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赫哲鱼文化/东北三江流域文化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王世卿//王积信//吕品
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套“东北三江流域文化丛书”内容丰富,涉猎广泛,融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从多学科和多视角,深刻剖析和阐释了东北三江流域文化的精神和血脉,在很多方面填补了三江地域文化研究上的空白,具有很强的创见性、实用性和资料性。

《赫哲鱼文化》(作者王世卿、王积信、吕品)是该系列中的一册,分为恩都力造人;大马哈鱼三题;水上神叉;浪尖飞舟似燕羽等二十辑内容。

内容推荐

《赫哲鱼文化》(作者王世卿、王积信、吕品)是“东北三江流域文化丛书”中的一本。

《赫哲鱼文化》介绍了泥网坠和网坠模;开创三江渔亮子先河;晾鱼架与守护鹰;白蛇(四)爷及白蛇(四)爷庙的标本意义;银浪托举“莫日根”;白四爷庙信仰现象等内容。

目录

前言水韵渔风播千古

第一辑 恩都力造人

第二辑 说鱼解名

第三辑 鳇鱼:至尊身份揭秘

 一、黑龙江龙

 二、贡品与鳇鱼圈

第四辑 大马哈鱼三题

 一、大马哈鱼与“鲤鱼跳龙门”

 二、大马哈鱼与“黑瞎子岛”

 三、大马哈鱼与“科朱赫达”

第五辑 水上神叉

第六辑 说钓钩

 一、撅搭钩

 二、甩钩

第七辑 消失的和尚未消失的

 一、圆圆的剖鱼刀

 二、泥网坠和网坠模

 三、木锅和吊锅

 四、晾鱼架与守护鹰

 五、鱼楼子

第八辑 浪尖飞舟似燕羽

 一、岩画上的船

 二、牛皮船

 三、独木舟

 四、桦皮船

 五、平底船

 六、鱼皮帆船

 七、载重船

第九辑 渔亮子的开创者

 一、渔亮子说略

 二、开创三江渔亮子先河

第十辑 渔俗一桩桩

 一、抽签分渔品

 二、感谢“神的恩赐”

 三、向亡灵讨鱼

 四、渔捕生产、生活禁忌

第十一辑 说不尽的鱼皮

第十二辑 天留文锦映日华

第十三辑 生冷食鱼谈

第十四辑 吃鱼趣话

 一、听傅秀珍老人谈食鱼

 二、听尤金良谈鲟鳇鱼子的食用与加工

第十五辑 “独角龙”真相

第十六辑 巨鱼崇拜种种

 一、画符鱼偶

 二、木刻神偶

 三、草扎神偶

 四、鱼体神偶

 五、柳枝神偶

第十七辑 鲲鹏之变

第十八辑 会游动的药物

第十九辑 白四爷庙信仰现象

 一、赫哲族传说:白蛇爷神庙

 二、当地汉族的传说:白四爷和白四爷庙

 三、白蛇(四)爷及白蛇(四)爷庙的标本意义

 四、白蛇爷的萨满教实质:水神

第二十辑 银浪托举“莫日根”

 一、场地叉鱼赛

 二、渔滩叉鱼赛

 三、儿童“叉鱼赛”

 四、投鱼叉赛

 五、打绳结赛

 六、撒网赛

 七、摸鱼赛

 八、钓鱼赛

 九、划船赛

 十、抛绳赛

 十一、跳冰赛

 十二、叉草把赛

第二十一辑 伊玛堪:渔滩大唱

第二十二辑 渔歌子、渔谚和歇后语

 一、萨满歌

 二、渔歌

 三、情歌

 四、食鱼歌

 五、渔谚

 六、歇后语

第二十三辑 遥远的面孔

第二十四辑 鲫鱼泪

附录 赫哲风情

后记

试读章节

很早就有人往这里送过红布,上边写上“有求必应!”“保佑一方!”为了上供许愿,有的还杀了猪,把猪尾巴割下来,插到猪头的嘴里,送到洞里供奉:认为这样白四爷能吃到全猪。磕头许愿后,在洞前薅把草,到城子山下黑龙江里盛碗水,说这是白四爷给的神药仙汤,给病人吃了就会痊愈。有关白四爷神异的传说也是一个接个——

传说一:城子山头西山根有座草房,住着一个跑腿子老头,绰号叫“刘七麻子”。刘七麻子从伯力挖了两棵小松树,在房两侧各栽了一棵。后来,只活下了一棵,长得根深叶茂。说起这松树,方圆数百里,仅有勤得利山头有三两棵。因此这棵松树,几十年来成为当地一景。

一天,他得了病,躺在炕上,浑身烧得烫人。迷迷糊糊地,他看见一个白胡子老头,进屋坐在炕沿上,亲切地对他说:“老七呀,你这病可不轻啊!我给你送来一碗泉水,你喝下去病就好了。”

刘七麻子一看并不认识,便问道:“你贵姓?家是哪的?”

白胡子老头回答:“我姓白,是你的邻居。水在桌上,你放心喝吧!”说罢,回头就走了。

刘七麻子起身看去,果然炕桌上放着一碗水。当他战战兢兢凑到跟前,一股清香扑鼻而来,他心里说,多好的泉水呀,管它好不好使,喝下去再说。于是,他捧起水碗,一口气喝了下去。

说也奇怪,泉水进肚不到一袋烟的工夫,他就感到头清眼亮,浑身是劲。

之后,他就到处打听附近有没有姓白的老头。这才知道是白四爷。他特意端了一碗白酒来到洞口,向白四爷表示谢意。

打那以后,刘七麻子再没生过病,一直活到九十多岁呢!

传说二:浓江六道沟子有个老庄头,老实厚道,不抽大烟,长着白胡子、白眼眉、白头发,一年靠种菜为生。

有一天,老庄头又备好了蔬菜,带了一头肥猪,架着舢板船准备到绥远城去卖。  。

没想到,船行到西山头对个江心处,突然刮起东北风,越刮越大。一个大浪扑过来,把船掀翻了,老庄头和那头猪都被扣在江里。

那头猪掉进水里,光露着个脑袋,在浪里一窜一窜,嗷嗷直叫。老庄头水性不好,在水里乱抓乱扒。忙乱中,他忽然想起白四爷的神灵来,嘴里急忙祷告,就在白四爷指点下,不知怎么骑到那头猪身上。那猪在水里一拱一拱地游动,竟驮着老庄头爬上了岸。

传说三:忠善堂有个帮坐,是个叫吕祥的老头,冬日里的一天,去小河子办事,身背一个背夹子和一张豹子皮,带着干粮,走到石头卧子的对个江岸上时,不小心掉到了清沟里。

清沟里的水流特别急,他很快被冲往下游。冬天里的江水寒冷刺骨,棉袄棉裤被水浸得越来越沉,眼看就要沉没了。

吕祥忽然掐诀念咒,向白四爷祷告求得保佑。

一瞬间,吕祥就觉得有一双大手托着他往下走,一直托到厚冰层处,他就爬了上去。在冰层上,他回头向清沟里看时,见江水里冒出一股清气,骤然升上了天空。

吕祥猛然醒悟,这一定是白四爷的神灵来保佑自己脱险逃难,想到这里,他就地跪在冰上,朝城子山的方向磕了三个头,又往空中拜了三拜,口中念道:“白四爷神灵在上,弟子承蒙你神灵保佑,才逢凶化吉,死里逃生。弟子将永远供奉你的神位。”

1920年前后,苏联国内战争打得最激烈的时候,炮火一响,中国人在伯力被驱逐出境,各行各业的人纷纷逃回绥远谋生。

其中,从伯力(哈巴罗夫斯克)跑过来一个“当家的”,名叫于金生。他来绥远后便成立了“在清礼”。“在清礼”堂号叫“忠善堂”。“观世音菩萨”,这五个字是他们的传教真言,南海观世音菩萨也就是“圣宗古佛”。

在石头卧子采石的民工,原来在伯力都是清礼教信徒。这些人有二三百人,这次听说于当家的在绥远城摆上了斋堂,便纷纷奔他而来。斋堂规定:每月农历初一、十五为顺斋。顺斋时信徒们不在斋堂吃饭,不往斋堂送礼。公斋,每年举行两次。公斋时信徒们必须送礼,在斋堂吃饭。送礼要送猪肉或蜡烛、香火。送蜡烛要送白蜡,不准送红蜡。

公斋每次要举行三天,摆斋堂收徒弟的这一天,主持僧于金生端坐在斋堂屋里正中,身前是一张斋桌,桌子放在炕上。桌两旁一边陪坐着两个“帮坐”。“帮坐”,比一般的信徒高一等的信徒,主持僧圆。寂后,可以继任。

主持僧座位后面的正墙上挂着牌位,上写“佛光普照”。桌子下面的炕沿下写着四个大字:“克己复礼。”信徒受戒的第一天,要先到斋堂叩首礼拜,必说:“求顺!”主持僧与帮坐回答:“一顺百顺!”然后信徒不言语到外屋“圣宗古佛”的佛位上去上香。上完香后再到“羊祖位”上去上香。羊祖位就是清礼教信仰的第二位偶像。最后,再到八仙堂去上香。八仙堂就是用一张纸写上“八仙之位”。上完香后必须“下参”。“下参”的姿势就是右边的单膝单手先着地,然后左边的单膝单手再着地,叩首一次,站起身,口中念道:“弟子某某,向八方爷求顺!”站在八仙堂下面护堂的人,齐声回答:“一顺百顺!带福还家!”至此,受戒完毕。

白四爷曾给予当家的托梦,嘱咐他在城子山头修建庙堂,供奉香火,以便为百姓救苦救难。

于当家的在白四爷洞口砌起一座小庙,里边摆着一张一尺半宽、四尺半长的长条桌,摆上香炉、烛台、香筒。又在庙旁盖了三间草房。从此开始,人们烧香上供,送匾求神。来往过路的船只,放鞭叩头烧香后,每人给一块钱施舍。来往商船,施舍10块到20块钱。凡是从哈尔滨、黑河,甚至对面苏联的经绥远的商船,经过白四爷庙时,都要鸣笛三声。消息越传越远,上至哈尔滨、黑河、河北、山东,下至虎头、饶河,信奉白四爷的人越来越多,纷纷来此祭拜,上供送匾。洞里挂不下,就挂在洞外的树上,红黄绿相间,分外壮观。特别是大年初一这一天,从江道奔往白四爷庙礼拜的人络绎不绝。但冬天祭拜白四爷还有个特殊说道:不准戴棉帽子,不准穿乌拉,须穿单衣夹鞋。即使这样,也没有挡住人们对白四爷的虔诚。P183-186

序言

春风又拂三江水,杏蕊遥盼燕归巢。欣闻《东北三江流域文化丛书》即将出版发行,感到由衷的高兴与欣慰。

东北三江流域,即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经的广阔区域。冠有“东极新天府”之誉的佳木斯正处于三江平原腹地,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在此汇流,不仅有富饶壮阔的沃野山川,而且有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光荣的革命传统。这里有7000多年的人类活动历史,曾是肃慎之国,挹娄古都,五国盛地,满族故乡,至今瓦里霍吞古城等大批古文化遗址仍保留完整。抗战时期,佳木斯是东北抗联诞生地和主战场。1945年解放后,佳木斯市是合江省会,成为当时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大后方,被誉为“东北小延安”。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当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部所在地和三江平原腹地北大荒核心区域的中心城市,使佳木斯又形成了独特的“北大荒文化”和“知青文化”。这些都是佳木斯人引以为自豪的人文资源和精神财富,也是佳木斯人对于城市认同的向心力和共同的精神家园,激励着佳木斯人不断进取前行,成为佳木斯人奋斗不息的精神动力。

多年来,我们始终致力于深入挖掘、整理、保护和弘扬东北三江流域文化。特别是近年来,我们立足于建设三江文化名城,用科学发展理念改造建设城市,提升城市品位,全力推进区域高端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努力提高区域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挖掘和弘扬以红色文化、北大荒文化、知青文化和赫哲文化等为核心的三江流域文化,我们秉承“打造时代精品,传承永续文化”的理念,以《佳木斯历史文化研究》为代表的一大批区域文化研究专著相继面世;以电视连续剧《松花江上》和歌剧《红雪花》为代表的一大批文艺精品不断推出;敖其湾影视基地、汤原抗联密营等影视拍摄基地、敖其赫哲新村先后建成;知青文化广场、双拥主题公园以及东北小延安和抗联系列城市主题雕塑点缀城中;以历史文化为核心的各类精品景点和旅游线路初步形成,基本实现了三江流域文化在各类文化载体中的渗透、负载和永续传承。为使城市历史文化在时代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市委、市政府还精心策划了春季三江杏花节、夏季三江国际旅游节、秋季三江知青节和冬季三江国际泼雪节等四个大型节会,让城市的历史在节会中积淀,让城市的精神在节会中弘扬,让城市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逐步叫响的“东极新天府,快乐佳木斯”城市名片,也赋予了三江流域文化以新的内涵。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历史,一个地域不能没有文化。东北三江流域文化源于民众生活,是三江人民劳动智慧的浓缩,承载着广博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佳木斯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市正全面推进三江文化名城和高端文化中心建设之际,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和佳木斯市联合推出的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东北三江流域文化丛书》恰逢其时,这是佳木斯地域文化研究工作的一件盛事,也是社会科学专著出版的重大突破。这八部专著内容丰富,涉猎广泛,融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从多学科和多视角,深刻剖析和阐释了东北三江流域文化的精神和血脉,在很多方面填补了三江地域文化研究上的空白,具有很强的创见性、实用性和资料性。这套丛书的出版,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挖掘、整理和弘扬东北三江流域文化,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此,对于直接参与编撰的几十位专家学者付出的艰辛努力表示诚挚的慰问,对于丛书的出版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本好书,阅其者千百;一种优秀的文化,传其也永续。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文化是精神的家园,承载着历史积淀的精华和灵魂的归属。我衷心希望这套丛书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使这套丛书真正架起一座通往全国乃至世界的桥梁,让更多的三江人走进这回望历史的寻根之旅,让更多喜欢三江文化的朋友们走进我们引以为自豪的精神家园。同时,我也真诚地希望广大致力于三江流域文化研究的各方面专家学者,创造更多的三江流域文化精品,以三江人共建精神家园的责任和使命,奉献智慧,挥洒汗水,播种希望,浸润三江碧野,催生新绿红花!

2011年5月

后记

敲完最后一个字,我们都长舒了一口气:终于了却一个多年盘桓心中的心愿了!

十几年前,我们就和赫哲族民间文艺家韩福德老师谈及“赫哲鱼文化”的研究及出书设想。韩福德老师十分赞赏并极力给予支持。

而今,《赫哲鱼文化》一书即将付梓问世,而韩福德、尤志贤、尤金良、傅秀珍、尤永贵、吴连贵等老一代赫哲民间文艺家都不在世了,在此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赫哲鱼文化”有其自身与众不同的风格、体制、结构和发展史。它给我们提供了远比浅薄的神秘感所能提供的更为强劲的智力上的挑战。对其知之愈深,我们就愈发热衷于破解赫哲民族创造的复杂而精致的鱼文化隐喻体系。他们的哲学思维,他们的水上生活方式,都是连续的,完整的。

可以说,直到今天,我们对悠久的“赫哲鱼文化”的了解还属皮毛,这也正是它的引力所在。

我们三位作者工作在三个地方,主题确立后,主要借助于电脑、电话交流商讨,文字写作大部分由王世卿执笔撰写,由吕品作最后核校总成。王积信常年生活在赫哲人当中,拍摄了许多鲜活的独家的照片,为本书增色不少。

另外,吕立纯提供原始图片,赵营为本书翻拍了部分资料片,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编者

2010年7月4日于佳木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9: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