所有成员国满意。最终有幸坐上秘书长宝座的往往是那些既能够得到大国认可、又不会招致其他国家普遍反对的人。谋求推荐难,谋求连任亦难。因此,如果做不到“走钢丝”,即使当选秘书长,也很可能无法顺利连任。 P12-17 序言 什么是联合国?谁代表联合国?联合国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联合国有什么作用?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如何?这是每一个对联合国有兴趣的读者都想知道的。 我的回答是:联合国是一个“不独立的多元体”。所谓不独立,就是联合国没有独立的主权,它的权力来自于它的成员国。所谓“多元体”,就是说在联合国的所有机构中,没有一个能够完整地、全面地或在任何时候都代表联合国。很多人会认为联合国秘书长是代表联合国的。那么,是不是就是说联合国秘书长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问题上都可以代表联合国讲话呢?其实不然:《联合国宪章》对联合国秘书长的规定有两段话。第一段话是讲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的chief administrative officer,即首席行政长官,所谓行政的概念就是“办事”,而不是“决策”。第二段话就是说秘书长可以将他认为威胁到国际安全与和平的问题提交到安理会,以引起安理会的注意。这两条规定,第一条把秘书长的职权局限到了“非决策”的范围;第二条规定似乎又放宽了一点,让他可以就有关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成立后的六十多年里,联合国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综合起来看,它的作用主要有五点:一是作为一面镜子,反映了国际形势的变化,折射了国际格局的演变;二是作为一个论坛,反映了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声音;三是作为多边外交最活跃的舞台;四是一个国际合作的平台;五是国际行动合法性的象征。 联合国是多边外交的论坛,联大每年都云集了各国的元首、首脑和外长,这是任何一个国际机构都无法比拟的。联合国是集团外交博弈的舞台,许多重大谈判都是在集团之间进行的,集团外交在联合国里面有很重的分量。集团外交有优势也有弱点,它的优势在于增加了弱小者的谈判分量,有利于在这个强弱不等、力量失衡的世界里面为弱小国家争得一份发言权、一份决策权;缺点在于增加了谈判的复杂性和难度,联合国常常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联合国是国际合作的平台,二战以后其发挥这个平台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完成了非殖民化的进程,使得一大批亚非拉国家取得了独立并参加了联合国;二是开展了历史上最广泛、最持久的发展援助,联合国里面有三大机构专门从事援助工作,即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人口基金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三是缓和了国际冲突,通过军控、预防外交、维和、建设和平等手段解决了一紊列地区冲突,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大战的发生;四是规范国际行为,确立行为准则,并通过它的一系列决议、宣言、行动纲领以至于法律文件如条约、公约等形式,确立战后国际社会应该共同遵行的游戏规则。 联合国还有一个作用是过去不为人们意识到的,就是其已成为某一国际行为是否合法的象征,这从两次伊拉克战争就能看出来,有没有联合国的授权是行动合法还是非法的一个依据。 同时,联合国还是一面镜子,反映了国际形势的变化,折射了国际格局的演变。联合国成立到现在大概有这么几个时期:联合国成立初期,只有51个成员国,当时联合国是美国操纵的工具;20世纪60年代开始,情况逐步发生变化,到70年代就发生了质变,发展中国家成为联合国里的多数;1971年中国代表权的恢复是一个分水岭,标志着美国操纵联合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70~80年代,联合国折射出来的是两对矛盾的交叉,一是南北矛盾,二是东西矛盾,既对抗又对话;进入90年代,苏联解体、冷战结束,联合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两极争雄消失、南北矛盾缓和,使得联合国能够在政治、安全、经济、社会、人权等各个领域全面发挥作用。安理会在经历冷战时期的瘫痪之后恢复工作,被称为联合国的黄金时代。世界人民对联合国的期望值也大大提高。但是好景不长,第二次伊拉克战争使联合国陷入空前危机,联合国在世界民众心中的形象大为受损。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求联合国改革的呼声在世界范围内响起。 从现在来看,联合国将来会怎样?这里人类再次面临需要和可能的矛盾。需要是因为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迈进,但多极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又是一个充满变数的过程。 进入新世纪以后,联合国在变化,中国也在变化。中国的实际利益已经不局限在国门以内,中国的影响也已经超出了地区。所以,有很多全球问题都事关中国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中国以更积极的态度来参与联合国的事务,维护自身的利益。可以预见,中国将在财政、维和等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同时也需要利用联合国这个平台来拓展自身利益。联合国需要中国、中国需要联合国这样一个时代即将到来。 近年来,国内对联合国问题的研究越来越重视。现在,复旦大学联合国研究中心与时事出版社合作推出“复旦联合国研究丛书”,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可喜可贺。相信本丛书的出版必将推动我国的联合国研究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今天是《联合国宪章》生效和联合国成立六十五周年,此总序也是对“联合国日”的一种纪念。 陈健 (前联合国副秘书长、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 2010年10月24日 于北京和平里 后记 2007年6月14日,复旦大学成立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由于国内研究联合国秘书长的著作非常少见,因此中心成立后确定的第一项研究任务就是编写《联合国秘书长》一书,并得到复旦大学引进人才研究基金的资助。 本书是“复旦联合国研究丛书”的第一本。特别感谢中心主任、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陈健大使的大力支持,他一直指导中心的工作,使中心的知名度和研究能力不断提升。尽管工作繁忙,他还是欣然答应为丛书写总序,为丛书增色不少。 本书作者主要是我的研究生。他(她)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热情进行写作,尽管从观点到文字都还显得比较稚嫩,但我还是要感谢他(她)们的努力和付出。本书初稿在2008年底就完成,但本人因忙于其他几个研究项目,未能及时统稿,一直拖到现在,有负各位作者和出版社的期待,在此表示歉意。 感谢我的同事祁怀高博士,他不仅写了“导论”部分,还对书稿进行了仔细的修改,包括标题的推敲、部分内容的改写、文字的更正、材料的核实、注释的规范、图片的整理等。没有他的贡献,本书不可能面世。 感谢时事出版社谢琳女士的耐心和鼓励。她一直关心着本书的写作,并对作者的多次拖稿表示谅解。没有她的坚持和鼓励,我几乎放弃了本书的出版。 本书各章作者名单如下: 导论 祁怀高 第一章 常国军 第二章 陶启付 第三章 陈绍博 第四章 戎婷蓉 第五章 吴斌 第六章 郑慧恒 胡志远 第七章 姚水琼 第八章 冯涛 张贵洪 2010年7月27日 于杭州亲亲家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