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独坐/宁海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周晓绒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周晓绒的《独坐》文字优美,情真意切,朴素自然,文如其人。她在《梅下读词》中以梅花为线,把历史与现实贯穿起来,表达了作者对古人那种如梅花一样气度的仰慕和赞叹。“……没有林逋独隐孤山,终身梅妻鹤子的痴情;没有姜夔梅边吹笛,唤起玉人的才情;没有李清照酒醒熏破春梦,梅花鬓上残的豪情。于我,能在梅花树下读点词,无异于锦上绣凤凰,好得有点奢侈了。”

内容推荐

宁海县文联编辑出版的《宁海文丛》由5本散文集,3本诗集,1部小说集,1部杂文集组成。这些作品都是10位作家在平日里用心积累和精心创作的得意之作。有的寄情山水,寓意深长;有的抒写人生,趣意盎然。无论是散文、诗歌、小说、杂文,都能语言酣畅、高古奇崛与清新婉丽均兼而有之,可谓群芳吐艳,各展所长。本书是周晓绒的《独坐》。

《独坐》文字优美,情真意切,朴素自然,文如其人。她在《梅下读词》中以梅花为线,把历史与现实贯穿起来,表达了作者对古人那种如梅花一样气度的仰慕和赞叹。

丰富的生活积累,对人生百态的细致观察,精炼的语言铸就了他们作品的鲜明艺术性和思想性,阅读10位作家的作品所带来的阅读快感会久久留在人们的心田,这是阅读者的快乐,又是创作者的幸福。

目录

总序

第一辑 一竿清竹酹诗情

桂花香里梦亦甜

一竿清竹酹诗情

道不尽那一抹姹紫和嫣红

梅下读词

倾慕红颜千百回

纤尘不染溢芳华

九分春色属我家

寒芒

芦花飞作雪花扬

第二辑 悠悠岁月

你的童年快乐吗?

悠悠岁月

被女儿罚站

吵来吵去亦情深

悠悠咸笋情

我的朋友怡

沁凉的雪碧

那年我是个陪考生

半斤荔枝干

三间朝南屋

栗子飘香的季节

童年的爆玉米花

吃肉

芝麻糖

怀念麻雀

黄坛麦饼

摘柴籽

蚕豆

第三辑 最后一个竹器匠

卖菜老太

花衬衫

船老大

筑海塘的民工

赤膊队长

最后一个竹器匠

卖麦饼的大嫂

白脚梗

第四辑 夜雨西塘

独行廊道

独游

走过棠樾

夜雨西塘

许家山的石

我也做了一回燕子李三

风和日丽桑洲行

潜之梦

独游世博

南黄古道

第五辑 野生文人

美人如玉

花点小钱,逗自己开心

野生文人

醉在墨香里

正气凝成“潘公石”

很痛,也很美——读茨威格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从来佳茗似佳人

独坐山顶念古文

你是胡雨萱?

与诗相恋的日子

后记

试读章节

青山不可无绿水,古木不可无藤萝,桃红不可元绿柳,江南不可无清竹。

不知是江南沁润了竹,还是竹熏染了江南。没有竹的江南就少了诗情,少了画意,少了雅致,少了韵味,少了那一份凛然心动的飘逸。然而如若没有江南水的滋润,也就没有竹之清幽,之逸尘,之高洁,之空灵。

一竿清竹,清泠泠,翠幽幽,水灵灵,纤纤弱弱,犹如娉婷婀娜的江南少女。在江南丝竹的清音中,飘出莲般出尘的女子,头簪珠花,一袭曳地长裙,水袖轻舞,一步三回头,眉目间顾盼生辉,朱唇轻启,柔美的越音,唱不尽千古的爱恋。

江南人总爱用笋,那竹之豆蔻年华,来形容冰肌雪肤的江南女子。“哇!那囡笋嫩的!像黄泥头笋一样白!”春雨绵绵,催肥了钻在黄泥土中的笋牙,春雷滚滚,催醒了肥得把笋壳撑破的黄泥头笋。

不仅江南人爱竹、喜竹,许多文人骚客也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

历尽沧桑的王维,晚年时,在辋川别墅里终日与竹为伍。门前千竿竹,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只将那素琴千遍万遍地弹给清竹聆听。竹听懂了,将她的枝叶轻摇,竹陶醉了,默然无语静立一旁。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那竹就是王维的知音,那竹就是他的钟子期。

瑶琴旧了,岁月老了,王维也举步维艰,那片清竹也已老态龙钟。竹也知道,她听够了高山流水,她将会随风而去。于是竹开出了星星点点烂漫的竹花,她要将这最后的繁华献于王维。王维开始时很惊喜,后来却黯然神伤,喜的是他看见了从未见过的竹花,忧的是他的知音将要永远地离他而去。他将更加寂寞,优美的琴声又将诉于何人听?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更是将他对竹的爱恋演绎得空前绝后。他赏竹,画竹,咏竹,更具有竹一样的品性。那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书生情怀,更是让人钦佩。

“疏疏密密复亭亭,小院幽篁一片青,最是晚风藤榻上,满身凉露一天星”;“轩前只要两竿竹,绝妙风声夹雨声,或怕搅人眠不着,不知枕上已诗成”;“新篁初放,在夏月中。能驱吾暑,能豁吾胸”。从这些清新优美的诗句中,可见竹也真不负板桥之爱,竹给他带来了无限的趣味。板桥不但以竹消暑纳凉,愉悦心情,而且在竹声中吟诗,伴竹声入眠。其安适潇洒超脱之情,令人羡慕、神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话用到郑板桥身上,最恰当不过。“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爱竹总如教子弟,数番剪削又扶持”。这些联语诗句,生动地表现了板桥先生对竹的一往情深。他对竹精心修剪、百般呵护,如先生之教育子弟,如长辈之爱抚儿孙,绝不哗众取宠,毫无矫揉造作,自然、亲切、真挚。

先生以竹为友,也就濡染了竹的品性,他一生只画兰、竹、石,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倔强不驯的性格可见一斑。他有一番远大的抱负,“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画根竹枝插过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在任潍县知县时,他送给巡抚一幅墨竹,上题“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时时刻刻情系百姓,然而黑暗的政治,怎容得下如此高洁的七品芝麻官,一轮明月,两袖清风,他毅然辞官回家。

浩浩然,犹如枝横云梦,叶拍苍天的英雄。

月下听箫,城头闻笛,更是竹的境界。

浓浓的月色,缓缓地照着冷寂的江头,离别的船儿即将起航,泪眼蒙咙中将你深情凝望,无语凝咽,此去经年,何时与君逢?只有吹一曲离别的笙箫,将我的万千情思寄托。

竹笛、竹箫,更是竹之灵性的吟唱,湘女伫立君山,横吹一枝斑竹,潋滟了千里洞庭秋波。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此乃竹。江南的竹,东方的竹。P6-8

序言

宁海西晋建县,历史悠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左联作家柔石的家乡,在柔石等宁海先贤的感召和影响下,涌现出了许多中青年作家和文学新人。今年9月28日,是柔石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在中共宁海县委、宁海县人民政府的关心重视下,为纪念左联著名作家柔石诞辰110周年,宁海县文联与人民文学杂志社联袂主办首届柔石小说奖,同时宁海县文联又着力推出本土10位中青年作家的文学作品,编辑出版《宁海文丛》,倾力打造宁海文学军团,以秉承柔石精神、繁荣文学事业。

阿门的《中年心迹》用自己特有的语言张力,抒写了如诗般的人生履迹,正如“人民文学奖”授奖词所说的:阿门的《中年心迹》谛听内心的声音。他的诗在身体和精神之间、在疼痛和平和之间保持着复杂的张力,在轻如光线、细如发丝之处,他领会生命的节气和节律。如他的《中年低语》:“……比风更猛的少年,走了/比雨更暴的青年,走了/中年的内心不再有雷电/偶尔的醉意是睡意/是望远镜里的错觉和幻觉/是脱下飞翔的羽毛/习惯了静坐,低语:烟花有多美/中年的寂寞就有多美/几滴雨匆匆赶路/几行诗匆匆写完。”

小乔的《田田一池荷》结构新颖,几个板块下均有一句寓意深长的题记。在第一个版块“至爱亲情”里她就这样写道:“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都融进了亲情的一朵浪花,一组旋律,一句叮咛,一声欢笑,一个眼神,一步足印……”在她的散文作品中有咏物、怀旧、叙事、写景,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作品充满着对生命的无限热爱,对生活无限的憧憬,对大自然如此的一往情深。她在《母亲》一文中曾这样叙述道:“病中的母亲心中时时惦记着家人。天气渐渐热起来了,该换换被子、整理整理衣柜了;那双给4岁的外甥女做的才绣了一半的小布鞋,等身子骨好点儿时该把它做完……”平凡的小事,朴实的语言,闪烁着慈祥而无私的母爱之光。

南溪生的《南辕北辙》注重意境,结构严谨,文笔老辣,语言精准。他的《宁海赋》:“……夫宁海者,负山面海,中有沃野,素称鱼米之乡。其民奋勤,其产阜殷。有稻麦豆棉之类,有竹木茶桑之属。缑乡佳茗,《茶经》失于载登,而享誉宇内;宁海八鲜,《尔雅》昧于记注,却蜚声海外……文人魂魄,一脉相承。敦古处今,源远流长。传之近代,秀才锡桐振臂反教而应者云集,书生柔石投身革命而以笔作刀……潘天寿,妙手丹青,骨力雄强,独步近代画坛;潘公凯,静水深流,气势磅礴……”

王方的《悟道》是一本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的杂文集。他奉行言路宽、文路宽的写作原则,诙谐的语言蕴含着耐人寻味的人生启迪。他在《四十不惑》中曾这样写道:“中年是一个十分微妙的年龄段,和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相比,我们确实丧失了‘风华正茂’的优势。可是我们也拥有他们不曾有的独特经历和深沉。也许他们比我们活得更自在、更浪漫,可是我们也有我们的宽厚和平静,用不着嫉妒他们的幸运——回过头想想,我们艰苦奋斗也好,时运不济也好,不正是期盼后人过得幸福自由、时来运转吗?”

林备军的《第三首诗》视野宽阔,平凡的生活如点滴浪花,均被诗人收人笔下,他以有情之眼摄取无情之物,整部作品贯穿着诗人自己的独特思考,只要静静的品味就能深深感到诗人内心的怦动。如他的《飞雪》:“午夜的飞雪/亲吻大地/纷纷扬扬/是相遇的喧嚣,也是宿命的清冷/打开窗户让风扑面而来/我用孤单的胸膛/迎接雪中的一片飞叶/生命从此多了一抹晶莹的光。”

张忌,曾荣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称号,是我县一位富有潜质的青年作家,他的中篇小说集《海云》,人物塑造丰满生动,故事错落有致,典型细节的描述及富有个性的叙事方式,娓娓道来、赏心悦目,阅读后往往令人遐想万千。他在《海云》这篇小说中对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和动作的刻画非常到位:“海云一个人坐在冰冷的台阶上,她忽然觉得自己的耳朵有些疼。刚才秀姑又拧她耳朵了。海云咬着牙,忽然伸手用力拧了一下自己的耳朵。海云觉得自己的耳朵太嫩,太怕疼了,要知道秀姑的手以前经常纳鞋底,力气很大的,所以秀姑一拧她的耳朵,她就要疼。如果她能够经常用力地拧拧自己耳朵,以后秀姑的手再拧自己,兴许就不疼了……”

周晓绒的《独坐》文字优美,情真意切,朴素自然,文如其人。她在《梅下读词》中以梅花为线,把历史与现实贯穿起来,表达了作者对古人那种如梅花一样气度的仰慕和赞叹。“……没有林逋独隐孤山,终身梅妻鹤子的痴情;没有姜夔梅边吹笛,唤起玉人的才情;没有李清照酒醒熏破春梦,梅花鬓上残的豪情。于我,能在梅花树下读点词,无异于锦上绣凤凰,好得有点奢侈了。”

袁伟望的《记得香花山》字里行间洋溢着乡土情结,朴实厚道贯穿着作品始终,也折射出人生的本真。他在《记得香花山》一文中这样写道:“……香花山真是长街人心目中最富人性温暖的景致……记得香花山,记得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记得香花山,记得对人世的温暖与温情的期盼;记得香花山,记得满心满怀。记得了,就别忘了,在香花山漫山映山红开的时候,在香花山漫山野菊花开的时候,相约着曾经的生活曾经的友人再次登临。”

郑士渊的《石头的盛宴》是对人生之旅的感悟,他对石头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诠释,用诗歌的语言抒发了现实生活严肃的话题,有效地把诗人的责任和现实的关系有机统一。他在《挖掘机飞起来》这首诗歌中这样叙述:“沉重的挖掘机插上苏米一26直升机的翅膀/中俄人民团结抢险的故事比神话还要生动/从唐家山下来的水鬼惊呆了/愿意接受历史的审判/挖掘机伸出有力的手臂轻轻地划出一条泄洪口/指明堰塞湖水鬼的出路/想闹事的水鬼们乖乖离去……”

赵安炉的《草堂心语》展示了作者涌动的情思,敏锐的笔触,不羁的激情和跋涉的足印。这既是人生的感悟,又是生活的内心语言。他在《乌镇写意》中写道:“……在江南的水乡中,有许多像乌镇这样的古镇,美丽宁静地像一颗颗珍珠散落在江南大地上。如果把西塘比作一位美丽、婉约、浪漫多情的江南女子,那么,乌镇就是一个忧郁、儒雅、风度翩翩的江南才子了……”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第八次全国文代会上告诫作家:“我们将继续坚守文学理想,秉持作家的良知,勤奋耕耘,不断锤炼,追求艺术的完美。创新,是所有作家的不懈追求。中国文学的创新风范,在于文学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不断开拓,也在于文学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充分发展。”在全国文代会和作代会精神的感召下,宁海广大作家顺应新形势的发展,把创作理念始终扎根于宁海这块土壤上,为时代放歌,为群众抒怀。

这次宁海县文联编辑出版的《宁海文丛》由5本散文集,3本诗集,1部小说集,1部杂文集组成。这些作品都是10位作家在平日里用心积累和精心创作的得意之作。有的寄情山水,寓意深长;有的抒写人生,趣意盎然。无论是散文、诗歌、小说、杂文,都能语言酣畅、高古奇崛与清新婉丽均兼而有之,可谓群芳吐艳,各展所长。

《宁海文丛》在纪念柔石诞辰110周年之际出版,展现了宁海文脉传承、文学事业繁荣昌盛的一个侧面。这10部作品写实、写意、写人、写景、抒情、叙事、状物、议论等手法多样、视野宽广。作品富有激情,充满朝气,蕴含人生启迪,并且满怀着忘不了、折不断的乡土情,给人一种热爱故土、积极向上的感觉。这群中青年作家是宁海作家协会的中坚力量,一直以来他们在县文联的组织领导下,积极配合我县中心工作,充分发展各自的文学创作优势,为繁荣和发展我县的文学事业,默默耕耘、竭尽全力。无论在姹紫嫣红的东山桃园,在硕果累累的一市白枇杷村,在茶香飘溢的桑洲品茶会,还是在县重点工程的建设工地,在偏僻的小山村均有他们深入生活、潜心创作的身影。

丰富的生活积累,对人生百态的细致观察,精炼的语言铸就了他们作品的鲜明艺术性和思想性,阅读10位作家的作品所带来的阅读快感会久久留在人们的心田,这是阅读者的快乐,又是创作者的幸福。

是为序。

后记

虽已从文多年,但先天愚笨加上后天懒散,文字的成色一直很低。女儿、同学、朋友一直催促我出书,但我总觉得不够资格。这次终于被文友们裹挟着出书。一丝兴奋,一缕惊喜,但也忐忑惶恐。他们是该出手时就出手,我是真有点该出手时却拿不出手。有点像躲在厨房里闷头烧菜的厨娘,迟迟不敢将菜端出来。好在写作是很私人的事,写得好是我的,写得不好也是我的,倒不了旁人的牌子。

散文写作,讲究的是韵味,好的文字,波澜不惊,娓娓道来,如叙家常,却又极为精炼准确,传神达意,意味隽永,余韵袅袅中弥漫着一种静气和雅气。散文写到极致,一团烟雾,一捧云霞,文体不纯往往类似杂说,却能让人心生粗茶淡饭的不离不弃。这种境界,心向往之,但始终无法抵达。散文看了不少,就像一只贪吃的蚕,这吐出的丝倒是不长也不白。终究只是一个小女人,用粗浅的文字絮叨自己的喜怒哀乐,所见所闻,徘徊在看山只是山的阶段。

好在车前子说过一句话,“散文写作,犹如洗澡,把自己弄舒服就好”,这倒正合吾意。好多文字,我都是在烧饭、洗衣、拖地时想到,然后跑到电脑前畅述一番,倾诉之后觉得神清气爽,浑身舒坦,倒酷似洗澡。

一个村姑,一介草根,虽然清贫,但有景可赏(痴迷驴行),有书可读,偶尔写点小文娱乐自己,间或娱乐别人,这样的人生也是不坏的。

在从文的道路上,得到很多前辈和文友的指点和提携,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周晓绒

2012年7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4:5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