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庸的谋略/经典悟人生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丹明子
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庸》是我国儒家的重要哲学经典之一,是一部含有深刻哲理的古代思想文献,通常被认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它原来是《礼记》中的一篇,南宋哲学家朱熹把它从《礼记》四十九篇中抽出来,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它的主要内容是发挥和贯通了孔子“中庸”的思想。

《中庸的谋略》是作者丹明子对《中庸》一书的理解进行的一个简单陈述。不读中庸,不懂天下之大势,不读中庸,不明为人之谋略,不读中庸,不成事业之卓越。

内容推荐

《中庸的谋略》简介:“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庸》是我国儒家的重要哲学经典之一,原属《礼记》中的一篇,宋代的朱熹把《中庸》从《礼记》四十九篇中分割出来,与《大学》、《论语》、《孟子》合在一起,使它成为“四书”之一。

《中庸》启发人们在思想上要不偏不倚,在行为上要不走极端,无不及亦无过之。其中也体现了儒家关于修身、治国、处世等方面的伦理道德思想。同时,《中庸》一书还希望人们以“至诚”的态度不断进行道德修养,以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认为,《中庸》“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

今天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阅读丹明子编著的《中庸的谋略》,理解一点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中庸之道,对于获得人生道路上的成功,实现我们的人生目标会有很大的帮助。

目录

第一章 天下的根本是中与和

第二章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第三章 中庸是最高的德行

第四章 既无过之,亦无不及

第五章 不明中庸之道则难以立身

第六章 大智慧者执两用中

第七章 自命不凡者未必真聪明

第八章 中庸之道服膺弗失

第九章 白刃可蹈,中庸难得

第十章 何为真正的强

第十一章 遵道而行,依乎中庸

第十二章 君子之道费而隐

第十三章 人不远道,道不远人

第十四章 素位而行,反求其身

第十五章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

第十六章 道体物不可遗

第十七章 大德者必受命

第十八章 中庸而行,可以无忧

第十九章 继承事业,和谐一切关系

第二十章 治国平天下的大法则

第二十一章 自诚明,自明诚

第二十二章 至诚可与天地参

第二十三章 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第二十四章 至诚如神

第二十五章 诚者自成,合内外之道

第二十六章 至诚无息

第二十七章 明达智慧,进退自如

第二十八章 愚贱不可自作聪明

第二十九章 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

第三十章 圣人的伟大之处

第三十一章 聪明睿智,足以有临

第三十二章 至诚者经纶天下

第三十三章 潜虽伏矣,亦孔之昭

试读章节

人生谋略

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自然赋予我们的“天性”,这种“天性”中既有共性,比如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饿了要吃、渴了要喝,等等;也有每个人特有的个性,比如一个人的脾气、爱好,等等。当然,这种天性还包括人类拥有自己的精神与意志,并且会用自己的精神和意志来思考和判断事情。既然“天性”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那么就会有我们主宰不了的方面,这就是我们自身认识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以及个人能力的局限性。所以,人们常常说“心有余而力不足”,然而,实际上有时我们做起事情来又常常是“力有余而心不足”。

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说,我们的命运有时候真是由大自然安排的。所以,只有遵从大自然的规律做事情,一切顺其“自然”,顺应自然的本性,才会自然而然地获得成功。这样做事情,就可以说是“道”了。

然而,顺乎自然,决不可以理解成什么事情也不去做,干脆守株待兔一般地听天由命,结果爱怎样就怎样吧。顺乎自然地做事情,只可以理解为是我们为人处世的“隐规则”,是以“做”为前提的。以“道”的标准来做事,其实说的是凡事不能蛮干,不要做与事物本性相违背的事情,不自以为了不起而做事张狂,也不逞强好胜地扭曲自己的本性,这才是顺乎自然的真正寓意。

这里有两个小故事,让我们来对比一下,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做事情须合乎“道”的重要意义。

第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人在回家的路上刚好看到树权间的一只小小的茧上裂开了一个小口,他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番景象,于是停下来观察。那是一只蝴蝶的茧,只见一只新生的蝴蝶正在艰难地从那个小裂口中一点点地挣扎出来。很长时间过去了,蜕变似乎一点进展也没有,看起来蝴蝶似乎已经是竭尽全力了……

这位观察者实在替蝴蝶着急,他决定帮一帮它。于是他找来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把茧剪开,这样小蝴蝶很容易就从茧中挣脱出来。可是,它并没有像这个帮助它的人想象的那样展翅飞翔,而是身体萎缩,翅膀一直紧紧地贴在身上。这位观察者期待蝴蝶的翅膀伸展起来,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然而,这一刻却始终没有到来。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寺院里。春天来了,寺院里还是一片枯黄,师父让小和尚准备一些草子。小和尚问师父什么时候撒种,师父回答说:“随时。”

春天总是刮风,小和尚撒的草子中有一些被风吹走了,他慌了神,对师父说:“不好了!好多草子被风吹走了。”师父说:“那些被风吹走的草子多半是空的。随性。”

夜里下了一场不小的春雨,清晨,小和尚着急地对师父说:“师父!许多草子被雨水冲走了。”师父说:“冲到哪里都会发芽的。随缘。”

一个星期过去了,枯黄的草下面泛出了点点绿意,慢慢长出青翠的苗了。小和尚高兴地跑去告诉师父。师父说:“随喜。”

从这两个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第一个故事中那个所谓的“好心人”其实并不知道,蝴蝶只有靠自己努力从茧上的小裂口挣扎着钻出来,才能将体液从身体挤压到翅膀上,从而展翅飞翔,这是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做事不遵从“道”,即使努力了,也不会获得成功。也许我们更应该向第二个故事中的师父学习,依事情的本性而动,这样自然会有不小的收获。由此我们对“道”就有了基本的认识,那就是自然规律,违背了自然规律,就算成功了,也只是暂时的,得不到永久的胜利。

做事情要合乎“道”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为人处世方法。也许有人会发问,比如说人们有欲望的本性,那么是不是做事情就应该遵从这种欲望而为之呢?这不也是自然规律吗?诚然,人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是一种自然本性,但实际上,人的这种自然的欲望只不过是宇宙万物中的一点尘埃,而我们做事情要遵从的是最大的“道”,我们的生存更要遵循大的自然规律。因此,人的自私与贪婪的欲望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正确的引导,最终导致的将是相互争斗、尔虞我诈,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悲哀,这才是大“道”的规律。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所以,真正地遵从“道”来行事,是要我们获得生存的智慧,返璞归真,而不是依照那些小欲小望的本性去行事。

学习和推广回归本性、遵从规律的做事方法,这就是“教”。我们在人生旅途中一时一刻也离不开“道”,因为它是最根本的规律,如影随形一般地统率着人的“本性”,然而“道”又是不同寻常的,它常常说不清、道不明。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P3-6

序言

《中庸》是我国儒家的重要哲学经典之一,是一部含有深刻哲理的古代思想文献,通常被认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它原来是《礼记》中的一篇,南宋哲学家朱熹把它从《礼记》四十九篇中抽出来,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它的主要内容是发挥和贯通了孔子“中庸”的思想。“中”就是不偏不倚,“庸”就是常。以“中庸”为名就是要劝诫人们在思想上要不偏不倚,在行为上要不走极端,无不及亦无过之。其中也体现了儒家关于修身、治国、处世等方面的伦理道德思想。同时,《中庸》一书还希望人们以“至诚”的态度不断进行道德修养,以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庸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内容相当丰富的人生哲理,也是实用的学问,可以使我们终生受用不尽。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认为,《中庸》“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实际上,从我国的道家、墨家、佛学等思想中,都可以看到中庸之道的相通之处——刚柔相济、统筹兼顾、隐恶扬善……这些都是智者们的智慧交合点。

大量的生活实践证明,我们每个人立身处世都离不开“中庸”二字。试想,如果我们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不是不到位,就是太过分,永远达不到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境界,又怎么可能获得成功的人生呢?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如果我们可以理解一点并运用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中庸之道,就会对.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真正实现我们的人生目标有很大的帮助。小到我们每一个人,大到我们整个社会,如果能以中庸之道行事,那么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帮助人们和谐相处都是大有裨益的。中庸思想中的“致中和”与如今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是何等的相通啊!

这本《中庸的谋略》,是作者将自己对《中庸》一书的理解进行的一个简单陈述,其中存有不足也在所难免,仅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智慧的启迪。

丙戌年春

丹明子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此篇论心论性,精语颇多,在暂学史上极有价值。

——梁启超

过度和不及都是恶的特征,只有中庸(Mesotes)才是美德。亚里士多德中庸之道是一种伟大的思想资源,中庸之道可以成为当代有价值的人文理性主义,中庸之道将在二十一世纪大放光彩。

——牟钟鉴

中庸之道的真谛是不为拘泥,不为偏激,寻求适度、恰当中庸之道不是模棱两可,而是真理之道,中正之道但愿真正的中庸之道能普遍实践于整个社会生活中。

——松下幸之助

人有五商,若想人生成功,须五商俱备。在我看来,五商无一不可从《中庸》中获益。

——李嘉诚

其实成功之道也就是掌握分寸,不管是经商还是从政,都要把握分寸。但凡成功的人都懂得恰到好处,最好的表演就是不温不火,最好的态度是不卑不亢,这些都是“中庸之道”。

——易中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13:36:24